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废后(三)(1 / 1)

顺治期待的朝会如期举行。

秋风瑟瑟,前来的王公大臣们一动不动站立在乾清门外头,等待着顺治御门听政。

此次与会的,有诸位王爷、贝勒大臣、内院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上百人。

“众卿齐聚于此,不知有何要奏?”顺治作出一副威严的模样。

台下诸臣:?

难道不是皇上自己召集大家商议废后之事吗?

站在后排的大臣仗着自己离得远,嘟嘟囔囔道:“不知?皇上不知我也不知,就这么耗着好了。”

周围听到这话的官员也面色各异。

废后一事,不管怎么商议,他们都不可能站出来说同意。

首先礼部尚书与礼部侍郎已说的很清楚,这本就不合礼法;其次,其他大臣奏言也都说清楚了,“无能”这一说辞明显就是一个空头罪名,谁带头同意,被写进史书中,丢的就是谁祖宗和后辈的脸面。

“索尼大人不是皇上心腹吗?也不见他带个头呢?”后方的人群中那个抱怨的声音还没有停下。

顺治见无人应答,也觉得有些尴尬,便寻了个由头,自己说着:“今日朕有一事,想征求一下众爱卿的意见。”

“朕下旨废后,礼部几位大人上奏反对,不知朝中各位大臣是否也反对?”

礼部尚书胡世安上前一步:

“臣所奏实系典礼常经,皇上册立皇后之始,祇告天地宗庙,并加上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以昭庆典。

既已诏布天下,礼难轻易,伏乞皇上仍以皇后正位中宫,即命礼臣考据典礼,选立东西两宫,则本支日茂,圣德益光,可为万世法矣。”[1]

后头接话茬的官员直道:“就是就是。”

礼部尚书身后的礼部官员皆应和道:“臣附议!”

同意的声音接连响起,顺治浑身发烫,双手颤抖。

“索尼大人,鳌拜,你们说句话啊!”顺治朝着站得最近的宠臣们道。

索尼和鳌拜对望一眼后,由索尼低下头,拱手道:“臣以为,选立东西两宫乃上上之策。”

人群后的声音又响起:“这俩人不每回都是皇上的救兵吗?怎么这回不好使了?”

“丢不起这人啊……”旁边的人忍不住说,“谁领头同意这荒唐事,可都有史官记下呢!”

顺治怒极,本以为今日能将此时解决,却不想得到了全方位的反对。

他从座位上站起,高声道:“朕与皇后,自大婚以来就分居两宫,不曾有和合之意!废后之事会污了朕的名声,朕自是知晓!但朕实在无法容忍皇后的所作所为!”

“什么所作所为?展开讲讲啊……”

“急死我了。”

远处的大臣们议论着。

顺治在台上,深吸一口气,挺胸陈述:“各位汉官上奏的内容,虽是为朕的名声好。”

一名官员仗着秋风能盖住自己小小的声音:“知道还罚我俸禄?”

“假如你们所言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且建议确实行得通,朕自听从;若你们并未眼见耳闻,就说废后之事行不通,随意想想就奏言,还要朕顺从你们的意思,你们这不是尽职,而是渎职!”

“瞧皇上这话,后宫之事,咱们眼见耳闻了,还得了?”一位刑部的小官在后头感叹。

他身旁的同伴忙接话:“皇上自个儿倒是十分清楚,但皇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啊,皇后到底‘无能’在何处?说出来不就堵住悠悠众口了吗?遮遮掩掩的,怎么还怪咱们渎职?”

顺治将矛头指向孔允樾:“孔允樾孔大人上奏,说没听说皇后有失德之处,那孔大人知道皇后哪些地方没有过错,就告诉朕!”[2]

众臣:?

诸王、贝勒露出疑惑的表情;顺治宠臣们眉头紧皱;其他几部的官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上竟要大臣证无?这不是强词夺理吗?

审案断案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则,叫“证有不证无”。

假如有人说世上有孙悟空,那就得拿出孙悟空存在的证据;而不是指着别人的鼻子说“你拿出没有孙悟空的证据”,就能确认孙悟空的存在。

朝臣一片肃静,乾清门内外上只剩下呼号的秋风。

这场朝会,双方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之后的时日里,官员们不再上奏,却也并不配合顺治完成废后的流程,事件一时陷入僵局。

*

“哈哈哈哈……”永寿宫内又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路过永寿宫的侍卫摇摇头:“我就说这静妃娘娘疯了,扎库塔大人还不信。”

另外一个侍卫一边走一边道:“扎库塔大人怕不是被静妃娘娘的美貌迷惑了?”

先前发话的侍卫叹道:“诶~色字头上一把刀啊!”

永寿宫内,孟婧乐得不可开交。

“这些朝臣也太好面儿了,这么好的拍马屁机会都不要!”

接着还替顺治惋惜:“皇上也太自大了,怎么就以为有了自己的亲信在场,就能将这犯众怒的事压下?犟嘴都讲不出道理。”

恩绰也忍不住抱怨道:“就是啊,提前编好词儿也行啊!《欢欢的后宫生活》里,反派要说什么诬陷欢欢的话,不也得提前准备点人证物证,给验血的水动点儿手脚吗?”

“很棒!恩绰你如今已经懂得举一反三了!”孟婧指着恩绰夸奖道。

阿格笑着说:“妹妹,你这《欢欢的后宫生活》可太有趣了,大家最近都不乐意在自己宫里待着,净想跑永寿宫来听你说书。”

恩绰肯定道:“自从我院儿里另外两位格格听我转述了两回,就日日央求着我带她们来听书。”

孟婧早知会如此,这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识字的女子还好,能看点话本,不识字的,每日能干什么?怪不得成日宫斗呢,不然都没事儿做。

《欢欢的后宫生活》可是在一众电视剧里脱颖而出的经典之作,顺治的福晋格格们很难抗拒这等诱惑。

她轻叹一口气:“我每日讲个两三回,都快讲完了。”

“没关系,娘娘,等您讲完,再给她们讲一次,我们愿意再听一遍。”恩绰忙建议。

嘿?

怎么大伙儿都一样?

当初这电视剧,她也看了五六遍。

人,都是相似的。

*

此时最头疼的是谁呢?

是顺治?

是被罚俸禄的朝臣?

然而都不是,大半个月来,成日不敢合眼的,是慈宁宫里的太后。

那头要与蒙古诸部一个交代,这头,还要考虑自己儿子说不动朝堂大臣的问题。

“郑亲王对废后一事,有何看法?”太后试探道。

她召了自己的老战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到慈宁宫商谈此事。

但郑亲王也不敢直言,一个是太后的亲儿子,一个是太后娘家送来和亲的公主,太后到底什么态度,他也不太清楚。

“册立皇后乃国家大事,但也是皇上的家事,臣不敢妄议。”

太后闻言,苦笑一声:“皇上的家事,着实让您见笑了。”

郑亲王恭敬道:“不敢。”

见郑亲王并没有极力反对,太后也道出实情:“皇上以往日谣言相逼,坚持要废后,我已与科尔沁部商议好,郑亲王不必担心蒙古诸部会发生兵变。”

郑亲王听了这话,立刻回答:“太后娘娘不愧为女中豪杰,臣并非文臣,并不在意中原的繁文缛节,但蒙古诸部的兵力,一直都在臣的考量范围中。”

太后面容哀伤,情真意切道:“这后宫之事,闹上朝堂已有半月余,实属堕了皇家的颜面,皇上与朝臣再如此对峙下去,也有损天威。”

话说到这儿,郑亲王已然明了,废后之事不可挽回,太后这是在求他带个头,给皇上一个台阶下。

但废后一事着实荒唐,关键是皇上连个罪名都没编好,就要废黜一国之母,别说那些成天“之乎者也”的文官,就连他这带兵打仗的武将,也甚为不解。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在京城早已人尽皆知,民间休妻尚讲一个七出之条,皇帝废后竟如此不讲究,他要带头赞成此事,免不了被朝臣百姓非议。

他面露难色:“臣不是不愿,只是臣年事已高,参与皇上婚事不太……”

太后声音都有些嘶哑,被逼的打起了感情牌:“郑亲王您有所不知,自从这事发生后,我这做额娘的,没有一天不在自责。”

“当初皇上幸得郑亲王鼎力支持,才得以登上王位,亲政后也少不了您和济度的辅佐,此事再拖下去损的是皇家颜面,您再帮帮皇上,我在此代先帝求求您了!”

郑亲王忙劝阻道:“太后娘娘不必如此!”

他叹息一声:“你我为人父母,我又怎能不懂你对皇上的心。您说的是,臣乃爱新觉罗氏后裔,怎能任凭此事再耗下去?”

终于,在次日御门听政之时,郑亲王给了皇帝这个台阶。

顺治借坡下驴,文臣们见功高盖世的郑亲王同意了此事,于是纷纷妥协。

永寿宫内,孟婧深感可惜。

“便宜这妈宝男了,都当皇帝了,还指着额娘给他擦屁股。”

想到顺治这次吃了瘪,却依然不长教训,又是借着太后的名义娶自己弟媳,后头又是要二废皇后,孟婧不禁打了个哆嗦。

“这皇上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她对着那和雅提问。

那和雅只是给孟婧描述她听来的朝堂流言,并不知道“皇上的惊喜”指的是什么,只能一脸懵地摇摇头。

孟婧作思考状:“那下一个惊喜大概就是贤妃的事情了,博果尔这熊孩子怎么办啊?”

那和雅听到博果尔的名字,一下来了兴趣:“娘娘,您说博果尔和之前那位侍卫大人,哪个好?”

孟婧环顾四周,确定没有别人后,才一脸坏笑道:“当然是侍卫大人好,身怀武艺,面貌又温文尔雅。再说了,勤于练习的人,那身材……”

说着还递了个饱含深意的眼神给那和雅。

“娘娘,您是不是忘了‘秽乱后宫,罪不容诛’?”那和雅友情提醒。

孟婧口中喃喃:“秽乱后宫?嘿嘿……”

————

新文预收《[清穿]废后心尖的康熙崽》已开,后续故事在那里更哦,明天下午六点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