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九八七章 北疆的秋天(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八七章 北疆的秋天(下)(1 / 1)

秋天来了,北疆反倒是越加的生机盎然。

迪化城外,华族农科院的1片实验田中,1个穿着白大褂的胖子正在棉田中忙碌着。

他从田中那些盛开的棉花中挑选出最为饱满的,装在身后的背篓中。

完了之后,回到实验室中开始测量棉绒的长度。

不知道过了多久,胖子从实验室中走出来,1脸的兴奋。

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中,高兴地说道:“老师,老师,测量结果出来了,咱们实验田中的棉花比原本的棉绒长了百分之2十。”

胖子的名字叫韩庆,原本是福州大学堂农学院的学生。

有1次在学堂街的茶馆中与1个政法学堂的学生打嘴炮。

最后两人赌气都报名来了西域。

本来他们都要去军中的,但是胖子的体能测试没有过。

为了这个事情,那个政法学堂的黄光胜还嘲笑了他1通。

不过胖子没有气馁,他依然坚持要留在西北。

刚好农科院在这里开辟了1片实验田,听说韩庆是学农学的,立马将他给招了进来。

韩庆1开始还有些不情愿,但是被眼前的这位老师训了1顿之后,立马就想通了。

为了西北的发展,不1定要上战场,他们要是能够适应这里土地的良种,比打仗做出的贡献还要大。

从此之后,韩庆就老老实实地在这里种田实验。

“果然是这样,西域这里的光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土质松软,正好适合棉花的生长,同样的棉花在这里的生长状况都要好上很多。”韩庆口中的老师是1个满脸胡子的老头。

这老头名叫沈文峰,据说是1个前朝的举人,但是1直没有考中进士。

不过沈文峰酷爱研究农学,精研农书,还在乡下自己的田中培育良种。

后来被华族挖到了农科院中,成为了1名研究员。

这1次在迪化成立的实验基地就是由他牵头。

左季高听说他们要过来,当即在迪化城外拨付了1千多亩良田给研究院。

这第1季的棉花是华族从埃及引进的海岛棉。这种棉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光照的需求比较大。

不过这种棉花在沿海地区种植的效果就不如西域这里。

沈文峰接过1个棉花骨朵在手中碾开。

又抽出了1根纤维仔细观察。

“你带人将较大的花骨朵都挑选出来,送到弹棉厂去将棉子弹出来,明年我们扩大种植的规模。”

沈文峰琢嚰着将这种棉花与本土的6地棉花杂交1下试1试,看看能不得到1种耐旱性能更好的品种。

这种海岛棉的棉绒是长,但是花期需要的水量比较多。

西域这里的降水少,大部分的水源都是山上的雪水,季节性强。

以后农田增多之后,用水的矛盾必然加剧。

作为1个研究员不能只考虑产量问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做综合考量。

“老师,现在就采摘,我们人手不够啊。”韩庆1脸的为难。

胖子本来就怕热,他去采摘了1背篓棉花就汗流浃背了。要是将那上百亩棉田都给采收了,自己还不要虚脱啊。

“人手我已经帮你找到了,不过你要跟着现场指导,告诉他们应该采摘什么样的棉花骨朵。”

“对了,回部的话你会说1点吧?”沈文峰又补充问了1句。

“啊,会1些。怎么了,老师?”韩庆看到了老师笑了。

沈老师为什么会笑呢?韩庆摸不着头脑。

第2天1大早他就被外面的动静给吵醒了。

实验基地向来都是比较安静的,早上的时候只有鸟叫声。

不过今天外面叽叽喳喳的,就像是赶大巴扎1般。

韩庆以为自己起晚了,1个机灵爬了起来,套上衣服就窜了出去。

宿舍外面是1片晒场,基地内有需要晾干的东西通常都是放在这里晾晒。

只是此时广场上站着数十个身材婀娜的回部女子。

这些女子大部分都很年轻,1个个腰细脖子长,穿着紧身的长裙,头上带着彩色的小帽。

要是带上轻纱,伴着音乐舞蹈起来,1定会被认为是1帮西域歌姬。

沈老师从这群姑娘的身后走了出来。

“嗯哼……”他拉了1下嗓子,那些女孩顿时安静了下来。

“韩庆,这是迪化城纺织厂帮我们动员的姑娘,接下来你带她们去采棉花。”沈老师走到韩庆的身前说道。

那些长着尖下巴大眼睛的回部姑娘此时都盯着韩庆看。

在西域这里很少能够看到这种白白胖胖的男子。

韩庆虽然学的是农学,但是他却是1个地主家的儿子。

他家原来有上千亩良田。华族土改之后,韩员外置换了数万亩吕宋土地。

这位韩员外就喜欢种地,骨子里觉得种田才是家族兴旺的根本。

而韩庆的书读得并不好,脑子也不算聪明。

于是韩员外就准备让其继承家业,好好种田,正好福州大学堂的农学院招生的门槛低。

韩员外给大学堂赞助了1千华元,终于将自家傻儿子给送了进去。

韩庆似乎没有听到沈老师的话,站在那里呆愣愣地看着那些女孩对自己评头论足。

他感觉自己似乎来到了女儿国。

自己现在的状态像不像唐僧啊。

“韩庆!”沈老师又喊了1声,韩庆才反应过来。

“啊啊……是,老师,学生知道了。”

韩庆赶紧上前去。

“你们会说汉话吗?”韩庆将手背到身后去,将自己的气势给拉满。

1众姑娘懵逼地看着他,完全没有听懂。

他又用回部话说道:“跟我到田边,我带你们去采棉花。”

这1次,姑娘们才听懂了。

她们都是刚刚成立的纺纱厂招募的女工。

学会采棉花,也能够加深她们对棉花的了解,毕竟以后都是要跟棉花打交道的。

韩庆似乎感觉自己胖乎乎的身躯1下子变灵活了。

他带着姑娘们去拿背篓,带着他们到棉田。

告诉他们该采摘什么样的棉花。

姑娘们也非常有动力。因为这批棉花摘好之后,基地只留下种子,棉花都给纺纱厂。

这纺纱厂那边的女工按照采摘的重量给她们发钱。

西域原本也种植棉花,但是规模不够,毕竟没有政府引导,种植棉花的技术含量要高1些。

纱厂现在等着原材料开工呢。

姑娘们积极性高也不1定是好事,有些姑娘在采摘的时候却不管韩庆说的要求了。

结果韩庆还要去1个个纠正她们。

最后没办法,给她们每个人前面加个口袋,符合规格的棉花放在口袋里,而那种品相1般的则放到后面的背篓中。

这些回部女孩子1个个长得跟花瓶1般,但是没想到她们干起活儿来动作麻利。

1会儿太阳升起,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她们就将头巾罩在小帽上。

终于走上正轨,韩庆带着遮阳帽回到地头坐在田埂上。

这个时候,1个眉毛细长,眼睛水汪汪的姑娘端着1个茶壶走到他的身旁。

原来这些姑娘将韩庆当成这里的官老爷了,特意派了1个姑娘留下来侍候他。

韩庆1个激灵,差点从田埂上摔下去。

这本来是准备到西北来吃苦的,他怎么突然感觉这里的生活怎么这么美好啊。

特么的他都不想回去了。

与韩庆1起到西域的还有政法学堂的大个子黄光胜以及福州医学院的眼镜男周亚军。

除了韩庆,另外两人都成功进入军队中去了。

黄光胜从新兵做起,后来因为他有文化,被选拔为代理连训导员。

他现在负责对连队的1百多名战士做思想工作。

而周亚军本身就是学医的,1开始他在前线做卫生员,现在被调进了战地医院。

黄光胜被分到了第十4军,也就是李秀成手下那支由太平军改编过来的部队。

军中的将士之前多少都经过太平军的洗脑。

还有1些人之前犯过错误。

因此黄光胜这个连训导员并不好做。他知道自己不能跟这些士兵争辩,也不能拿自己的职务去压他们。

那样只会让他们表面上顺服。

为了打破他们之前的信仰,黄光胜给他们讲西洋的基督教。

从基督教又谈到了毛子信仰的东正教。

众人这才知道,什么上帝啊,竟然是人家洋人的神。

现在自己正在跟洋人打仗呢,怎么能去信人家的神啊。

去去去,这洋人神不信也罢。

接下来他在跟这些人讲咱们都是炎黄子孙,咱们信奉的是谁?是自己的祖先啊。

你是不是你父母生的,父母又是谁生的。赋予咱们生命的人,值不值得咱们摩拜。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鬼神,但是自家的祖先1定是希望自己的后代好。

这1点很好理解啊,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好呢?

黄光胜就这样1点点解除战士们心中的疑惑与茫然,让他们回归到正途上来。

等到战士们信仰的问题解决之后,黄光胜再跟他们谈华族的政策。

别的不说,就说华族的士兵立功之后可以在海外获得封地。

封地啊,永久属于你,而且可以传家的土地。

在国内,华族实行土地承包,收回所有的农田,禁止买卖,按照人头分配,保证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饭吃。

试问哪1个朝代能够做到。

黄光胜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战斗技能。

1开始的时候,士兵们得知他是1个书生,都不服他。

没过1个月黄光胜的各项战术考核就已经在连队名列前茅。

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以前就注意训练,小时候还练过武,底子非常好。

这下子连队的士兵再也没有废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