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1379章 资本与权力的对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9章 资本与权力的对抗(1 / 1)

而现在,楚行却是打算把这个皇家科学院给捡起来用。

但是并不是说把他变成一个科研机构,这不现实,如果真要这么搞的话,还不如直接把皇家理工学院改个名,改成皇家科学院呢。

楚行把皇家科学院重新拉出来,只是为了设立一种荣誉头衔,一种比教授更高级的学术荣誉头衔。

老早的时候教授这个头衔只有皇家理工学院有,但是现在已经是普遍变成了各大学都有,称呼的一摸一样,以至于外人都很难区分。

但实际上这样对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授们是不公平的。

怎么说呢,他们为了获得一个教授头衔,那得击败无数竞争对手,名列前茅,在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少也得是全国前十名才能获得皇家理工学院授予的教授头衔。

但是其他学校的呢,别说全国前十了,早些年皇家理工学院随便一个退学生过去了都是教授!

同样是教授,但是两者之间天差地别。

现在,楚行就是要解决这个看似只是个称呼,但实际上很多人关注,并且关系到学术声誉的事情。

在皇家科学院内,他设立了‘皇家科学院院士’这个头衔,而这个头衔将会办法给在各个科研领域内最杰出的人。

为了体现院士头衔的重要性,首先这个头衔将会享受有正二品官员的待遇,基本上一部尚书所能够享受到的,院士都能享受到。

只是按照这个选拔标准的话,能够入选的人几乎都是学术贵族了,人家不仅仅是个贵族了,而且本身的待遇都是非常杰出,甚至超过尚书这个级别了,那里还在乎什么二品待遇啊!

九月份,楚行召见了帝国内最为著名,出色的科学家一共八十余人,为他们授予了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

由此宣告了第一批皇家科学院院士的诞生。

这八十多人都是目前大乾帝国内最杰出的科学家,从事各个领域的都有,年纪有大也有小。

大的都有五六十岁了,而最小的韦庆欣才二十多岁而已!

这个年轻人厉害的很,才二十来岁呢,就已经是坐稳了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的位置。

据说这位置还是和前任物理系主任打赌赢来的!

不过具体赌什么,过程如何,那就是外人不知道的了。

这人最近几年已经是没有和早几年那样,东搞一下,西搞一下了,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是放在了理论物理上,成果斐然,已经是超越了诸多老前辈,大有帝国内理论物理第一人的架势。

如果没有这么个成就,他也坐不稳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的位置。

这人在楚行看来,那就是个超级天才,估计智商少说也有两百多,只是和其他超级天才一样,都一股脑折腾理论物理或者数学去了。

就没几个人愿意搞一些实用化应用类的学科,比如说搞搞化学,工程啊什么的。

如果韦庆欣这样的人愿意去搞一些实用化的学科,就他那脑子,一个人顶的上几十个研究团队!

可惜,人家不乐意!

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科学家嘛,都矫情,强迫是强迫不来的。

而且理论研究也很重要,虽然楚行根据自己的记忆弄了很多什么理论出来,但是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是不行的。

这些年大乾帝国的理论研究,一直都是在试图重新证明诸多理论。

效果也很不错,这搞出来了证明过程后,后辈学子们学习某条理论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了,而不是和以往的时候一样疑惑:一加一为啥就等于二呢?

楚行亲自为八十多名目前帝国最顶级的科学院颁发院士头衔,也是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让更多的学子们苦心读书,然后获得大部分所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话在当代的大乾帝国依旧适用,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以往的王朝更加适用。

只要你足够聪明也足够勤奋,那么出身贫寒就绝对不会成为阻碍你出人头地的障碍,因为大乾帝国有一系列的奖学金,足以让你不用一毛钱,甚至都还能领取生活费养家糊口就完成学业。

一旦所有所成,荣华富贵不在话下,再不济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大专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学子就不说了,哪怕是预科生或中专生,他们就算无法继续报考大学或大专,但是这一份学历也足以让他们前途坦荡,因为目前大乾帝国的科举制度里,对参加科举的学子的学历限制已经是放低到了预科或中专。

甚至就算是普通的中学生也是如此,足以让他们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读书,在大乾帝国里是非常正式的事,不管是贫寒之家的子弟还是权贵子弟,都将读书视为改变人生的最好途径,哪怕是学子年纪还小,自己不知道,但是父母肯定会知道。

因此哪怕是家境非常贫寒的家庭,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也会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小学读书。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自家孩子足够聪明,在第一年第二年里就表现优异,那么后续的读书费用以及生活费用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官府会全包了。

嗯,前提是孩子足够聪明!

如果只是中等之姿,那么顶多也就读个一年两年,然后他们就会放弃了,毕竟拿不到奖学金的话,贫寒之家是供不起小孩子上学的。

读书能改变命运,在大乾里是非常现实的,甚至也是目前贫寒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其他路子基本都不怎么靠谱,偶然性太大。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就导致了大乾的基层教育其实是非常发达的,根据礼部教育司的统计,目前本土范围内,适龄男童的入学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

只是其中的相当多一部分因为各种限制,无法完成六年的小学教育,会在小学的六年就学阶段里陆续退学。

最后能够小学毕业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等到了中学阶段,那么基本上就比较少发生中途辍学的情况,一般都会读完三年的中学教育,毕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

因为能够上中学的,要么是免费读书的优秀学子,要么是中产以上的家庭子弟,那些考不上或者读不起的人在升学阶段就已经是被淘汰了。

等到预科阶段就更不用说了,除非是极端情况,不然的话很少有学子中途辍学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预科升大学阶段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读大学的人里头有大概百分之三十读的是四年制的本科,百分之七十读的是三年制的大专院校。

百分之八十的录取比例,基本上意味着只要你自己别作死,那么上大学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之所以预科阶段有这么高的升学率,不是因为帝国的大学很容易报考,纯粹是因为大乾的教育制度里,在中学和预科阶段就已经是学生给筛选出来了。

预科学校,这名字的意思就是‘预备本科’,纯粹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大乾的预科学校招生数量,其实数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参考现有的大学招生数量而制定的。

而大乾的大学少,所以预科自然也就少。

因此在目前的大乾帝国里,对于那些学子们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并不是报考大学,而是中学毕业后报考预科。

考上了就是荣华富贵,考不上人生完蛋……

大乾目前的这种教育制度,也是导致了大乾帝国的小学非常的多。

早年的时候只是县、镇设立小学,到了现在,基本上一些大型的村子也会设立官办小学了,然后再加上数量更庞大,更分散,几乎每个村子都会有,由传统私塾改革而来的民办小学。

实际上大乾帝国的小学教育是非常的普及的。

而且其中的民办学校至少承担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教学任务。

出现这样的情况,纯粹是因为华夏的传统。

那些地主士绅们,甭管是为了同村同族子弟的前途,还是为了虚名,又或者是为了其他什么东西,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倾心于教育的。

毕竟这玩意其实也不怎么花钱,而且还能够博取一个清流美名。

大乾帝国的士绅阶层,虽然已经转向工商了,但是依旧保持着很多传统,比如说喜欢住在乡村里,同时喜欢在家乡搞各种善事,修路铺桥办学等等。

在外面他们兴许是人人厌恶的贪官污吏、奸商甚至罪犯,但是在家乡一般都是装出一副彬彬有礼的士绅模样,捐款捐物以博取名望那都是标准操作。

甭管他们心里怎么想,但事实就是,大乾的乡绅阶层对帝国的农村地区的建设,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这也是直接推动了大乾的基础教育发展,要不然的话,光光是依靠官方想要短短二十几年内,就把全国范围内的适龄男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楚行对于目前的这种入读率高,但是退学率也高的情况还是不太满意的。

他认为,哪怕是一个农民,哪怕是一个工人,最少也得具备小学文化的水准,至少读写要会,基本的算术要会,然后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不能搞的太愚昧。

针对目前小学阶段退学率太低的问题,楚行也是准备最近两年解决掉。

怎么解决?

其实很简单,继续降低学费就行了。

现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供应一个孩子上小学,都得咬着牙死撑。

那么楚行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情况变成普通农民家庭可以不用太吃力的供养小孩读完小学。

降低了普通家庭供孩子读书的负担,自然也就能够让退学率降下来。

今岁,对于大乾帝国来说连续发生了好几件的大事,首先是石油工业大爆发,石油制品煤油开始普遍进入帝国子民的家庭。

受到石油产量的大幅度飙升,同时帝国对石油行业的压制,通过拆分石油公司、扩大石油行业的牌照再加上直接的行政干预,使得煤油的价格开始出现了大幅度降低。

前年的时候,其价格还维持在四角左右的高价,但是在去年年的时候就是降低到了两角左右。

然而等到了今年的下半年,煤油价格已经是普遍降低到了每升一角以下,部分临近石油产地的地区,省却了昂贵的运费之后,价格还会更低,比如说西北地区,比如说东部沿海地区,其煤油价格普遍已经是跌倒了七八分钱。

低廉的价格,让煤油开始真正的进入千家万户,点亮了帝国的夜空!

但是因为市场变的更加庞大,同时总产量也是急剧增加,各大石油公司的利润率虽然大幅度降低,但是总利润却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石油工业的变化,只是宣今年的国诸多改革的一个小变化而已。

真正的大变化还是农业税改革以及制定了工作时长以及最低薪资水准。

十月份,大乾朝报上正式宣告了在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最低工作薪资以及限制工作时长的标准。

同时在承天府这个天子脚下的地方展开试点,从十月份就开始施行,用两个月作为铺垫,吸取经验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选择在承天府内施行,不仅仅是因为承天府乃是天子脚下,更重要的还是这地方基本没什么工厂,工厂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执行起来比较容易控制。

毕竟只是试点,一开始搞的规模太大,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想要挽救也比较困难。

如果规模小的话,就算是出了什么差错,也能够轻易的改变过来,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

这几个政策,都是和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自从大乾朝报上宣布了这个消息后,可以说是举国关注。

就算是远在宁波那边折腾着新炼油厂的左成生,也是颇为关注此事。

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公司的管理层会议,就是讨论此事对他们这个刚成立,连工人都还没有招募齐全,还处于建设当中的炼油厂的影响。

而一群管理层,尤其是人事部门在经过详细的计算后,觉得这两大政策对他们炼油厂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炼油厂好歹是属于高新技术工厂,抛开管理层以及技术骨干不提,就算是普通员工也都是有技术的员工,至少他们招募员工的时候,都是限定了至少也要小学毕业。

而且因为炼油厂的性质,他们也不可能招收什么女工和童工。

整个工厂里,除了少数做饭、扫地从事后勤的大妈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女性员工。

他们工厂的员工薪资也是远远超出了制定的最低薪资标准,他们的普通员工薪资都能够达到五六元以上,稍微技术高一些的员工,薪资都是十元往上的。

没办法,这年头的炼油人才稀缺的,大家都在抢人,所以开出的薪资都比较高。

这也是目前两大福利政策的片面性了,那就是对于不大规模使用童工、女工的企业,基本没什么影响。

至于工作时长嘛,十四个小时工作时长和没说差不多,除非是黑心老板外,其实现在大家也不会让员工工作这么长的时间。

影响最大的,还是大量使用女工、童工的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以纺织业为甚。

目前的很多纺织业,使用的都是女工和童工,这一大政策势必会给它们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时间,上海那边的股票交易所里,纺织类的相关企业股票都是暴跌。

但是市场反应强烈,众多纺织工厂主说着活不下去了,要破产了,但是依旧没能让官府打消施行这一政策的决心。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经过御书房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的政策,还是圣天子亲自首肯的政策。

怎么会轻易变动!

两大福利政策即将施行,各大企业,尤其是纺织类企业都是开始寻找各种方法谋求生路了。

一开始有人叫嚷着,既然限定了工作时长和最低薪资,那么他们纺织企业将会一股脑的把女工和童工全部开除,换用男工。

到时候他们要看看,官府怎么面对凭空多出来的无数失业的女工和童工。

但是,当他们的会计师和人事部门的管理层一仔细算,发现全部换用男工的话,成本将会大幅度上涨,比限制最低薪资和最长市场的女工以及童工,依旧要多出来几十个百分点呢……

所以,开除女工和童工也就是一个笑话了。

但是只涨人工成本也不行啊。

那么接下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工厂主如果还想要维持高利润的话只能是涨价了!

于是乎,棉纱、棉布等纺织类产品,就是开始涨价了。

这一点已经是在帝国高层的预料之内,涨价就涨价呗!

帝国的纺织业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虽然消费市场大,但是纺织企业也多,这也意味着竞争大。

你涨价了,别人家不涨价,瞬间就能够把你的市场全部抢走!

在这个浪潮下,民间资本控制的纺织企业自然是反抗声音最大的,叫嚷着开除女工,涨价的都是他们。

但是纺织业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国企部所属企业以及皇室资产科的企业,尤其是国企部所属的各类纺织企业,数量可是非常庞大的。

有国企部全资控股的,有地方衙门财政控股,国企部管理的企业,这些都是属于国企部所属企业,而这一部分企业的规模非常的庞大。

这些国企部所属企业里,对于管理层来说赚不赚钱虽然也重要,但是配合官府执行各项措施更重要。

所以,这一场风波中,国企部所属的所有纺织类企业,其管理层都已经是接到了来自官方的直接命令,必须配合衙门推广两大福利政策的顺利实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