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1 / 1)

"老爷,这是今日的官报。"

顺天府的后衙,管家拿着一份官报送进书房。

张吉午接了过去,翻开看看,眉头上挑起来。

“这都几日了,怎么还有人鼓吹封禁小报?”

他觉得好笑,官报自己都开始抢着报贵妃案,怎么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允许百姓点灯?

管家:“老爷有所不知,这不是官报鼓吹,是一些生员闹呢。”

他给茶碗添上热水,道:“近几日各地会馆都在抗议《新闻报》乱用西洋句读一事,听说声势挺大,宛平县衙和大兴县衙都有些叫苦不迭。张吉午意外,“那些人不知道那是贵妃的产业?”

“知道,就是知道才闹得这般凶,说贵妃代表的是皇上态度,这样闹也是想让朝廷给个说法。”

若是真采纳句读,那影响可就大了,所有书籍都要重新排版,若修书的话可关系这各学派话语权。

汉语很奇妙,断句不同意思也不同。

张吉午没好气道:“简直就是胡闹!”

“可不是,这般闹下去可是会惊动朝廷,怕是宛平县和大兴县撑不住会来找老爷。

这倒是真有可能。

张吉午看了一眼天色,还早呢,他吩咐管家安排轿子出门。

轿子抬上他往闹市走去,很快张吉午下了轿,四处走动起来。

“老仗,京城内的小报听说过吗?”

“什么报?"

“《新闻报》。"

“没听说过。”

张吉午又换了个人问。

“老哥,小报听过没?”

“哦哦,是说书先生态的那个吧?”

张吉午含笑问,“你觉得这小报是好是坏?”

“挺好的,就是上面一些内容太过离谱,说什么人掉水里没呼吸可能是假死,需要人做什么心肺复苏,还要口对口灌气,你说是不是胡说八道?人死了还怎么“救命,谁来救救孩子!”

男人正吐槽着,旁边茶摊上传出一声带着哭音的呼喊声。

“真可怜,谁家孩子,大人怎么看的?这么小让他吃花生米?”

“我就坐在附近,大人遇见熟人了说了几句话,一转头发现小孩不好了。”

张吉午为那小孩担忧起来,要知道这样呛住的小孩很难救回来。

然后他就看见刚才搭话的那个男人飞快地跑了过去。

"我试试,我试试小报上的救治法子!”

小孩亲人慌乱让了位置,男人从背后抱住小孩,两手交叠放在肋骨下方,就这么一下一下按压。

很快一粒花生米从小孩嘴里弹跳出来,原本已经昏迷的小孩发出虚弱哭声。

"好了!嘴唇不紫了!”

人群中传出欢呼声,孩子的亲人嚎啕大哭跪着给男人道谢。

而男人竟是一脸怀疑人生,“真有用!”

他没有理会感激的小孩亲人,挤出人群走到张言午面前,一副还没回过神来的模样,“老弟,你说那救落水人的法子是不是也有用?”张吉午同样震撼。

他也没心思问民众对小报的看法,而是转身乘轿子回顺天府。

管家匆忙迎接,张吉午快步往书房走去,他要写一封折子上报皇上。

“你去收集这几期小报交给我!”

管家刚应下,前面府衙有人找了过来。

“大人,昌平州有急事禀报!”

张吉午只好将折子延后,先去衙门处理要务。

等看清昌平州送来的公文,他差点没气死。

这群王八蛋一个个都不愿意担责任,把顺天府当什么了?当背锅的了?

官司处理不了,转交顺天府!

州府地方有大批人聚集处理不了,也转交顺天府!

怎么不干脆直接并入顺天府得了?

什么,他们本来就属于顺天府管辖?

哦,那就没事了。

“大人!”顺天府丞快步走进来,因为是跑过来出了满头汗。

“昌平州有急报,是为何事?”

张吉午没好气道:“京郊有十多个县的人往昌平汇聚,目前有上千人聚集了。

府丞焦急道:“那是不是要派兵镇压?”

“镇压什么镇压?”张吉午将公文塞给他,“人是奔着贵妃庄子去的,你敢派人去吗?”

府丞道:“那也不能聚集上千人,人多生乱呐!”

张吉午没有着急,而是若有所思,“不,这次说不定是个好机会。”

身为顺天府尹他早看管辖范围内的大肆圈地不顺眼了,先前几次上奏,都因为朝廷跟南边作战被搁置。谁也不能肯定朝廷一定会获胜,圈地这种小事自然也没人关心。

现在可不一样了,借着这件事闹大,说不定真将这件事给做成了!

隔日,张吉午换了一身常服骑着毛驴低调去往小汤山。

刚靠近小汤山,他就看到山脚边上搭建的矮棚。

因为此地有地热,这里气温明显比城里要高些。

又走了一段距离他看到了粥棚。

有人大声呼喊,“都来吃口热粥,等会儿集合一起去开荒,这荒地就挂在我们庄子名下,以后归你们种,大家放心,这地保证没人能夺走!”立时有人拿着碗奔过去排队。

张吉午穿梭在小汤山许久,发现这里人虽然多,却井井有条,没有一点慌乱。

逃难的百姓神色也很稳定,没有一点惊慌,话里话外都是那二十万两白银。

“爹,吃完这顿不会没下顿吧?”

“多吃点,牛痘贵妃有二十万两白银呢,别怕没下顿。”

“小叔,去干活会不会不给工钱?”

“贵妃有二十万两白银,还能看上你那点?”

“还去开荒啊,这地不会被贵妃拿走吧?”

“怕什么,她给饭吃,开荒的地归她有毛病吗?再说人家有二十万两白银,还看得上那点荒地?”

嗯,二十万两白银给的底气。

张吉午也是头一次发现露富这种事竟然还能带来这么大影响。

一批一批的人来,又一批一批地走。

张吉午看着队伍若有所思,然后找到庄子的管事表明身份。

***

南书房内传出一片训斥声。

里间读书太子和皇子们注意力都没放在书上,竖起耳朵听外面动静。

三阿哥端起装奶茶的紫砂壶喝了一口,放下奶壶时发现四阿哥偷偷往嘴里塞什么

"四弟,你在吃什么?"

他凑过去问。

早膳早就过去,这会儿还没到吃晚膳的时间,三阿哥也只能吃些点心垫垫肚子。

宫里的点心就那几样,他都吃腻了。

四阿哥瞄了一眼两个年长的哥哥,偷偷打开了装书的布袋说,“是贵母妃给的糖。

“糖?我尝尝。”

他伸手掏了一个四方四正的,外面是牛皮纸,里面还裹了一层透明纸衣。

“这个好吃,里面有干果!”

三阿哥眼神里满是惊喜。

四阿哥极有分享欲道:“你吃的是牛轧糖,这个是牛奶糖,这个是石榴味,这个是玉米味。

两个小的凑在一起跟小老鼠一样窃窃私语,自然很快被两个大孩子注意到了。

大阿哥两条胳膊勾住两个小的脖子,头挤进两人中间,“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

三阿哥一张嘴就是一股子糖的甘甜味,“是糖,小四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好多好吃的糖!”

四阿哥没想到三阿哥是个嘴上没把门的,急切地叫了一声,“三哥!”

“什么糖?我尝尝。”

等皇帝进里屋来就看见三个儿子围在一起哄最小的,最小的那个红着眼眶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

看到皇帝进来,四阿哥再也忍耐不住自己的委屈。

“呜哇,汗阿玛,大哥他们抢我的糖果子!”

大阿哥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后脑勺,“不是抢,不是说会赔你吗?”

皇帝看向太子,“保成,怎么回事?”

太子面带羞愧,“四弟带来的糖果子太好吃了,我们不知不觉就吃完了。”

四阿哥抽抽啼啼道:“这糖果子只有贵母妃那里有,你上哪弄来赔?”

皇帝眉一挑,“哪位贵母妃?”

四阿哥噘着嘴道:“是延祺言的贵母妃,这些糖果子是她拿来给我赔罪的,吃完就没了。”

“赔什么罪?”

皇帝有些惊讶,小四跟延祺宫混得很熟吗?

四阿哥捂住嘴,他想到这是他和那个女人之间的秘密,他答应了不告诉别人。

四阿哥有些纠结,汗阿玛算别人吗?

皇帝也没有追问到底,开始翻看起他们交上来的作业。

他也说不出失不失望,这些答案明显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能想到的,显然照搬了汉人老师的说法。

倒是小四的回答让他有点意外,这孩子是真思考过,回答女人地位低是因为没人关注过她们。

指点了几个孩子的字,皇帝又走到南书房外间,他面无表情翻看让刑部编写的纂修的《现行则例》繁修三年,交上来的都是什么玩意?

只知道从大明律照抄,一点脑子都没有。

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刑部这群蠹虫就没想着变通一下,要他们有什么用?

"皇上,户部尚书求见。”

皇帝忍不住蹙眉,他想到户部上奏的折子,伊桑阿是怎么想的,收税收到贵妃头上?

"不见!"

"皇上,礼部尚书求见。

礼部来凑什么热闹?

皇帝语气不算好,“宣!”

礼部尚书帅颜保躬身走进来,

“奴才恭请皇上圣安。”

"伊立。"

"皇上,奴才有重要事禀报!”

礼部尚书起身后一脸凝重地递上一个折子。

梁九功极有眼力见,接过来送到皇帝手中。

皇帝翻开,淡淡问了一句,“你请奏封禁报馆是怎么想的?”

帅颜保神色严肃道:“皇上,近日因小报出现,导致民间绯议声不断,皇家私事都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话题,实在是有损我大清威严!”“京中报馆本是传抄谕旨和章奏,这个完全可以用各地提塘来传达。

好嘛,为了封禁小报,干脆连官报一块封禁。

皇帝很想拧一拧他脑子,看能拧出多少水来。

“各省会馆学子也因句读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奴才怕这些人脑子一热将事情闹大。”

外面又有太监进来。

“皇上,这是顺天府呈上来的折子。”

帅颜保还想再劝,皇帝已经懒得理会他,他拿起顺天府的折子。

看了几段,立刻笑了起来。

可不就巧了。

他将折子丢给梁九功,“给咱们这位礼部尚书念一念顺天府尹的折子,他对小报可是有不同见解。梁九功接住折子,清了清喉咙用满语翻译起来。

“臣顺天府尹张吉午奏请推广报馆.....”

折子里张吉午说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从闹市急救,再到城外逃荒百姓,全都是小报有利的一面。

皇帝听到逃荒百姓眉头皱起。

折子不长,后面还附带了一份管理报馆的详细条例,从源头控制报纸言论。

皇帝眉头舒展,急他所急,这才是他的好臣子。

梁九功念完,帅颜保还是不赞同,“皇上一旦鼓励各地建设报馆,不能保证地方生员不会抨击朝政!”他甚至还提起了“哭庙案”。

皇帝脸色一变,因为“哭庙案”发生时先帝刚驾崩,等他长大了才了解此案,也明白此案造成的影响。可以说“哭庙案”直接加剧江南跟朝廷的冲突。

“你且闭嘴,梁九功宣顺天府尹进殿!”

张吉午很快进来,“臣恭请皇上圣安。”

皇帝面色不是很好,“张爱卿,你奏请的推广报馆一事,礼部尚书有不同意见,你们自己辩一辩。张吉午冲帅颜保拱手,“敢问大人有何建议?”

帅颜保直截了当道:“我不赞同鼓励开设报馆,朝廷禁止读书人议政,一旦鼓励报馆,这种事就无法禁止,朝廷能管得了京城,还能管得了地方?”张吉午摇了摇头,“此言差矣,下官在奏折上说明了,只有地方官报才允许发行朝廷政策,私人小报不允许涉朝政,况且通过这些小报,皇上在言中也能了解天下事。“推广报馆利大于弊,大人不该因噎废食。

帅颜保质问,“你敢保证小报不偷偷刊印反朝廷言论?”

张吉午摇摇头,反问了一句,“难道没有报纸,民间就没有人刊应了吗?”

不,反清言论一直都有,白莲教活动更是一直没断过。

这个白莲教也有趣,宋时反宋,明时反明,跟似乎朝廷对着干才是他们的主业。

皇帝这会儿已经知道未来大清江山稳固,对于帅颜保那些危言耸听的话不怎么在意。

他已经发现报纸利用得好就是一把锋利的刀,没看小报才出现几日,民间已经将某女吹嘘得如同菩萨在世吗?“行了,不要争论了,明日朝堂再议。”

皇帝打发走帅颜保留下张吉午。

“和朕说说逃荒百姓又是怎么一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