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九六七章 沙俄军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六七章 沙俄军改(1 / 1)

元首府中新种下的桂花已经绿意盎然,1棵从旁处移栽的高大香樟树树冠上,新长的枝条向两边延伸,已经能够像伞盖1般遮挡太阳。

董良让人在这棵香樟树的下面做了1个秋千,大宝和大丫经常到这里玩耍。

连廊上种植的紫藤因为时间太短,并没有爬满整个连廊的框架,不过那大串的紫色花穗散发着阵阵清香。

有了树就会有鸟儿前来休息、筑巢、觅食,有了花就会有蜜蜂和蝴蝶穿梭起舞。

虽然建筑格局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元首府比以前的天王府更加有生气。

至少傅善祥更喜欢现在的元首府。

她现在不是侍从室主任,但是依然经常跟在董良的身边。确切地说,她算是董良的情人,不过两人在1起大部分时间讨论的还是华族的国家大事。

傅善祥是1个倾听者,她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董良讲过的话、阐述的思想整理成书籍保存下来。

董良喜欢跟她讲话,不仅仅因为她擅长倾听,同时也因为她的很多建议总能够给董良带来启发。

现在的侍从室提拔了1个新人担任主任,这人名叫涨孝达。

张孝达虽然年纪很轻,今年刚刚2十岁,但是已经在侍从室工作1年多时间,禀赋聪慧、才思敏捷,传统国学扎实,却又思想开明,擅长接受新知识。

更为关键的是他有非常强的执行能力。正是1个侍从室主任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董良正准备与傅善祥回书房,他今天上午刚刚去接见了从高原来的几个活佛。

同意他们在南京城建造1座寺庙,与这些人谈了1下未来高原的治理。

这些和尚什么都好,就是身上1股子香灰味儿让董良有些受不了。没办法他还要表现得与人家非常亲近。

这不,回来之后,他只想在花园里走走,散散身上的味儿。

“既然孝达都找过来,咱们就在这边谈吧,我想1定又有新消息传来了。”董良笑着对傅善祥说道。

“那好吧,你跟孝达先坐,我去找人给你们送点茶过来。”傅善祥笑盈盈地走开。

离开的路上,傅善祥正好碰到张孝达,点头打了1个招呼。

张孝达却低头躬身对傅善祥行礼,看起来非常恭敬。

傅善祥的女状元头衔虽然是太平军发的,但是她的学问确实是真学问。执掌侍从室这两年,傅善祥得到了手下的尊重与敬佩,这其中也包括张孝达。

“孝达,坐吧。”董良正坐在1个凉亭之中,凉亭连着种满紫藤花的连廊,边上是1个1百多平的水池。

池子不深,边上用鹅卵石堆砌,中间种着睡莲,这个时候睡莲的叶子已经渐渐铺开。

身形臃肿的锦鲤在水面上晃来晃去,贪吃的它们永远也甩不掉1身的肥膘。

董良的表情平易近人,张孝达是他刻意培养的侍从室主任。不是因为湘系官员的推荐,也不是因为张孝达的才名,只是因为他的本名叫张之洞。

他是有那么1点点名人养成情节的。

张孝达在董良的对面坐下,手中的1沓子材料放到了石桌上。

园子里有点点微风,他的1只手将文件给压住。

“先说西北的战事吧。”董良吩咐道。

仅仅1个上午时间,元首府这里就已经积攒了许多需要他知晓的信息。

可能是刚刚担任侍从室代理主任,张孝达还有些拘束。

他将身子坐正后才字正腔圆地说道:“是,元首,从黑龙江传来的电报,沙俄的1个步兵师已经开到雪城,现在看来这就是沙俄人的北路军。”

“那我们在雪城有多少人?欧宗安那边怎么安排。”董良问道。

“我们之前在雪城只有驯鹿突击队,他们只有1千多人,后来又调了1个地方守备团过去,也是千把人。欧将军认为北线应该全力守住雪城。因为雪城不仅仅控制着勒拿河的要冲,而且方圆数百公里之内没有别的城市。要是丢失了那里,北海和黑龙江流域都可能被敌人偷袭,那样子的话,我们的战斗将会非常被动。”

董良点了点头,欧宗安的判断没有错。

张孝达继续汇报道:“欧将军将091师派了过去。援军从海北城北上,十天之内就能够赶到前线。”

董良沉吟了1下,说道:“让总参去个电报提醒1下欧宗安,援军到达雪城之前,1定要确定那里还在我们的手中,不要弄得进退不得。”

张孝达在心中感慨,元首对军事的敏感真是发自骨子里的,就这么1瞬间就发现了此战的关键点所在。

要是敌人提前控制了雪城,那么我们的援军在距离后方数百公里的情况下,1定会非常的被动。

要知道这数百公里可不是公路。这种地方大部分都是冻土,想要修建公路非常困难。

“是的,元首,我1会儿去总参传达。”张孝达在小本子上快速记了下来。

“中路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李开芳开始行动了吗?”董良问道。

李开芳之前就将作战计划报了上来,他手中1共集中了7个骑兵师,准备先拿下图伦,向西西伯利亚平原缓缓推进。

董良对这种保守的战术表示认可。北境的基础设施太薄弱了,贸然行军只会让自己陷入到危险当中。

与沙俄的战争是1场长期战争,董良没想过1蹴而就,1劳永逸地结束战争。同时他让底下的将领也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规划作战。

张孝达拿出了1份a4纸大小的作战简图摆在石桌上跟董良解释道:“沙俄人在中路部署的兵力大概是5个师,其中有两个哥萨克骑兵师。李将军觉得对方很可能让步兵驻守后方,由骑兵发动进攻。根据我们的情报,这个赫连斯基是1个非常保守的将领。李将军认为应该以慢对慢。”

董良点头道:“总体思路应该没问题。那么对于中路战场,你怎么看?”

张孝达知道董良在考他。这是董良的习惯,这侍从室主任可不仅仅是上传下达这么简单。

前面几任侍从室主任现在可都在外面独挡1面,成为华族的栋梁。当然了傅善祥除外。

“元首,属下以为,李将军可以通过攻打图伦,将敌人的骑兵吸引过来,围城打援,等到将敌人的骑兵全部消灭之后,便可以将那些分守各地的步兵各个击破。”

张孝达的思路非常清晰,他1定是提前思考过了。

李开芳手中算是骑兵,自然要发挥机动优势。

“南路军怎么样?左季高还没有出兵吗?”

张孝达摇了摇头。

“这个左季高,每次都要让人着急半天,算了,由他去吧,让总司发电报问问他们还需要什么?”

左季高没有出兵,1直在做准备。不过董良清楚,左季高是个谋而后动的人,也许下1次听到他的消息就是西北大捷了。

说完西北战事,张孝达拿出了1份暗部汇总的情报。

暗部定期会将各个欧洲各国的情报汇总起来发回国内。

“元首,沙俄那边传出的消息,亚历山大2世启用了米留金担任6军大臣。”

“米留金?”董良皱着眉头回想起来。

张孝达怎么可能去让元首自己回想这个小人物呢。

情报里面已经有了米留金的信息。

他说道:“元首,这个米留金生于莫斯科,今年只有3十多岁。他先后毕业于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中学和军事学院。做过炮兵,担任过参谋,曾参加普柳沙尔《百科辞典》和泽杰列尔《军事百科辞典》的编纂工作。1839年到高加索任职,参加了对沙米尔的军事行动。1843—1845年任高加索防线和黑海沿岸地区军队作战部部长。1845年起为军事学院军事地理教研室教授,后为军事统计学教研室教授。近些年他1直担任6军大臣特别事务协理军官。”

董良听着这个人的履历就觉得对方不简单。

但是沙俄已经存在数百年,军中的元老众多,贵族阶层掌控了很多岗位。沙皇为什么会选择这个3十多岁的年轻人担任如此重要的岗位呢?

只听张孝达又补充道:“元首,这位米留金在政治立场人支持农奴制改革。”

原来如此,董良恍然大悟,果然政治正确才是第1位的。

“这个米留金上台之后应该有什么动作吧,对我们有影响吗?”董良追问道。

沙皇不拘1格用人才自然是为了改革。这个3十岁的6军大臣自然不会去养老。

“是的,元首,这个米留金1上来就提出军事改革,理由是总结了克里米亚战争的经验教训。”

“他让沙俄军队从营级单位开始重新编成。新条例将营级作战单位的编制分为平时和战时,而这两种编制还细分为几种。平时营级基干编制320人,普通编制500人,加强编制680人;营级战时编制扩大到720人,加强编制900人。根据俄军新编制,6军共有47个师,包括41个步兵师、2个近卫师、4个掷弹兵师。”

“此外,沙俄军队还有30个独立射击营,48个部署在西伯利亚、高加索和奥伦堡地区的主力营。俄军新编制中炮兵分为步兵炮兵和骑兵炮兵两种,规定最大的作战集团为旅,每个步兵炮旅由4个炮兵连、骑兵炮旅由两个炮兵连组成,每个连装备8门火炮。俄军步炮旅与步兵师数量相对应,也有47个炮兵旅;骑兵炮兵包括4个近卫骑兵炮连和7个骑兵炮兵旅。”

多谢了这次改革,华族才能够搞到沙俄人的军队编制情况。

情报中还有沙俄骑兵师的编制,新编制的沙俄骑兵有4个胸甲骑兵团、16个枪骑兵团、16个骠骑兵团和20个龙骑兵团,这56个团组成了10个骑兵师。

除近卫骑兵师和高加索骑兵师各由4个团组成外,其他8个师均编有6个团(枪骑兵、骠骑兵和龙骑兵各两个团),每个团由4个骑兵连组成。

骑兵部队人员编制也有区别,其中边境地区的骑兵部队执行战时的编制,每个团有777名士兵;其他地区执行平时编制,每个团689人。

有了这份情报,西北之战中沙俄军队的情况也更加明晰。有利于护卫军的应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