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借假修真逆天行> 第23章 奉天会马帅投降迎宾馆姬逾斗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奉天会马帅投降迎宾馆姬逾斗诗(1 / 1)

获悉马绣方粮仓被烧的消息后,倭军北境战区司令官板垣次郎并没有感到意外。并非只有明人才会搞敌后破袭的,也不是大明才有大神。这样一来,龙城肯定是守不住了,马绣方大概率要退到海伦城。长谷川兵力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副官拿着一沓文件站在板垣面前,等他一一批复。

第一份文件是查获当晚二人的底细,男的人称公子逾,女的人称大祭司,都是同林堂的人,已经确定是大神。竹机关拟定了一份捕杀方案。整体思路是以大量兵力消耗她们的法力,不给她们恢复时间,最终实现击杀。实施计划的主力初定为一个反修士特种兵中队,一个机械化步兵联队,全境附庸军、附庸政府配合……板垣把文件撕了扔垃圾桶。目前看,此二人无意杀他,提出的要求还能接受,何必节外生枝。

第二份文件是通化机场、奉城兵工厂、同林堂慰安所、南大营的综合调查报告,结论是怀疑此二人所为。板垣放下文件,抬头问副官:“有证据吗?”副官愕然,连忙回答:“报告没写证据,建议问询负责此事的三井大尉等人。”板垣把文件退回去,说道:“再查。我怀疑是各地反抗军所为。查不到结果就往两个有的没的的人头上扣黑锅,这是推卸责任的行为。”

第三份文件是辽北省同林堂各处产业的明细清单。营业点七个,两个大的分别在龙城和海伦城,还有一处农场在龙城郊外。板垣深呼吸了一口气。如果他能全权处理,就让人把这些产业保护起来,外头挂个大牌匾:倭明亲善机构。一顶明奸的大帽子套到那个漂亮的女大神头上。只不过,倭王殿下那边不好交代。他们大神打架,可别祸及凡人。板垣说道:“此文件,给倭王殿下送去一份,并请示处理意见。”

第四份文件是特高课关于沙国近况的报告。一是罗刹国领事频繁进出我方领事馆;二是罗刹国有介入辽北战事的迹象。这或许就是外务省和内阁急于解决马绣方问题的原因吧。板垣说道:“此文件上报幕府。”

罗刹国在大明的北方,辽北省往北就是罗刹国的地盘。二十多年前罗刹国与倭国为了争夺北境的控制权打了一仗,倭军惨胜。由此,两个国家结下了梁子。罗刹国如今实力强大,是列强之中数一数二的存在。倭国非常忌惮。

第五份文件是国联调查团不日将进入北境的报告。板垣执笔批复:“辽东、辽西各部队及自治政府统一军部之口径:北境之事,是明人军队横暴,我方被迫自卫所致。现凶暴已除,明人自治,我军协助治安之维持,完全没有侵占北境的打算。”板垣抬头对副官说:“这些话口头传达。调查团来奉城后,让健太郎带他们去看看柳条河炮兵营,看看明军残暴的证据。”顿了顿,他又说道:“给领事馆的人通个气。”

柳条河炮兵营就是北境事变当晚,被姬逾和妇好炸毁的那个炮兵营地。当时倭军的调查结果是,北境军反击所致。后来才明白,北境军连枪都不敢开,别说开炮了。那个炮兵营是专门为了对付南大营和奉城驻军所建,耗资巨大。现在看来纯属多余之举。

正在板垣处理公务的时候,门外有人报告:“司令官阁下,倭王殿下到了,在会客室等候。”板垣让副官带上文件,立即去往会客室。进门前,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两人在会客室分宾主落座,倭王在主位,板垣在客位,副官等人在门外候着。倭王今天穿了一身和服,白色外衣,红色内衬。板垣拿出一份文件放在桌面上,说道:“倭王殿下,同林堂各处产业已经调查清楚。请做出指示。”倭王阴阳怪气地说道:“贡起来吧,为倭明亲善作个表率。那个女大神和男大神的事先放一边。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板垣听罢,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害怕倭王要与此二人不死不休,最终会波及自己。倭王继续说道:“马绣方的战备粮仓是我烧的。辽北战事最好尽快平息。我建议你,命令长谷川拿下龙城之后就地休整。剩下的事情外务省会处理的,你最好不要横生枝节。”板垣点头回答:“是!”

倭王对外头喊了一声:“进来。”一个身穿黑色皮甲的蒙面人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站在倭王身边。倭王对板垣说道:“这是幕府的文件,烦请司令官多多支持。”说完扬了一下手,蒙面人把文件递呈板垣。板垣认真地看了一遍,然后说道:“在下必定全力协助殿下。”倭王阴森一笑,起身就走。

现在的明人,在倭人眼里已经成了垃圾民族。很多高层私下对这个亲魏倭王多有不屑。但是,板垣对这个倭王是发自内心地敬重的。在他心目中,这个倭王可不是大神这么简单,而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的眼光和格局都胜过很多高官要员。帝国的高层,都受制于各路财阀。幕府的基本盘是军工财阀,要通过战争祭出“海外投资”的大旗,拉动军工企业的业务增长。外务省则是一心安内,优先恢复经济,把资金和政策倾斜到自己的后台老板身上。因此,外务省奉行协调外交,少生事端;幕府则是野心勃勃,屡次挑起战端。能够脱离利益,单纯从政治角度看问题的,也就只有这位倭王了。看到大明衰弱,就力主入侵。北境军的不抵抗政策,就出自她的手笔。为了避免列强干涉,又主张明人自治,一副协调外交的腔调,能屈能伸。或许,能够纯粹地为帝国谋利益的,就只有她了。

马绣方的战备粮仓被烧,打不下去了,只能退守海伦城。马绣方把省政府机关迁往海伦城,作出抵抗到底的姿态。姬逾和妇好回到了龙城,安排转移的事情。

马总督撤出龙城的次日,长谷川占领龙城。吴旅长的骑兵旅建制相对完整,驻军大庆防止倭军追击。马总督到了海伦城后,聚拢残兵,编练新军,安顿各级机关。林国光归队,重组卫队团。王胖子团长忙着编练新兵去了。海伦城一片厉兵秣马的景象。

妇好打算面见马总督,转告朝廷希望其投降的事。姬逾却觉得这事蹊跷,他对妇好说:“一封电报的事情,干嘛要我们转告,无非就是皇帝不想背上卖国贼的骂名而已。谢祁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劝说马绣方投降。这活儿分明就是明奸行径。”妇好回答道:“朝廷是有亲倭派的,那姓汪的和姓何的一文一武就是代表,说不定背后还有谢祁他们几个。没准这主意就是这些人出的。但是,现在马总督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政府不支持,失败是迟早的事情。倒不如保留实力,在谈判中争取更多的独立性,为以后做准备。”

妇好的意见,姬逾从来不怀疑。但是他要自己去跟马总督谈,说:“这是挨骂的活,我去就行了,你别掺和。我就一个人,被人骂明奸也好、卖国贼也罢,谁认识谁啊。”

这二人的关系就是,妇好千依百顺,姬逾言听计从。因为姬逾知道,妇好总是无遗策的。妇好则是深知姬逾处处维护着她。

姬逾面见马总督,受到了热情地接待。他把朝廷的意思转达了,把妇好的看法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让马总督考虑。马总督倒是没敢当面怒斥他。要知道,自从他接任辽北总督以来,明奸、倭国领事、朝廷亲倭政客不断来游说、施压,让其放弃抵抗。这些人都被他一一骂跑。有个买办稍有恐吓之意,脸上就被吐了一口浓痰。还有人抬出不抵抗的命令,被他用枪顶着脑袋骂了半天。

话不投机半句多,马总督以公务繁忙为由,送走姬逾。姬逾出门时,转身对马总督说:“马总督,无论你怎样选择,我和大祭司都会支持你的。有需要的话,可以去同林堂找我们。”马总督目送姬逾离开,重重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姬逾最后一句是情真意切的。

其实,朝廷来的说客早就接触过他了,还暗示了朝廷希望和平解决辽北问题。朝廷的态度是压垮他抗倭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连朝廷都不支持,他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

大明开元32年1月,马绣方革去了包括林国光、王团长、吴旅长等一众心腹的职务,改编了军队。在倭军北境战区司令官板垣次郎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前往辽西省奉城参加和平谈判。姬逾和妇好混入了随同的军政人员之中。

所谓和平谈判,结果就是马绣方和张河蓬共治辽北省,马为巡抚,张为都指挥使;然后安排了几个倭人当大官。马绣方能够守住的底线就是倭军不能进入辽北,马绣方的部队和张河蓬的部队各占一半地盘。

谈判结束当晚,奉城附庸政府出面在迎宾馆安排了晚宴。宴席中间空出来,两边安排坐席。倭国军官一边,马绣方的人和张河蓬的人在同一边。倭明双方相对而坐。板垣和倭王都没有出席,扶方代表是一个参谋长。

倭人军官这一边,咿咿呀呀地载歌载舞,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马绣方一边的人则低头吃喝,默不作声。张河蓬一方的人低声说笑。

忽然,中央的歌姬舞姬撤走了,几个服务员抬了两张大长桌出来,铺上大长宣纸,还备好了文房四宝。那个鬼子参谋长站出来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顿。旁边的翻译说道:“本庄参谋长阁下说,年少之时对大夏文学略有涉猎,今天献丑向在座夏人讨教。”说完,翻译向参谋长鞠了个躬。

本庄开始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即席挥毫,一口气写完了一首诗。两个倭人军官举起宣纸,巡场一周,向众人展示书法。完毕,翻译大声念道:“征船暮入连天水,明月孤悬欲晓空。不学明王荒唐事,明治维新冲天起。”话毕,倭人军官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片叫好。张河蓬也跟着拍手称赞,手下的人跟着三三两两地鼓掌。

这首诗是一个古代的倭国皇帝写的,本庄巧改了最后一句。书法水平,在倭国怎么样不好说,在大明就是私塾先生的水平。

马绣方这边没有动静。他手摸光头,朝身后的人环视了一圈,无奈摇头。带来的军官都是大鲁粗,写诗写书法,真没这水平。文官则含蓄不敢出头,都低着头不敢看向马绣方。一个青年军官站了起来,径直走向中间——那是姬逾。他走到本庄跟前,转身对着马绣方等人,说道:“鄙人不才,献丑了。”他走到另一桌宣纸前,执笔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写罢大声朗诵:“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华夏亦同然!”妇好已经走到姬逾跟前,和他一起举起宣纸,向两边展示。马绣方站起身来鼓掌,大声喝彩说道:“好!说的好!”。他身后的军官反应过来,起来鼓掌大喊。每个人都用足了力拍手,仿佛要盖过刚才的鬼子军官们的掌声一样。

妇好生怕鬼子看不懂,用扶商语解释道:“大明是一条龙,被困在井底,被泥鳅黄鳝欺凌,但终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这首诗是曹魏皇帝曹髦所写。姬逾修改了最后一句。这首诗的文笔一般,但是在曹髦身上,或者对现在的大明,则是意境别致。两者所不同的是,曹髦只是一厢情愿,而大明则处于为龙为鳝的关键期。

本庄看着诗,老脸拉得老长。把倭国比作泥鳅黄鳝!他愤愤地回到座位。一个戴着小眼镜的老头鬼子军官一拍桌子,大喝一声,用生硬的明语说道:“八嘎呀路!你滴口舌之快!”这下拍案而起,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全场鸦雀无声。

鬼子军官得意地走出,招招手,让人换一张宣纸。当服务生随意的折叠姬逾的墨宝拿到一边时,一个鬼子悄悄地走了出来,抢在手里,小心翼翼地卷好,无声无息地走了。老鬼子执笔疾书,完毕,向张河蓬一边的人招招手,伸出三根手指。张河蓬会意了,马上叫出三个有文化的文官。

三个文官走到老鬼子身前,点头俯身示好。在老鬼子的指示下,他们大声朗读:“千山风雨时时恶,绝海楼船震大明!”翻译把大意翻译出倭语,大声解读。鬼子军官那边当场爆出宛如雷鸣的掌声。这是几百年前的一个幕府将军要远征大明前所写的诗句。老鬼子巧改了。

这个连明语都说不利索的鬼子居然要对诗!

姬逾没有写,大声念道:“他朝遂我凌云志,旌帆一片困三山!”这次比较晦涩,马绣方的文官首先起来拍掌喝彩:“好!好句!”经过几个人的解释,军官们也跟着起来拍掌叫好。

三山,典出《太史公记》关于徐福东渡的故事,三山是指瀛洲、蓬莱、方壶三座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代倭国。

妇好用倭语大声解释:“我大明也有派出舰队远征东瀛的一天!”东瀛,是倭国的古称。鬼子军官一片谩骂之声。

老鬼子换纸,低头再来一句:“杀尽江南百万兵,今朝叱咤血犹腥!”翻译之后,鬼子军官高声喝彩,马绣方的人黑着脸默不作声。

姬逾看见了老鬼子的诗句,脸色变了。妇好奋笔疾书,随后大声朗诵:“只解沙场为国死,不破东夷死不还!”在马绣方等人的一片喝彩声中,两人回到席位。妇好没有翻译,老鬼子仔细端详着诗句,老脸一沉,把纸卷起来拿着,回到座位上了。他看上的是字。相比他收藏的华夏古董字画,这手字不算好看,但是字风有一种说不出的特异,见所未见。

宴席不欢而散,各人各回各家。姬逾和妇好回到了下榻的宾馆,开始谈论起今天宴席的事。姬逾在纸上写出了两句诗:“征船暮入连天水,明月孤悬欲晓空”,“杀尽江南百万兵,今朝叱咤血犹腥”。然后对妇好说道:“此二人的诗句在这种场合,先后出现,应该有所预兆。征船,战舰。天水是什么?”妇好回答道:“天水一线,就是海。战船入海……”“战船入海城?!”妇好突然明白了。姬逾说道:“是的。另一句就是佐证。杀尽江南百万兵,很直白,战事在江南。战船入海,战事在江南。那大概率就是倭寇要入侵海城。大明的国际大都会。”说完,长叹一声,接着说道:“孤悬,空,血腥。这些词似乎都意有所指。搞不好海城又是一个不抵抗政策的牺牲品。”妇好说道:“这不可能吧?朝廷的人疯了吗?这海城可是他们眼皮子底下啊!”“但愿是我想多了。”姬逾说完,告别妇好离开了她的房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