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顶流主播的错格人生> 第19章 苍天悲悯(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苍天悲悯(1)(1 / 1)

“停,停停停。”

刘世勋两手高扬,做了个球场裁判的动作,很有底气地喊了一声,有点狐疑地盯着董自辉说:“你这吭哧瘪肚地说了半天,云遮雾罩的,我听不大明白,你就简单地说怎么办吧。”

董自辉脸上闪过一丝鄙夷,吸了一口气道:“意向书里都写着呢。”

“那个我带回去找专家研究研究,你先说,我看看值不值得花这些钱。现在钱不好挣,你知道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找你要二十年前的旧账。这不是没办法嘛。”

“嗯……好吧。砖瓦厂你是要开的吧,要不然你也得进这些器材原料。因为这样才能开展项目而且不影响整体项目的进展,再有,这为‘古墓群’的发掘运营做了前期的投入,这种投入又是顺便的,几乎是没有额外成本的。几把洛阳铲值不了几个钱。这个你应该是门儿清的吧。”董自辉笑着,语带暗讽。

“嘿嘿,可是要是地下啥都没有怎么办?”刘世勋歪了歪嘴追问道。他以前曾经小规模地盗过几座墓,当然知道这里面可以产生的价值,也知道这里面的风险所在。

“哦,最起码你在生产砖瓦的同时,平整了这块土地。有了土地,你就有了跟任何人合作的砝码,而且干什么都行。比如要是下面没有古墓,你可以建个产业园,任何主题的都行。你就坐收地租就行了。”董自辉脸色也沉静了下来,极端认真地说着自己的规划。

刘世勋眼睛闪了一下,认真地看着董自辉,好像是在探究他这话的可行性,俄顷,凛然道:“地主?那我不成了地主了吗?”

“那有什么?现在虽然不这么叫,但实际上地主资本家满大街都是,有谁还较这个真?”董自辉是想说服他,因此耐着性子在开导着。

“那这地租也有你们家一份?”刘世勋深切地望着他,犀利地问道。

“那自然。这块地是我父亲承包的,理当有他的。不过已经写在合同里,就是你手里的那份‘流转’合同,份额不大,二级开发以后的利润,大头归你。这应该很合理。”董自辉类似于安慰地冲他一笑说道。

刘世勋拿出合同翻看了一下,嘴里默念着“三成”。然后望着董自辉说:“是写着呢。三成,合适。不过现在各项产业都这么不景气,我该做一个什么产业园呢?我是说主题,现在不都讲究个主题吗?”刘世勋语气谦恭地说道,董自辉知道这位傲慢的首富现在是真想得到些新的资产增值,态度是端正和恳切的。

“你可以请专家座谈座谈,大家商量个方向来……”董自辉似乎是轻描淡写地说着,外人听起来,有点对付的味道,但专家研讨发展方向也是通行的做法,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说道的。这是行话。

“现在还有什么专家,都是扯淡,搬砖的‘砖’吧。我现在想听听你的想法。”刘世勋一副不屑的样子,对董自辉却多少有些恳切地说道。

董自辉对刘世勋不信任专家的态度充分理解,也知道他的苦衷。现在的各类专家经常发表一些扯淡的“高论”,根本不管企业家的营收,忽悠一阵子,揣着高额的“咨询费”或者“课题费”就回城里自己的老窝了。至于项目是否顺利或者”烂尾“,他们也会炮制一份“诊断”报告,通常是把责任推给甲方,比如资金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吧啦吧啦……于是乎,烂尾就永远地烂在那里了。

据传刘世勋手里就有几个专家咨询后的烂尾项目,至今还趴在那里,好在占用的资金不大,还没有影响到他企业的运转。也算是大不幸的背景下的万幸了。

于是,脑袋一转,就告诉他说:“不行你就办所学校。”

“学校?你扯的吧?”刘世勋不信任地瞪着他说道。

“扯不扯的,你不是想听我的意见吗?”董自辉好像也没有多大兴趣继续说下去,就凛然地问道。

既然已经放下了身架,刘世勋不想再次折“首富”的腰,面对一个“黄口小儿”,这实在太没有面子。刚刚考上一所不入流的大学,竟然劝人去办学,想想也有点荒诞。不过刘世勋是个生意人,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尤其是关于“成本”,听他侃侃也不花钱,要是有个好“点子”呢?而且古往今来,杰出的金点子总是“外人”贡献的,而且常常是零成本。因为外行的人要显摆自己的内行,所以就不在意自己的成本,只图嘴里说得痛快,和大佬们的赞誉。

因此,他眼睛转了转,挥挥手说:“你说,我听着。”

董自辉一笑说:“这些年。我们的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差不多完全实现了产业化的‘转型’,你现在介入,还可以吃到点时代的红利,有杰出的专家说在教育上,这是‘黑利’。不管红与黑,专家的话差不多都是胡扯蛋,是利就行,你是商人,当然理解得比我这个刚刚考上大学还没有去读的学生明白。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各种学校都在忙着‘升格’……”

“升格?”刘世勋不太了解这个术语,插嘴问道。

“就是,嗯,简单地说吧,就是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学院升大学,还有建研究生院……等等等等……”董自辉看着已经认真地听着自己说,还眯眼思考着的刘世勋说。

“有好处。最起码学生的学费可以涨上来了,教职工和领导的薪资也可以提高一个档次,政府拨款也可以上一个档次了。这我明白一些。”刘世勋深思地说着。

“你说的没错。可是,我们的产业和社会发展真的需要这么多人才吗?何况在这一片升格的浪潮中,难免有滥竽充数的机构的出现。”董自辉见刘世勋似乎已经上道,就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了下去。

刘世勋也开始了聚精会神,因为他有个儿子今年该考中学。

“许多本科毕业的学生几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什么?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需要这么多“研究型的”本科毕业生。它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有知识的产业工人,但他们又不能在社会上被划到‘大学生’的群体里,这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内卷。许多大学生在抱怨,但他们没注意的是,他真的就是大学生了吗……”

刘世勋眨巴着眼睛,突然脸色一阵茫然,挥挥手说:“不说这个,这是政策层面的事,不讨论。你的意思办学就要办职业学校……”

“没错,高等职业学校。传统上说的大专是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