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都市言情>长安好> 572 愿节使夙愿得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72 愿节使夙愿得偿(1 / 1)

夜已深,积雪将夜幕映照出几分淡薄的雾蓝色。

朔方节度使府为常岁宁和魏叔易等人分别在府中安排了住处,离开正厅后,岳春言坚持亲自为常岁宁与魏叔易带路。

岳春言带一名家仆行在前面,魏叔易与常岁宁则慢后五六步。

荠菜带人跟在后面,也维持着七八步的距离,未曾搅扰自家节使与魏相谈话。

“今日谈话到最后的局面,魏相来之前不曾想到过吗。”常岁宁随口问:“朔方军和朝廷及荣王的根本矛盾,非是魏相可以从中消解说服的。”

“魏某本也没想过要在此事上说服他们。”魏叔易慢慢走着,道:“不,起先也曾自大地想过……不外乎巧言粉饰麻痹,然而思来想去,自认此等权术之流太过卑劣,不该用在这些将士们身上。”

“这些将士们为国戍边,我亦没有资格剥夺他们谋求后路的权力。”

“所以,魏某从出京的那一刻起,便仅有一个目的——”魏叔易道:“平息朔方军的怒气,避免他们被仇恨冲昏头脑之下,使关内道动荡,令无辜百姓受难。”

“如今朔方军中未起动荡,而他们依旧愿意驻守国境……”魏叔易微苍白的嘴角有一丝淡笑:“魏某此行,便算圆满了。”

常岁宁了然,她便知道,魏叔易不会想不到朔方军会有寻求新主之心。

“魏相此前并不知我会来。”她问:“若我不曾来此,魏相原本是何打算?”

“本想将他们的目光先引到崔令安身上去——”魏叔易道:“崔令安在北地有威名,又手握重兵,朔方军冷静下来后,应当是愿意考虑的,借他暂时稳住朔方军部将不成问题。”

他这一路来,从行路再到稳固朔方军心,几乎每一环计划中都有崔令安的存在。

没办法,很多时候,崔令安是真的很好用。

常岁宁便问:“……魏相如此安排,崔令安他知晓吗?”

“崔大都督忙于战事,自然顾不上这区区小事。”魏叔易含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怀大才者不吝为他人所用——能令关内道安定,崔大都督想必也是乐意的。”

说着,转头看向常岁宁:“不过,有常节使亲至,倒是一劳永逸了。”

“你知道崔令安是与我站在一处的。”常岁宁往前走着,语气里已现笃定:“所以你一开始便想过要借崔令安,将朔方军交给我。”

魏叔易笑了笑,视线落在脚下泛着点点碎光的积雪之上。

【你知道崔令安是与我站在一处的】——

谈话的重点并不在此一句,正如她所言,他的确知道,也的确是如此考量,可此刻听得她以如此自然而然的语气提起,他心间竟仍有些道不明的感受。

这明知如此而依旧难平的心情,是他此生从未领教过的。

片刻,魏叔易才不置可否地道:“常节使素来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彼之祸世之刃,在节使手中却可化作安邦利剑。于大盛于朔方军而言,再没有比常节使更好的选择了。”

“魏叔易。”常岁宁转头看向身侧那于雪光之下犹如一株玉树的青年,道:“你如今变了许多。”

听得这声“魏叔易”,这名字的主人一笑,洒脱地自嘲道:“正是了,此生从未有过如此狼狈之时,已然面目全非了。”

常岁宁听到此处,看着他问:“那你如今还怕鬼么?”

魏叔易脚下一顿,含笑转头看向她。

“常节使此时很像年节之际,躲在巷口扔炮竹,等着看路人被吓得跳脚的孩童——”他一副思虑周全的语气,道:“我若说不怕,只怕常节使会很失望。既如此,那魏某便还是怕吧。”

常岁宁抬眉,收回视线,继续往前走,颇觉遗憾地道:“那魏相的人生还真是少了许多意趣啊。”

“无妨。”魏叔易跟着提步,含笑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魏某今后的人生,大约是不会缺少意趣的。”

此刻雪光清亮,魏叔易看着走在自己前面两步的人,心间有着如月华般恬淡明净的安定。

她身上依旧系着披风,拿铜簪简单扎束起的发丝静静垂落着,被雪光染上一层柔亮的淡芒。

说来,这是他知晓了她全部身份之后的首次重逢。

魏叔易不自觉走得更慢了些。

待他落下了五六步远,只见前方的女子驻足回望而来。

魏叔易一笑:“伤重行缓,见谅。”

她没有多言,等着他跟上去,魏叔易便想,她对待有功者与伤者,倒是少见的耐心。

遂又想,他今日这一箭,受得也算分外值得了。

二人慢慢走了一段路,魏叔易试着问:“节使此次之所以来关内道,是因……”

常岁宁的耐心似乎存在着某种平衡,路走得慢了,接起话来便快了些,不待魏叔易继续斟酌接下来的话,她已简单利落地答道:“是因朔方军,还有魏相。”

魏叔易微微一怔:“……因为魏某吗?”

“令堂先前去信与我,哭诉魏相此来关内道寻死,让我想想法子救上一救。”

常岁宁说到此处,很觉庆幸:“在令堂眼中,我一向无所不能,幸而今日及时赶到,否则两世英名便要毁于一旦了。”

魏叔易默然了一下,片刻,才又问:“若无家母去信相求,常节使还会前来相救么?”

“会啊。”常岁宁没有犹豫,声音轻松地道:“你我素有交情,魏相又乃旷世之才,我这一腔爱才之心,历来日月可鉴。”

听得这“爱才之心”四字,魏叔易不禁失笑。

不过也很好,至少沾了个“爱”字。

“如此说来,做个聪明人倒也不错。”魏叔易喟叹道:“既可自救,也可令爱才者相救。”

二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直到来到歇息之处。

两座小院相隔不远,院门前,纸皮灯笼在雪地里洒下一层暖橘色的光。

魏叔易抬手,向正要往院中走去的常岁宁施了一礼,缓声道:“愿节使夙愿得偿,尘世此一行再无憾事。”

风雪天里,这是一场别样重逢之下的祝语。

已转身的常岁宁脚下微顿,没有完全回头,只应道:“会的。”

说着,继续往院中而去,随意地抬起一只手挥了一下,示意他也去歇息。

魏叔易直起身,眼中含笑看着那道背影直到消失,复才转身,走向雪中。

雪光模糊了黑夜与白昼的界限,尚不知天光是何时放亮的,便已有朝阳破云而出。

一连数日的好天气,将屋檐上的积雪化去了大半。

这数日间,朔方军中因师大雄带来的变动影响,后续事宜已基本处理干净。

同时,任命新任朔方节度使之事,被提上了日程。

两位副使和一群朔方部将,为此一同去见了常岁宁,将备选名单递上,询问她的意见。

既是被问到了,常岁宁便没有模棱两可之言,直言道:“我认为薛服将军可担此大任。”

薛服蓦地抬眼,眼底俱是意外之色。

四目相视,常岁宁与他微微笑了笑。

两位副使交换罢眼神,那群武将也低声交谈了一阵之后,江台上前一步,抱拳道:“既是常节使的意思,末将没有意见!”

不怪他太好说话,既然已经认主,便该拿出点样子来!

人常节使不需要他们去洒热血打天下,对他们也没有任何要求,却答应为他们报仇,做他们的靠山……这便宜占的,好似连吃带拿,叫人怪心虚的。

人家都这样了,他们若再因任命新任节度使之事而叽叽歪歪,那认得究竟算是哪门子空口无凭的主?当是过家家呢!

再说了,薛服虽说年轻,此次在平息师大雄之乱一事上,倒也的确叫人瞧见了过人之处,这个节度使之位,给他也不是不行——草台班子多了去了,好歹薛服不是个草包!

两位副使也没有意见。

之后又询问了岳家母子,俱点头同意了。

倒是薛服久久不能回神,很难相信自己就这样成为了新任朔方节度使。因此在与两位副使交接事务时,他显得格外兢兢业业。

数日下来,兢兢业业的薛服多次从程副使眼中见到了那欲言又止之色后,终于忍不住问:“副使……您是不是有什么话不方便明说?”

程副使犹豫了片刻后,到底是开了口:“服儿,你的身世与常节使……是不是有什么渊源?”

薛服愣住。

见他神情,程副使正色问:“连你自己也不知晓吗?”

“……?!”薛服回过神,险些被口水呛了一下:“非是不知晓……而是根本就不曾有什么渊源!”

“副使当年收留我时,我已满七岁,是记得自己的身世来历的,我家中世代皆为农户……岂会与随手能拿出七百万贯的常节使有渊源?”

程副使顿了顿,叹息道:“如今军中多有传言,猜测你是常节使幼年失散的兄长之流……”

薛服愕然瞪大了眼睛,并且捕捉到了程副使语气中那一缕微妙的失望之情。

薛服脸色复杂了一阵,起身便要去辟谣。

程副使却将他拦下,摇头道:“不必特意解释,这不是什么坏事……”

“常节使既然对你如此毫不遮掩的另眼相待,便该想到会在军中引起一些猜测。”程副使道:“你到底还太年轻,资历有所不足,暗中总会有不服之人……既是常节使的心意,你便安心收好,善加利用即可。”

薛服思索了片刻,正色点了头。

“不过话说回来……你与常节使分明素不相识,她究竟为何从一开始便毫不犹豫地选中了你呢?”程副使心中始终有一丝不解。

薛服心中也有着同样的不解。

次日,他回到城中,寻得了机会,还是选择开口向常岁宁询问了其中的缘故。

常岁宁没有隐瞒地道:“是崔大都督。”

这个答案让薛服十分意外,他与崔大都督不过只见了数面,甚至以他先前的身份并没有机会和对方直接交谈共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时竟入了那位玄策军上将军的眼。

被人看到并赏识提拔的感激与惶恐,在薛服心头蔓延,竟叫他眼眶都有些发热,道:“常节使之后若有机会见到崔大都督,还请替在下道一句谢。”

常岁宁点了头。

薛服想到了什么,试着问了一句:“敢问常节使,那些自并州而来的骑兵,可是打算去往阴山支援玄策军?”

常岁宁欣赏地点头:“正是如此。”

她此行携并州四万骑兵而来,既是为了平定关内道,也是为了支援玄策军——或者说,后者本就是定下之事,戴长史已得崔璟密令,使并州骑兵前往阴山。她不过是借来一用,顺路解决一下关内道的麻烦而已。

路上之所以未曾走漏风声,正是因戴从提早便以并州大都督府的名义传书沿途各州,只道是太原奉密令行军北境,凡走漏军机者严惩不贷。

在这个时局下,许多指令已很难真正奏效,但太原忽然拿出如此庞大的骑兵军队,此举带来的威慑,令沿途各州心惊胆战,不敢不去遵从。

常岁宁如此一路畅通地来到灵州之后,在那驻守灵州边界之地的两千玄策军的接应配合之下,很快便解决了师大雄布置的守军。

如此方才有了“天降神兵于朔方”之象。

“常节使可是打算随并州骑兵一同去往阴山?”薛服问。

常岁宁点头:“既已到了此处,总要去看一眼的。”

薛服便道:“此一路多凶险,常节使务必多加保重。”

末了,他主动提议,让常岁宁在临行之前,举荐一些可用之人来关内道任职。

所谓举荐,便是让常岁宁将自己的人放进关内道了。

同江台的想法差不多,薛服也觉得这份恩情受之有愧,因此只能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想方设法地来表达自己的诚意与忠心,主动促进密切关系的建立与捆绑。

面对薛服的主动提议,常岁宁自然没有道理拒绝,当日便传书回太原,让崔琅着手安排此事。

大军在灵州休整了七日之后,常岁宁便开始让人准备动身事宜了。

临行前一日,元祥又抽空跑去看了长吉。

谢谢大家的月票,谢谢春卷不好吃嘛,fa、锵锵锵iao、草木惊蛰、蒙格洛塔等书友的打赏~

晚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