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采访(1 / 1)

从小姨家离开,她没有直接回去自己的单身公寓,而是去热闹的外滩逛了逛。

望着对岸陆家嘴光怪陆离的建筑,黄浦江上萧瑟的寒风迎面而来。

他应该也在这座城市吧。

想到这里,禾时意识到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今年的初雪却还未见到呢。

外滩热闹繁华,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有很多网红在这些古典的欧式建筑下打卡拍照。

大家三三两两,成群结队,欢声笑语。

禾时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一时没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往哪儿去,索性走到旁边的小路上,打了个车,回去了。

在上海租的这个公寓是新修的,配的指纹锁,前几天很不习惯,每次都从包包里掏出那个国风娃娃钥匙扣,才意识到上面光秃秃的没有钥匙。

既然没有钥匙了,她就把钥匙扣挂在了手机上,当做手机小配饰。

6年了,国风娃娃脸上的彩绘都被抹得干净得差不多了,只隐约能见到他最初的一点色彩。

*

中台在上海分部这边的工作相对少了很多,禾时基本不用加班,只需要每天把自己的栏目完成就行。

这几个月的时间,她闲暇下来的时候就看一些财经方面的书籍,恶补了金融相关的知识。

娱乐部门的工作虽然轻松,但需要经常和娱乐圈各种人打交道,禾时不擅长各类应酬,还是想找机会换部门。

尤其是经常拿到一些一手热门八卦,本来电视台准备播报,有时候甚至连策划都写好了,但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公关掉。

这个圈子实在不适合她这样直来直往的人。

大概春天的时候,财经部有一位女主播备孕生子。

禾时主动提出申请换部门,恰好接了她的空档。

有几个年龄相仿,但比禾时先进台的同事冷不丁地嘲讽:“财经部现在要人的门槛真的是个谜,只要长得好,没有专业知识都能进。”

禾时耳朵听着他们这些奚落的语言,没有放在心上,毕竟的确她比不上那些有专业背景的主播。

还好她做专访的能力不错,倒也没有比别人差多少。

后面的日子过得很快,白天录节目,晚上自学财经相关知识,挺忙碌的。

有一天,同事接了姜氏集团的新闻素材,还没来得及整理,就被上级命令立刻停止。

禾时大概猜测到了是那个姜氏。

她试探性的打听道:“姜氏的新闻应该很吸睛吧,为什么不给播呢?”

同事赶紧做了一个封锁嘴唇的动作,压低嗓门:“别提了,这几年你看过几个姜氏的新闻?”

“哦?”禾时回忆了一下,的确,她在网上试图找过他们的消息,但是除了一些和别的企业的合作,其他的都没有,她将刚买的一杯瑞幸咖啡推到了同事的跟前,“这是什么意思?”

同事见她是新来的,很好奇,便适当给她透露了一些。

“听说姜氏内部早已经瓦解了,但是这个消息不能够对外说,因为关系到一些国家层面的利益,一旦公之于众,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国家机密。我们最好不要去多了解。有些东西知道的越少越安全。”

禾时陷入了沉思,如果真的如同同事所说,那姜余晖当初休学,难道是和他家族有关系?

见她似乎在思索,同事拍了拍她的肩:“别想了,资本之间的事情,我们是想不通的,好好地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吧。”

……

转眼到了秋季,第三届世界商贸论坛在上海如期举行。

这几天是财经部最繁忙的日子,整个部门夜以继日地撰写节目策划,围绕着参与世界商贸论坛的商界精英。

禾时也比较忙碌,一整天要录三场专访。

她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和实践,采访能力愈加地出众,就连刚进部门时对她奚落的那几个同事,现在都对她刮目相看。

她的节目具备专业性和娱乐性,不再是像以前单调地对话专业人士,净说些普通人听不懂的词汇,有了她的主持,这个节目氛围更放松,也更通俗易懂。

在形式上更是比较创新,会有编导现场采集网上观众想要对嘉宾的提问,然后由主播当场选取最热门的三个问题,替观众和嘉宾面对面交流。

这次,主管将压轴的人物专访也交到了她的身上。她的专业素养无疑是目前部门里最好的选择。

她像往常一样在演播室等待着这位商界精英的到来。

节目开始前,主管亲自到现场来了好几次,提醒她今天的专访格外重要。

对方是商界新贵,在响应一带一路政策中有杰出贡献,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身份,而今天是他在国内媒体首次露面。

这场专访也将同时于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同步直播,关系到大国精神和形象,务必不能出错。

节目开始,嘉宾就位。

禾时流利地说了今天的开场白,然后欢迎今天的嘉宾入场。

在大家的掌声中,这位神秘的商界精英长身玉立地入场。

他丝毫没有畏惧镜头,大方地朝着屏幕前的观众问好,然后在禾时旁边的嘉宾位上坐下。

禾时看着眼前熟悉的身影,愣了下,一时慌了神,忘了自己还在节目中。

太久没有见到这个熟悉的面孔了。

不对,是在梦里见了无数次的面孔。

直到耳返里传来导播焦急的催促声,她才赶紧展开今日的访谈。

禾时努力控制着内心激烈的情绪,露出她专业的微笑。

他先开了口:“你好,禾主播,我是姜余晖。”

禾时努力克制着声带的颤抖:“你好,姜先生。”

姜余晖:“好久不见。”

禾时:“好久不见,很荣幸我们的节目能邀请到您,今天……”

……

两人就着提前准备好的采访内容款款而谈。

这边,导播间采集观众问题的编导手忙脚乱,这半年来,自从增加了这个环节以后,虽然观众互动热情很高,但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疯狂过。

屏幕上观众的问题也是让他很为难——

【姜先生年龄?婚配与否?】

【请问这真的是财经节目?不是找了个新演员来演的吧?商界大佬这么年轻颜值这么高?】

【麻烦姜先生当众公布一下择偶标准吧!求求了!】

……

看着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他赶紧向一旁的主管求助:“这怎么办啊?没一个专业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等会儿会被直接显示在主持人身后的大屏幕上,按照往日的规则来说,都不能人为的控制,直接根据问题的热度显示。

“我们能自己把这些问题改一改吗?”

主管看着屏幕,思忖道:“实现不了,这个程序就是直接对接的直播屏,咱们这个节目今天能这么火,就是因为它的民主参与度高。”

“那要不把这个环节去掉?”

主管叹了一口气:“哎,每次都是这个环节收视率最高,我们贸然去掉不好给观众交代。”

编导见主管也没有一个稳妥的办法,他更慌了:“我们这个节目正在全球直播呢,先不说这几个问题丝毫不具有专业价值,嘉宾能不能配合回答都说不准。如果惹怒了嘉宾,等会儿节目也不好收场。这可怎么办啊?”

主管从监测器里看着演播厅访谈的时时录制情况,目前场上还无大碍,一切都进展的格外顺利。

“先观察一下,我马上通知公关部去买一个和商业相关的热搜,尽量让网友自动去调整这个问题导向。”

“行!”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毕竟所有的数据在网上都是实时可见,他们如果人为动了手脚,肯定不服众,这个环节是他们自己设置的,总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演播厅里。

姜余晖对答如流,他的目光从未从禾时的脸上移开。

因为工作,禾时也不得不和他视线频繁交接。

中场休息,化妆师快速上场给主播和嘉宾补妆。

上半场他们的访谈收视率不错,创造了该栏目历史以来的新记录。

禾时在耳返里听到了导播的数据反馈,之前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毕竟也是她第一次接到如此重大的采访,必须格外慎重,所有的私人恩怨都不值得一提,这是他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按理以往的经验来讲,下半场的收视率会更高,因为是观众问题反馈环节。

观众的问题存在多种可能性,也正是这种不被定性的环节,赋予了严肃的财经栏目趣味性。

“谢谢姜先生今天的采访,那么即将进入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观众提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日观众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

禾时用极其标准的口音cue完流程,目不转睛地盯着身后的电子显示屏,等待着前三热门问题的呈现。

“好,首先我们来看第1个。”

她大概愣了三秒钟,随即面带着职业微笑:“请问这真的是财经节目?不是找了个新演员来演的吧?商界大佬这么年轻颜值这么高?”

导播室里,主管的心悬在了半空。

虽然他已经通知公关部引导问题的走向,可没想到适得其反,刚刚的前三个问题关注的人更多,依旧被顶上了最热门。

眼前可是商界显赫的新贵,是给台里多大的面子才首次接受节目采访。这问题要是得罪了他,怕不好收拾残局。

正在她还在焦头烂额之际。

只见坐在嘉宾位上的姜余晖一改先前谈论专业时的严肃谨慎之态,笑了笑:“谢谢大家对我颜值的肯定,以后我希望你们不仅能看到我的颜值,还能看到我在商业上的成果。”

听见姜余晖这样回答,主管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不是开不起玩笑的人。

不过后面两个问题更伤脑筋,毕竟涉及到私人信息。

禾时也没有在节目上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让她有一种重回娱乐部的错觉,可对象是姜余晖,她又觉得一切合情合理。

接着是第二道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