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怒海覆清1852> 第八七三章 新望江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七三章 新望江楼(1 / 1)

孙老抬手制止众人7嘴8舌的争吵这样的争吵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浪费时间。

“诸位还请稍安勿躁,这件事情8字还没有1撇呢。即使华族不将都城放在南京,咱们也不会损失。华族的城池现在都在扩张,南京城的地位并不会下降,至少也是行省的省会吧。”

孙掌柜说的没错。他们投资的那些南京城产业,现在已经在升值,因为华族在搞工业化。南京以其重要的地理优势,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

这里不仅仅修建了钢铁厂,还有纺织工业园区。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步发展。

南京城还拥有3座大学堂,这里可1直都是南方的文化中心。名气在那里,拥有很强的文化聚拢效应。

南京府的总长徐鼎康因为表现出色被内阁评选为年度优秀,今年的年底大会可是要直接接受元首的表彰。

这个时候,1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是那个让人讨厌的侯明光。

侯明光这个人确实有些尖酸刻薄。

“孙爷,您说的是没错,但是当初咱们拿出这笔钱,可是奔着南京城的产业价值会大涨,现在是不会亏,但是假如我们投到上海不是可以涨得更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蒙受了损失了呢?”

“侯掌柜,当初大家都商量好的,大家按照份额分取收益,自然也要按照份额承担风险。你要是不想投的话,可以撤资,我按照原价买断你的份额。”徐老3说道。

现在他们徐家都在支持徐鼎康。

当初之所以要组织人去购买南京城的产业。1方面是为了投资,赌南京城未来会成为都城,固定资产的价值会跟着水涨船高。

另1方面自然是为了让徐鼎康获得发展的启动资金。内阁的拨款总是有限的。地方官府想要有所作为,就要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

而他们能够动用的就是辖区的各种资源,以及城市周围没收的大量土地店铺。

做商人的,都知道,位置好的店铺以后将成为下金蛋的鸡。

但是这些地方的价格也是贵的离谱,能够接手的只有这些大型财阀。

“徐老3,你不要在这里充当好人,你们家与我们1样投资收益,但是却给鼎康制造政绩。”侯明光继续怼道。

“你……当初可没有人逼你。你说我们帮了鼎康。可是没有鼎康的话,我们那么大规模的收购,官府能够应允?”

……

“好了,你们不要吵了,有人想要推出去投资上海,那就将自己手中的份额出售。我跟徐家按照现价收购。”

孙老1肚子火气,看看人家浙商还有闽越的商人多么团结,粤商有粤华公司,闽商有闽华公司,浙商几乎控制了上海滩的半壁江山。

而他们苏湖的商人就是散装的,弄了1个商会,还内斗不断。

他们在南京城收购不动产的时候,扬州的商人还组团过来插1脚,同那些浙商、闽粤商人1起抬高价格,让他们的收购费用翻了1倍。

最后有3家抽走了资金,他们准备将投资转到上海去。

这个时候,董良在上海讲话的消息已经传出,很多商人涌入了上海滩。

而上海道公署也在这个时候推出了1些开发计划,在苏州河与黄浦江沿线规划了1些工商业用地。

这些规划好的土地将拿出来拍卖,然后交给那些商人去开发。

这是董良给当地设计的发展模式。官府出土地和规划,商人出钱,共同开发,谋求快速发展。

什么事情都靠官府来做的话效率太低了。而华族基本上是1穷2白,唯1的依仗就是民间财富积累还算是雄厚。

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将这些民间资本给利用好了。

不仅仅是苏湖商会,还有很多人跟风到上海购买土地、商铺和房屋。

上海的不动产价格1下子突飞猛进。

南方的这些城市都发现了1个问题,那就是只要元首到1个地方,这个地方就能够大赚1笔。

农历十1月中旬,董良回到了福州城。

他这次出去的时间很长,大概有半年的时间。

半年时间内,华族彻底推翻了满清,控制的土地扩大到了原来的34倍。

假如没有电报,管理这么广阔的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华族的交通部有1支数万人的电报线架设队5他们跟着军队的后面架设电报线。

按照元首的指示,华族军队打到哪里,电报线就要架设到什么地方。

电报线的电缆要用到大量的铜。之前这些铜大部分都要从国外进口。

但是华族占领吕宋之后,在这里发现了大规模的铜矿。

1下子将电缆的自给率提升到了百分之5十。现在华族的勘探队又传回了好消息,他们在漠北南部的戈壁滩上发现了1座巨大的铜矿。

这里简直可以说是1座铜山,足足可以开采上百年。

假如这座铜矿建设成功,那么华族将摆脱铜进口国的境地。

虽然进入了冬季,福州的天气却谈不上冷,只能算是。

这样的天气反倒是比夏日里舒服1些。

港口上的商船非常多,现在海上的风浪小,是贸易的旺季。

不过福州港的商船都是华族自己的商船,这里并不对外开放。

洋人的船只能到厦门港贸易。

从福州到厦门这段距离就要由华族的商船负责。

福州港口也停靠着1些大船,34千吨的商船比比皆是。

这些船有的是跑南洋航线,运送木材、矿产和稻米等物产。

木材会送到船厂区的木材加工厂,或是加工成船用板材,或是加工成修建铁路用的枕木,或是加工成居民需要的各种家具。

经过初选过的矿石则会直接送进冶炼工厂。

马尾船厂区的工业门类是华族目前最为齐全的,十几万工人在船厂区上班,他们就像是工蚁1般,修建起华族的工业大厦。

这样集中的工业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建造1艘船需要钢铁、木材、纺织各个行业,船厂区可以自行生产钢铁,生产船用板材、家具,生产帆索,这样就节省了运输的过程。

城南新城的样子比董良离开的时候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竟然建起1栋8层的楼房。

这样的楼房以前的人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现在华族的钢筋混凝土工艺已经日渐成熟。水泥的产量爆发式地增长,几乎每1座县城都建起了自己的水泥厂。

华族的官方更是开办了几十座大型的官方水泥厂。

“那栋楼是谁家的?”董良指着港口的位置问道。

此时船还没有靠岸,董良跟1众随员站在甲板上。

从进入闽江口开始,董良就时常站在甲板上。

“这是莫氏建造的新望江楼,底下的两层是餐饮,上面是住宿和各种娱乐设施。这是咱们福州城的新地标。”1名随员赶紧上前解释道。

莫氏自然是指莫卫江,原福州城望江楼的东主,福州城的首富。

这位莫东主做生意非常有头脑,又搭上了华族的大船,手中的资产规模翻了好几倍。

他还是闽华公司的大股东之1,华族成立闽华公司的时候他出了几百万两白银。

现在闽华公司的股票上市,他投资的份额直接就价值千万。

上千万资产的大商人,整个华族掰着手指都能够数的过来。

董良突然想起莫家似乎还有1个纨绔儿子,上次因为那个莫大少,这位莫掌柜可是出了不少的血。

白色的“复兴号”终于停靠在港口。

董良出现的那1刻。

欢迎的人群欢呼起来,乐队奏响了庆祝凯旋的乐曲。董良身穿1身戎装走下了船台。

周腾虎带队在码头上迎接董良,内阁各部的总长几乎全都来了。

只有在南美访问的商部总长赵顺以及在北平城坐镇的户部总长刘峰良没到。

眼前是1片热闹的场景,远处是福州城南崭新繁华的新城。

董良差点就要迷失了。

心中1阵叮铃的声音响起,就像是1声警铃。

董良,你不要忘记外面还是群狼环伺,华族远远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候。

你现在有能力击败欧洲人的联军吗?

心中另外1个董良在不断地提醒着他。

“元首,您可终于回来了。”

周腾虎的话打断了董良的思绪。

“弢甫,这半年来辛苦你了。”董良紧紧地握住了周腾虎的手。

他能够看出,周腾虎的脸色比以前更差了,眼角的鱼尾纹和额头的抬头纹更加的密集。

“不,元首。真正辛苦的是您和前线的将士,重铸乾坤,定鼎中原,降伏北境,西驱虎狼,此乃不世之功业。”

“呵呵,弢甫你也会奉承人了。走吧,不要让大家站在外面吹风了。”

董良指的是站在码头上那些欢迎他归来的百姓。

内阁并没有大操大办,可是码头上那1个个方阵加在1起也有数百人了。

董良回到了福州,意味着华族这1年的工作即将走向尾声。

在画上句号之前,很多人依然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船厂区有1个防备森严的区域,这里由1个个高墙大院组成,在这些大墙中有厂房1样的建筑,有34层的小楼,甚至还有专门的生活区。

这里便是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

科学研究院原本隶属于工部,后来随着华族收罗的人才越来越多,研究院的规模日益壮大。

于是董良将其从工部摘了出来,单独成立1个机构,在级别上与各部平齐。

在1个靠近湖边的研究所中,1群研究员正在拆解1个梭鱼形状的铁疙瘩。

这东西有34米长,看起来像是梭鱼,但是头部涂成了红色,又像是1枚巨大的炮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