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1384章 打仗要花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84章 打仗要花钱(1 / 1)

次日,太子就钢铁行业的发展问题,向圣天子楚行做报告,而且这并不是一次私底下的报告,因为这是属于公务,所以是在小朝会上做的报告。

当太子拿着一份带着人连夜赶出来的钢铁行业报告,并大谈特谈要注意调节钢铁产能,不能让钢铁企业无节制的扩充产能,进行无序的恶性竞争,不然的话将会引发极其恶劣的后果。

一开始,众多大臣们还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后果,但是当太子一一说出,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钢铁滞销,后续还会牵连到上游和下游诸多产业、银行业一同爆发危机,从而导致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如果仅仅是制造业的动荡,以国朝的底蕴还是能够抵抗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制造业乃是国朝的经济引擎,一旦制造业崩溃,继而将会带领金融业的崩溃,最后影响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到时候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八百万的工人,同时还会有数千万的城市居民,一旦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降级,也将会影响到更多的农民无法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继而造成大量农民的破产!”

“这,绝对不可能发生!”太子用着坚定无比的语气道:“制造业,尤其是钢铁等基础工业,绝对不能出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一群大臣们听到这些话,一个个或是面露惊恐,或是面带疑惑事,坐在上头的楚行却是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尽管他很清楚,这个报告,甚至产能过剩这个问题都不是太子自己想到的,而是他手底下的秘书提醒,这后续的一份报告也是秘书做出来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

因为他对太子的要求从来都不是什么专家学者,他不需要懂得经济,甚至连什么是经济危机都不需要知道。

他只需要懂得指挥别人做事,并且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就行了。

而从今天太子的表现来看,楚行还是很满意的,没有枉费自己对他十年如一日的栽培。

在他的培养下,太子的学识兴许还不如普通的大学生,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储君,未来也将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今天这一场小朝会,对于楚行来说目的已经达到了。

什么产能过剩,什么经济危机楚行熟悉的很,如果他愿意的话,这种事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小朝会的讨论之中来,而是昨天就被他解决了。

作为帝国皇帝,楚行有无数种办法可以提前化解这场未来的危机。

毕竟,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还没有发生不是,现在只是有了一丝苗头而已,解决起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他依旧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太子,然后还让他在小朝会上公共报告,其目的除了给太子一份家庭作业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大臣们知道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的重要性。

要知道华夏自古以来,可没经历过什么经济危机的,哪怕是早些年帝国发生过一次的‘黄金危机’,但是那也只局限于早期不规范的股票市场上,影响到的人顶多也就几万人而已。

看似是一场经济危机,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范围内传播的击鼓传花游戏,影响其实很有限。

但是产能过剩或者其他问题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尤其是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危机,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到时候可就不是什么实业之类的小问题了,一个搞不好就会动摇帝国的统治基础的。

近代西方三天两头都会爆发什么经济危机,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顶多就是换个首相之类的而已。

但是对于十六世纪的大乾帝国而言,如果搞出来大规模的经济萧条,工人实业,农民大规模破产,大乾子民们可不会和西方人那样傻乎乎的等救济!

他们会喊着:王相将侯宁有种乎!

然后把大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这个时代的华夏人,是很淳朴的:能活下去你好我好大家好,活不下去了就造反!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纯粹!

而华夏九州地方大的很,人多的很,每一年总会有一些地方发生天灾人祸,同时古代的赈济能力非常差,也就导致了哪怕是所谓的盛世里,也会有某个地方受到了旱灾或者水灾,然后导致动乱发生。

所以,明王朝以及更久远的历代王朝,各种造反那是称出不穷,一个王朝每年如果不镇压个几十起造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华夏王朝。

实际上在大乾帝国的前面十几年里,英勇的大乾陆军或者地方巡警,每年都得镇压好多次的叛乱。

这种情况一直到大乾帝国进行了农业改革,实施以租代购、屯垦令等政策,同时更重要的是投入巨资在各地兴建水利设施,并且大规模采取以工代赈。

同时在本土地区大规模清剿非法武装等,这样才是勉强把帝国本土内的诸多动乱给压了下来。

等到了今天,帝国本土内已经是很少出现什么大规模的动乱了,有也只是小规模的骚动。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局势稳定,经济发展稳定,帝国子民们虽然大部分依旧难以吃饱饭,但是总不会说被活生生饿死,同时帝国的海外扩张政策,虽然花钱无数,但是却是为帝国子民们提供了一个退路。

那就是在本土如果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还可以移民!

帝国向来对民众移民海外都是非常欢迎甚至是鼓励的,哪怕是你身无分文也能够坐上移民屯垦司的移民船前往海外领地。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大部分的本体子民虽然日子过的不咋地,但是好歹还能活下去,并且有一条向海外移民的退路在。

但是,如果说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动荡,那么事情可就大条了。

以前的时候,帝国的高层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事情的可能性,但是随着今天的小朝会里,太子亲自报告产能过剩、经济危机这些事务后,却是让一个个帝国高层军政官员们警惕了起来。

等太子的报告一结束,很多人就是忍不住一个个开口说了起来!

大乾王朝里的小朝会,除非特殊情况,不然的话平日里参加小朝会的都是御书房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也不会全部到齐,因为总会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事务外出视察或者其他什么情况不在京畿。

因此今天参加小朝会的人一共也就二十多个而已。

但是这二十多个人里头,军方的人向来都是不对对帝国的政务发表任何意见的,除非是要削减军费或者伤害到军方的利益。

要不然,军方的高层素来都是睁眼瞎,全当没听见没看见。

但是今天,军方的人却是也相继发言了。

因为经济危机这种事表面上看和军方没啥关系,但是如果因为经济危机爆发而导致动荡,那么就和军方有关系了。

所以陆军上将,陆军枢密院副使,值班大臣秦去疾是毫不客气的开口了:“如今国朝正处于全球扩张的关键时刻,我陆军主导的第三次印度战役也是即将展开,在这种关键时刻,陆军还是希望各部能够稳住本土的局势,不要影响了战事才好!”

秦去疾的话,和历任陆军方面的值班大臣们一样,带有着浓郁的陆军风格。

那就是你们这些文官别一天到晚瞎搞,要是影响了陆军的全球布局,陆军百万将士是要发飙的。

然后海军方面的东方策海军上将也是开口了:“海军正在执行第三期造舰计划,正是需要制造业鼎力相助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们可不能出了岔子!”

在类似这种问题上,陆军和海军向来都是会放弃两家的内部分歧,站在统一战线上,向内阁方面施压的。

不过对于陆军和海军的这种施压,内阁方面的文官们也是见多了,比如赵进,他就当做没听见这两位军方大佬的话一样。

而是自顾自的道:“产能过剩是一个危机,不过这现在既然发现了苗头,那么就对病下药,回头我就让下头的人做个方案出来!”

不管是产能过剩还是经济危机,都和赵进关系极大。

因为他现在负责的就是经济发展事务,如果帝国经济出现了问题,第一责任人肯定能是他!

而赵进自然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

他虽然是传统读书人出身,但是在松江府主政多年,后来又是担任江南道布政司、最后担任广东巡抚,拥有丰厚的地方主政经验,更有丰厚的经济发展经验。

以前只是没发现问题,既然发现了,赵进表示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解决掉。

不过他也没有大包大揽,这事他一个人也搞不定,还得让其他人配合才行,毕竟帝国不是他一个人的帝国,他只是负责经济发展事务的人而已,也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机构和部门来配合。

虽然御书房里的众多文官大臣们,看赵进不顺眼,在部分时候他们会很乐意看见赵进倒霉。

但是现在这种时候,这些文官们却是很自觉的和赵进站在了一起,一个个都是说着立即着手准备相关的解决方案,总是是不能让军方的人看扁了文官集团。

他们和赵进之间的矛盾,总归是属于内部矛盾,但是内阁和军方之间的矛盾,却是属于外部矛盾。

能够爬起来进入御书房的人,就没一个是傻子,自然是知道这种情况该怎么做。

所以军方的人一施压,他们就很自觉的力挺赵进了。

当然了,力挺过后,等后续该给赵进下绊子还是要继续下绊子。

对于臣子们的明争暗斗,楚行也是没啥兴趣。

这种事这几十年来他看的多了,让他们争去吧。

如果这些臣子自己不天天斗着,楚行就得担心他们斗他这个皇帝了。

小朝会结束后,文官们匆匆走了,而秦去疾他们几个军方的将领却是留了下来。

对于军方来说,内部的政务他们不关心,反正也没办法插手,他们关心的东西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建功立业。

说白了就是战争!

而这一次说的就是印度方面的战事。

秦去疾道:“在上一次的第二次印度战役里,我们陆军一共先后动员组织了六万多的总兵力,累计发动了参战兵力万人以上的战役三次,参战兵力千人以上的战役三十六次,消灭了十六个当地的土著王国,在新占领地区里,扩充直属海外领地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在其他部分地区则是效仿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殖民统治,设立了殖民统治,成立了三个殖民省!”

“从上一次的第二次印度战役里,我们发现了在军事上消灭对手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后勤。”

“所以这一次第三次印度战役,我们陆军方面的核心关注点是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后勤体系,一线参战兵力将会下降一部分,但是参战部队所能够得到的后勤保障将会大大提高!”

“从今年冬天开始,我们陆军就会开始动员组织部门,预计将会在印度战场上投入大约三万人的作战部队,另外还将会从当地的部分傀儡王朝征调青壮民夫大约十万人提供后勤保障!”

“这一次印度作战的目的,是彻底切断莫卧儿王朝向南扩张的路线,彻底打消他们试图统一印度半岛的想法!”

秦去疾说着第三次印度战役的事,楚行也没有打断他,而是静静的听着。

实际上第三次印度战役,不过是一场只有两三万人参战的小规模战役而已,甚至都不用大乾帝国从本土抽调部队过去,军方直接从印度地区以及锡兰岛、西亚等地区就能够抽调到足够的兵力参战。

不仅仅是楚行自己这么认为的,其实秦去疾自己也是知道,他一边说着的时候,用眼角的余光瞄了瞄圣天子,见圣天子虽然面色平淡,但是已经是微微闭眼后。

就是知道圣天子已经是没啥兴趣,甚至是觉得有些无聊了。

但这就是秦去疾说一大堆第三次印度战役的原因!

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只见他三言两句把第三次印度战役的事说完后,话头一转就是道:“最近东欧局势有些不太稳定,草原人的骑兵多次闯入了乌拉尔以东,严重危害了海东省和西伯省的安全!”

秦去疾这话一出,楚行就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注意,不就是想要继续西征,然后杀入东欧嘛。

所以楚行只是微微睁眼,然后道:“这几年要搞第二轮水利设施建设,还要搞农业改革,要搞第二轮铁路大建设!”

楚行这话,在秦去疾听来就差直接说没钱了,让他免开尊口!

虽然早有预料会是这种结果,但是秦去疾还是很失望的,陆军上下从去年开始就是准备着搞第三次西征了。

各种作战计划都已经是完善无比,只需要一声令下,超过十五万的大军就能够越过乌拉尔河,然后杀入伏尔加河了。

作战计划有了,部队也是预定好了,将领也是不缺。

唯一缺的就是战争经费了!

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陆军再牛逼,这没钱也没办法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啊。

但就在秦去疾以为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楚行却是又突然道:“不过税部那边说,明年的收入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到时候应该可以多给你们陆军几千万的战费。”

“但是最多也就五千万,多了没有!”楚行知道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从来都是狮子大开口,而且永远都不会满足了。

所以先说明了,就这么五千万战费,多了就没有!

秦去疾听到这话后,眼珠子一转却是道:“这五千万是一年还是?”

如果仅仅是一年的作战经费,那么他秦去疾就无所谓了,大不了分几年要经费。

但是楚行却是断绝了他的幻象:“一次性五千万,而且到时候朕要得到伏尔加河和顿河!”

同时楚行还指了指桌子上的东欧地图,然后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临近交接的地区指了指:“至少要控制这个察里津,这样才能够在这里修运河,连同伏尔加河、顿河,进而联通东海和黑海。”

“只要打下了这里,挖通了运河,那么后续陆军在东欧地区,尤其是在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里作战,就能够直接得到来自海上的补给!”

秦去疾听到圣天子的话,却是露出了为难之色。

圣天子口中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运河方案,他自然是知道的,实际上这个方案一开始就是陆军方面提出来的。

但是要杀入伏尔加河简单,但是彻底占领整个伏尔加河以及顿河流域,确保帝国的战舰自由进出黑海,那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毕竟人家草原人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在正面战场上肯定是打不过帝国陆军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草原人早就学精明了,这些年就没跟大乾陆军玩过什么正面作战,一直都是玩骑兵袭扰作战。

之前在中亚地区作战的时候就是表现的特别明显,鞑靼人的骑兵就不玩什么正规作战,就只袭击大乾的运输部队,所以大乾的西征部队只能是玩老办法,一路修铁路修过去。

当然了,哪怕是鞑靼人如此,依旧是被大乾陆军一路吊着打,就是打起来比较繁琐一些,但也只是麻烦一些而已。

所以军事上,并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问题是,这打仗要花钱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