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288章 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8章 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1 / 1)

【曹操的一生哪怕是夹在历史广阔的洪流中也毫不逊色,三国如此能人辈出的时代,涌现出来的各种人才数不胜数,曹操得一句枭雄的评价同样不为过。

其实在我这里,刘皇叔也能得一句如此评价,虽说对他的刻板印象偏仁善中庸。】

曹操嗤笑,刘备中庸?

也不是谁想中庸就能中庸的。

【曹操生于动荡的东汉末年,长于此间,成于此间,至死也还是此间,如此环境造就了曹操,乱世就得靠武力平定天下,曹操基本出仕以后就没停下来过,不说是个能打仗的大将军,但也是公认的一位军事家、

其实曹老板有过很多军事著作,只是在唐朝以后就失传了,有些可惜,咱们能看到他的著作只有‘老骥伏枥’这些。

曹操御军三十年,读过的兵书可不少,对兵书有过许多解释,像是对《孙子兵法》的注释,今日我们还能看到,也是一种另类了解他军事思想的途径。】

曹操立马心疼了,虽然是个武将,但也是文武双全啊。

若是本来没这个机会就算了,已经传世下去的著作还被毁了,怎么能不叫他心疼啊?

还是得多多印刷多发行,广撒网,哪怕是遇到乱世好歹有存活下来的机会。

顺带还是往墓里塞一塞吧,别管有没有被挖到,现在看来起码短时间内没有比他的墓更加隐蔽的地方了。

【曹操曾经提出过“恃武者灭,恃文者亡”这个具有哲学的辩证论题,单一的文武都是要亡国的,区别在于如何亡而已。

穷兵黩武不对,但自家必须有打仗的底气,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正如曹操这句话所说,其实这里还有一点隐晦的含义。

我曹操啊,也不是一个动不动就喜欢打仗的人,和圣人一样实属无奈,不得已用兵来平定叛乱、统一天下啊。】

呃,这话听得就有点恶心巴拉了。

不少人都不约而同露出嫌弃又鄙夷的表情,实在是这话太像是曹操能说得出口的话。

浓浓的一股不要脸的味道。

【曹操看来,兵马无非就是将帅用兵之法,所以才有“将贤则国安”的说法,把选将当作是计的首项。

曹老板手底下的将才可不少,他自个对于文臣武将那都是肉麻一套一套的,不过这手段都是三国领队者的标配了。

所以那会儿忠心也是真忠心啊,一个个能耐都不小。】

能三分天下也得上面的脑子给力啊,不然哪怕占据时机也是白搭。

【虽然咱们曹老板得到一些多疑嗜杀的评价,但对待手底下的人是真不抠门。

人家跟你混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为了理想,但理想主义者那也是人啊,曹操主张赏善不逾日,频频给属下请封,大赏更是不少。

不怕前路难,就怕老板画大饼。

吃到嘴里的饼才叫人有动力。

这里我又不合时宜的想到咱们驴神了,当初的打仗抠得啊。】

赵匡胤要被气死了,居然这种时候还能被扫射到,可见天幕的意见之大了。

可他觉得丢脸啊,这辈子的脸虽然已经丢了,但感觉后面几辈子的脸也在这一世被挥霍一空了。

曹营的人则很是满意,主公确实不抠,就是同僚竞争压力太大,出去打仗都得抢着,没有军功哪里来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啊。

【曹操自己领兵,所以感受更加贴合实际,比如说“功未必皆野战”。

这句话其实是在他想要封侯荀彧,而荀彧推辞没有野战之功时说出口的。

曹操制定战略,大凡听取谋臣的意见那基本都稳了,而几次大败损失惨重都是因为身边无劝谏之人,或者他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有了活生生的经历,他更加能理解这句话,所以充分、认识肯定了谋臣的功劳。

最好的例子还是刘邦那会儿封侯的萧何和韩信,他拿人家老刘家的例子出来也真是挺顺溜的,这会儿还把人家小皇帝架空了呢。】

曹操:不提后面什么都好说。

本来还想沉寂和文若增进增进感情,一下子泡汤了啊。

这会儿凑上去说,那多尴尬啊。

【荀彧如此厚待,那和他臭味相同,哦不,时志同道合的早死的郭嘉,自然也不能忽视了啊,一碗水还是得端平,主要是荀彧和郭嘉有配平的份量,换其他人还真不少说。】

郭嘉:我真是感谢你。

曹操嘴角微微抽动,努力不和属下有任何的眼神接触。

胡说八道,他曹某人,最会端水,努力给每一个人才一个落脚的地儿,绝对不偏心,也绝对不可能翻车。

其他人:谢谢没有点名,叫他们知晓和主公两位心头肉的差距。

【郭嘉三十八岁算是死得早的一批,但没到完全人走茶凉的地步,后来曹操专门为他追赠,恩隆后嗣。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的政治意义,纯粹的私人感情放在这些政治家身上都有点天真了,不过曹操也点明了目的,“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他也是真的不藏着掖着。】

郭嘉对于目的性不在意,说到底受益人是他。

再说,死得早的难道只有他一个吗?

但主公还不是专门借着为他追赠提出来?

当然这种口气不可能是郭嘉脑子里能浮现的内容,只不过他确实不在意而已。

借口又如何?

战争中死去的人无法估,大多随着死亡便消亡于人世,他已经很是幸运。

而且,看了看武将那边火热的眼神,对着主公,这个目的不就提前达到了嘛。

【曹操在掌兵的思想中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败军抵罪,失利免官”等等。

曹操可以说打了半辈子的仗,半点都不带夸张的,战略上可以说是尚奇而贵诈。

虽然有些重大失误,但并不能借此否定他的军法一道。

曹操用兵有几个特点,出敌不意,在对付袁绍、张鲁马超的时候都有体现,这里就不说了啊。

其实就算是泄题泄到这个份上,该上的当还是会上。】

袁绍、张鲁、马超:你这是在鄙夷我们的智商吗?

林书:不,是你们不长教训。

【还有示形于敌、诱而取之、用间重密利用矛盾、力避多方面作战……

说起来,不单单是文官的心脏,武将的心也没多纯净啊。

虽然是有许多憨憨只点亮了在打仗方面的技能点。】

这次被扫射的更是多,说归说,干嘛说他们心脏啊?

而且是一群憨憨吗?

那就是一群故意装傻充愣的滚刀肉,平时比谁都会装傻,有利益了,那冲上去的速度不知道多快。

还仗着武人粗俗的惯有印象,一口一个“你们文官就是体弱”,然后冲着他们来一下,恨得真是牙痒痒。

还知道专挑看不见的地方下黑手,心脏的难道只有他们文官吗?

不服,他们不服。

【曹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政治家,也是一个集权者。

说起来很多人都觉得割裂,曹操本身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崇尚仁义礼让。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我在讲笑话。】

曹操不满,这怎么叫做讲笑话?

明明就是很正经,很切实的啊。

不少人都被噎到,你也知道像是笑话吗?

曹操,儒家?

这听着都很不搭。

【但事实就是如此,但同时他又明显表现出重法尚法的一面,是很典型的霸王道杂之。

曹操基本的准则便是不慕虚名而重实权,一开始他可不是这般的,说辞官就辞官,但后来眼看着汉室霍乱,他却是因为没有权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走向消亡,所以才有了这种转变。

一开始曹操手里握着军权但没有得到头衔,差点被人连盆带碗的端,所以他学会了用军权谋政。

第二次便是礼让大将军的名号,将它给了袁绍,自己得了一个司空的名头。

司空虽无实权但地位显贵啊,更何况,他曹司空有兵权啊,让一让名头又如何?

有了大将军的名号难道就真的能号令诸侯兵马吗?

所以说,有时候这点子名头让一让无妨,毕竟小皇帝在手,天下的大义都大不过他。

虽然天下的骂名也骂不过他,得亏曹老板脑子清醒,还是说对汉室还是有情怀,没有自己坐上皇位,不然骂得更凶。】

确实,切实得好处都到手了,一些可有可无得名头可以稍微‘让一让’,

袁绍:为什么本该早死的我在曹孟德这里出场率如此高?

感觉处处都在拉踩我。

林书:没办法,实在是他很多脑子都使在你们兄弟俩身上了,抓典型嘛。

曹操沉默着在思考,他难道真没有活着当皇帝的命?

之前或许是情况使然,但现在天幕又把他的心思说出来,如果跳出来说要当皇帝的话,是不是有点出尔反尔呢?

算啦算啦,就是个名头而已。

先努力活过其他人吧,他活着,谁都别想着皇帝梦,他手里的小皇帝才是正统,其他统统都是叛贼。

【其实咱们曹老板真的说过许多崇尚礼仪仁德的话,但因为他给人的形象就是谲诈,以及好人妻,导致许多人都很割裂,也不是关注这些。】

不管是谁,每次听到好人妻都背心发凉,这个爱好可真是挺出名的啊,都流传下去了。

曹操无话辩驳,因为他确实喜欢成熟的妇人,都没长齐的小丫头片子确实不感兴趣啊。

【只不过因为孔融和曹操的关系太坏,导致给人一种他和儒家不对头的错觉,其实他给儿子找老师的时候,很多都是儒家大家。】

很好,又给出一个倒霉蛋。

一看就是被收拾的很惨的样子。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又遵循不用则杀之的个人思想。

但其实还是矛盾的,因为关羽他当初就没杀。

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荀彧了,俩人一开始志同道合,走过的路风风雨雨,可最后俩人对汉室的心不同。

但曹操杀荀彧这事,没到他把人砍了的地步,但也没好到哪里去,颇有种诛心的感觉,叫荀彧自己饮药自杀,这里面咱们不是当事人,也不知道那些弯弯绕绕。】

曹操尴尬的看着荀彧,想要解释他绝对没有此种心思。

这是干什么啊?

看不得他的谋士团和谐啊。

荀彧疲惫的摆摆手,不用解释,起码离现在还早。

更何况,到时候俩人心意相反,他自己也转不过这个弯来。

【后面被杀的人可不少,毕竟单纯的杀敌人可得不到嗜杀多疑的名头,避免破坏君臣和谐,就不多说了。

大家也不用担心,曹操那年纪,你们还很多人都活不到呢。】

已经知晓去世年龄的郭嘉躺枪。

【三国那会儿百姓说不上什么好日子,单纯先活下来再说吧。

又是大疫又是天灾,还没有一刻停止的打仗,人口锐减那简直是再合乎道理的事情。

曹操在这方面重豪强兼并之法,减轻赋税体恤百姓,改税制开创租税制度之先,反正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一个丞相和兵马大元帅该做的事情他也做了。

这么一看,曹操的精力是真的好,基本生把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往日皇帝还得分权给丞相,还得分军权出去,他倒是好,全部抓着,还要找机会去睡后院的美人,能活到六十多都是身体素质好。】

曹操:能不能不说睡美人的事啊?

搞得他得意都有点不能完全得意。

惫懒的皇帝听得都羡慕了,怎么能如此好的精力啊?

他们连处理基本的国事都感觉应付不过来。

诸如始皇帝、朱元璋这些本身就勤勉,恨不得事事操心的皇帝倒是觉得理所当然,当皇帝的不就是要这样嘛。

角落里被忽视得彻彻底底的小皇帝不敢出声,这下子是直接拿曹操对标皇帝了吗?

【曹操的诗更是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借用一位院士的话:

“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曹操付之一笑,若是惧怕后人评功过,那他早就泯然于众矣。

不过,院士是什么?

当然,暂时他得不到林书的回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