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犁汉> 第七百三十二章:虚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三十二章:虚实(1 / 1)

这边不谈赵云险死还生,张飞裹伤昏迷。

只说这战事却因为这一场意外的遭遇而突然加速。

如果说之前控鹤军连破铁门、义马,军中还有点骄气,甚至赵云也觉得关西兵不过于此。

但经过这一场遭遇战中,赵云就清醒的意识到敌军有张飞此等万人敌,再想胜得容易就不简单了。

所以,赵云并没有将兵继续向前,而就是列营在义马之西。

崤函这处通道中,从义马向西到渑池这段正是难得的一段平地。

所以赵云列营在涧水之北,四千大军罗列营盘,打算先整备一段再行攻城。

赵云的意识是清醒的,他明白自己已经深入崤函,孤军深入。此前攻城必克,虽然气势如虹,但却也犯了兵家大忌。

此时兵力已钝,最好的策略就是先固守壁垒,等待后续。

但赵云这边要歇歇,对面的关西军却不是如此。甚至本该驻守在陕县的郭汜部也全师而来。

他与渑池内的刘备合军一处,集兵三万向着赵云这边排山而来。

如是,三万对四千,形势之危机自不多言。

果然,赵云这边很快就做出了反应,他们并没有发昏得和大兵云集的关西野战,而是急忙向着东面撤退。

不仅直接放弃了义马,甚至一口气退到了铁门,然后依托铁门戍的坚固壁垒打算持久斗争。

而对面,郭汜出兵,不战而却顽敌,自然志骄意盈。

他本就有扩大和泰山军战事的私心,又急切想要立下战功,所以根本不做犹豫,就率领大军急追赵云。

在收复了义马后,刘备曾劝说郭汜,说:

“本来我军前中后三军并立,恰如常山之蛇。但现在敌已却,将军却依旧急追,我恐陕县空虚,为敌所趁啊。”

但郭汜轻蔑一笑:

“陕县外就是天柱之险,此段水流湍急,舟不能渡,哪会来的敌人?再且说了,陕县对岸为河东,我军有军数万,什么样的敌军能飞渡过来?”

接着,郭汜还嘲讽刘备:

“刘公,你丢的土地,本将给你夺回来,你难道不感谢竟还要捐土给泰山贼吗?”

郭汜都说这番话了,刘备能如何?

只能带着征北军万人一并与郭汜前出到了铁门壁外了。

正如前说,铁门壁为涧水河谷地上一大门户,自关东以来就一直为要隘,郭汜要攻克铁门壁并不容易。

当郭汜与刘备并至戍外时,由他驻西北面,由刘备驻西南面。

而他们刚驻营就遭到赵云一个下马威。

从青龙山和凤凰山下的四处壁垒中,冲出两千多人,趁关西军立足未稳,迎头痛击。

郭、刘两军不备,营壁不能立,乃集军相出才击退了控鹤军的进攻。

等到后半夜,郭、刘两军又累又疲,好不容易才修筑好了壁垒。

也是这个时候,刘备再一次去郭营,劝说郭汜:

“将军不觉得这事太蹊跷了吗?彼辈一番进退,反将我军调动到了铁门戍,这不是大大更改了太师的计划吗?”

原来他们出兵京都前,董卓已经给他们三位说过此战的关键,那就是只能等泰山军和袁绍相持不能顾的时候,他们关西军才能主动攻击。

换言之,之前袁绍满心期待要与关西军夹击泰山军,实际上自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

人家董卓就是要袁绍为他火中取栗,等两败俱伤下,他才好从容收拾京都。

本来刘备自认为他将这句话说出,郭汜就应该听讲去,毕竟说军事你郭汜不听,但你违背董卓的军略,你还不听吗?

但刘备哪知道,郭汜此时就是要闹得董卓亲自来前线,如何会在意刘备这话,他反对刘备道:

“刘公怯懦自可还军,这铁门壁有我郭阿多,照样能拿下。”

刘备无奈,只能回营,此后再没有入郭汜军中,当然他也没有如郭汜所说,带兵退回渑池。

于是,翌日,郭、刘两军稍作准备,便开始发动了对铁门戍的攻击。

太武三年,五月十五日,铁门壁战事再起,只是这一次攻守双方互易。

晨日,郭汜军出攻泰山军凤凰山下双壁。

控鹤军屯将葛邯、孙旺出壁逆击,但不敌贼众,退回壁内。尔后战三时,葛邯、孙旺不敌,放弃凤凰山下壁垒退往铁门戍。

郭汜军乘胜追击,却不料正中赵云伏击。

原来当凤凰山下双壁受攻,铁门戍内的赵云就带着主力偷偷上凤凰山,并在山下潜伏。

等郭汜部追击葛邯、孙旺二将时,赵云带控鹤军之两营从凤凰山后绕出,直击郭汜营壁。

而于此同时,铁门戍内的韩当也带着千人精锐从正面出,逆击郭汜部。

一时间,郭汜前后被攻,处境危急。

但这个时候刘备军之骑大将张飞带千人骑军驰援而至,不仅在正面击溃了韩当,还斩杀骑将宇文贵。

韩当敌不过张飞的千骑,慌忙撤回,要不是城头上的斛律恩带着百名射手攒发张飞部,韩当没准就要死在张飞的槊下。

谁能想到,数日前这张飞还被赵云伤到昏迷,数日后却又能带兵驰骋疆场了?

只能说人与人真的不一样。

而那边赵云部被断了回城后路,无奈只能重新退回凤凰山壁垒。

就这样,两方一阵厮杀,除各添伤亡,并无所获。

当夜,郭汜亲入刘备军中感谢,并把臂邀请刘备来日一同会战。

而刘备秉公心,自无不可,于是双方约定,各攻一面,最后合击铁门戍。

太武三年,五月十六日,晨光微熹。

关西军大举进攻,由郭汜带众攻凤凰山、刘备率众打青龙山。

此战,郭汜亲带主力酣战一线,纵横驰骋于凤凰山双壁之间,都督士气,向全军许诺战后大赏,于是郭汜军士气大振,连战半日。

自晨日猛攻,连破凤凰山两壁。

赵云并不恋战,带着主力两千先后撤退,最后一路撤退到铁门戍内。

于此同时,刘备一方也先后攻陷了青龙山下双壁,但同样未能给予控鹤军重创。

此时的刘备已经有点意识不好,但战至此,只能继续战斗。

果然,当日夜,郭汜继续夜攻铁门戍,而在三更左右,赵云带军从后门撤出,将铁门戍留给了郭汜,然后向东撤退。

攻陷铁门壁后,郭汜完成了他战时的许诺,令大兵劫掠。

要知道铁门戍一带此前还是关西境内,而现在却被郭汜当成了敌土,大肆劫掠,刘备大怒。

这一次,他再一次找到了郭汜,他对郭汜怒道:

“郭汜,你纵兵劫掠,祸连乡野,可当这是大汉之土?再且说,敌军虽退,但实力未损,你如是驱驰吏士私获,谁还有斗志?”

此前有刘备相助,郭汜赢得容易,所以这一次他倒是对刘备赔笑:

“刘公所言金玉,阿多这就改,就改。”

但就是这样,郭汜之军又劫掠到了第二日,才分兵回营,此时铁门壁四野外早就是一片残土。

但第二日,刘备起来却又见郭汜之军向东了。

他不明白郭阿多是不是真的憨傻,他都已经将话说得这么明白了,难道他还听不出?

这一次,他没有再随郭汜东去,而是留在了铁门壁。

此刻的刘备隐约明白,前面就是死路。

……

刘备意识到了潜伏的危机,不再试图冒险深入京都腹地,但其实自他出渑池,或者说是郭汜出陕县,大事就已经不可为了。

他们就没想过为何赵云军不过一军,兵不过五千,却敢直趋崤函,兵进渑池吗?

难道赵云真的妄想以这点兵力就能攻略崤函?

如果崤函道这么容易打?那关东岂不是都是酒囊饭袋,打了三年不能进?

实际上,一开始刘备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他只是简单将之归因为邀他出军,却不想张冲对此战早就有了谋划。

至于郭汜则是满脑子的拥立之功,哪有脑容量想这个?

不过这也和郭汜多辟举关西土豪,幕内无一个智谋之士为之赞助的原因很大。

说到底,军争也看谋争。

也就是在郭汜与刘备并军追击赵云时,与陕县隔大河而立的大阳城已经燃起了烽火。

只因为从他们的东面,也就是王屋山南麓的台地上,无穷无尽的黄衣铁甲突骑漫垣而来。

这支全部由骑军组成的军队正是张冲率领的十营突骑,众至八千。

他们自河洛悄悄从孟津到了大河北岸,然后沿着河道直接向西,穿过轵关和齐子岭。

这二关早就被泰山军的潘璋部占领,本来潘璋是奉命从这里向西,沿着王屋道进攻河东的王屋山和中条山以南地区的,并伺机从大阳过河,攻入弘农阻断关东军的西逃之路。

可后来泰山军气势如虹,而关东也没有打算逃跑,所以此计划就被搁置了,毕竟让潘璋以一军而入弘农,着实危险。

因为一旦入弘农,就要处在四面包围之中。其东西两面自不用说,光北面的河东军知道潘璋渡河后,必然会南下进入中条山南面,切断潘璋的归路。

而现在,张冲却自己带着八千突骑,走上了这条王屋道,承担这样的风险自然有其不得不为之的理由。

实际上,那一日关羽的羽骑入洛后,张冲在看完关羽的书信后整个人就有点眩晕。

原来关羽竟然在东平陵城下大败,后面被曹军追击,不仅丢了鲁中南的大片地区,甚至兖州的东南部也不保。

当关羽给张冲汇报这个情况的时候,他正带着前护军残部退往沂蒙泰鲁山脉。

一开始张冲的脑子是懵懵的,他不明白本来以为东方柱石的关羽怎么就突然大败了的。

直到他后面看了关羽对战情的自述,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切起因还是因为泰山军攻略京都,当时张冲给东面的关羽和河济的黑夫分别去信,让他们注意牵制东方之敌。

其中给关羽的命令中,着重提示了他要注意青州曹操可能存在北上渡河的可能,所以让他注意和平原津的丁盛配合,时刻注意曹操的动向。

其实在张冲的心中,从来就没有低估过这位魏武,他知道不看着这人,这人就会给自己一个大的。

但张冲没想到,也正是自己的这条军令让前护军遭遇了重创。

在关羽的描述中,自收到军令后,他就光布游骑在四周,尤其是泰山以北的济南国、齐国地区。

从关羽得到的信报,确实可以肯定青州的曹操正在组织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事,但目前还确定不了曹操的攻击方向。

他可能如王上所料会再次攻打平原津,也可能会再次南下淮泗,对已经残破的徐州进行彻底的收尾。

甚至也可能会进攻关羽所在的泰山地区和鲁中南地区。

于是关羽不敢怠慢,将游骑再发,同时让人渡河与北面的丁盛取得联系。

从丁盛送回的情报中可知,青州军确实在平原一带调集军力,似有渡河北上的意图。

而这个时候,关羽的哨骑在兖州地区截获了一些袁绍发往曹操的情报,这些情报中也显示曹操将要发兵北上,意图在泰山军大兵云集河洛时,北上袭击邺城。

而到这个时候,关羽实际上依旧对曹操北上并不是太确认,直到后面泰山地区汇报,有多股曹军正在齐国、济南一带集结,正要入山攻打山内的耕聚地。

直到那时,关羽终于确定曹操要北上了,而齐国一带集结的部队只不过是虚晃一枪,要迷惑自己。

于是关羽也将计就计,一方面多派游骑频繁出现在豫州梁国一带,表现出要配合京都的主力夹击袁绍的后方,一方面将主力部队集结到泰蒙群山中,伺机等待战机。

关羽在泰山经营已有三载,因为鲁中南成熟的分田系统,如今前护军已经扩大到了六个军,三万甲兵,还有各护田兵数万众,可以说为东方之柱。

也正因为实力雄厚,关羽带兵两万潜伏于泰山,终于在泰山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得知曹军倾巢北上。

于是,关羽打算再施故计,准备带兵奇袭东平陵,断曹军后路。

可这一次,他正中曹军埋伏。

为了伏击关羽,曹操将其最精锐的部队,一共五万精甲布置在东平陵四面,等关羽部出现在东平陵,十面埋伏俱下,合围关羽。

最后双方在历城之野决战,此战关羽部大败,丢弃军旗三面,损营将以上十六人,全军折损半数退往泰山。

之后曹军从济南国、齐国全线出击,先后击溃了泰山军数支集结起来的护田兵,镇戍兵。

护田兵和镇戍兵到底是二线兵,虽然战意坚决,但依旧还是没能守住长勺等多处山口,于是曹军顺利功入鲁中南地区。

鲁中南地区经过数年的开垦和修养生息已经是发出富庶了,所以曹军一旦进入这里,当即分兵劫掠,再不能形成合力。

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关羽得以将各地的主力集结,同时向西北面河济方向的黑夫求援,准备后面的反攻。

也正是在军信送到张冲这里后,河济的黑夫也将他出兵鲁泰地区的情况汇报给了张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