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217章 邪了门的开国太子—胤礽(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7章 邪了门的开国太子—胤礽(1)(1 / 1)

听完朱标,大清一群被拎过来一块听的皇子就开始严肃着脸,接下来的当事人可还被圈禁在东宫,稍稍有差池,下一个就是他们自己。

康熙也跟朕沉默下来,胤禛更是发挥以往的沉默,自从被透露他是下一任帝王,日子过得可并不好。

【下面就是最后一个开国太子了,大明之后便是满清入住中原,显然这是异族,不过咱们现在民族一家亲,这种不和谐的话可不能乱说。

但满清和汉人之间的习惯肯定不一样,单单立太子这件事,前面好几任帝王都没有立太子,一直到康熙才把这个汉人的传统给移了过来。

这一任倒霉太子就是胤礽了。】

一听到异族,尤其是朱元璋的脸色最为难看。

前面还瞧不起大宋,现在又轮到自家,只要一提起满清,他就浑身不舒坦。

朱棣不遑多让,已经开始冲着几个儿子扔东西了,指着骂不争气。

朱高煦小声嘀咕:关我什么事啊?

要是真是我子孙不争气那挨揍就认了,现在是皇位也没坐上,锅倒是一个没少背。

【胤礽的出生时间很特殊,他娘和康熙乃是少年夫妻,前面的哥哥没养大就去世了,他娘生他的时候也去世了。

胤礽他娘是皇后,而且那会康熙的后宫是生一个死一个,生一个死一个,除了他之外还有存活的皇子,但都已经到需要送出宫去养的地步,可见一斑。】

想到以前失去孩子的痛楚,康熙麻木的什么都想不起来,那会儿想必是很难过吧。

其他人听着这生一个死一个的说法也是被吓得够呛。

这可是人啊,这么个死法谁能承受得住?

按照天幕得口气,他们已经能想象到这位太子的受宠了。

【康熙在他23岁的时候宣布立满周岁的胤礽为太子,这个决定真就是震惊很多人。

大家是否对康熙的年纪很好奇啊?

他是少年登基,前面的经历说起来那也是响当当,把辅政大臣全部干翻下去,人家的本事和手段可了不得。

8岁登基,14岁亲政,啧啧,难怪后面一群儿子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康熙:“……”

其他阿哥难得赞同,可不是玩弄于股掌之中嘛。

他们现在也知道了,一群人都跳不出皇阿玛的手掌心。

年纪摆出来的唯一用处可能就是叫一些满心看不起清朝的人收回点理智。

君臣相斗不会因为是异族就减弱难度,无论是康熙等级的年纪还是亲政的时间,还能真正掌权,都已经说明一切。

他们不是那种死犟着不愿意去看的人。

【康熙立胤礽为太子一方面是有疼爱孩子的原因,但要是如此,也算不得什么帝王。

一个满周岁的孩子,在前面他哥哥们的结局来推测,有些恶毒又合理的推测,能不能活下去哦。

对了,这里其实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康熙前期孩子死的太多虽然可能有点那人宫斗的原因,但孩身体本就不健康也是重要原因,这就和之前大家说的早育不好联系上来了。】

【话说回来,当时康熙面对的是什么处境呢?

哪怕已经掌权,但江山并没有坐稳啊,当初祖宗进关的行为可是叫贯穿清朝都没有停下反清复明的行动。】

老朱家的皇帝一下子敏锐起来:进关的什么行为?

贯穿一个朝代几百年都如此,哪怕知晓汉人和异族之间会难以融合,可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会加剧动机。

【康熙上来后削藩啊,可不惯着他们,吴三桂这群反骨仔本身就不安分,不然也不能当时打开山海关献降啊。一下子几个藩王就反了,长江以南的地区都被控制了。

可这都不算完,北方的陕西等地也是蠢蠢欲动。

更加叫人火大的是,就在北京城,有个叫做杨起隆的大老爷们,嚣张的直接宣布复辟明朝,在胡同里做起了皇帝。

还勾结太监冲紫禁城,康熙那会儿就二十出头,好不容易过完憋屈日子把一群拦着他亲政掌权的老东西送走,这气是一口也咽不下去啊。

那会儿立太子,一方面是安稳人心,瞧瞧,我是有继承人的。

虽然满周岁的奶娃娃。

另一方面则是他蠢蠢欲动的想着御驾亲征,把胤礽立下来就是堵臣子的嘴。

可康熙万万没想到,太子的确立才是打开了紫禁城权力争锋的潘多拉魔盒。】

了解到康熙的朝廷,一群人只有一个想法:真够乱的。

听起来建国也有段时间了,前边都死几个皇帝了,怎么着还不安稳啊?

老朱家:谁?打开了什么?

崇祯更是惊得直接站起来,吴三桂?山海关?献降?

有人也立刻抓到了重点,他们对于康熙是什么处境并不关心,像是听故事知道一下背景就行,但那个打开山海关就很值得思考了。

好家伙,这大明朝末期亡的也是不冤枉啊,内乱外患凑一块,还有这种‘识时务’的臣子,能撑下来也是见鬼了。

【康熙前期对太子胤礽真的就是宠爱到骨子里,他的处境可想而知,但就是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他还每天都要抽问胤礽的日常情况。

康熙精力是真的好啊,活儿没少干,命也没少活。

等到胤礽长大一点,读书识字、骑马射箭那都是要操心啊,不光是请老师,还得时不时的自己检查复盘。

给胤礽配备的抚育机构都是三品级,李光地、张英、熊赐履这些可以说是一代宗师的大臣都被安排来给胤礽上课啊。

学习上康熙对儿子一个个都很严格,人家的教育方法不人道,但教出来的儿子确实没有特别拉跨的。

胤礽的太子待遇不单单体现在老师身上,还有平常的用度。

打仗艰苦的时候哪怕是康熙自己都得缩减用度,可是胤礽呢,就是例外,康熙是怎么都不愿意委屈他。

可以说,胤礽真就是康熙又当爹又当娘拉扯大的,这样一个投入了绝大多数爱和付出的孩子,在康熙这里的特殊可想而知。

其他儿子就是时不时的见一面,像是胤礽的大哥当初还放在宫外养,长子占着特殊的地位,可和这个弟弟比,还是输了。】

胤礽在东宫怨恨的心此刻停下来,可转而又浮现,为什么后来走到这一步呢?

其他皇子:虽然已经是大人了,虽然已经告诉过自己无数次不要在意,可谁又能真正无波动呢?

康熙有些想不起来胤礽小时候的模样了,太久远了。

当时是真的操心不过来啊,吴三桂,台湾,蒙古部落,俄罗斯,谁都要掺和一脚,那种情况下居然养活了一个孩子?

真是不可思议。

就像天幕说的,对于胤礽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哪怕是想要收回都好似在割自己的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