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340章 海上丝绸之路(8)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0章 海上丝绸之路(8)(1 / 1)

【因为航海技术的提升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发展,但空前的发展同样反哺了航海技术的进步。

还是因为陆路受阻,反正只要一乱起来,陆路上的是生意就不太好做了,基本上路过哪里就是给哪位拥兵自重的送菜了,就连普通的盗匪都防不胜防,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走海路。

我们的船和番舶之间也存在差距。】

商人连连点头,可不是嘛,遇到脾气好点的还能把人放回来,若是那等不讲理或是贪心的,那是恨不得把你全家的家当都搜刮了,他们真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港口停的船很多,又是在咱们开元年间为例,大致能代表外国船的也就是婆罗门船、昆仑船和波斯船,分别代表了南亚、东亚和西亚等地的船只。

婆罗门船中有一种称为外国船最大的狮子船,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光是想想都觉得一船好货啊。】

嗯?不是在夸船吗?怎么突然转到货物上去呢?

【等到了宋朝,对外国船舶的命名除了地名之外,还根据它们的载量。

最大者为独樯舶,能载一千婆兰,次曰牛头舶”

这里的婆兰应当是一种国外的重量单位,反正评级下来,后者就是前者的三分之一,独樯舶、牛头舶、三木舶依次递减。

当时可以建造数万斛的船,按照一斛为一担,重60公斤计算,船舶的重量已经达到600吨,排水量更是要往三倍以上走,这样的巨型船舶,基本就是当时船舶技术的最高峰。

这种巨型船只并非一国之力就能建造而成,光是建造船体的木材就很有讲究。

突然有点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皇帝喜欢建院子了,建造出来如此巨型的建筑物成就感确实爆棚,只不过还是不接受啊,建园子还不如造船呢,起码还能听个响,就是去打鱼也好啊。

又不能买门票给老百姓看。】

瞧见展示出来的巨型船只,虽然在大海里面还是渺小,可比起被特意放在它身边的普通船舰那确实有安全感许多。

听到天幕的话,百姓想着,比起建一个他们看不到享受不到的园子,建造这么一艘船舶确实更容易叫人接受。

【中国的造船工艺和外邦大相径庭,唐朝当时有记载,外邦的船不用铁钉,只用桄榔须系缚,泥以橄榄糖,这要是换做我们压根无法想象,建造出来怕是也不敢上。

还有昆仑舶,也是不使钉灰,用椰索板成片。】

好家伙,这难道不会漏水吗?

工匠完全无法想象如果他们建造出这种船舶,那些富商老爷们还有贵人们真的会愿意上船吗?

别说他们上船,就是自己也不敢啊。

李世民继位没几年,虽然岭南还没有这等繁华的贸易,但听到此等方法也是大吃一惊,这船可真是稀奇,居然还能在海上航行,外邦人可真是拼啊,完全靠八字硬。

【既然都说到唐朝的外邦船舶了,那就直接就着说说当时我们的造船工艺吧,肯定的是,唐朝当时已经抛弃了如此简陋的工艺,基本上都是钉榫接合技术。

皋唐船还建有9个水密隔舱抗风浪和抗沉,“海鹘”这种船舶还左右置浮板防止侧倾。

人家有巨型船只咱们也有,唐朝的“苍舶”,长20丈,可承载六七百人,因为这个原因,咱们的经过别人的港口港湾还得加钱,比如说别人只要10—20迪尔汗,咱们的船就要收1000迪尔汗。

除了征收的税率不同以外,船的体积也占了很大的原因,在浅湾的地方海舶体积大,吃水深,航行不便,人家收费就贵。】

李世民都不知道该不该生气,这种收费还真叫人说不出来不一视同船。

唉,船建的太大了也有甜蜜的烦恼。

【等到宋元时期,那船就更加发达了。

宋朝的船第一个特点就是载重量大,中型海船也被叫做“客舟”,可载二千斛粟,应用最普遍,长十余丈,阔三丈五尺,已经不小了。

比客舟更加威风的就是“神舟”了,看名字都知道很神气,巍如山岳,浮动波上,无论长宽高都是客舟的三倍多,体积直接扩大了二十多倍。按照客舟的体积来推测,神舟的载重可达五万余斛,相当于三千吨。

厉害啊。】

宋人总算是舒心了一回,他们会建造更加厉害的船。

其他人则是不爽了,不就是船嘛,他们还真造不出来。

尤其是沉默的秦汉,只能看看眼馋,他们还是老老实实抓耕地吧。

【第二个特点就是船体坚固,结构良好,鉴于我不太懂船体结构,你们自己看看结构图吧。】

这方面还真就只有专业的人来看,否则真就是看热闹都看不明白。

密密麻麻的结构图展示出来,一群人如获至宝,哪怕是暂时没法建造的王朝也叫人抄录下来,他们建不了就留给子孙后代,好东西用不着也得留在库房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