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社祭(1 / 1)

邓紫光进山首先去见到始安夫人,见她住的是山谷中较一老旧道观,名九娘庙。邓紫光觉得这庙观太局促,有心在原来院子后面增加二进新院子。又想在山谷口设下蓝山招府衙,建一个能容五百效用驻扎的军营,以掩护庙观。

始安夫人见到邓紫光后格外高兴,要将邓紫光带进来的黄历挂起来,说以后过日子有时间了。紫光连忙找来竹笺和锤子,在堂屋角部柱子挂上,他告诉夫人,这个位置明亮也风最少,不会吹卷历书。

邓紫光问为什么夫人这么看重一本黄历,始安夫人说有了这本历法,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可动土,什么时候该祭祖了。听到这,邓紫光心中灵光一现,原来官家重历法,其中还有这么精巧的心思在其中?那就是通过指导民众的作息、生产、祭祀,从而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大一统进程和互相认同。

邓紫光说夫人所住房子就是岭上杆栏,是仡伶制式民居,不适合夫人的住,应把这周边百亩地围起来成大院子,夫人与小姐住在台地平房中。夫人却反对,在山中出现一个与周边不一致的院子就太引人注目了,还不如随其俗呢。

邓紫光思索一会,那就委屈一下夫人,山中人敬神佛道,别人当你是隐居此处的世外道姑,也就不会打扰于你了,节后到春种还有一个多月农闲,先找人将招抚衙门盖起来,以后有个呼应。

夫人:如此甚好,只是别化费太大,不要多事就好。

邓紫光让小双拜见夫人,夫人见小双只是淡淡的点点头,邓紫光见此有些尴尬,夫人显然不能接受小双,只是面上没有说。夫人见邓紫光悻悻样,便问他带了什么粮农种子没有。邓紫光连忙道江西的丝非常好,他精心选了几盒蚕种回来。天手冷,怕冻坏了蚕蛹,一路上都抱在身边呢,还用暖水瓶保证温度呢。

夫人看了邓紫光从江西带回来了的蚕果然硕大健壮,只是现在天气不好,怕这些蚕种坏了不少,说要盖暖棚才能化蛾子出来。邓紫光说立即就盖好,明天就动手。

夫人:只要将外面煮潲的灶改了烟道走到房中,就是暖棚了。你怎么想到这种女人家的事呢?

邓紫光:山中要留人,还要给女人出路。广西生产不兴,宋周去非认为本地不产蚕丝,源于多惰农。光愿以法此作助农兴农,还请夫人助我。

队伍断续前行,小双也得跟随队伍步行,走在牛群前面。

沿着小河谷,经过一些小村寨,村民出来观望,热情的打招呼。孩子们跟随着队伍凑热闹。邓紫光命人将给老人与孩子们些糖果。小双见孩子们在这大冬天里衣不庇体,看得纠心。

邓紫光:你想不想帮助他们?

小双含泪点头。邓紫光说,一年内办村学,女孩子学织锦、绣花,你给她们传艺如何?

小双点点头。

快到大寨,粟猛与粟汉尧等人远远迎下山来,芦苼吹响,迎接人群有人奉上酒,有人起舞,还许多老面孔出现,向邓紫光行军礼。

小双拉邓紫光胳膊,邓紫光微笑对她摇头。小双只好放开手。邓紫光与大家一一见礼。

到粟猛家见到粟英,小双见礼,口称见过姐姐,粟英拉过小双的手,摸索小双肩膀,面庞,笑说果然是个漂亮的妹妹。郎君就拜托妹妹照顾了。

邓紫光带小双给粟娥上香。

陆续有来访者,邓紫光不断与人抓紧时间交流,事关建村学、开田,修水利事。

邓紫光问到人员安置,粟汉尧说开荒、修水利的时间长,缺人手,招募近左了山民。也花了些钱。

邓紫光道建村社还是自力更生,靠钱建不起村来。先安排人口多,劳动力弱的人家,以各堡、寨为社,以社为单位祭祀、生产,以强帮弱。土地是关键,不仅要许各家开田,还要帮助大家开田,度过今年这个困难时期。个别强劳动没有获得土地的,依照其个人意愿考虑分流,去铁匠铺、营造社,马邦……

粟猛:西北山界最近有个马家堡,我们的界山与其相邻,其堡主横强,有驱口近百户为他种田放牛养羊。他的人常过界山来伐木,砍柴。前些时候我们的一只大公牛过去,被他们牵回去耕田十多日。我们派人去索要,被他无理对待。

邓紫光:我们有两百摧锋军编制,把我们的旗帜树起来,把我们的训练营地设在界山,一边练兵,一边开田,将来作学田。如果还是不能令对方收敛,雇佣、招收他的家奴赈工。他不是有八十户吗?逐步让他的家驱口潜逃到我们的地盤。他如果来捕人,不要过分拦他,收集证据,到义宁府衙告他。义宁府衙备案之后,我们再动他的手。具体怎么动手,视形势而动。第一,要摸清对方家底,第二,什么时候动手,必须经过我定。

大寨已有二百户人家,主要有五姓,各姓长者与邓紫光见面后,都关心未来会怎么。邓紫光道年后即开始要盖学堂,种学田,小孩七岁以上必需要入学堂,学礼义,识大体;最重大的事是给大家厘定田……税,上田十一税,中田二十税一,下田三十税一;还要兴水利、道路,全靠每家男丁徭三十工日,丁三者还要抽丁一参加团练,除练兵自保外还要参加农事,每年不少于四月。参加团练期间,不仅保证每人月给粮食四十斤,三斤猪肉,每人每年有二贯零花钱,优秀者可参加摧锋军挣饷银。

晚上与各长者会面完毕,邓紫光见粟娥正在为小双按脚,邓紫光连忙道怎么让你英姐为你按呢?小双连忙收脚回来。邓紫光将粟英扶回她的椅上,问小双为什么要按脚,小双说走路脚痛了,英姐帮我按下,辛苦姐姐了。

邓紫光:万万不可有下回。

小双:下回不敢了,下回我帮姐姐按。

粟英笑:你们说话,我先去休息了。

邓紫光:你先休息,等会我过来。

邓紫光捉起小双白如脂玉的双足放在膝上,摁得小双上出现夸张的表情,过了一会面红耳赤,出了一身汗。邓紫光让她立即钻被窝,好好睡一觉。邓紫光把油灯吹了,正要离开,一只小手握住大手,邓紫光只好俯下身来安慰一番才离开。

邓紫光回到粟英那满是药香的卧屋,粟英还没休息,正听着一少女给自己背《难经》,见邓紫光回来,笑着说陪新妇才是正理。邓紫光让为她念书的少女离开才说,分别一年多,先得向夫人报平安才是正理。

邓紫光说到粟娥与自己南征北战,舍命救护的点点滴滴。说分别之后受到的苦难,粟英听得百感交集。两人回忆与粟俄一起的点滴,愰如隔世,不胜唏嘘。

最后,粟英以自己身体有恙,不能侍寝,让邓紫光去找小双。邓紫光没有答应。

八个寨堡的带头人聚集,请邓紫光说说这一群人的未来。邓紫光道三年内要做成七件事,一,实人口,三年内达到八百户。建成十五致十八个寨子。二,开田亩,每户五十亩田,需要开田五到十万亩。三,办学堂,让尽量多的子弟识字算数,十年内要培养出一个秀才。四,修水利、路桥百里长。五,兴畜禽,每户年存栏鸡鸭不少于十只,羊牛猪不少于五头。六,每丁均需要参加练兵守土。七,征收田税,税按三等,从十税一,到三十税一。新开田亩第一年免税,第二年,上田三十税一,其余免。第三年,上田二十税一,中田三十税一,其余免。第四年,上田十税一,中田二十税一,下田三十税一。

八个头人都是原来摧锋军官,邓紫光选择能识字,民望好的人做了各寨头人。粟汉尧是大寨社头。

腊月二十二,举行下蓝山第一次社祭,主祭自然是摧锋帅邓紫光。

百头猪羊一字摆开,老摧锋军士在邓紫光的一声号令下同时屠宰。这大排场不仅引来女人小孩的围观。

用来祭祀的猪羊不足百,加上了黄猄、糜子、獐、野猪才凑足百头。

牺牲堆在社庙前供案上,邓紫光率男人们向社神进香、献牺牲、祝祷,最后唱摧锋歌。

祭礼完成后,邓紫光这才问粟汉尧这社庙中供的是谁。粟汉尧说中间的是玉皇大帝,左边的是土地公婆俩,右边的是蚩尤。

邓紫光点头道:各个寨子自己组织的社祭不需要报备。但组织全部寨子的大祭必须由我主祭,不可有人妄自使用公钱主持大礼,自己出钱也要有我允许。祭礼事大,不可让人借主祭收揽人心。

数十口锅架在火上,锅里煮着杀猪菜,肉切成一指厚,三指宽。五指长。人们蹲在锅边吃着猪头肉、猪下水、猪红、豆腐泡。邓紫光带领头人们向各锅的人们敬酒。然后接受众人的敬酒。

吃肉的幸福时光延续到饭后,每家吃完后还有一块肉带走。

燕飨完毕次日,邓紫光带领粟猛去了三河峒,将三河峒的头人给绑了起来,原因是本该及时发放几个伤残老兵的的耕牛,有几户迟迟未分发下去。被头人以他负责给老兵养老的名义扣了。邓紫光将这事放到社祭日后再处理,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恩先于威,无恩不足以立威;礼大于兵,才有先礼后兵。

三河峒头人被撤换,识字并不多的蒙再来被提拔成新的三河峒头人。蒙再来称自己识字不多,怕当不好这个头人。邓紫光道,你就象在摧锋时被同袍拥护那么做。

蒙再来:我能干什么?

邓紫光:乡学就办在你们三河峒了,所有摧锋的孩子要读书,致少要认识一千个字。读书需要的花销从学田中来,你负责管好学田。不可有差错,出了问题,我比这次罚得更重。

蒙再来的两个女儿在一旁听到上学事,忍不住插嘴问我们女孩子们可不可以上学?

蒙再来斥责:小孩子家不要插嘴大人的话。

邓紫光笑着对两个女孩子道:你们想读书?学不好被打手板的哦。

女孩子们坚定地说不怕,哥哥笨死了,我们读书一定比他们好。

邓紫光:好,女孩子可以入学读书,听其长者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