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游戏竞技>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第16章 不愿拿出来?他们宁愿要银子粮草,也不愿要九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不愿拿出来?他们宁愿要银子粮草,也不愿要九族?(1 / 1)

“陛下,你要问臣的罪,臣不敢反驳,但眼下让臣回来,真要将边关交给那两个叛军头子?”

“一旦边关被破,清军南下,到时对于我大明危害,可远胜叛军啊!”

“不是臣自吹,眼下大明面对清兵还有一战之力的,非臣莫属!”

被押解到京都之后,吴三桂见到崇祯便大声喊冤。

然而喊到一半,他注意到崇祯的眼神一直在往旁边飘。

边上有什么吗?

不就两个穿着龙袍的……

什么?

两个?

龙袍?

吴三桂懵了。

连带着他一路上想好的台词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这两个人为什么敢穿龙袍?还这般的堂而皇之?

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陛下,你快看看他们,快把他们拖下去诛九族啊!

“咳咳。”

见那两位没有开口的意思,崇祯才清了清嗓子。

“平西伯不用担心,山海关外的满清,永乐大帝会处置他们,用叛军守关不过是拖延之计。”

谁?

永乐大帝朱棣?

吴三桂清了清自己的耳朵,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你再说一遍,是谁?

“是朕,有问题吗?”

朱棣一步步走来。

那压迫感,让吴三桂的头飞快低了下去。

没听错。

绝对没听错!

这般恐怖的压迫感,除了那位马上天子,还能有谁!?

那他身后那穿着龙袍的人又是谁?

非但没有被永乐大帝的气势影响,反而露出嫌弃的表情,吴三桂印象中能想到的,也只有一人!

不会吧!

天幕上发生的一切,难道是真的?

太祖皇帝跟永乐大帝,真的降临了!?

吴三桂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别诛我九族!

“吴三桂,你若是想起兵勤王的话,理应早就应该抵达京师了才对,可你想的是待价而沽,咱没说错吧?”

朱棣身后的那人开口,吴三桂只觉得浑身骨头都软了。

原来要发落自己的竟然是太祖皇帝吗?

别诛九族还是乐观了,他现在只希望别夷自己三族。

“太祖陛下,眼下的大明你也看到了,千疮百孔,我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有错吗?”

硬气肯定是死,弄不好还得夷三族,吴三桂只得打起了感情牌。

但就在这时,天幕给他送来温暖。

朱元璋与朱棣面前同时闪过一行字幕。

【吴三桂,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后,投降满清,致使清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入关,后又调转矛头直指还在抵抗的明军。

若非他放清军入关,这天下的归属,还未可知!】

看完面前闪过的光幕之后,朱元璋眼中一抹凶光乍现。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朱棣脸色也同样无比阴沉。

“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吴三桂,你便是降了李自成,也比做满清的狗要好吧?”

“我大明没有狗窝,如你这般的走狗,还是断了根的好。”

老朱摆了摆手,便立即有人上来将吴三桂押下去。

吴三桂被押出大殿之时,隐隐听到其中老朱的声音。

“夷三族。”

天幕外的各大王朝也都看到了那光幕上的字迹。

李世民:“当谁的走狗不好,当蛮夷的走狗,那玩意给我当狗我都嫌弃!”

嬴政:“三族少了!”

赵匡胤:“始皇帝你是不是误会了?夷三族杀的人,可比诛九族多!”

嬴政:“蛮夷的走狗,夷十族都不为多!”

赵匡胤:“6。”

看到天幕上闪过的那一行字迹过后,没有人觉得吴三桂冤枉,弹幕一时间分成了两派。

激进派觉得老朱做的对,对这样的走狗就该夷三族。

保守派觉得激进派太保守,该夷九族才对!

而天幕中的朱棣,觉得保守派也有些保守。

“爹,这样的走狗,不应该直接诛他十族吗?剩下的那七族是找不到吗?”

朱元璋:“……”

“哪来的十族?”

“还有老师一族啊,教出他这样的软骨头走狗来,他的老师定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棣义愤填膺,显然气还没消。

若真是投降了李自成也就算了,好歹也还是中原人之间的内斗,不管谁胜谁负,皇位终究没有外落。

结果这货竟然给那些鞑子当狗!

诛十族都不解气!

“老四,你虽然是最像咱的儿子,但咱也没教你在这方面青出于蓝吧?”

朱元璋听的满脑袋黑线。

谁教你诛人十族的?

肯定不是咱!

眼见他又要抽出腰带,朱棣连忙转移话题。

“爹,先不聊这个,我当然是支持你的决定了,那接下来呢?咱们怎么做?”

老朱果然停了手。

“面向天下募集粮草,这钱花出去了,才叫钱,花不出去不过是一屋子垃圾。”

“尤其是那帮豪绅士族,他们最喜欢囤积粮草物资,就找他们买。”

朱元璋出身于乱世之际,自然知道这乱世之时谁的手里握有最多的粮草物资。

“啊?太祖,这个点子我之前想到过,也曾找京师中的各路豪绅募捐过粮草,可他们不愿拿出来啊。”

崇祯忍不住抱怨道。

“不愿拿出来?他们宁愿要银子粮草,也不愿要九族?”

朱元璋投过去一个疑惑的眼神。

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吗?

如果他们愿意卖,那就从他们手中买过来。

如果他们不愿卖,那就送他们上法场,然后从他们家中零元购过来。

“崇祯,你要学的还有很多,眼下这千疮百孔的时候,别前怕狼后怕虎,你念及名声,顾忌一大堆,却没想明白一件事。”

“他们手中若是干净的,那便不可能囤积那许多的地,那许多的粮食,乃至于那许多穷人家卖的儿女!”

“就凭他们非农非商,咱就敢断定,他们手里的粮食,都掺着百姓的血汗!”

“这样的人全抓起来杀了,或许还有冤枉的,但隔一家杀一家,一定是大把的漏网之鱼!”

这些,都是朱元璋自微末中崛起明白的道理。

若真是从商,那囤积的粮草没有不卖的道理,他也不会让人吃亏。

但若是想发国难财,那就准备九族上法场,看看他的屠刀够不够锋利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