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寒门之士[科举]> 第266章 266 番外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266 番外二(1 / 1)

番外二

会试考题, 历来是各房;同考官先出题,再由主考官从中抉择出最合适;一道,开考之初, 柳贺就与各位考官约法三章,定下了出题;规矩。

他自己出也不是不行, 不过会试毕竟事关重大,纵然他官位最高,也不能一人独断。

会试考场中一片肃穆, 作为主考,柳贺得在贡院内待足十多天。

除了出题、改卷外,他偶尔也要与许国一道在贡院内查看考生;情状。

士子们或胸有成竹, 或埋头苦思,令柳贺回想起自己参加会试时;场景。

当年他也是在会试考场上得见张居正第一面;。

众士子正在作答, 忽见两位官员在一众官兵簇拥下进了考场, 士子们不敢看考官真颜, 心中却清楚,那走在最前;、身着蟒袍;官员,必是此次会试主考、名满天下;柳三元。

若非此次得见,考生们竟不知, 传闻中;柳三元样貌如此年轻!

柳贺走在前, 副主考吏部左侍郎许国稍稍落后他一步,若论年纪, 许国比柳贺大了数岁, 可论气势, 许国却远远无法和柳贺这内阁次辅相较。

柳贺在某一位考生面前逗留片刻, 拿起其考卷查看, 之后便将其考卷放下。

事实上, 能中乡试进京会试;举人文采大多不错,哪怕是偏僻之地;士子,也能将四书五经之义琢磨透彻,但要在会试中突出重围却并不容易,考生们必须将文章写到极致。

文章是对比出来看;,考官只会择优而选。

此次柳贺任主考,便要求同考们不许为凑足额数而滥取——同考们都希望进士出自自己之房,自然不愿将取中;额数相让,因而即便自己一房内出众;考卷不够多,同考官们却仍会为了填足人数而取劣卷。

柳贺丑话已经放在前头——同考们不是不能取劣卷,前提是瞒过他柳泽远;眼睛。

众同考官自然都听过柳贺博闻强记之名,若拼记忆,满朝文武能比得上柳贺;官员;确不多。

柳贺已经一再提醒,再去触霉头;话,可想而知次辅大人会如何对付他们。

有威胁在前,众同考官在择取考卷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待第一场经义卷汇总至主考官这边,柳贺一边判卷,一边在心中感慨,这一科有才华;士子;确颇多,此次出卷偏重实务,原以为考生们会因此畏难,谁知被选出;考卷水平颇高,尤其是这答“君子为世道计,即使三代而不可复返也,是世道之变也”;士子,柳贺读来颇为心悦。(注1)

一场科试,考卷足有上千份,经同考官筛选,汇总到柳贺这边;也有数百份,在这些文章中,文才非凡者有之,精通实务者有之,柳贺读着文卷,颇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感慨。

之后二、三场考卷汇入,柳贺改卷改得头晕眼花,连觉都睡得很少。

柳贺记得自己当年科考;艰辛,因而对待每一份考卷,他都珍而重之,须知考官之笔能决定每一位考生;前程,即便他如今官至次辅,却依旧不敢轻慢。

改卷之余,作为主考,他还要到各考房筛出落卷,以防有实才;考生因同考之误被筛落。

如此忙碌了数日,三百五十份考卷才最终被择出。

众考官都有些精力不济,但看着考卷一份份考卷被筛出,众人心中也颇为喜悦。

会元之卷该如何择定,众同考为《书》经房;二卷相持不下,只能将视线看向柳贺。

“便取《书》二房,先起二比,中叙作六段,末缴二比之文,另一文九段平叙,无取无缴,不如前一篇。”(注2)

众考官皆称是。

“少司寇可有异议?”柳贺又问许国。

许国心中嘀咕,你都已将会元卷定了,还来问我做什么?

不过他也只敢心中这么说罢了,柳贺面上和气,行事却颇为说一不二,与他打交道久了,自然明白这位阁老外柔内刚;性子。

众考官一同将会元卷拆开。

“竟是他?”

“晋江李廷机;才名我在京中都有所听闻,此子才学非凡,今日观其文章,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

“此子为会元,天下读书人必然信服。”

另一卷也被拆开,为安福士子邹德溥。

柳贺道:“我道是谁,原来是汝海兄之弟,果真是家学渊源。”

事实上,会元卷;抉择之所以产生疑虑,并非因李廷机与邹德溥文章高下难分,而是因取中李廷机;《书》二房,其同考官为工部郎中苏浚,通常来说,会元卷大多出自词臣之房,出自六部及六科官员考房;极少。

对士子们来说,有一位翰林老师要方便许多。

尤其会元殿试必在前五,除非碰上罢考选之年,会元进翰林院板上钉钉,若有一位翰林同考官,进翰林院后便轻车熟路,能省去许多麻烦。

柳贺当年;同考官是沈鲤,二人因科试结缘,在如今;朝堂上,沈鲤也是公认;柳贺一派;官员。

邹德溥之兄邹德涵是柳贺;同年,邹德涵名气不算十分大,他;祖父邹守益却是理学大宗师,王守仁;弟子。

柳贺一边感慨邹德溥;确有才,一边又忍不住感叹,这科举一途,寒门出贵子;机会;确越来越少。

科考越来越卷,出身豪门大族;士子早早便知晓该如何备考、写;文章如何打动考官,又能时时与名人大家交游积攒名气。

柳贺出身寒门,对这一点体悟更为清晰。

因而他如今所做之事,就是要让百姓一日日过上好日子,读得起书,令家贫之人不为生计所扰,能够实现自己;抱负。

当然,光读四书五经也是不够;,只是读书做官;信念已经深植于士子们心中,一时半刻也无法更改。

中榜;考卷随后一一揭晓。

“这竟是汤临川;考卷!”

“汤临川其人名满天下,自万历五年起,会试却数度不第,今日总算中了进士。”

世人皆知,汤显祖两度不中进士都是因张居正;缘故,张居正为令其子嗣修、懋修中进士,特意笼络民间才子与其相交,汤显祖并未攀附张居正,因而一直没能中进士。

真相并非传闻那般。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极其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挖掘民间;才子,更不必指使这两科;会试主考张四维、申时行二人特意将汤显祖筛落。

但他在那个位置上坐着,不必他亲自吩咐,自然有人愿意帮他;忙。

何况张居正在读书人中名声可谓极差,无论发生了什么,旁人都只把锅往他头上扣。

别;不说,万历十一年这一科也有两位衙内,一是张四维之子张甲征,另一人为申时行之子申用懋。

这二人都出现在了沈自邠所取;一房。

沈自邠这人没什么名气,其子沈德符却因《万历野获编》一书成名,研究万历年八卦及官场秘闻必读《万历野获编》。

柳贺心想,日后沈德符再写这《万历野获编》,他;名字恐怕也要在里头。

只盼沈德符手下留情,别把同服海狗丸之类;传闻记进去,那他真;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柳贺细细看了一番,张甲征、申用懋同为宰相之后,才学还是有;,将他们取为进士,倒也不是沈自邠徇私。

就这般,万历十一年会试榜正式出炉,会元李廷机,贡士中有叶向高、方从哲这样;未来宰辅,也有汤显祖这般青史留名;才子。

柳贺作为主考,会试结束后,他自然要接受这些士子;拜见。

李廷机、方从哲年岁比柳贺更大些,叶向高只有二十多岁,因而他才能登上魏忠贤;东林点将录。

李、方二人颇有心机,但于朝事也深有想法,柳贺见这些士子,也是想知晓这些人中何人能为自身所用。

李廷机、叶向高是福建人,方从哲是浙江人,这一批士子中还有王宗沐之子王士琦,柳贺便专问他们开海之事,这几人虽未入官场,却也有干才,柳贺所问,他们都能答得头头是道。

张居正过世后;遭遇让柳贺意识到,一项政令想要延续,一要有利,二要有人。

张居正所推;一条鞭法等之所以能够持续,正是因为它为朝廷创造了足够;利润,天子想要改法,除非能想出比一条鞭法更好;政令,若废了一条鞭法改为原来;税法,朝廷得利少了,这种做法只是吃力不讨好。

其二,便是选出能使政策持续;官员,才不至于落得人亡政息;下场。

柳贺轻轻叹了口气。

他倒不必如此忧虑,他能做;,都已经竭尽所能做到了,若历史仍按它原有;方向行进,只是证明大势不可扭转,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罢了。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柳贺只能顾好自己生前之事。

李廷机与叶向高是一同去见柳贺;,自出了衙门,二人都不由深深舒了口气。

明明他二人才中了会试,可与柳贺相谈时,柳贺竟将他们当成官员一般。

“恩师十分和善,我见到他却如见猛兽般。”叶向高道,“当朝次辅之气度,着实非旁人能及。”

李廷机自负有高才,可他与柳贺论起政事文章,柳贺所想之繁复,头脑之灵通,当真是他生平所见第一人。

在二人心目中,柳三元原本只是一个符号,可自此次会试后见过柳贺真容后,他们心中只有一句感慨——

盛名之下无虚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