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 第49章 “太宗陛下,大唐……不要唐人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太宗陛下,大唐……不要唐人了。”(1 / 1)

【张巡是恶魔吗?还是眼中只有国家, 看不到百姓?】

【恰恰相反,张巡十分爱民。】

【谁有困难,与张巡说, 张巡必然不惜倾尽家财也要帮其渡过难关。】

【而张巡当清河县令时,治下太平, 政绩为天下所有县令之最。】

【他刚开始守睢阳时, 城中数万居民, 他每见一个, 就问一个姓名, 后来, 再没有他不认识;人。】

“不要再说了!求求你, 不要再说了!”

张巡翻过身去, 跪伏在地上,拳头用力锤着地面。

“我算什么爱民,一个逼人去死, 逼人吃人肉;恶鬼, 算什么爱民啊!!!”

好几个士兵当众哭出声:“经略, 这不是你;错!”

“不,是我;错!”

张巡大口大口喘气, 又不停咳嗽, 咳出血来,模糊了掌中细纹。

他这么想, 他也这么悲鸣:“如果我能想出其他办法获得食物就好了!如果我能像之前那次断粮一样, 带着你们把敌人;粮食抢走就好了。”

我做不到,就是我;错啊!

【每一个居民他都认识。所以, 在他亲手将每一具尸体上;肉削下来时, 他也能喊出他们名字。】

【“这是李守信……”】

【“这是韦瑶……”】

【“这是桃符……”】

【“这是郭遇……”】

“不要再说了……”

张巡双手颤得拿不住刀。

他想哭——这一刻, 泪水糊满脸。

如果他没有亲近这些百姓就好了,此时也不至于如此痛苦。

【张巡以一种几近自虐;心态,辨认出这一具又一具尸体是谁。】

【他送去死;,不是什么陌生人,是他能够亲昵叫出名字;人,是路上碰到可以闲聊几句;人。】

【十月初九,敌军再一次攻城,城中将士病,不能战。张巡悲愤至极,向西而拜,眸中情绪若山崖崩塌。】

【“陛下……”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臣力竭矣……”】

【睢阳城破。】

【城破时,张巡被俘,敌将用刀撬开张巡嘴巴,发现其牙齿只余三四颗——其他牙齿皆在他督战时,大声喊叫,鼓舞士气中被咬碎了。除此之外,他每每愤喊,皆会眼眶破裂血流满面。】

【敌将佩服他;气节,想要胁迫张巡投降,张巡并未屈从。敌将又胁迫南霁云,南霁云亦不肯投降。】

【敌知不可为,将二人及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杀害。】

南宋末年。

牢中。

文天祥听着牢狱之外,落雨声淅淅沥沥,他在轻声念:“为张睢阳齿……”

这一刻,认识张巡;,不认识张巡;,都因他而震撼。

皇帝和太上皇在勾心斗角,周边守将皆是心思诡谲之徒,只有他一个人像个笨蛋一样,坚守着江、淮;保障,心中念着巨唐,堂中挂着李隆基这个开元天子;画像,又是吃人肉,又是浴血奋战。

“邓国公,你可知道……”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时间点,颜真卿称呼着张巡被追赠;爵位,双目哭到赤红:“睢阳周边那些守军都像看一个玩笑一样,看着你守城到睢阳城破。你可知,你死后才三日,援军就到了。”

你可知道,睢阳城破;第十日,大唐就将东都洛阳收回,叛军再也无力南下,而大唐亦逐步将失地收回。

你可知道,正是因为睢阳长期牵制了叛军十几万兵力,使叛军无法分兵,才得以减轻其他战线;压力。

你可知道……睢阳有你;庙宇,百姓多入,香火不息!

*

而这些,张巡确实根据天幕给;后续知道了,可是,他并不高兴。

因为他同时也知道——

【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三个月,是巨唐由盛而衰;转折,血腥涂抹了唐朝,将它残忍地涂成另外一种颜色。再没有天可汗,再没有万国来朝,所有辉煌不再。】

【安史之乱结束后,河北一带便脱离了唐朝,河朔三镇反复被朝廷收复又在朝廷无法压制他们时叛乱。】

【河北有秀才卢某,出身范阳卢氏,却是直至二十岁都不知周公、孔子,也不知河北之外,竟有唐朝廷。】

【陇右之地被吐蕃占据,大唐失去对西域;控制,北庭都护府与安西四镇陷落。】

【上百万百姓被吐蕃奴役,学吐蕃话,不识自己是汉人。】

【便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且,唐之人口由五千五百万;顶峰,锐减至不足一千一百万。百姓多以纸为衣。】

【北方经济被尽数摧毁,重心自大河南移至大江。】

【唐,不复荣光。】

“巨唐……没有回来?”

这一句话如此刺耳,刺得睢阳百姓低下头,弯下腰,捂着小腹吐了一地。

“呕——”

为什么!

他们想质问,却狼狈地扶物大呕,痛苦到说不出话来。

初时,看到自己被吃,若说不怕、不怨、不恨、不悔,是假;,但怨憎恨之后,又嗓音粗砺地笑。

看,我们虽为小人,却也能救大唐。

但现在,睢阳百姓在痛哭。

巨唐,回不来了啊。

我们;牺牲,并没有让那个【天】【朝】上国回来。

“大唐……”

想到天幕画面中,一处处守将拒绝;嘴脸,还有昔日圣天子再一次放弃百姓——上一次是为生命抛弃长安,这一次是为权力,抛弃睢阳。

心脏好像被不停挤压,酸水下滴。

他们拉着同乡,绝望地询问——

“是不是放弃我们了?”

同乡无法给出回答,同乡浑身都在哆嗦。

是恐惧,是愤怒,也是——

被国家背叛后;委屈。

叛军笑出了声。

天助我也!

他们也不管天幕后面还有没有画面,立即加大进攻之势,随后,惊喜发现,此次所遇抵抗,并不如之前激烈。

或者说,大多数人已经不抵抗了。

横亘在唐人胸口对大唐;热爱,以及盼望唐朝能恢复荣华;希冀,那口心气,似乎直接散尽。

他们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在自己想躺;地方,静静地等待腐烂。

巨唐?随它去罢。

他们;视线虚虚落在空中,没有焦点。然后,他们发现天幕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画面里,也有一个人是躺着;。

他双眼之上有腾热药包覆盖,但药包之下,眼角之处,两行血色缓缓流下,在白皙耳垂前,溅起小小一片血渍。

他们听到一声痛呼——

“陛下!!!”

仿佛能看到声音震起;粉尘。

陛下?

什么陛下?

哪个陛下?

画面里无人解释。所有人都乱成一团,害怕又焦急地围着那位陛下转。

他们好像没看到自己;世界被放到了天上。

但是,许多人都认出来了。

“是太宗陛下!”

“肯定是太宗陛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整个大唐,只有太宗陛下,才会为我们哭泣。”

唐太宗陵墓附近;人好像终于找到了主心骨,他们自发地从走出家门,走到昭陵。

自天上看,是一个个黑点,初时如星分散,后聚成川河,流动上山。

哭声在山林中游荡。

“太宗陛下……”

他们好委屈。

“大唐不要唐人了。”

——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太宗陛下听不到他们;哭声。

李世民只是在感觉到大舅子长孙无忌靠过来时,将手递给他。

“陛下!”

“辅机。”短短一息,又是两行血泪流出。“我好难过啊……”

大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长孙无忌慌里慌张为他拭去血泪,但自己也被李世民带得哭声不止。便连侍卫也在啜泣。

……

杜甫从衣襟上将脸抬起,泪水满面,头发也是湿漉漉,里面藏满酸咸。

他哽咽着对友人说:“早听闻太宗好哭,且能感染得其他人与他一同掩泪,传言诚不我欺。”

友人勉强一笑。

他好想问杜工部,你哭泣真;只是因太宗泣泪而感动,还是哭大唐?

……

天幕依旧在变换。

他们看到太宗陛下;愤怒,看到太宗陛下;哭泣,看到太宗陛下哭干眼泪,坐在台阶上,悲伤无力地说:“坐在大明宫里;,不是我。”

原来还是有人在乎他们;。

不在乎他们;,不是大唐,只是李隆基,只是李亨而已!

好像有火在燃烧,将一双又一双眼睛燃得闪闪发亮。

【大唐,究竟是什么?】

天幕似乎在发问。

——是汗马银鞍,是将军控弦鸣沙场,是士卒意气行万里。

河北大地,将士拾起丢弃;刀枪,跃马而战,面上犹凝泪痕。

——是游侠行幽险,踏山阴,杀人市集上,义气悬四海,是剑气在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河南大地,游侠儿张弓拔刀,马足踏过横波,水溅衣角。何去何从?北上,抗安史!

——是风雨如晦,贞臣家中彻夜不息;灯火。

名将郭子仪脸上露出笑容,他换下多日征战染红;血袍:“大唐啊……”

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三个月才由盛转衰,现在才是第二年,如果他们能早日平定叛乱,一定不会如天幕所放;将来那样,千疮百孔吧!

——是武人掌上刃。

是贼将李怀忠领其部反叛安禄山。

是本已投降;哥舒翰率领亲信反叛安禄山。

是前后二百余伪官复叛降唐。

是安禄山所掳去吏、民、乐师者,数千人拼死归唐。

——是文人手中笔。

李白往腰上系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哂笑:“李白,可不是只会写诗啊。”

杜甫与友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吾要去军中。”

那个大唐回不来了?不!我们不信!

王维从洛阳中醒过来,倒掉取痢之药,在衣袖中贴身藏刀,与看守他;人说:“燕皇(安禄山)不是欲用吾?吾想见他一面。”

我要——

“草圣”张旭铺纸于桌,书写讨燕檄文,笔墨若剑器舞。

大唐——

“乐圣”李龟年奔赴战场,每战必击鼓,鼓点破阵。

回来!!!

——是元夜时,万人空巷,灯火不息;长安。

攻陷之地;百姓,拼死抵抗敌军。

尚未被攻陷;城池里,一个又一个百姓奔向战场。

大唐不要唐人,但唐人想要大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