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243章 青苗法:你们别急着开干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青苗法:你们别急着开干啊(1 / 1)

【王安石关于农业的新法叫做青苗法,这也是整个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

说到青苗法,可能需要先和大家介绍‘常平仓法’,这是隋唐时期的法令,从内容上来说,百分百的造福民众。

相当于朝廷承担了杠杆天平的作用,丰收年景便以稳定的市价收粮,以免谷贱伤农,年岁不好的时候,便用低价将谷仓的粮食处理给百姓。

可以说完全是非盈利性质的法令,但王安石为什么还需要变法呢?】

还能为什么,只可能是中间变成某些人中饱私囊的途径了呗。

不管是丰年还是歉收,都用低价收购,高价售出,左右都是他们能获益。

至于百姓,难道还能反抗朝廷法令不成?

李世民同样生气,这种现象总不能宋朝独有,他大唐就是个盛世白莲花吧。

【再好的法令都挡不住人心,常平仓法成为官商牟利的钱袋子。

上下打点打点,粮仓里的粮少了或者是空了不该知道的人自然不会知道,或者是和商人一块发人命财,趁着天灾人祸的时候囤积粮食高价放出,买不买得起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百姓只能慢慢的典当掉自家的田地、房屋、亲人,贷无可贷后还得成人家的农奴。

这也就是所谓的兼并,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针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

百姓听着听着又愤怒又难过,是啊,若是遇到不好的年景,天幕有句话说错了,最开始典当的,只会是家里的人,他们的命不值钱。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卖地。

【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和钱挂钩,之前粮仓里面的粮不是都被有些人贪墨了嘛,王安石干脆自己拿来用,他不管粮食是如何神出鬼没了,反正就是要钱。

难怪他得罪人,听听,这个更加得罪,全国性质的粮仓啊,若是私自处理了,可不是简单一个官员能顶缸的,起码这一路上下都得打点好吧,啧啧~】

这次神宗这边更是没有人敢跳出来反对,不然岂不是心虚?

当然也有真的巨佬没贪墨这些,可看到那些心虚的脸庞,便知道他们手里头肯定不干净,大宋的粮仓都敢动啊。

【王安石把粮食兑换成现银,然后在河北等三路,于夏秋两个季节将钱贷给青黄不接的百姓,也不白贷,庄稼收货以后需要加两成的利息。

我们现在听起来自然觉得是高利贷,但古代的农民若是租了地主家的地,交四成租子都得说一句仁慈,还是不包含税的。

难怪叫周扒皮。

这里面还有许多其他细节的规定,也不单单针对农民,城里的没有不动产、不游手好闲也是可以,为了防止逃跑还要有保人……】

这听起来也不像是救农民啊。

百姓有点失望,但觉得如果朝廷能够如此的话,遇到年景不好,还是愿意去借贷的。

【我知道大家对于青苗法有些失望,但王安石弄出来这个并不是纯粹的为了农民,而是为了杀富户。

宋朝民间的高利贷盛行,但同时价格高的可怕,月息六分,年息七十二分,还真是得对比才能看出真实效果啊。】

就算是算学不好,也明白这个利率高得可怕了。

刘彻扫了一眼他的臣子,恨恨道:“果然那些富户就该一刀砍了,抄家。”

朝臣们:“……”

无话可说,你就是想抄家,钱财来得简单快捷点吧。

李世民忍不住询问下面的臣子,这方面他还真不熟悉啊,大臣们一时间没几个能回答上,他们的身份没机会去了解啊。

就算是有些不入流的家里干这个伤天害理的买卖,也不可能叫当官的去经营不是。

宋神宗只觉得气得发笑,说吧说吧,正好把一切都摊开,左右他老赵家又不是第一次丢脸了。

你们也别想逃。

【不要忘记王安石和宋神宗变法一开始的诱因,国库没钱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抓钱,只不过青苗法到底是和农业有关,所以王安石不敢轻易做决定,在这件事上面,他询问了很多人的意见。

比如说苏辙,他当时跳出来反对这个,因为他提出来一个问题,借的时候什么都好说,但等到还,哪怕是拿鞭子抽也还不出来钱的。

青苗法连王安石这边内部的人都看不透,他很失望,但也确实没有轻举妄动。

现在大宋的问题是要抓钱,国库连送葬的钱都拿不出来。

只是,有些时候,改革的车轮一旦发动,哪怕是掌舵者都已经无法控制。】

【青苗法还没有正式实施,苗头却是已经漏出去了,为了‘迎合’上面的喜好,就有人上书卖几千个度僧牒来作为本钱。

这件事的槽点很多啊,青苗法还没决定要不要实施已经传得人尽皆知,这肯定是重大失误。

再就是度僧牒,这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讨好上级的办法啊,是能够在短期内筹集五十万贯钱,但后患无穷啊。

接下来,变法派在实行过程中犯了最大的一个错误——言行不一致。】

王安石听得认真,他想要知道到底是何处的问题。

【商鞅变法做得第一件事是什么?

是取信于民啊,是要百姓相信他言出必行。

可王安石的变法,太急躁了,摊子铺得太大了。

说好只是从陕西试点,结果河北、淮南、京东三大路同时施行;

说好用度僧牒的钱,可最后动用了一千五百万石的粮食;

说是青苗法,农民借贷,可最后城里百姓借贷的条件更是乱七八糟;

说了不许硬性和政绩挂钩,可下面实行的时候,政绩、腐败等因素直接把变法冲垮。

在青苗法都没有商讨出来结果时居然实行下去,这里面有没有王安石的急于求成,反对派的推波助澜都是疑问。

青苗法提出来到实行简直是叫人迷惑,什么都没讨论出来的情况下,他居然在下面先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前不久王安石自己才说过‘变法易缓不易急’。】

法子是好法子,但废了。

可惜了~

是王安石急躁,还是被人推波助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已经一片混乱的动起来了,哪怕是他叫停也停不下来。

变法的威信和信心,还有折腾进去的钱粮,全毁了。

王安石身侧的手握紧,直直的看向一脸灰败的司马光,转而又扫视起其他人。

这件事里面若是没有他们的推动,他是不相信的。

可到底该如何改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