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重回六零精彩人生> 第4章 蚯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蚯蚓(1 / 1)

等赵玉兰醒来的时候,透过屋子上小小窗叶看到外面的天光已经亮了。昨晚躺在床上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过去的。

看着头顶谈不上陌生的瓦片,赵玉兰舒了口气,一时之间分不清楚自己是对当下的状况感到庆幸还是应该失望。

家里已经没人了,梁水仙和赵炳安已经去上工了,虽然秋收还要再过几天,但是队里开垦在河沟边上的花生地好像也要收了。

赵炳安是队里的会计,要在大家上工之前和队里的记分员一起先到地里去。他是接了赵玉兰爷爷的班,赵爷爷去年摔伤了腿退下来,才经过队里的选举做了会计。

赵家抗战之前本来是大户人家。抗战波及这里的时候赵爷爷刚结婚不久,眼看着外面世道乱起来,他捐掉了家里分给他的大部分家财,带着妻子搬到乡下的赵家祖宅,也就是赵庄。

解放之后又捐掉了祖宅和乡下几十亩地,搬到了乡下分到了公房里去住。村子里知道这件事的人家也不多,老一辈子人也不会多嘴讲这些话,所以后来评级的时候得了个中农。

虽然搬到了乡下,赵爷爷虽然脱掉大褂,开始下地干活,但从来没放松过几个孩子的读书问题。

老大也就是赵玉兰她爹赵炳安凭着一手拨算盘的绝活,顺利从他爹手上接过队里会计的活。二姑赵玢荔也在张庄的队办小学当老师,三叔赵炳和读书天分不高,赵爷爷甚至只要求他不要做一个睁眼瞎就好,小叔赵炳同读书天分最高,高中毕业之后,碰巧市里有招工机会顺利考进钢厂的后勤部门。

所以赵家的家庭条件在村里也算不上差,赵爷爷却早早把几个儿子分出来单过也是村里人感到不解。毕竟老一辈的思想就是父母在不分家。

赵玉兰爬起来,自己慢慢地套上了她妈放在床尾的线衣和棉裤。天气已经开始冷了,凉津津的线衣透过身上的布衣,冰的她打了个哆嗦。她们这里虽然是南方,可是十月份的天已经是湿湿冷冷的。

早饭是留在锅里的一个不太大的山芋还有一颗浸在水里的鸡蛋。这个蛋估计是梁水仙看她昨天哭的惨,作为没带她去吃酒的补偿特意给她煮的,平时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

吃完早饭,赵玉兰踩在凳子上,勉强舀干净锅里的水。又跳下凳子拍拍衣服,往院子里的屋棚走去。

屋棚就靠着鸡窝,大人进去是要弯起腰来的,这是赵炳安特意搭起来的放工具的小矮棚。

赵玉兰环顾了一下,翻出一个小铲子和一个小小篮子,铲子是菜地里下种子铲草用的,小篮子是赵玉兰外公编的。

她站在门口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屋子后面她妈堆的鸡屎旁边去挖蚯蚓,毕竟年代实在有点久了,村里能挖蚯蚓的地方她已经不记得了。

四岁的孩子能做的事情着实不太多,所以赵玉兰昨天跟她妈说要去挖蚯蚓也不只是说说,不像后来的鸡有专门的鸡饲料之类,这个年代的鸡就是烂菜叶子和地里刨点虫子什么的,蚯蚓对鸡来说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天气虽然已经冷了,但鸡屎堆在那里,味道也不太好闻。赵玉兰却觉得接受良好,回来之前和她男人住到乡下之后,也养了不少鸡鸭,这种原生态的鸡蛋鸭蛋很受儿子儿媳的喜欢。

鸡屎堆在那里是要沃肥,物资贫乏的年代乡下是供应不到化肥的,只有农家肥。

这块地方的蚯蚓也很多,赵玉兰一铲子下去就能看见蚯蚓在土里蠕动,不过一会儿就挖了不少。

缠绕蠕动在一起蚯蚓看起来有点恶心,赵玉兰也不太在意,鸡吃下去就会多生蛋,谁管恶不恶心。

把蚯蚓倒在鸡窝里,引得窝里的鸡争先恐后地闪着翅膀扑腾。

村里人大多是把鸡养在院子里,像她家这样把鸡圈在鸡窝里的反而不多。不过梁水仙爱干净,嫌鸡养在院子里会弄满地都是鸡屎,她三天两头的给鸡窝铲屎也要把鸡圈在鸡圈里。

“小鸡乖乖啊,每天给你们挖蚯蚓吃,你们要多多生蛋啊!”站在鸡窝旁边,赵玉兰自言自语道。

好像回到小时候,她的行为也变得幼稚起来,不再是那个被病痛折磨的每天沉着脸的老太太。

前世她爹去世的早,为了帮衬家里,小小年纪就要上工,嫁人也嫁在岗南地周庄。她自己一年到头攒的钱多要贴给娘家,还带累她男人也跟着受罪。

后来九十年代做了碾米机的生意攒了点钱,才托着她男人周凛中好友的关系做起了水泥批发的生意。后来又去县里开了个小饭馆,家里日子才过得盈余起来。这辈子她完全可以抓住先机,利用自己得见识,少走弯路,更快的富起来。

不过现在她只是一个四岁小孩,纵使她有一肚子的做生意的好主意,在这个没条件的时候也派不上一点用场。

赵玉兰惆怅的叹了口气,小小的姑娘像大人那样叹气,看起来还有几分滑稽。

看看外面的日头,赵玉兰估计着时间已经要到九点多钟了。

这几天应该是大家去河沟边上挖花生,再过几天就是秋收。

她们家的两个壮劳力都在地里干活,忙起来的时候就连支书也是要下单干活的,所以她家是分不出人手来专门做饭的。

赵玉兰估计今天中午也是一锅煮的菜粥。等他们下工回来,吃上饭估摸要到十二点左右。

到秋收的时候更是着忙,赵玉兰记得往年的时候,梁水仙都是早上就煮一大锅山芋留着午饭,还会冲鸡蛋茶给她爹喝,她爹就会偷偷得喂给她。她一直到后来还会记得那个甜蜜蜜得滋味。

放好手上的工具,赵玉兰准备去地里摘点菜来。她现在年龄太小了,不踮起脚甚至还没灶台高,做饭是办不到的。

屋后就是她家的几块自留菜地。已经到了种萝卜白菜的时候,这是准备过冬的菜,方便又抗冻。赵玉兰想了想,摘了小青菜,又摘了几个老茄子。后来人家总说老茄子不好吃,但在刚经过饥荒的年代,一切可吃的东西都会被大家塞到嘴里。

把菜择好洗干净放在旁边,准备去淘点米出来。

打开米缸的时候,赵玉兰再次傻了眼。她已经忘记了,现在乡下是没有碾米机的,大家从生产队分到的谷子都是要回来自己舂的,每顿做饭之前先要舂米。

凭着记忆在灶台旁边找到家里的石舂。这个石舂不太大,但是很重,也不知道是什么石头。

赵玉兰尝试了几次勉强把它挪到了桌子边上。倒进去的米也没那么好舂,石杵对于四岁孩子来说也不轻。

没几下她就有点力竭地趋势,停下来歇了歇。赵玉兰不禁有点怀念后世那个快速便捷的碾米机,那台帮她挣到了第一桶金的碾米机直到小孙女出生的时候才被卖掉。打开电源,轰隆隆的机器很快就会吐出脱壳的稻谷,反复几次,干净的米就出来了。

然而当下的现实是,她还很艰难的拎着石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