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花开时间又逢君(1 / 1)

始安船行是在相思棣时由邓紫光亲自建立起来。娄广智本是有马队正,邓紫光为了发挥有马雄略军机动能力优势,将溃散的宜州水军收扰交由娄广知统辖,广智只懂带兵,将这只队伍建成了摧锋水军。待黄顺时接手,才按邓紫光的意思改成船行。

由水军改编为船行本是为了隐蔽力量,却收获了意外的效果,不仅能来快钱,还能获取情报,最后成为始安商行的支柱产业,解决水军归农问题,它的码头和搬运安排了更多的退役老兵。

史格见邓紫光的只带着五十人就下江西,问邓紫光是不是怕花钱,不愿多带人。邓紫光道自己先去探得虚实,然后再带人去。

史格:你身为一军之帅不需要只身涉险的。

邓紫光道我亲自掌握了准确的情况,才能快速决策,一举中的,损失最小。

邓紫光话语中流露出用兵之道,说到用兵,史格便来了兴趣,他问史上最能打的兵是什么人?

邓紫光;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战场之外,除了情报、后勤、战术运用,决策思想,还有一项是兵制。府兵、藩镇,胜于厢兵或屯驻军。

史格:好象是这么回事。这个我没细想,什么道理?

邓紫光:藩镇会把兵当自己的财产,赏功罚过非常用心,将士们很明确自己立功方法和在什么地方。而藩镇自己掌握财政,能够高效决策和执行。

史格;可从唐以来不缺藩镇之乱。

邓紫光:的确是藩镇之祸不绝。但不能只看到反面的,坏的。如若藩镇随时被拆换,祸乱也就无法构成。

史格;如果你是藩镇,你会舍下雄兵百万、财宝无数?

邓紫光:富不过石崇,结果因财招了灭族之灾。雄兵百万也是在刀口上喋血度日。还不如功成名就之后回家儿女成群,妻贤子孝,还能青史留声。

史格:探花郎说的正合我意。你认为朝廷何时会收拢各边帅手中的兵权?

邓紫光:遇雄主则是只针朝夕。

史格:那么边帅如何自保?

邓紫光:要么主动交出兵军,要么将子弟远派他乡,独立发展,保一支血脉。

史格:历史上的确有这么干的。只是苦了孩子。

邓紫光;要怕孩子不受苦,还有一条铤而走险之路,将孩子放在皇上身边当个小差。

史格:丞相叫我回潭州可能也是为这事。还是你们读书人看得清楚。丞相一直希望你去行中书省为官,什么时候考虑一下?

邓紫光:还请大人帮忙,紫光不愿出仕。

船队由灵渠入湘江,过全州,沿湘江顺流而下,适逢大雨连续数日,邓紫光要在衡州停泊下来,一为避雨,二要去拜访曾在潭州府学给自己授业的恩师唐立筠。只好让史格的乘船先行一步。

史格:探花郎此去必有险阻,还望小心,如若有困难,当去江西宣尉司找尤三春。

邓紫光:我既接了军令,就会小心谨慎,大帅放心。

史格;风雨同船,十分有幸,就此一别,尽早相会。

邓紫光:一程风雨一程心,人生何处不修行?只缘征鼓摧人老,花开时节再逢君。

史格爽朗笑道:一言为定。

史格见到阿里海牙,报降服大宋德祐科探花郎邓紫光的过程,阿里海牙忧喜相半,喜的是邓紫光虽然心不甘情不原,却也是架上了车辕的骏马,不得不拉车。可惜这第一趟拉的江西府,不是湖广行省。忧的是水上打仗没那么多施展手段的地方,怕邓紫光反被海匪所害。

说到邓紫光认为朝廷会收边帅兵权问题,阿里海牙叹气道,也只有这个办法,让孩子入大都为质吧。

史格:其实,把这探花郎弄到大都去也不失为办法之一。

阿里海牙:美玉易得,佳人难得。是俊杰谁人不喜欢?除非毒妇明贼(注,谐音。这个辞是明朝李贽、顾炎武发明,宋元时代无此辞)。如若时机合适,为我所用,由不得他。

邓紫光停留不前的真实原因是为了甩脱了史格,同时拜访衡州大儒唐立筠,设法给唐细君找个靠山,将来好有个出路。

邓紫光二船货全是自静江带来的茶叶、静江府官酒、静江白(妆粉)、零陵香、竹木制品。邓紫光每样都给老师带上二份。唐细君奇怪,为什么送师长的礼物会选择女人用品。待见到唐立筠的夫人后才知道,唐夫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大美人。

邓紫光对唐细君赞美唐夫人是抚筝大家,让唐细君与唐夫人讨教一二。唐夫人也不推辞,让唐细君试抚一曲。

唐细君抚一曲《寒鸦戏水》,唐夫人给演示一遍,邓紫光问唐细君知道差距在哪。唐细君说只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提高,想拜师唐夫人。邓紫光说我已是唐先生的学生,你再拜师夫人,那是再好不过了。

唐夫人说,其实到了你这个层次,抚琴也没什么窍门,主要是心性提高。要让我教授的话,也没什么好教的了。

唐夫人安排的晚膳是茭白蒸桂鱼、藕片鱼汤,水芹炒虾仁,紫苏陈皮炒花鸭。看如此美味的菜肴,邓紫光开了“白瑞露”(静江官坊酒),唐大儒对佳酿兴致勃勃,被唐夫人拦住,将大杯换了小杯。唐夫人善饮,与邓紫光不相上下。几杯下肚,邓紫光命唐细君抚琴佐饮,自己与先生对酌,笑称“采南山蕨,饮三江水,今生愿与先生耳。”

唐立筠笑:“人生可贵是舒心适意,富贵算什么?!看来紫光读晋书有心得矣。”原来,刚才邓紫光说的出自《晋书?张翰传》:

顾荣执好友张翰的手,怆然曰:“我真想与你一同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家乡的茭白,水葵羹,生鲈鱼片,曰:“人生可贵的是舒心适志,荣华富贵算个屁!”。

邓紫光叹气:非光逐功名利禄,使命缠身尔。

唐立筠:你年刚及冠,正当干一番事业。

邓紫光:有一千老兵归农,紫光责无旁贷。又有越国公大仇未报,紫光此去除奸,能否返回尚不可知。

唐立筠:有何缘故?

邓紫光出平安扣示之。唐立筠问此为何物。

邓紫光:此大宋幼帝所赠随身之物。

唐立筠仔细端详,在桌上划昰字。邓紫光点头。

唐立筠即离席揖拜。

邓紫光:去年面圣,越国公引见,天家所赠。今春越国公走海南时遇难,悍匪周文兵掠越国公。光受广西宣抚使命前去拿匪,此事似非紫光之能。然紫光自认受越国公之恩甚隆,有心为其报仇,故不辞其艰,欲拼死一搏,将悍匪伏法。

唐立筠:为师有何可以帮你?

邓紫光:谢恩师,不需要先生多劳,紫光能克服。只是此女是学生所顾虑,有心拜为夫人为义母,可否?

唐立筠:你此去江西公办?

邓紫光:正是。

唐立筠:明天我修书一封给你带去江西行枢密院,给同知龙知远。当初他为孤儿,为师免他束脩,后我去岳州书院教授,带他去参加选秀、贡举。上回他回来说他新升为正五品,特此报喜。今我收你夫人为义女,以此名义让你去找他求助,他应会全力相帮。

邓紫光大喜,立即让先生夫妇座在上席,与唐细君一同向唐立筠夫妇行大礼。

夜间留宿唐家,唐夫人将邓紫光与唐细君是两口了,让俩人同室居住。唐细君则得意地称这回你逃不掉了吧?乖乖从了本小姐,本小姐考虑对你从轻发落。

邓紫光:还请夫人狠狠发落才是。

邓紫光和唐细君回到船上,唐小双狐疑的看着他俩。她问唐细君:大双,他从了?唐细君笑着点头,邓紫光瞪眼唐细君,唐小双已经转身离开。邓紫光:她不是生气了?

唐细君:别管她,我是姐姐,有好事总是她先,这回我不让。

邓紫光的船进入洞庭湖后没有停留,立即顺着长江赶往鄂州。

鄂州青山矶,邓紫光找到陈美。陈美,原大宋江东安抚使,与江西转使判官赵戊岊在赣北山区伏击北军大胜,但在赣州保卫战失败,撤退到火烧山打游击,最后全军覆没,随越国公下广东,与李公公一同带夫人逃出,半途中被冲散,独自潜回老家,结堡自固。

陈美并不认识邓紫光,邓紫光说我是奉广西宣抚使之托来的,给你带来些广西特产。见邓紫光留下美酒、石榴、柚子、香芋等静江特产,陈美避之莫及,推辞不见。

邓紫光又自称受李公公之托,特来探望。陈美心境低落,本不预见人,听见邓紫光说到李公公,便追回邓紫光,携手入堡内相聚。

邓紫光与陈美说到自己廉州被俘,被关押近半年事,二个月前才放还。陈美问他将何往,邓紫光道将去江西找一个人,现名叫周斌。

陈美:你才脱牢狱就找这人,是求财还是报恩?

邓紫光:为报仇。此贼害我恩人。

陈美:能否细说?

邓紫光:此贼害越国公、太妃。听李公公道是你救护,方才让太妃脱身。我欲为越国公、太妃报仇,故先来找你。

陈美不作声,闷头喝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