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青云山畔> 第五十八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八章(1 / 1)

里正这些年,能管好这么大的一个村子,凭的可不止是当兵时带过的十人小队,而是因为他做事向来豪爽重情,不偏不倚,才在村里积累下威望,如今知道了这番薯果然有大用,当下就叫齐了村里的老少,当众说了这件事。

大家在地里忙了一天,看着减产的粮食正有些郁郁呢,这下听里正说了这个小时,立刻就有那脑子灵活的兴奋了起来,其他人也眼睛发亮。

他们这不比关里,一到冬天,冷的都出不去屋,到处都被大雪覆盖,一个粮一个柴,每年上冻前必须要囤够的,否则冻死饿死的惨祸,也不是没发生过。

现如今得知里正发的那个什么苗,同样的一亩地,收成竟然比高粱、大豆多出那么多,当下就有人开始后悔,夏天的时候怎么就没试着种几颗呢。

有的人就想起来了,跟邻居说:“难怪曹伯家的女儿女婿说要买这个番薯,我自己都没功夫,竟直接让他们挖走了!”

里正怕大家不信,领着大家伙就去了自家园子,当众挖开了一颗,那番薯秧下面沉甸甸的,里正拿镐狠刨了几下,竟然一颗下面就挖出了十几个比手掌还长,有儿臂粗细的番薯来。

一个三十左右的汉子就惊讶道:“里正这地里可是施了重肥?”

又有人插嘴道:“没有吧,看旁边的萝卜,长得也不算大。”

另外一边一个上了些岁数的人接口:“唉,早知就应该听劝,在自家也种一回,摸摸这番薯的习性,来年也好多种几亩。”

里正捡了番薯分给众人看,那番薯一拿到手里立刻就觉出沉来,大家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对番薯的珍贵一下子就悟到了,这东西比阳芋大,产量比阳芋高,若要在大地里种的话……

满院子的人都沉默了。

里正拄着镐,沉声说:“主簿大人给讲过,这东西种法和阳芋差不多,那就不难伺候,我家这点番薯就不卖人了,留着来年切块育苗,家里没有的也别急,那番薯藤长起来后,掐了枝条插土里也能成活。”

有人听了立刻就不乐意了:“这番薯既然好,那曹伯家想必提早就知道了,怎地不跟大家伙说,反倒低价把各家的番薯都收了去?”

“就是,都一个屯子住着,又刚遭了灾,家家都不好过,怎地就好意思藏着消息,这东西再金贵能卖几个钱,为了这点小利瞒了全村人,说出去都嫌磕碜!”

“别说了,家里地越多,那心眼子也越多,这是防着咱们来年种番薯呢,最好家家都穷的卖房子卖地,人家才高兴呢。”

还有人气愤要找到曹伯家去,想把卖出的番薯再要回来。

越说越歪了,里正打断大家的议论,说:“曹伯也忙着割地呢,而且他农闲的时候到处跑,给村里人找短工,可从未跟大家收过什么钱!这事都是他那女婿胡万春做的,那胡家的是个外乡来的,心不向着咱村里,也没什么可指摘的,现在村里差不多就只有我家和周牧家还留了几垄,我和阿牧商量一下,把他的也留下育种吧。”

周牧一直在人群里默默的听着,见众人的眼光都移到自己身上,就挠了挠后脑,说:“这是自然,给我家月姐留一麻袋尝尝鲜就行,其他的,都留着明年分着种吧。”

当下又有人轻声讨论,说周家那两口子年纪虽轻,但是人品是信的过的,周牧给人拉车,他媳妇裁衣做鞋,对同村的人向来少收钱,活儿又都给干的妥帖利索,就连去人家里串门,也见着那小院子收拾的利利索索,难怪人家日子越过越好呢。

有时候在这些朴实的农人心里,心意比银钱重要的多。

里正又劝住大家,现今还是要先把地收回来,再慢慢计较,他也会去郡里再找找主簿,看能不能来年多分给村里些番薯藤。

这年头,家里有粮,心里才不慌,村里大多数人也都是心性豁达的,当下纷纷散了回家去。

曹伯被这么一闹,自是没脸再去村里和熟识的人走动,他坐在地头狠狠抽了两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后磕了磕,曹大娘在一旁劝他:“女婿也不过是想多赚些银钱,好在村里也盖起个房子,不就是几车番薯么。”

“都怪你,慈母多败儿!”曹伯看着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伴儿,到底没舍得再骂,只叹了口气,说:“等秋后地里收完了,就让女婿领了人回自己家去,无事莫要再来了。”

因着番薯这件事,等秋后周牧提出盖房子,村子就有许多人家,连着往年一起打短工的那些人,自愿过来帮忙,钱也不要他的,只供中午和晚上两顿饭就行。

赵大趁无人注意,还把周牧带到角落问:“你家前两年刚给妹子盖了房办了喜事,这又要盖自家的房子,钱还凑手吗?你嫂子那儿还有几两压箱底的钱,要不拿过来先给你用。”

周牧感激他的一片真心,答道:“有的,我家,我家媳妇也存了些钱,够盖几间房子的,你放心,我要是不够了就跟你说。”

赵大照着他宽实的肩膀给了他一拳,笑道:“傻小子有傻福。”

“嗯~”周牧跟着憨憨的笑,他媳妇确实好,就拿番薯这件事来说,他私自在外头答应了分给村里人做种,月姐知道后也只是点点头,说让他看着办就行,家里盖房也是,她只管一锭一锭的往出掏银子,至于采买啊、雇工啊、打料啊,都是听他的,每天安排的工饭都有菜有肉,晚上那顿还添了烧酒,在外人面前给足了他面子。

陶墨夕年岁也不小了,既然下定了决心要同周牧做夫妻,自然就不会还摆着小姐的架子,把自己丈夫当做个仆人呼来喝去的,而是认认真真要过日子,给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旧房的土块、破木头被运走,凿的光华平整的大石头一车一车拉进来,砖窑新烧好的青红砖一担一担的挑进来,周牧从早到晚的忙着,手脸被晒的越发黝黑,人看着却格外有精神,饭量也大了,白天砌一天墙,晚上还有余力和陶墨夕同房。

没完没了的,她也累啊,只是手脚酸软的推又推不开,气急了在肩头颈上咬几口,看那人也不疼不痒的,最后只能半推半就的次次依了他。

于是白日众人一边干活儿,一边看着这家主人神采飞扬的挥着瓦刀抹泥,光了膀子抬木头,浑身好似用不完的力气,女主人倒是总躲着人,除了放饭的时候,几乎不怎么出屋。

整个八月节周家都是在叮叮当当的声音中度过的,陶墨夕买了些白糖和芝麻,回来碾磨的碎碎的,掺上晒的槐花,自己在家琢磨着做了些圆圆的月饼,两面在铁鏊上烤的焦黄,厚实的月饼掰开,里面是满满的槐花芝麻甜。

做好的月饼装满了两个大匾,分给盖房的工人每人几块外,还额外加了些山梨,给里正和赵大家送了不少,赵大嫂拿着块月饼仔细看:“你这手巧的,竟然自己就琢磨出来了,我家也有铁鏊子,怎么就只会烙些油饼呢。”

陶墨夕被她夸的害羞,“最近总是嘴馋,想吃些甜的,阿牧又忙着盖房,总不好让他专门一趟一趟的跑集市买零嘴,我就自己做了些。”

赵大嫂看看她,点头道:“脸是圆了,夏天的时候还是个尖下巴呢。”

于是晚上吃了顿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后,周牧抚着满足的肚腹仰躺在炕上,陶墨夕拿着他的手往自己腰上摸,“我胖了吗?”

周牧亲口仔细丈量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确实比夏天的时候略丰满了些。

换来狠狠一口咬在胸口上。

家里的房子盖好了,本地的习俗是要摆席招待帮工和四邻,也不用做多好的菜,就大盘大碗实惠些就行,周家这方面向来大方,陶墨夕提前就和小桃去采买要用的东西,让柳英赶车跟着。

集市上前两个月因着水患的事,一直没什么人,卖的货也是稀稀拉拉的,直到割完了地,大家收了粮,才又慢慢繁华了些,也肯买或换些日用。

那些专在集上卖东西的商贩,就有机灵的跑远点儿到郡里或者外乡去进了些新鲜玩意儿,拉回来兜售,八月节已经过去了,有的摊子上还摆着卖剩的月饼,还有早早就滚了汤圆、酿了醪糟的,一时有些分不清这到底是什么时候了。

村里的人吃饭都喜欢个豪爽,开席准备些精致的炒菜未必能得声好,但若是每桌放一盆酸菜煮的大骨头,那必然人人开心,吃得舒坦。

因此陶墨夕也不看摊子上摆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山货,什么早下来的松子啊,青皮核桃啊,拿冰糖腌渍的月季和槐花啊,只奔着卖狍子肉的,挑着肥的买了半只,又向屠户家订了两条前腿,一个猪后丘,一整扇肋排。

有个摊子就在地上铺了张席,摆着几筐山苹果在卖,看着个头都不大,那苹果表面也多带着疤瘌,品相不太好。

摊子后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守着,见陶墨夕看过来,便主动招呼说:“小娘子来买几斤苹果回去吧,很甜呢。”

家里确实没什么果子了,陶墨夕拿了个苹果闻闻,倒确实有一股苹果清香,那妇人热情的说:“如果拿回去你自己吃,就这种剌疤的才甜呢,都是从山里老树上摘的,新鲜得很。”

陶墨夕点点头,称了几斤,回家削削皮一样的吃,山里的苹果抢收的很,每年她都摘不到几个。

零零碎碎的也买了不少肉菜,装了大半个车板,最后绕到卖烧酒的人家,再买上几大坛高粱酒,几人这才说笑着回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