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1351章 外交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1章 外交官(1 / 1)

如今的他已经是想着,干脆劝大哥和父母他们也移民过来算了,老家虽然是故乡,但是就那点土地也就够老大一家勉强过日子的,哪有来到库里这里好。

只是以父亲的顽固,怕是不愿意来。

父亲如果愿意移民的话,早十几年前就移民了,也不用等到现在,当年辽西和辽东、两广和湖广都需要大量移民,他父亲都没去,如今就更不可能来更加遥远的库里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意放弃家乡的。

但是,不来也没有所谓,只要自己在库里混的好了,以后也能够给父母寄钱回去,让父母的晚年生活的更好。

赵云次这样的人,在库里并不止一个,还有很多很多,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境遇也是不太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原来的地方活不下去了,然后一咬牙就是跑到了库里来开始新的生活。

这些人到了库里之后,总体上来说,日子都还能过得下去,大多都是要比移民之前过的好。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和赵云次他们一样,都是纯粹的农业移民。

实际上在库里这里,还有一群比较特殊的移民。

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冒险者,他们过来库里可不是为了那些蛮荒土地的,他们是来寻求发财的机会的。

这些人有商人,甚至是士绅贵族,还有退役士兵以及各种流氓之类的,总之都不是什么好人。

他们来库里的目标只有一个:发财!

而且是发大财!

陈建东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们陈家以前也算是殷实之家了,只不过多年前随着西北铁路开通,军方杀入西域乃至中亚之后,在长安的陈家也是办起了棉纺工厂,从西域和中亚地区收购羊毛,然后纺织成呢绒贩卖,一开始几年还是赚了钱的。

但是随着涌入西北地区的资本越来越多,很多大企业甚至都是直接跑到了土密省开始纺织工厂,他们家的工厂资本小,机械也都是老旧机械,产品的质量不如人家,这慢慢的就是变的恶化起来。

一年前工厂彻底破产,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小作坊工厂来说,可没有什么有限责任的说法,工厂破产,欠下的一大屁股债务都是需要陈家偿还的。

结果等债务还清之后,他们陈家连三进的祖宅都没能留下。

父亲受此打击,郁郁不欢一年后就是辞世了!

陈建东作为陈家的嫡长子,自然接过了重振家业的重任。

半年前,他听闻一个友人说起库里,又说起了西海,说西海的南边是波斯人的萨菲王朝,而西南部又有奥斯曼人。

并且这个友人还是海军退役军官,也是多少知道一些帝国的海外政策,说这两个地方的土著都是帝国扶持起来的,帝国对这波斯人的萨菲王朝以及奥斯曼王朝都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且还说,帝国现在还是扶持着奥斯曼人和鞑靼人在打仗呢们在高加索地区,在巴尔干地区,奥斯曼人可都是和鞑靼人打着呢。

又说如今每年都有不少的商船前往萨菲王朝或奥斯曼帝国进行贸易,获利颇丰。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

陈建东听到这些后就是记了下来,然后回到家翻出了地图,找到了库里城以及里海,还有里海南边的萨菲王朝以及奥斯曼王朝。

然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挥之不去了!

那就是里海贸易。

那些大型的海上贸易公司既然能够从本土出发,经过马六甲和印度洋,跑到萨菲王朝和奥斯曼王朝进行贸易,为什么他就不知道直接从库里出发,然后穿越里海到萨菲王朝以及奥斯曼帝国进行贸易。

而且里海还是一个内陆湖,风平浪静的,对船只要求不高,随便的小船都可以,至于说货物问题,他完全可以直接在库里就地采购或者干脆自己生产。

这个想法一出现后,他就是再也忍不住了。

最后他是筹集了最后的一笔资金跑到了库里!

他的资金不多,也就六百多元而已!

这笔钱如果是对于普通农家,比如说对于赵云次这样的人来说,自然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但是对于阔过的陈家而言,这已经是少到不能再少了。

他是三个月前来到库里的,但是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贸然行动。

当然了,想要行动也不行,因为那个时候库里港除了军方以及官府的船只外,根本没有什么民用船只。

所以他就算是想要坐船去贸易也是不可能的事。

此外到了库里之后,陈建东才发现,和自己一样想要从事里海贸易的人还真不少,他知道并结识的人就有十几个了,资本有多有少的,多的甚至有上万身家,少的也是和他一样只有几百身家而已。

有些人甚至没有打听清楚就是从中部调集了大量货物过来,结果好嘛,来到这里连船都没有,谈何跑到萨菲王朝去贸易啊。

如果是走陆路的话,那可就要穿越大几百公里的沙漠、戈壁滩等无人区了,运输成本太高,而且也无法前往奥斯曼王朝。

这几年的东欧以及西亚格局,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高加索地区,以北部的高加索山脉为界限,北边是属于草原人控制区,而南边一部分是属于奥斯曼人控制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属于波斯人所控制的。

其中的高加索靠近里海的一个重要港口巴库,目前是被奥斯曼人所掌控。

这地方之前本来是属于波斯人掌控的一个高度自治汗国,不过草原人入侵之后萨菲王朝没能挡住。

后来草原人战略重心西进,一举杀入了中欧,对高加索地区进行了战略放弃,只是占据了北部高加索山脉的战略要地,以控卫高加索山脉北部的顿河、伏尔加河平原。

而对南高加索部分地区则是选择了主动放弃。

这种情况下,奥斯曼人在高加索发动了‘反攻’,最后占领了包括巴库在内的大片南高加索地区。

而在波斯人看来,这些领土都是属于他们的,一直都是想要拿回来。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随着草原人的战略西进,放弃了南高加索,加上中亚也是被大乾帝国占据了,这个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一样,都是不再和草原人进行接触了。

没有了草原人这个巨大的威胁,一个个心思都是野了起来,莫卧儿王朝想要统一印度半岛,萨菲王朝也是想要夺回高加索和两河流域等地区。

对此,大乾帝国自然是不允许的。

他们自己都还不知道,一旦没有和草原人接壤,失去了草原人的威胁后,他们对大乾帝国的价值也就大幅度下降了,扶持之类的别指望了,更加不可能支持他们和奥斯曼帝国开战。

大乾帝国还需要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高加索一带消耗草原人,如果萨菲王朝在背后捅奥斯曼一刀的话,很容易造成奥斯曼帝国的大崩溃。

如果奥斯曼帝国完蛋了,草原人在南线和东线的三四十万的军队谁来牵制?

所以,大乾帝国才不管他们两国之间的矛盾如何,就是不准他们爆发战争,为此大乾帝国部署在波斯湾地区的驻军以及舰队也是逐步增兵。

萨菲王朝要是敢捅刀子,破坏大乾帝国的全球战略,大乾帝国不介意先把他们给灭了。

同时为了消灭隐患,外务部那边已经是在莫卧儿王朝那边搞事,试图挑动莫卧儿王朝向波斯人发起进攻。

而莫卧儿王朝那边的高层对此很心动,印度半岛是很好,但是大乾人在这里太强势了,根本就不给莫卧儿南下的机会,甚至这些年都是被大乾拆分了好几个地方,继续这么搞下去,他们怕是要被彻底肢解了。

印度半岛不能动,还不如向西扩张呢。

莫卧儿王朝到处筹集黄金等等,向大乾采购军械物资准备西进的时候。

他们并不知道,大乾的外交官也是这么劝说萨菲王朝的,并支持他们夺取一部分莫卧儿王朝的领土。

所以现在的萨菲王朝那边也是搞着备战,准备对莫卧儿发动战争呢。

甚至,这种情况他们双方都知道,但是都是默认不说话。

没办反,如今的大乾外交官在当代的土著人心中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属于迎风臭十里的那种!

为何?

因为大乾外交官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带去战争!

尽管大多时候,大乾人都是讲究仁义道德,自己很少亲自下场对土著发动战争。

但是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土著都会爆发战争。

而且大乾外交官去之前,当地土著之间以前好好的,然而大乾人一来,就会爆发战争,大家都不傻,哪怕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稍微猜测一二就能够知道这是大乾人鼓动起来的战争。

对此,大乾外交官表示:别冤枉人好吧,我们只是随便逛了圈,他们土著野蛮无比非要打仗我们有什么办法。

就算是出售军械,我们也只是牵个线搭个桥而已,干这事的可都是武器贸易公司呢。

再说了,军械贸易乃是正常贸易,大乾的军火商们也是急土著之所急,大老远跑过来出售武器帮助他们提高国防能力,这是伟大无私的国际援助精神好吧!

还有,大乾奉行贸易自由政策!

老子想把武器卖给谁就卖给谁!

甭管是佛祖还是上帝又或者是其他牛鬼蛇神,通通都不能阻挡大乾商人的贸易自由,更别说区区土著了。

嗯,进出口委员会例外!

进出口委员会说不能出口就不能出口,没得商量,有意见和内阁以及陆海军讲道理去!

为了世界和平,大乾的外交官们最近两年在莫卧儿王朝和萨菲王朝里活动频繁,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打起来。

但是这些和陈建东他们自然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只关注如今的里海贸易。

陈建东来到库里也有两个月了,之前一直都是在观望,结识人脉,等待着机会。

而现在,机会是终于来了,他已经是打听到了,官府那边正在组织一个小规模的船队前往奥斯曼人控制的巴库。

当然了,官府那边的人去自然不是为什么贸易,官府的人是准备直接通过里海,和奥斯曼人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据传军方也会派人过去。

这些和他关系不大,他关心的是官方的船队虽然规模小,就只有两艘船只,船只也不大,但是除了搭载官方人员外,肯定会有富裕的吨位的。

这就是他的机会了。

为此他行动迅速,趁着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跑到了州衙门里说是自己想要坐顺风船去巴库贸易。新八一中文网首发

虽然官府行事,对普通人不太感冒,但是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反正船只的船舱空着也是空着不是,所以直接就是租了舱位给他。

而等敲定此事后,其他几个商人才是反应过来,这一窝蜂找过去后,除了少数几个人还能够得到舱位外,其他人只能是失败而归。

毕竟船队一共也就两艘船而已,而且其中一艘还是海军的船只,人家海军的船只可不搭载其他人,官府的船只也不大,能够搭载的人和货物也是有限的。

敲定了船只后,陈建东直接采购货物,由于是第一次去巴库和奥斯曼人打交道,为了规避风险,他带的货物种类非常多,每一种的数量都不大。

丝绸、瓷器、茶叶、布匹都有,他甚至还弄来了一套出口型的板甲。

数天后,他带着花光了身家的货物坐上了盛源号,这艘船可不是什么远洋海船,而是一艘吃水比较浅的近海内河船型。

吨位也不大,只有两百多吨而已,很多人都是能够看出来,这艘船和帝国在长江等江河跑的船只差不多。

盛源号因为不大,除了官员和官府的物资外,随行的商人并不多,包括陈建东在内也就四个人而已,他们的携带的货物总数也就百吨左右。

盛源号边上的就是海军的甲六二七号内河炮舰。

大乾海军的内河近海船只命名,一般都是直接以数字编号为舰名,要不然的话,一个个取地名或者其他特殊意义的名字,太麻烦了。

大乾海军的近海内河船只规模可是庞大的很。

甲六二七号炮舰,是属于一艘典型的内河炮舰,乃是最新型的甲六级炮舰型号,只适合在内河以及湖泊上航行,其标准排水量为两百吨,主炮为一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炮,部署在前甲板,副炮为两门七十五毫米的后装炮。

小小的两百吨装备了一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炮,还有两门七十五毫米的后装炮,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火力强大的同时,也是导致了该舰的其他方面的性能很一般,防护基本只能依靠钢铁船壳硬抗了,动力上也只能保持最高八节的航速,而且续航能力很一般,只有可怜的两千公里的续航能力。

并且因为吃水比较浅,武备又不少,为了保证平衡,所以干舷很低,上部建筑比较高大,这抗风浪性能自然也是不咋地,不太适合出海航行。

不过大乾帝国的甲乙丙三个系列的内河炮舰,也出海航行,都是在内河湖泊航行,所以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甲六二七号作为海军服役的第二十七艘蒸汽后装炮的内河炮舰,是在金陵造船厂完成了初步建造后,又进行拆解,各大零部件通过火车运输到了库里后,在库里造船厂进行组装。

要不然的话,靠现在库里造船厂的技术能力以及设备,可没办法直接建造军舰,哪怕只是两百吨的内河炮舰。

甲六二七号炮舰,在库里重新组装后,就是进入了大乾海军西海舰队服役,并成为了该舰队的旗舰。

西海舰队,也是大乾海军所设立的最新一支舰队,其任务就是掌控西海以及伏尔加河流域,为西征部队提供后勤补给,内河运输的安全,必要时候为陆军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除了甲六二七号外,还有两艘库里造船厂建造的两艘只有几十吨的内河炮舰。

虽然数量少,但是战斗力却是不俗,之前西海舰队就以甲六二七号炮舰为核心,和另外两艘炮舰跨越西海,抵达了西海西北沿岸,袭击了草原人部署在伏尔加河河口的部分船只。

如果不是草原人所掌控的阿斯特拉罕距离海边还有几十公里,中间间隔着一大片河漫滩,并且河口比较小,草原人还部署了炮台以火炮进行封锁的话,。

估计大乾海军的西海舰队之前就沿着伏尔加河一路上去炮轰阿斯特拉罕了。

虽然只有炮舰几艘,但是凭借着这几艘炮舰都是钢铁蒸汽炮舰,而且装备的还是后装炮,就足以让大乾海军的西海舰队在里海无敌了。

当然了,这种无敌之所以敌人打不过,但是并不代表着西海舰队就掌控了西海了。

大乾人口中的西海,欧洲人口中的里海,其面积可是大的很,大乾海军初步勘测后判断这个内陆咸水海的面积恐怕有三十八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加起来少说六七千公里呢,这么漫长的海岸线,就西海舰队的那几艘船只是不可能彻底掌控的。

通过巡弋的方式掌控西海是不可能的,所以大乾海军西海舰队采取了更加简单的方式来掌控西海,那就是直接封锁草原人的伏尔加河出口,干掉他们的船只。

只不过人家草原人也不傻,他们会逃入伏尔加河,依托岸防的火炮来抵抗。

对此,大乾海军西海舰队也不着急,反正帝国高层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发动大规模西征的打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海舰队还会不断的增加船只。

为了增加西海舰队的实力,同时考虑到库里的人口少,造船能力极差,海军那边已经是开始把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小吨位内河船只,直接拆解后通过火车运输过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