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1382章 危机依然存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82章 危机依然存在(1 / 1)

发展如此好的松江府,财政收入高也就成为了自然,而钱多受到的关注也多!

这么多年来松江府的钱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充当了基础建设经费,疏通河道,建桥铺路都是最基本的,有一段时间里实在钱多,又没啥大型项目花钱,还拿出了一大笔钱修了一大堆楼房,廉价租给贫寒家庭住。

还有一部分是维持松江府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经费,一部分用作税收优惠或者补贴,还有一部分则是教育经费,一部分是孤儿院、养老院等维持经费,然后还有一部分则是支援偏僻地区。

比如说帝国龙兴之地山东,虽然是龙兴之地,但是依旧掩盖不了穷乡僻壤的本质,每年松江府都会支援山东一部分经费。

而类似的扶持还有很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每年松江府都要为如何花掉这么多的钱而头痛。

既要避免被人喷乱花钱,要把钱花到实处,不能乱花,同时又要把钱花出去,而且花的过程里还不能被人抓住把柄,避免贪污,免的被御史抓住最后把自己送上刑场,所以历任松江府知府都是很小心的。

其他的一些小项目什么的花不了几个钱,所以老早开始,松江府主要就是把钱投入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最重要的就是修桥铺路了,沿江公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一条一百多公里的高等级水泥公路,哪怕是放在后世也算是大工程了,但是在如今的大乾帝国里,水泥和钢材还比较昂贵,同时也没有什么大型施工设备的时候,就搞这么大一个工程,花费自然是不菲。

而松江府修的公路可不止这么一条沿江路呢,这条公路只是规模大,也比较出名而已,实际上松江府还修建了众多公路以及轨道交通。

如今的松江府中心城区,也就是贸易区、数大工业以及西城区,已经是完成了路面硬化工程,城区的道路普遍铺设水泥,就算是部分比较重要的城郊公路,也是铺设水泥路面,至于煤渣路面,那更是到处都是路了。

这些密密麻麻的公路网,不仅仅是通行普通的马车,还通行大量的轨道公共马车,组成整个城市的佳通网络。

这些公路的修建投资大,但是修起来后却是作用极大,比如沿江公路已经是成为了松江府的路上大动脉,无数的货运马车经过这条沿江公路往来。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铺路修桥,其实目前松江府中心城区的交通网络已经是非常完善了,一开始就是料敌从宽的设计,让很多公路的路面宽度都是非常宽的,别说是现在的马车了,就算是以后汽车时代来临,很长一段时间内松江府中心城区的交通网络都能够满足出行需求,顶多就是缝缝补补而已。

这修完了路,桥也建的差不多了,松江府那边又是寻找新的花钱项目。

去年开始,松江府启动了中心城区的下水道扩建计划!

准备搞了一个超大型的下水道工程,在中心城区挖了一个复杂的下水道系统。

这个下水道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庞大的地下隧道系统,部分主干下水道,高度和宽度都能够达到好几米呢,能够直接让马车进入。

这个下水道系统自然是花钱不菲的!

但是相对于松江府的庞大财政收入而言,区区一个下水道系统依旧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

松江府那边估计这个下水道工程顶多也就持续个几年,所以他们又是折腾着准备更加庞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了,那就是城市地铁系统。

因为建设下水道工程的时候,觉得挖隧道难了点,但是整体上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无非就是花费多了一点而已。

同时考虑到地面上的地价越来越昂贵,继续大面积扩张地面交通的话,施工成本虽然低了,但是地面价格太高,而且现在的蒸汽火车运行起来动静还是比较大,在城郊、部分人员没有很密集的地区还能建设轻轨统。

但是在部分繁华的核心区域,尤其是贸易区这些地方,基本没有建设轻轨的可能性。

这地面不行,他们就把目标瞄向了地下!

挖个隧道用来运行城市短途载客用的火车!

尽管预期花费会非常巨大,但是松江府有的是钱,都不用中央财政拨款,也不用江南道财政支持,他们自己就能够搞。

去年开始,他们已经是进行路线勘测,同时进行前期的城郊轻轨系统的建设,等到明年开始,就会同步建设中心城区的地铁了。

当楚行得知松江府那边要搞地铁系统的时候,都是让楚行唏嘘不已。

这工业革命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大乾帝国严格上来说,都还没有彻底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比例依旧非常低,但即便是这样,在部分地区的工商业发展依旧远远是出乎他的想象。

工业化时代里,工商业发展的如此迅速,其变化之快,就算是楚行自己也是为之惊叹。

如果说工业革命之前的大乾,哪怕是全球第一强国了,但是依旧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支撑起来的全球第一强国,含金量低得很,和其他的国家并没有拉开本质上的差距。

但是工业革命后的大乾帝国,和地球上的其他国家,比如鞑靼金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对比起来,那已经是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巨大的差距,已经是让两者之间失去了对比的必要性。

因为根本没法比!

你说钢铁产量,都不要说什么大乾帝国的全国产量了,也不说江南钢铁公司之类的大型钢铁厂了,随便拉出一个内陆省份的中小钢铁厂,这个钢铁厂的钢铁产量,尤其是钢材产量,能够超过当代整个欧洲的总和!

一个用大量机械设备,工业化大规模量产钢材,一个只能是依靠手工敲敲打打炼钢,根本没法比。

如今的大乾帝国,年产生铁达到了六百多万吨,年产粗钢两百多万吨,至于煤炭更是达到了两亿多吨,每年能够造出来五十多万吨的轮船。

如此恐怖的数字,是目前地球上的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想象的。

如今整个欧洲的每年的生铁产量估计也就几万吨而已,钢材的数量更是少的可怜。

煤炭倒是多一些,不过主要是集中在大乾商人在英国投资开采的无烟煤,这些煤炭主要也是供应大乾在欧洲活动的船只。

这些手工作坊,依靠人力生产出来的区区几万吨钢铁和大乾数百万吨的钢铁产能对比起来,差距大到让人不忍直视。

而大乾能够获得这么庞大的钢铁煤炭产量,也不纯粹是因为技术的问题,除了技术发展,能够大规模量产钢铁外,还和大乾帝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部消费市场有关系。

毕竟这钢铁生产出来总得卖出去啊,如果卖不出去就是产能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什么的。

但是大乾对这些钢铁煤炭之类的基础工业产品的需求,却是庞大的。

大乾生产出来这么多的钢铁煤炭,除了少数一部分是变成了钢铁制品出口外,绝大部分产能都是大乾内部消耗掉了,而即便如此,这些基础工业产品依旧无法满足庞大的帝国内部需求。

铁路、造船、机械、基建等各方面,都是大量消耗了大乾的钢铁产能,至于煤炭更不用说了,无数的蒸汽机,不管是船舶还是火车又或者是工厂里的蒸汽机,每天都消耗着天文数字的煤炭,然后再加上居民取暖做饭用煤,导致了大乾的煤炭产量哪怕是节节攀升了,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导致煤炭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所以最近两年,帝国方面的基础工业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为代表的行业,一直都是在持续增加产能。

早些年的时候楚行还担心过产能过程,但是现在楚行回过头去看,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大乾帝国的大陆本土以及海外本土、海外领地拥有将近三亿帝国子民,这些可都是具备那些土著们无法比拟消费能力的帝国子民,三亿帝国子民,造就了庞大无比的消费市场。

除了帝国子民的消费能力外,各国的土著消费能力虽然低了点,不过对于钢铁产品之类来说依旧是需求庞大,毕竟那些土著也得种田啊,而种田需要农具,这农具也是属于目前当代钢铁产品的一个重大消费领域。

只是楚行也知道,这种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最近几年兴许还能保持目前的这种高速发展。

但是等到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消费市场终究是会饱满的,到时候如果还继续盲目扩产,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一旦国内市场出现产能过程,这地球上可找不到第二个市场可以让大乾帝国的工商业产品进行倾销呢。

海外市场的规模全部加起来,都不如本土市场的一个零头,就算是再怎么倾销也是无济于事的。

尤其是当楚行看到国企部那边报告,国企部控股的数大国资钢铁厂以及部分地方财政控股的钢铁厂,已经是相继开启了新一轮的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以应对未来数年的庞大钢铁产品的需求。

对此,楚行却是有了警惕了。

因为这份扩产计划实在有点大!

光光是一家江南钢铁公司,他们就是准备新投资建设一座炼钢能力达到百万吨的大型炼钢厂。一旦扩产完毕,仅仅是一家江南钢铁公司,其钢材产能就能够达到达到一百三十万吨。

而目前帝国的钢材产量一共也就两百万吨而已。

更重要的是,帝国的钢铁公司不止江南钢铁公司一家啊,数得上名号的就有七八家呢。

略微一番,就会发现这么多钢铁企业加起来,等他们都完成扩产后,其钢材产能将会达到恐怖的一千多万吨,直接比现在的钢材产能增加五倍。

除了钢材外,生铁的产能扩张同样大,预计新一轮的扩产产能将会达到令人恐怖的两千多万。

摆脱,人家英国一战前的钢材产量也不过几百万吨,生铁一千多万吨而已!

刚工业化没几十年的大乾就搞出比一战前的英国还要更庞大的钢铁产量,这生产出来了卖给谁去啊?

大乾帝国的内部市场虽然庞大的,但是工业化的时间毕竟只有二十几年而已,哪怕是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高速发展下去,但是十年后的内部需求估计都不可能达到千万吨这个级别。

这步子,扯的有些大!

除非是海军出钱,爆一大票的战列舰,同时发展汽车工业等消耗钢铁极大的产业,要不然的话以目前的大乾工业水平以及钢材的应用市场,想要把这一千万吨的钢材消耗掉,还真不容易。

国企部呈送上来的钢铁行业发展报告,让楚行有了警惕。

当天他就是把这份国企部的报告让人送到了东宫那边,算得上是临时给太子李暠布置家庭作业了。

楚行很清楚产能过剩会导致什么,不过他知道,别人不一定知道。

大乾的工业化进程速度实在太快,很多相匹配的经济理论等软实力实际上都是没能跟上来的。

唯一能够跟随大乾快速工业化进程的,估计也就只有税部了,甭管大乾的工商业发展的有多快,各种乱七八糟的行业层出不穷的冒出来,税部总能轻松愉快的一一应对,然后把税给收上来。

谁让人家税部是帝国规模最为庞大的机构,直接雇员就有数十万人!

除了税务调查人员以及行动队员们,还有数量众多的高级人才呢,一整天琢磨着怎么收税,堵上各种漏洞,完善税法。

长期和偷税漏税的高智商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税部,要钱有钱要人有钱,要枪还有枪,部分武装行动队连小口径火炮都有,不好惹!

但除了税部这么一个怪胎外,其他很多机构其实已经是很难跟上目前大乾帝国的快速发展了,比如说国企部,这么多年来机构变的越老越臃肿不说,最关键的是办事效率越来越低。

而且这还不是他们偷懒不办事或者是故意制造障碍之类的,而是事务实在是太多,太杂,新事件层出不穷,让国企部的官员们疲于应对。

而这一次,国企部上报了钢铁扩产计划,固然让楚行看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样也是让楚行看到了更多的问题。

国企部方面看到了产能扩充,钢铁行业发展的美妙前景,但是却是极少有人能够看到产能过剩的危机。

这也是让楚行有了不满。

目前国企部的机构过于臃肿而庞大,下属的司都已经是增设到了十几个之多,管理着数千家国企部直属或者地方财政所属的国资企业。

而且各行各业都有,管理上已经是完全跟不上了。

当然了,这也不全是国企部自身管理效率低下的缘故,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管理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国企部管理的数千家企业,基本都是中大型企业,占据了帝国工商业产值的百分之三十还要多一些,在部分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化工、造船、机械等重工业里,占据的比例大多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除了直接管理的这些企业,还有更多的控股或者参股的企业,这些企业他们虽然不直接管理,但是既然有了股份自然也是要管理一二的,不能说投了钱进去就放任不管了,一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那问题可就大了。

如果把这一部分也加进去,那么国企部直接或者间接管理的资产,规模是极其庞大的,占据了制造业产量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么庞大的资产规模,哪怕是国企部已经是规模非常庞大,人员众多,但是也是力不从心,导致在部分事情上出现了疏忽。

这一次的钢铁产业的扩产,在楚行看来完全就是国企部的工作失职。

不过楚行依旧没有亲自出手,而是把事扔给了太子!

当天傍晚,在这一天里断断续续审阅了数百份报告,并且还开了八个会议,面见了二十多个臣子,午饭都是匆匆对付,一直忙到傍晚时分的太子。

好不容易能够歇一口气,准备把晚饭给解决了后,继续埋首工作审阅报告的李暠,这晚饭刚摆上来,还没来得及动筷呢。

军机处那边就是有一个军机行走拿着国企部的钢铁扩产报告找到了他,转交了报告后,还带来了圣天子楚行的口谕,让他明天针对此报告面圣禀告。

等这个军机离去后,太子深深地叹了口气!

古往今来,估计也没那个太子能够和自己这么忙了吧!

数遍诸多王朝里,众多太子们无一不是活的的忐忑不安,小心行事,生怕惹出什么麻烦,然后丢送了储君之位。

而这些太子们,普遍也都没有什么实权,也很少能够实际处理政务。

就算是一部分拥有实权,能够处理实际事务的太子,但是估计也没那个太子和自己一样拥有这么大的权限了,除了军务外,其他的太子基本都能插一手。

尤其是自从赛八仙致仕后,御书房那边缺乏了一个威望过人的值班大臣,这也意味着御书房没有了类似于首辅这样的角色。

这个时候,楚行就是让他没事就处理诸多事务,负责协调各部门,尤其是御书房内部的一些事务,基本上承担了部分赛八仙早年的作用。

而这也就让他更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