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第四百七十八章袁绍的手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八章袁绍的手段(1 / 1)

渤海郡治所,南皮县。

当初选择渤海为根据地,袁绍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渤海郡地处大汉最东,濒临渤海,周边并无强敌环伺。而且它与冀州治所魏郡相隔甚远,也可以保证袁绍尚且弱小时,不被韩馥所忌惮。

再者,渤海郡虽地处偏远,但它却一点也不荒凉。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块地界水产丰富,更有交通要道和各个渡口,百姓极容易自给自足。

别的不说,单单人口,渤海郡就有一百多万人,比治所魏郡还要多上一倍。

不仅冀州,就算放眼整个天下,除了汝南和南阳这种怪物级别的郡国,超过百万人的大郡,也不过一手之数。

之所以袁绍能快速发展,除了他自身能力和四世三公的名头之外,这块地盘也给他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去年扎根渤海,下半年他又趁着青州动乱,出兵向南进发,夺了齐国、乐安、济南、平原四个郡国,说是把大半个青州都握在了手中。

袁绍出兵的时间,恰好和徐州出兵青州的时间差不多。

张恒当然想遏制袁绍的发展,怎奈当时的实力不允许,而袁绍当时还占据着讨董的大义名分,让徐州不好下手。

便只能收了百万黄巾,拿了东莱、北海二郡,而将西面四个郡国都让给了他。

所以说,如今的袁绍,绝不只是占据一郡的小诸侯。

恰恰相反,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统合,袁绍的实力已经不比徐州弱多少。

虽说今年拿下冀州的战略被徐州阻挠,颜良有大败于张辽之手,但袁绍并未伤筋动骨。反而在蛰伏数月之后,他的实力更胜往昔。

手里有了些家底,袁绍自然不甘心继续窝在渤海周围这块地方。

毕竟,他的志向还要伸张,理想还要实现。

可放眼全天下,哪里才是合适的破局点呢?

本来冀州是最为合适的大本营,可经过上半年一役,已经与韩馥撕破了脸,再想和平获取这块地盘已经不可能。

徐州还有驻军在那儿,真要出兵攻打,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可是除了冀州之外,自己又该往何处去?

北边的幽州?

且不说公孙瓒野心勃勃,未必会允许自己踏足幽州。就说幽州地广人稀,虽有战略价值,但对于扩充实力,并没有多少帮助。

南边的徐州?

别开玩笑了!

刘备的强大,已经是全天下有目共睹。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袁绍可不想和徐州全面开战。

那就只剩一个地方了,西南边的兖州!

对于这些日子兖州的战况,袁绍其实是高度关注的。

想不关注也不行啊,从上半年开始,张邈和袁遗就一封封求救信往自己这边送。

对此,袁绍也不能视而不见,可又没拿定主意,便只派人找到了曹操和王匡,请他嗯加入兖州战场,自己再伺机而动。

可就在最近,袁绍又收到了刘岱大败的消息。

对此,袁绍可谓心情复杂。

按理说同为盟友,张邈联军占尽优势,袁绍应该高兴才是,可他却失去了插足兖州之争的借口。

这种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的想法,让袁绍内心极为矛盾。

这时,麾下谋士逢纪看出了袁绍的想法,开口劝谏了一句,却让袁绍瞬间转忧为喜。

这句话其实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刘玄德对兖州也觊觎已久,断不会让张孟卓独占鳌头。主公可静静等待,同时积极整军备战,只待张邈的下一封求救信抵达,便可名正言顺地出兵兖州。

袁绍这才恍然大悟,对于逢纪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

信件的内容也很简单,请公孙瓒再次出兵冀州。

既然要插足兖州之争,就免不了再和刘备来一场正面较量。

如此,广邀盟友就很有必要了。

对于公孙瓒,袁绍也没抱太大希望,只要他拖住冀州的军队,不让张辽和韩馥有机会南下支援刘备就行。

不得不说,真论起大方向的战略,袁绍可谓无比精明。

数日之后,公孙瓒的回信来了。

洋洋洒洒数千言,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意思——我有什么好处?

公孙瓒毕竟不像袁绍这般家底殷实,上次冀州一战他损兵折将,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呢。

眼下即将入冬,这时候出兵,代价不可谓不重。

袁绍当场回信表示:你此次出兵,粮草我管了,并且拿下的地盘全都归你,我一点都不要!

公孙瓒表示:这不废话吗,我打下来的地盘当然归我。至于粮草,你想插足兖州之争才请我出兵,管饭是最基本的好吧!

袁绍再度回信:我南下攻打兖州,势必会引起刘备的警惕。我吸引了大部分火力,冀州必然防备松弛,你攻打起来岂不是易如反掌。

大概粮草实在撑不住了,经过几个回合的拉扯之后,公孙瓒终于被说服了,答应再度出兵南下,去啃张辽这块硬骨头。

而袁绍这边,这两天他又收到了一封书信。

看完之后,袁绍忍不住拍案而起,仰天大笑起来。

这一举动,立刻引来的麾下众人的注意。

与袁绍关系最好的许攸当即起身拱手道:“主公,不知是何喜事?”

说起许攸,也是一个妙人。

论才学,他不是袁绍麾下最高的。

论智谋,他也不是袁绍麾下最强的。

但他年少时便和袁绍、曹操交好,彼此互为奔走之友。去年袁绍出奔冀州之时,他第一个响应跟随,是为最初的班底。

再加上其人说话劝谏极为委婉,因此深得袁绍宠信,是为麾下众谋士之首。

见许攸发问,袁绍忍不住捋须笑道:“子远有所不知,此番还真被元图说中了,张孟卓派人求救来了!”

说话间,袁绍将手中书信递了过去。

闻言,一旁的逢纪虽然还没看到书信,却面露喜色,心中甚为得意。

许攸赶紧接过书信,看了一会之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大业可期矣!”许攸对袁绍拱手大笑道。

闻言,正在得意的逢纪忍不住瞥了许攸一眼,心中带着一丝不屑。

溜须拍马之辈!

“子远,可否将书信与我等一观?”逢纪开口对许攸笑道。

“额……”

许攸这才发现众人急切的眼神,连忙将书信递了过去。

逢纪拿到之后,却没有像许攸一般独自观看,反而与众人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众人脸上的神情和许攸差不多,皆认为这是天大的喜事。

逢纪更是满脸激动地将书信递给郭图,自己却转身向袁绍拱手道:“主公,时机已到,大事可期!先前联络公孙瓒之事以见成效,咱们再无后顾之忧,便可专心进军兖州,与刘玄德决一雌雄!”

“不错!”

袁绍也重重点了点头,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

刘玄德,上次冀州之战,侥幸让你占了些便宜,如今兖州一战,我要让你全部吐出来!

对于进军兖州的时机,所有人都表示赞同。

但对于率兵的人选,以及进军的方位,众人立刻又有了不同意见。

袁绍刚将这事儿拿出来,

“主公,在下以为当使颜将军率军五万,沿平原而过黄河,从济北而入兖州,最后在东平与刘玄德一决雌雄!”

作为战略的提出者,逢纪很快给出了自己的进军策略,可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闻言,袁绍微微点了点头,还没表态之时,就听一旁的许攸笑道:“主公,元图之言,在下以为不可。”

听许攸反对,逢纪顿时满脸不服道:“哦,那子远有何高见?”

许攸捻着胡须笑道:“大军既要南征,从平原渡河却是上上之选,然却不可兵出济北。”

“为何?”

逢纪又重复了一遍,声音已有些不耐。

许攸不慌不忙地笑道:“济北国比邻泰山,元图的确聪慧,但人家刘玄德也不是傻子,麾下能人异士极多。以我猜想,只怕在出兵兖州之前,刘玄德便已在泰山布下重兵,就是为了防备咱们南下。如今借道济北,却是正中刘玄德下怀!”

这一席话,直接将原因怼在了逢纪脸上。

逢纪却不服输,直接冷笑道:“哼,他刘玄德能有多少兵马!徐州主力全在兖州,泰山即便有兵,也不可能太多,打过去就是了!”

“好志向,元图英勇,在下甚是佩服!”

许攸大笑道,只是笑容中带了些讥讽。

“泰山郡地势险要,山川纵横。即便敌军数量不多,可要是敌将当道扎营,据城而守,咱们势必耗时日久。自古兵贵神速,倘若拖延的时间长了,就算能打通济北通道,只怕刘玄德也已经拿下了兖州。”

“这……”

逢纪顿时无言以对,又恨许攸那阴阳怪气的语气,心中一急,脱口而出道:“许子远,你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到底是何用意?”

怎么,说不过就开始人身攻击?

许攸自然不会惯着他,当即冷笑道:“我自然别无他意,只是见元图之策不妥,所以才仗义执言!”

“好一个仗义执言!”逢纪冷笑道,“你若当真胸有成策,直言就是。就怕胸无成算,还见不得他人立功。”

这么一个用心险恶的大帽子,许攸当然不敢接,连忙辩解道:“我自是有一条完美的进军方略,只是方才被你抢先而已。”

“得了吧,你若真有计策,今年界桥之战,也不会惨败于张文远之手!”

此言一出,帐中的空气顿时凝固了。

有道是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逢纪旧事重提,等于狠狠给了许攸一巴掌。

果然,许攸立刻满脸通红,指着逢纪大吼道:“逢元图,你什么意思!”

“哼,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并无他意。”

眼见许攸激动起来,反而轮到逢纪阴阳怪气了。

许攸终于体会到了自己的诏书有多大威力,气得当场失去理智,破口大骂道:“逢元图,我等身为谋士,自当尽心竭力,助主公成就大业。似你这般包藏私心,只会坏事!”

“我如何包藏私心,你休要血口喷人。”

二人越说越激动,身体也越凑越近,眼看有从言语转化成手脚的迹象。

砰!

“够了!”

这时,上方忽然传来袁绍的拍案震怒之声。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请罪。

袁绍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怒容更盛。

“尔等皆饱学多谋之士,此地又是州府议政之所,如此推搡喝骂,简直如妇人一般,成何体统!”

“在下知罪!”

许攸和逢纪连忙再次请罪。

袁绍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缓缓开口道:“我知道,两位都是为了大业殚精竭虑。既如此,又何必针锋相对。刘玄德是何等大敌,我等若不能同心同德,一致对外,又如何克敌制胜?

大丈夫功名只在马上取,又何苦于口舌之间纠缠?

我袁本初在此立誓,凡于我大业有功者,我必厚待之。若违此誓,天诛地灭,二位可以放心了吧!”

见袁绍居然起誓,二人大感动容,满脸惭愧。

“主公,我……”

“行了,不必再说了。”

袁绍走到了两人面前,满脸郑重地拉起了两人的手,又将之叠在一起,最后把自己的手也放了上去。

“欲成大业,二位大才缺一不可。还望今后和睦相处,莫要让外人看了笑话。”

“遵命!”

许攸和逢纪连忙点头道,目光中的愧色更浓了。

不仅如此,就连一旁围观的群臣,也都目露感动之色。

“我意已决,此次与刘玄德相争,乃重中之重。我要亲自率军出征,攻伐兖州,还望诸位助我!”

闻言,以许攸和逢纪为首的群臣连忙躬身应道:“我等敢不尽心,助主公成就大业!”

见自己一席话语,便使得上下一心,袁绍满意地点了点头。

袁绍当然知道,自己麾下的矛盾由来已久,甚至难以调和。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是无解之事。

但……他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他认为自己镇得住。

只要自己还在,麾下群臣就算有千百种想法,自己也能将之拧成一股绳,化为辅助自己前进的动力!

而自己将借着这股动力,扶摇直上,成就霸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