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犁汉> 第七百三十四章:浮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三十四章:浮云(1 / 1)

陕县城内,一处营帐内,一声暴喝打破了平静。

“这凉州土狗真是欺我弘农无人否?”

伴随此话的,是手拍案几的怒骂声,以及酒瓮砸在地上的破裂声。

却见这处营帐正处在陕县城内的东南角,旗帜杂乱,看着就不像是关西的经制之兵。

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咆哮此话的正是羽林郎杨众。

杨众是弘农杨氏出身,和杨彪是同一辈的,与杨彪有共同的曾祖,换言之已经分化四代了。

也正因为关系疏远,在杨彪谋逆案中,杨众这一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自董卓那班凉州武人上台后,就开始对他们这些关中人全面压制。

就拿现在的杨众情况来说,他现在不仅要自己带着家兵部曲协防弘农,还要受城内那刘雄的气。

那刘雄不过是关中蓝田的一猎户,只不过被郭汜赏识就人五人六的居自己之上,不仅克扣自己营中的补给,还尽给一些陈粟烂谷给他们吃。

今日,杨众照例接收了一批补充来的军资,看到那满车猪狗都不食的烂粟,整个人都血冲脑子。

不是被左右劝了下来,他非要找那刘雄理论不可。

被拦住后,杨众心里苦闷,一个人在帐内喝酒,这酒浇愁,那是越喝越上头。

最后,才有了他这番砸碎酒瓮,怒骂凉人的胆子。

那刘雄能如此对待自己,没郭汜那些人授意?何敢?

这个时候,听到帐内的动静,一名头戴鹖冠,英姿勃发的武人入帐了,他一进来就闻到浓重的酒味,看到自家族长已经醉醺醺成这样,心里叹息。

而杨众自觉得还特别清醒,他看见来人后,比着手,醺道:

“阿泰,坐,与我一起喝。”

来人正是杨众的部曲亲从将杨泰。

杨泰叹了一口气,对杨众道:

“主上,这样下去不行呀,田里的麦子再不收,就要烂在地里了,到时候一年辛劳白费了不说,就是来年该如何度呢?”

杨众又抱着一瓮酒揽在怀里,摇着脑袋,苦闷道:

“我能如何?我能如何?那刘雄不放咱们走啊。”

说着,杨众又抱起酒瓮,哗哗痛饮,直将衣襟打湿。

原来杨众他带来的这批家兵其实都是自己田庄上的农人充当的。那郭汜来到弘农后,就让各家带兵前来支应,而他杨众也带着二百来农奴、僮客前来。

本来当时是四月,还不算太耽误农时,可眼见着到了五月,上面依旧不放他们回去,这下子地里哪还有人能割麦?

杨众这一家不比杨彪他们家大业大,传到他们这里,实际上也就是个地方土豪的水平,手里这两百来人就已经是杨众的全部丁口了。

其实说来也怪杨众自己,谁让他上赶着要攀附郭汜,却不想人家压根看不上他。

现在上又上不得,走又走不得,只能在帐内喝闷酒,颇孬。

杨众这边最多是喝喝闷酒,但杨泰其实早就知道外面的农奴、僮客们已经是群情激奋了。

他们和杨众在乎的不是一件事。

杨众觉得被羞辱是因为刘雄那边竟然给他发陈粟,这种东西猪狗才食的也发给他吃?但他的农奴们却不觉得这事有问题,因为他们平日吃的就是这些东西,甚至还要好些。

但他们却对地里的麦子要烂了而忧心忡忡,因为如果麦子真烂了,损失的其实就是他们。

不将足量的米租上交给族里,他们这些人就得卖儿卖女。

如是,外间群情汹涌,直郎朗着要回乡,他们不敢直接找杨众,于是就托杨泰帮忙问问。

了解情况的杨泰知道再不给个说法,他们这支队伍就要崩溃了,所以在帐外很是踌躇了一会,他才入内。

他组织了一下,小声问道:

“主上,听说对岸出现了贼兵,你觉得我们能不能在这个上面来点办法。我们去和刘雄请令,就说去河上巡防,到时候出了城咱们直奔回乡?”

杨众听了这话眼神亮了一下,但随后又摇了摇头,他道:

“且不说对岸最多就是些饿疯了的蛾贼群盗,就是真是什么泰山军,那刘雄都不慌。咱们都是弘农人,这陕县以东河段有三十六滩之险,贼便是有船也难过,更别说没船了。咱们去请令,那刘雄一定拒绝。”

但杨泰还是坚持道:

“主上,东段难渡,但是西段呢?如今贼趋大阳,要走也走大阳津这边啊。咱们都是本地人,熟悉水情,知道那条河岸水潜,主上去和刘雄说,一定可行。”

但杨众还是摇了摇头,说了一句:

“那刘雄下里人,我不屑见之。”

此时杨泰气急了,他明白自家主上是不想去刘雄那里受骂,但你最多也就是受顿气,总好过外面的大伙家里都饿死吧。

于是,杨泰也硬邦邦的回了句:

“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可,索性直接串联各家,咱们一并劫了仓粟回乡得了。”

杨众吓了一跳,训斥道:

“这不是作乱吗?咱杨氏是大汉忠臣!”

杨泰撇了嘴,嘟哝了句:

“咱忠得是哪门子汉?不都是那些凉州人吗?”

于是,杨众也沉默了,怀里的酒瓮也放了下来。

而这最后的最后,杨众像是要给杨泰一个表态似的,又咒骂了句:

“凉州土狗,多行不义必自毙。”

此言一出,尤其是那“自毙”二字,就告诉了杨泰他的意思,也让他的咒骂显得那么无力。

而他话落,帐外忽然传来一声,吓得杨众一哆嗦,却听:

“老杨,何故在这里喝酒置气?”

而随着这话,一人直接掀帐入内。

杨泰反应很快,在外头有人说话时便已经抽刀而立,反倒是外头人进来了,他却又将刀收了起来。

因为此间人他认识,正是和自家主上同一年的郎官,法正。

而果然,本还脸白哆嗦的杨众一见到进来的是法正,手也不抖了,还笑着骂道:

“孝直,你是要骇死我。”

说着,他就要引法正入座,但他刚起完身,突然想起来:

“孝直,你不是出使京都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说着这话,杨众的脸色又白了下来,似乎猜测着什么。

而那边法正则施施然的坐在了杨众的席子边,看杨众案几上还有些酱好的梅子,还用手捏了一个送到嘴边。

然后法正一个机灵,咋舌道:

“这梅子怎么这么酸?你杨四郎什么时候开始吃些酸的了?”

杨众再次坐下,他沉默了一会,回道:

“酸就别吃了。对了,我这边还有事,就不送你了,我就当没见过你,你也当没来过。”

法正歪着脑袋,笑道:

“作甚?同年来了,吃你一粒梅子就要赶人,这以后传出去,你杨氏名声都让你糟践了。”

杨众气恼,压着声音道:

“你法孝直别和我装糊涂,你要是回使成功回来,我会不知道?那刘雄早就拉你上宴了,还会偷偷来我这里?我就这么说吧,你是不是压根就没去京都。你知道你违抗上令,死路一条啊。你赶紧走,我看在同年的份上不抓你。”

法正倒是被说笑了,他摇头道:

“老杨,你就是这样看我的?法正很伤心啊。”

却不想刚刚还有力的杨众脸一下子垮了,他苦着脸,哀叹:

“孝直,你莫害我。如今我杨氏是什么情况你法正还不知道吗?你来我这里我压根护不住你,这样我这里还有一金,你拿去做盘缠,算帮了咱了。”

说着,杨众将腰带藏的一枚金翻出,然后一把抓住法正的手,塞进了他的手掌里。

感受着金的重量,法正忽然一笑决定换个计划。

于是他悠悠对杨众道:

“老杨,咱送你一场富贵。”

……

却说法正入内后,徐晃和一干横撞将就候在一处林内巴望。

半天不见法正出来,有一人已经怀疑了,他对徐晃道:

“将军,那法正怕不是在里面反复了吧。”

说这话的是横撞将张绣。

徐晃看了一眼张绣,心里也是好笑。

这张绣自己也就是介休大战中投降的,这才过去多久就开始替本军怀疑起法正了。

但冲着张绣那句“将军”,徐晃没有挖苦此人,而是淡然道:

“小张,本将教你一点。要为将,自要有为将的气度和格局。如千般疑他,那先前就不用。而旦用了,你再疑又如何?所以,这种话以后别说了。”

张绣受教,然后不再多言,随大伙一起等待。

而徐晃边上的韩沂则若有所思,像是将这话听进去了。

其实徐晃自己也不用笑话别人,实际上一开始张冲要让他护着法正入城的时候,他也是如那张绣一般怀疑。

甚至他还直言不讳说道:

“我看那法正是信不过的,要是让他入了城,反过来出首咱们,到时候咱们怎么过河?本来就没船,要是对面再严密防守,这河还如何过?”

但张冲只是给了徐晃一个眼神,徐晃就自己转变了口风。

却听这河东汉子又换了一副口吻:

“不过这人不可貌相,末将眼皮子浅看不得深,王上信这法正,咱就一定信。末将必然护着法正入城。”

想到这般对话,徐晃默默捏着长髯,对少年郎韩沂问道:

“如何?可学到了?”

韩沂正色作揖:

“将军好气度。”

徐晃摆摆手,不以为意:

“这都是小道,你要明白这将军可不是会厮杀就能为的。我知道你小子有点能耐,能杀人,但须知道,带兵打仗和复仇厮杀是两码事。”

说到这里徐晃颇为自矜:

“我徐晃少为吏就懂得人情,后入募从军习骑战之法,再转战中原,知山川形势。后从王上,历大小战无数,多少次尸山血海杀出,才为一军之将。所以你可明白,为将之艰否?”

韩沂这会已经有了崇拜色。

他这个年纪最是钦佩徐晃这样能打的武夫,所以此刻徐晃说什么,他都听得认真。

而徐晃这边反正等得无聊,索性就放开了说了:

“咱就说咱们武人的追求吧。有些武夫打仗就是为了钱,那东西是好,但你说要了那么多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反而多少好汉子都折在这上面了。”

然后他又道:

“你再说求美人,这美人吧……”

徐晃正待说,边上的张绣就已经义正言辞道:

“将军说得对,美人就是枯骨,是害英雄的温柔刀,我辈武人要离美人如离猛兽。”

徐晃噎了一下,将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然后索然道:

“确实,美人误英雄,是得远离。”

他看到众人深以为然的样子,有点不好意思,又补了一句:

“但也不能当和洪水猛兽,适度就行,适度就行。”

话说到这里也就行了,没想到张绣好奇问道:

“将军,那多少是适量呢?”

这下子徐晃不吭声了,直接伸出了一根手指。

于是张绣恍然,颔首道:

“那下吏要节制了,……”

徐晃担心再说下去坏了自己风评,打断道:

“说到这武人志向,王上就曾有过一句。他说古今多少人物,陟罚臧否不一,甚至有些人物当年不过是小人,最近也被一些文人给翻出来又装点起来了。而难过的是,咱们武人也不掌握刀笔,所以这身后名多操之于那些文人手里。你说憋屈不。”

倒是张绣不以为然:

“这在咱们泰山军就不会,该如何就如何,那文人不也是咱们武人转的吗?不会乱写。”

徐晃倒是认同张绣的话,所以他道:

“所以啊,王上就曾说了,咱们泰山军武人不要总想着杀人,也不要总想着军功,那些东西按部就班都有的,但咱们数万武人中,却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留名青史,在咱们泰山军的历史上留名。你们知道是哪些人吗?”

张绣等人皆摇头,然后就听徐晃道:

“那就是能稳定咱们黔首们生产秩序的,能捍卫我泰山军理想的,能将我黄天之志最终实现的。与这些大志向一比,那些富贵功名都是浮云。”

这里面,韩沂最是受益匪浅,他本就是浪荡成年,山野气足,杀人心有余,但救人心向少。

而现在听徐晃说到武人的更高理想,是为了他们黄天之志洒向人间,韩沂的心境顿时有点高了。

但琢磨着琢磨着,他又似乎觉得徐晃话里哪里不对。

哎,怎么这里就没有美人如浮云了?

却在这个时候,前头陕县门开了。

然后一支杂军从城内涌出,再然后他们就看到法正施然然立在人前,意气自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