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95章 女使节——冯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女使节——冯嫽(1 / 1)

【接下来这一位还是汉朝出现的英才。

不得不说,王朝存活的时间长一点,名人出现的都多好多,不像一些短命的王朝,连上榜都没法。】

始皇帝/杨坚:一次次的鞭尸你也是够了啊。

别以为是天幕就能肆无忌惮。

林书的话叫许多人生出一股骄傲来,哪怕他们依旧骨子里看不起女人,可人家实打实的功绩在那,能名垂千古,而他们却是连只言片语都混不到,也没办法去批判。

毕竟辩论的时候一句‘你在史书有痕迹吗’就能叫人哑口无言。

尤其是汉朝,接二两位都是他们汉朝的,比起短命的大秦确实很厉害。

被拉踩的秦朝无言以对。

总不能拿自己的十几年去和人家的四百年比。

【第二位要介绍的,便是我们最早的女使节——冯嫽,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家、政治家。】

西汉,

冯嫽没想到居然能听到自己的名字,哪怕她聪慧有野心,可也从未设想过有朝一日能名留史册。

【说到大汉啊,虽然有虽远必诛这样霸气的宣言,但每次有些人要拉踩的时候,都不忘提及一件事——和亲。

汉朝建立起就和匈奴缠缠绵绵,哪怕是有了两位天降的双子将星,可等两人相继逝去,汉武帝又在匈奴手上吃了大亏,足以见匈奴已成大气候。

汉朝的宗室皇室与匈奴或是周边的国家联姻,用来表示两姓联姻或是示好。

冯嫽便是随解忧公主嫁到乌孙国的一位侍女。】

被天幕这么一说,刘彻嘴角抽抽,看了眼身边的大将军和去病,决定再派个太医去照看。

他,武帝,绝对不允许匈奴打他脸。

现在看来,真是满朝都不如大将军好啊。

卫青不明白自家陛下又是抽什么风,又开始用那种叫人鸡皮疙瘩起来的眼神看着他。

自从天幕说过那些所谓的绯闻,他是恨不得摇醒陛下,不要做那些叫人误会的事情。

底下的大臣永远都是一副酸气冲天的表情,他是真吃不消。

心里虽然一直在吐槽,可我们大将军面色不动,一看就是大将之风啊。

卫青:不过是练出来一副死人脸而已。

【汉武帝时期,解忧公主嫁到乌孙,鉴于那里的风俗和汉朝很大不同,加上远离家乡,冯嫽首先便是要安抚好解忧公主的情绪。

冯嫽生性聪慧,胆量过人,很好的适应乌孙的生活,牧马驰骋,和乌孙女子一般出入毡帐,没用几年时间,便将乌孙的习俗以及语言掌握。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适应地方风俗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能概括的,毕竟咱们很多大人到地方上任都得水土不服,冯嫽心性之坚韧着实了得。】

刘彻听到居然是在他时期出现的这么一位女子,立马顾不得别的,得意起来。

手底下的人能干,他当皇帝的也很有面子啊。

至于女子身份?

刘彻对天幕说的话很赞同,有些人连国内稍微边远点的地方都受不了,还好意思说人家?

一些被贬谪或是任命到边远的臣子心上被戳了一箭,感觉天幕在明涵他们。

【适应好乌孙的生活后,冯嫽开始展现出她的政治素养。

当然,在乌孙她不可能大咧咧的表露自己的野心,只不过是以使节身份,代表刘解忧访问邻近的部族小国,宣扬汉朝教化。

这就是通晓语言的好处,翻译都用不着,直接和周边的部族沟通。

游说教化时同样慷慨行赐,落落大方尽显汉朝礼仪风范。】

不少人听得点头,抛却掉对女子身份的偏见,冯嫽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道。

陌生偏远的地方,舟车劳顿还不忘教化宣扬,身在远方不忘故土,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脸再说不好听的。

若是有,自然有那等脾气谦和的人和他好好讨论教化为何意。

【冯嫽后来嫁给乌孙右大将,和使臣常惠一块推动乌孙和大汉的友好。

而冯嫽最被称道的一场游说,还得是乌孙新旧政权交替时期。

匈奴攻打乌孙促进了乌孙和汉朝的结盟,只是乌孙国王去世后,按照大汉的想法,肯定是想要解忧公主的儿子继承王位,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北山大将乌就屠趁机杀死,自立为王。

大汉这边汉宣帝得信后,立刻派遣人马进驻敦煌,做好讨伐乌就屠的准备。

西域都护知晓汉朝道远兵疲,担心胜负难料,因此还是想要正确和谈,他也知晓冯嫽善外交,在乌孙有较好的名声,便举荐冯嫽担此重任。】

听到这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

只有刘猪猪:朕呢?难道朕嘎这么早吗?

林书:别说你嘎了,你崽都已经嘎了。

【关键时刻冯嫽没有掉链子,其中或是劝说或是恐吓我们只能知道只言片语,就如我们只明白有这么一位女使君,可却是连她生卒年都不知晓一般。

再次批评一些人啊,难道这样的事迹,这样的人物不值得多费些笔墨吗?

最终的结果,乌就屠愿意将王位让给解忧公主之子,只需要汉朝廷赐予一个封号。

作为此事的大功臣,冯嫽也得到许多人一生所追求的荣耀。

大汉在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汉宣帝召回冯嫽,使其能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故土。

同时,汉宣帝还带领文武百官城郊迎接,京城的百姓为了一睹她的风采蜂拥至京郊。

人山人海,道路阻塞,能做到这份上,名流情史,冯嫽属实难得。】

冯嫽怔怔地看着天幕上热闹的京郊,“这是我吗?”

是未来的她。

心里一片火热,无论谁都无法拒绝此等荣耀加身。

其他人更是羡慕,野心是不分性别的,他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之前称呼冯嫽为使节或许还能被人说名不正,可此次觐见汉宣帝过后,冯嫽被正式封为正使,再次出使乌孙。

冯嫽手持汉节,召乌就屠于赤谷城听诏,立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自此,乌孙归降成为西汉的属国。

之后的几十年,冯嫽依旧活跃在西域,宣扬汉朝,努力教化。

等到元贵靡之子即位,刘解忧已经年近七十,十分想念故土,遂上书汉宣帝想要葬在大汉,汉宣帝成全了她。

冯嫽便跟着刘解忧回到了大汉。

大半辈子都远离故土,冯嫽在大汉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可惜乌孙再起波折,继位者手段不足无能治国,冯嫽不是能安下心来过日子的人,上书再请出使乌孙。

冯嫽此时的年纪并没有记载,可通过解忧公主猜测,总归年岁不会差到十岁,这会儿的冯嫽也是花甲老人啦,可还是义无反顾的主动请缨踏上西域的路。】

无话可说了。

许多人听着冯嫽的一生,没有办法再说什么。

这样一位一生都在努力为了大汉和西域努力的人,已经和她其他的特质没有任何的联系。

男女也好,老少也罢,留给人的,只有尊敬而已。

只是,刘彻听着听着不是滋味,他很骄傲大汉能有这样一心为国的大义女子,但都到这个年纪还逮着人家薅是不是有点不太道德啊?

有没有能拿得出手干活的大臣啊?

吕雉则是可惜,隔得太远,她用不到这样的女子。

不过,天幕倒是给她提供了一条另外的路,吕家的人不得用,朝廷上的臣子不可能别着脑袋跟她干活,可女子不一样。

处境艰难,她就是唯一的依靠。

心里有想法的女子,也只会死死的抓住她抛出去的机会。

【冯嫽一生基本都耗在西域,大汉的使节出名之人还真不少,前有苏武,后又有冯夫人。

只不过,我更加青睐于称呼她为冯使节。

评价她的功绩不应该局限于性别,因为千百年来,能够有如此功绩的使节,也是屈指可数。

大汉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不说仅靠冯嫽,但她几十年来不停的宣扬教化起到的作用,居功至伟。

冯嫽本身的政治才能以及外交手段都是卓绝,只是可惜,于她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十分粗略,其中细节和生平都掩盖在寥寥数语之中。

在我们试图还原整体的冯使节时,可使用的资料匮乏,无法得知她更多的人格面貌,是我们的遗憾,亦然是史官的遗憾。】

“锦车出塞送迎忙,专对长才属女郎,读史漫夸苏武节,须眉巾帼并流芳。”

苏武自然可贵,但冯嫽亦可惜。

女界中出此奇英,足传千古。

不少史官手下一顿,疾书的笔尖停顿下来,皱眉看着天幕几秒,又低下头将话全部记下。

不是他们的遗憾,是他们的失职。

冯嫽听到天幕的话露出少有的笑容来,眼睛里却是酝酿着属于她的野心。

已经给了她如此好的机会,若是再抓不住,真就对不住天幕和,另一个自己了。

不少女子亦是沉思,一个吕后可以告诉自己不是谁都有那样的际遇,可冯嫽呢?

她的起步条件比她们很多人都要艰难,越看下去,她们越要控制不住那颗跳动,盛满野望的心。

各个想着成就伟业的帝王同样思考着女子做事的可能性,毕竟,手里是真的缺能干的人。

当然,还是少不了一些脑袋迂腐的好像被灌了三斤水泥的人在,但这种迂腐的人是无法跟上雄主的脚步,也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朝廷政策,迟早只会被抛下,并不算主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