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九六八章 战车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六八章 战车(1 / 1)

“元首,沙俄这次军改,实际上没有太大新意,主要还是抄袭英法的军制。不过他们的军队换装非常快,估计是从英国人和法国人那里得到的装备。”张孝达1脸担忧地说道。

董良脸上的表情却没有怎么变化。

“我之前就说过,我们不是在跟沙俄1个国家打仗,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敌人是沙俄和整个西欧地区国家。西欧那些人出钱、出武器,沙俄出人。因此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断,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最后战争会演变成国家资源之间的比拼。”

“资源的比拼?”张孝达有些不大理解。

“对,就是资源的比拼。战争的最后,当双方的情绪和意志都被调动起来之后,对比的就是谁能够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来。”

沙俄人现在借着英法的支持,搞农奴制改革,搞工业化建设,实际上也是在提高他们的战争潜力。

董良也要在战争的同时修好自己的内功。

“下午跟我1起去研究院1趟。”

“是,元首,那我先去安排。”

董良将玄武湖南岸的研究所区整合称为华族科学研究院,同时依托这个研究院还建立了1所专门培养高端科研人员的大学堂。

而董良今天要去的正是重武器研究所。

等董良吃过午饭,张孝达那边已经将车子准备好了,因为是在南京城,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安保。

照例是3辆1模1样的轿车。这1次董良坐到了最后1辆车上,其他的车上也坐上随行人员。

司机手摇启动了引擎,然后才坐到驾驶位将车挂挡启动。

“孝达,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历史的前进方向?”

坐在后座上的董良突然对副驾驶位置的张孝达问道。

“当然是您这样的英雄人物。”张孝达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不是那种阿谀奉承的小人,但是这种随口而出的彩虹屁说说也无所谓。

“不,不对,其实历史是无数的小人物创造的。或者说是全人类创造的。我们都是开创历史的主体。今天便带你去看1个小人物的力量。”

董良的话倒是勾起了张孝达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样的小人物竟然都入了元首的法眼。

研究院区最南边有1座占地数十亩的研究所,这座研究所不仅仅有1个大院子,还有1座高大的厂房。

厂房内是1个巨大的组装车间。

这里便是华族的重武器研究所。

华族最新的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都是在这里完成设计的。

董良来到这里的时候,林本已经等在这儿了。这个黑脸的汉子几年来1只没有变,沉默寡言,埋头做事。

厂房中,1个身材偏矮、皮肤黝黑的汉子跟1众工程师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董良。他的手不时搓在1起,看起来非常紧张。

扁扁宽宽的鼻梁,厚实的嘴唇,让人第1眼就能认出他是1个南方人。

此人就是那天在武威府河西走廊上用拖拉机勇斗马匪的总后勤部拖拉机手朱铁雄。

“铁雄兄弟不要紧张,等下元首问你话,你就有啥说啥就好了,元首这次其实是特意来表彰你的贡献的。”1旁的柴油机厂总工程师柏思宗安慰道。

其他的工程师平时经常能够见到元首,这个时候见到朱铁雄这么紧张不禁觉得好笑。

元首明明平易近人,在机器边上操纵机器的时候,跟那些高级技工没有什么区别。

董良没有让大家久等。

他是研究院这里的常客,有时候不打招呼就来了。

“铁雄兄弟,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当时你怎么想到与拖拉机在前面带路,掩护步兵进攻的?”

董良拉着朱铁雄的1只手亲切地问道。

“这……元首,属下1直跟拖拉机打交道,咱们的拖拉机连车厢都是铁制的,平时遇到比较窄的路,那些树枝碰到车厢直接就折了,属下就觉得敌人再凶也是血肉之躯,难道还能比钢铁更硬?”

朱铁雄1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但是讲着讲着就进入了状态。

董良满意地点了点头:“嗯,铁雄兄弟说的不错,血肉之躯如何跟钢铁对抗。战车自古有之,春初战国,国家的强弱大小都是以战车的数量作为标志,后来因为骑兵崛起战车逐渐莫落,盖因为古代的战车靠战马拖拽,战车再坚固,战马依然是血肉之躯,但是我们现在有了柴油机。柴油机可以驱动十几吨的拖拉机,那么用它来驱动战车应该也可以啊。古代的战车靠弓手和戟手杀伤敌人,但是我们现在有机枪,有大炮,可是给战车装上更加厉害的武器。”

“这1切都是铁雄兄弟给咱们带来的灵感。”

董良说了1通,最后又指向朱铁雄,众人也都看向他,仿佛他真的做了1件伟大的事情。

朱铁雄的脸憋得通红,心跳得如同受惊的小鹿,1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占据了他的情绪。

随着董良说完,周围的人跟着鼓掌。

“柏总,怎么样,这样的战车,咱们造的出来吗?”表彰好了朱铁雄,董良走到柴油机厂的总工程师柏思宗的面前问道。

“能,我们已经设计了两种样机,1种是轻型战车,上面安装了1挺复兴2式水冷自动机枪,车上1名驾驶员,还有1名机枪手。”

柏思宗带着董良来到1个模型的面前。

董良的眼前1亮,这个东西1米多高,两米多长,酷似后世意大利的豆丁坦克。

“咱们的履带性能怎么样?故障率还高吗?”董良问道。

他们之前研制拖拉机的时候,董良就已经让工程师设计1种履带式拖拉机。

但是这种履带式拖拉机1开始的时候老是出现故障,理论到实践的衔接总没想象得那样容易。

柏思宗赶紧上前说道:“问题已经解决了,战车上使用的将是成熟的履带技术。元首您看,这边还有1款重型战车。”

董良又跟着1众工程师来到另外1个模型的面前。

这里摆着的两台东西都是模型,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更加直观。

“我们准备采用重型拖拉机的底盘,车上安装1门75火炮,车头有1挺机枪,车顶还可以架设1挺可拆卸的机枪。”

华族的重型拖拉机主要用在黑龙江流域的开荒上,耐寒性能没有问题,采用1台5十匹马力柴油发动机,履带驱动,直接在上面建成炮塔。

这造型就有些奇怪了,底盘太高了,机动性太差,速度快了容易侧翻。

董良将自己的意见提了出来。

不过他也没有为难这些工程师:“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可以慢慢解决,我们现在主要还是要解决有无的问题,你们先生产1台样机实验1下,看看能否实战,如果可以生产1批送到西北战场去。”

董良想象着在西北的大兵团战场上,数十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跟在后面攻入沙俄人战壕的情景。

真不知道这个左季高能够将西北之战打成什么样?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山脉的美真的是很难用言语来描述的。

手握西北军政大权,左季高心中没有意气风发,没有踌躇满志,更多的是沉重责任带来的压迫感。

有时候他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就会站在乌鲁木齐城的城墙上遥望博格达峰。

这是1座神圣之山。

古往今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不视其为守护之神,称其为“天之通道、地之轴心、神之居所”。

看着那高大的山峰,想象着自己的渺小,他反而就不那么纠结了。

7月的西域,已经进入盛夏时节。

想象中的大战依然没有打响。

沙俄人试着进攻了几次护卫军的天山防线,发现这里全都是硬骨头,也不再1味地强攻。

双方最重要的战线在两处地方,1个是奎屯向南的喀什河,这里是1条纵贯南北的狭长通道,后世的独库公路就穿过这里。

护卫军和沙俄在喀什河的上下游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双方沿着碉堡线相互对峙。

两边的地形复杂,无论是谁想拿下对方的碉堡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条防线最为重要,1边是乌鲁木齐,另外1边是伊犁河谷的东端入口。

还有1条防线在西边精河县西南,这条路更好走1些,山势平缓,需要穿越的峡谷地段不长。

但是这条线距离两边的核心控制区较远,因此没有喀什河那样被重视。

“林将军,总司那边又发电报问我们还需要什么,我看他们是着急了。”左季高看向林文察。

林文察长着1张瘦长脸,总是面无表情,给人1种酷酷的感觉。不过左季高的性格比他还要高傲。

按理说这两个人在1起是很难相处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林文察在左季高的面前也会收起自己的骄傲。

虽然林文察进入护卫军的时间比左季高还要早,但是他却愿意做1个听从指挥的副手。

“左帅无需担心,元首不是都没说什么,咱们只要将这场仗打好即可。”

“我记得上1次军议,元首还让我们不要着急,西北之战要缓打。我们的的部队有很多新兵,而沙俄人的战士都是从克里米亚战场上拉来的老兵。时间拖1拖,对我们有利。”

左季高与林文察之间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缓打。

开春之后,左季高大部分的时间都有用来视察周围新建的农场,还组织军队帮助百姓修建水利设施。

这1举动1度让人摸不着头脑。

十几万军队聚集到了北疆,没有杀进伊犁河谷,反而在后方修路、修水渠。

这是什么操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