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第四百九十三章王匡的遗产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三章王匡的遗产(1 / 1)

散会之后,张恒却派人将韩浩请了过来。

上次张恒曾说过,士卒可以自行决定去留,他也一样。

但实际上,韩浩的态度,也会影响很多士兵的去留。

与王匡不同,韩氏可是正经的河内望族。在这个乡土情怀极其浓厚的时代,哪怕只是出身同郡,也会让人心生亲近。

再加上韩浩在军中素有威望,影响许多士卒的行为也就不稀奇了。

至于那番让他自行决定去留的话,是不是欲擒故纵的把戏,就只有张恒自己知道了。

事实上,就算张恒不召,韩浩也打算前来拜见。

眼看这多天下来,陈留郡的基本盘已经被张恒稳定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自然该继续向东用兵。

而他,也到了抉择的时候。

一路跟着方悦前行,望见府衙门上牌匾的那一刻,韩浩深吸了口气,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

“元嗣来了,快坐吧!”

入了大堂,不等韩浩行礼,张恒便摆了摆手,示意韩浩入座。

“多谢长史赐座!”

韩浩还是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这才入座。

侍立一旁的胡母兰立刻上茶,倒是让韩浩有些受宠若惊。

“多谢夫……小姐!”

想了想,韩浩还是维持了原来的称呼,尽管他心中已经默认了张恒和胡母兰的关系。

不过这一瞬间的犹豫,却还是让胡母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张恒看在眼里,嘴角不由一阵抽搐。

我早就没有那种世俗的**了好吧。

不过这种事儿向来是越描越黑,张恒不便解释,也就懒得搭理两人的小心思,自顾自端起茶喝了一口。

“长史唤末将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寒暄过后,韩浩主动抱拳问道。

张恒将手中的茶碗放在桌案上,开口道:“方才我已下令,大军明日就要开拔东进,与逆贼张邈决战。虽说还没到十日,但时间上着实有些不巧,不知元嗣可做好了打算?”

果然是为了这件事!

韩浩深吸一口气,正了正衣冠,起身走到张恒面前,大礼参拜道:“承蒙长史不弃,末将愿以此微末之力,残破之躯,为长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哈哈哈……”

张恒当即仰天大笑,却赶紧走了过来,亲手将韩浩扶了起来。

“快快请起,元嗣不必多礼!

徐州得元嗣,如得数万精兵啊!”

作为能在曹魏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物,韩浩的能力虽然说不上太强,但绝对不会太差。

或者说,张恒虽然希望招揽他,却也没有太过刻意。

你留,我竭诚欢迎。

你走,我也绝不阻拦。

无心插柳,收获之时才有这般意外之喜。

“元嗣放心,他年你绝对不会后悔今日之决定!”

张恒拍了拍韩浩的手道,算是给了他一个承诺。

“末将自然是相信的。”韩浩点了点头道。

“不过……刚才有句话,元嗣却是说错了。”

“敢问长史,错在何处?”韩浩不解道。

张恒笑道:“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今有弃暗投明之心,他年自有建功立业之日。但却不是为我赴汤蹈火,元嗣以为如何?”

“这……”

韩浩一愣,有些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我徐州只有一个太阳。”

张恒淡淡的一句话,立刻让韩浩反应过来,连忙抱拳道:“长史说的是,末将知错!”

徐州,是刘备的徐州。

虽然刘大耳对自己非常放心,但张恒却不想越界,这才开口敲打了韩浩一句。

“知错就好,此番东进与逆贼张邈决战,元嗣便可见到我徐州之主,届时我自会为你引见。”

“多谢长史提携!”

韩浩抱拳笑道,心中已经充满了期待。

能让长史这等人物心甘情愿效力,徐州牧刘玄德该是何等风采!

谈完了韩浩的去留问题,张恒又笑问道:“军中将士呢,有多少人愿意留下?”

即将与张邈决战,张恒手中是很缺兵的,王匡的部众,能多留下一些总是好的。

听到这句话,韩浩面色一紧。

“说来惭愧,将士们家眷皆在河东,得长史垂怜,大多数人却是想返回故里,与妻儿老小团聚。长史莫急,稍时末将便去劝说,定要让……”

“不必!”

话还没说完,就被张恒挥手打断。

“终究是故土难离,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我又凭什么阻拦,元嗣切不可强人所难。”

“长史……”

韩浩眼中满是感动。

事实上,若不是心甘情愿归顺的士卒,张恒还真不敢用。

在没彻底控制一块地盘的情况下,就不要想着这块地盘上的人,能够对你死心塌地。

如今放任他们离去,也算结个善缘,他年进兵河内时,阻力总能小一些。

想了想,张恒笑道:“劳烦元嗣前去统计一番,将愿意留下的士卒整编起来,尽数归你统领,明日随大军东进。至于不愿留下的士卒,每人发放一斛粮食,由令兄带着返回河内,如何?”

每人一百多斤粮食,能吃半个月,返乡的路上应该不至于挨饿了。

闻言,韩浩再难抑制心中的感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长史如天之仁,末将替将士们在此拜谢!”

如此体贴的做法,甚至连归乡将士们的生计问题都考虑到了,在这时代可谓绝无仅有了。

张恒摆了摆手,“都是自己人,不必如此客气。时间也不早了,赶紧去办吧。”

“遵命!”

经过一夜的统计,最终的数字很快被统计了出来。

愿意留下为徐州效力的河内兵,共有五千人,配上之前俘虏的士卒,共计七千人!

这个数字已经不少了。

这时代人口流动性极差,能愿意回家,谁会待在异国他乡。这五千人,还是韩浩极力劝说的结果。

消息传到张恒案头的时候,他当即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将这七千人尽数交付韩浩之手,由他统领节制。

至于剩下的,却排队从府库中领了粮食,在郭泰的带领下,向着河内进发。

至此,陈留郡诸事完毕。

第二日,迎着初升的朝阳,大军开始快速集结。

用完早饭之后,便一路东进,向着济阴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