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都市言情>文娱之顶流艺术家> 第732章 最后一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2章 最后一案(1 / 1)

第732章 最后一案

作为新作试读短篇清单中的最后一篇,同时也是在标题上最惹人瞩目的一篇。

《最后一案》在杂志上发表的这一日,还没到时间,就已经有读者开始在网络上催着杂志网站尽快上架电子版本的链接。

比较心急一些的读者甚至直接跑到了线下的售卖处购买这一期杂志,只为一睹为快。

这样火热的销量对于杂志方而言,显然是有些陌生的。

毕竟距离纸质杂志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在欧米伽的加持下,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销量极佳的年代。

简而言之,本身应该是比较小众的杂志,突然变得大众化了不少。

在纽约,姜缘举行篇章世界巡演最后一站的这座城市。

也有不少粉丝在开始观看演唱会之前抢购了刊登着《最后一案》的这本杂志。

一方面很显然是因为这一期杂志封面用上了姜缘亲自拍摄的剪影图作为封面,另外一方面有些粉丝确实也成为了《福尔摩斯》这部作品的书迷。

毕竟,在这个故事之中,福尔摩斯确实展现出了非一般的角色魅力。

配合着《最后一案》的刊发,杂志在封面的彩图上也是印上了一段关于福尔摩斯的文字介绍。

“化学,精通;哲学,一窍不通;小提琴,精湛;对英国法律掌握实用的了解;解剖学,准确但不系统;是单棍、格斗以及剑术的专家级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

一连串的字符,让大家在看到杂志封面的时刻,便有种心潮澎湃之感。

与姜缘演唱会达成了合作的咖啡馆之中,此刻也已经坐满了粉丝,互相交换着自己制作的周边,或者是围在一桌,对着新一期的杂志或者其他物料拍照。

也有比较安静的粉丝,也已经开始翻看起杂志,阅读《最后一案》的故事。

乔璐便是其中一位粉丝,从购买杂志,再到咖啡厅内坐下。

几乎没有停顿的时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翻到了故事的开篇。

在姜缘出现在金匕首奖颁奖典礼上,宣布了自己就是欧米伽的那个时刻,有无数双担粉丝陷入了狂喜之中,乔璐也是其中狂喜的一份子。

当独自一人来到海外留学的时刻,耳机内经常播放的都是姜缘的曲目,而且上新频率很高这一点,更是成功地满足了新鲜感。

而欧米伽的推理作品,则是在接受了姜缘的安利之后喜欢上的。

不像是其他类型的作品,有比较高的阅读成本,侦探小说就像是一部精彩电影的文字版,很好地消磨了时间。

在最近的一些时间里,因为姜缘人气的火热,乔璐也在校园里交到了不少同担朋友,成功地扩充了i人的交际圈。

《最后一案》这个故事,在看到故事标题的时刻,乔璐也像是其他读者一样,下意识地认为就如同标题那样,会是福尔摩斯的最后一个案子。

不过经过客观的分析之后,大家又普遍认为应该不可能在试读的部分就把这么重要的内容放出来,又纷纷推翻了简单的猜想。

思绪纷飞之下,乔璐目光停留在了故事的开篇文字上。

这么一看,眼神就不由地停滞了下来。

【此刻拿起笔写下最后一个故事,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众所周知,《福尔摩斯》的故事是从华生的视角进行描述的。

所以当故事执笔人写下这么一句话的时候,那么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应该就是最后一个案件了。

这跟大家猜想的存在了些许偏差,也让乔璐感到些许意外。

主要是没有做好这么快就告别这个故事的准备。

在大家还没来得及把整个故事读完的时候,这个开篇就已经在网络上开始流传起来,是当天爆的第一个相关话题。

虽然最终一部还未正式出版,但大家却有种提前迎来了告别的猝不及防之感。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感觉这个时候放出《最后一案》应该是有用意的,不管了,先读书去了!】

绝大部分读者在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出版社这么宣发安排,肯定有这么安排的道理存在。

同样抱持着这样的想法,乔璐重新凝神,开始沉浸于文字之中。

故事涉及到系列最大的反派,莫里亚蒂。

近些年,伦敦内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案件,而福尔摩斯隐隐察觉在这背后有一股隐秘的势力在庇佑着这些罪犯。

福尔摩斯通过各种手段经过调查之后,最红锁定了莫里亚蒂,这位数学界的名人,退职教授。

在华生的诊所中,福尔摩斯讲述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同时复述了自己与莫里亚蒂碰面的场景。

作为故事之中的大反派,莫里亚蒂同样也是一个超凡的人物,有着与福尔摩斯不相上下的智力。

甚至福尔摩斯还用到了对方声音很轻,但一字一句比恐吓还更加有分量来进行描述。

故事最开篇的时刻,便营造出了一种势均力敌,巅峰对决的既视感。

这么一部分内容,乔璐的情绪就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像是看了一段分外精彩的电影预告,觉得很符合《最后一案》这种规模故事的调性。

而这样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与福尔摩斯见面时,则是放下了威胁的狠话,说要见到福尔摩斯的死亡,对决的紧张感一下就拉了起来。

甚至在与华生见面之前,福尔摩斯就已经遭受到了莫里亚蒂指使的好几次袭击,好在最终都惊险地躲过了。

与华生见面之后,福尔摩斯则是表示自己已经做了周密的计划安排,有把握能够顺利实施抓捕。

不过还需要几天时间,则是想要邀请华生一同出门前往欧洲旅游,刚好避一避风头。

面对着福尔摩斯的邀请,华生答应了下来。

在结婚之后,华生与福尔摩斯见面的次数就已经不甚从前那般紧密,再结合故事的开篇说这是最后一个案件,乔璐心中不由地升起几分不舍的情绪来。

因为随时可能会遭受莫里亚蒂的袭击,所以出发的时刻,华生与福尔摩斯都显得分外小心谨慎。

按照福尔摩斯的指示,雇佣马车,而后抵达了维多利亚车站指定列车的第二节车厢,不过却迟迟没有见到福尔摩斯的身影。

离列车开车只剩下不到七分钟的时间,福尔摩斯始终没有现身。

反倒是一位意大利教士坐到了华生对面的位置,即便华生如何解释这个座位已经有人,对方也依旧不为所动。

直到列车启动的时刻,这位意大利教士才卸下伪装,竟是福尔摩斯乔装。

同样的,也正是在列车启动,驶离车站的时刻。

在车窗外,一个高大的身影现身,莫里亚蒂出现在了站台上目睹了列车的离开。

列车启动之后,福尔摩斯才告知华生,先前居住的房屋,贝克街的房子已经被人放火给烧了。

这一点让华生感到格外愤怒,觉得莫里亚蒂应该是进行了监视,不然刚才也不可能追到车站。

莫里亚蒂追踪之紧密,也让乔璐在阅读过程之中,感受到了一定的紧迫之感。

福尔摩斯两人根据情况,经过一通分析,决定在坎特伯雷下车,而后抵达布鲁塞尔按照原计划玩了两天。

第三天到斯特拉斯堡的时候,才与接到了警察厅的电报。

犯罪团伙已经系数落网,但其中唯独漏了莫里亚蒂没有被抓到。

不过根据福尔摩斯自己所说,原先布下的计划,应该是一手必定会赢的牌。

但却出现了这样的意外,这也让福尔摩斯心中涌起了几分不安,觉得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并劝华生提前回国。

对于这种建议,华生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决定与福尔摩斯继续同行。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度过了颇为安逸的一段时间。

不过,不管是在何种优美的地点,福尔摩斯始终保持着警惕,感觉被危险笼罩其中。

因为是一个短篇故事,所以很快就到了尾声的部分。

关于莫里亚蒂这个对手,福尔摩斯将其视为了最终的目标,认为只要将对方绳之以法,自己的侦探生涯就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后的故事发生在一座山上,半山腰有一处知名的莱辛巴赫瀑布,是一道格外险峻的风景。

半山腰之处有一条小路环绕瀑布而建,能够欣赏瀑布全景。

走在这条小路上,一个瑞士年轻人,给华生送来了一封旅馆老板的信件。

信件之中提到一位英国女士,肺结核晚期出现了大出血的情况,危在旦夕,希望华生这位医生能够回到旅馆帮忙。

面对这种请求,华生不好拒绝,但又不放心福尔摩斯一人独处,最后干脆让送信的年轻人留下陪伴福尔摩斯,还能够充当导游。

可当华生赶到旅馆之后,才发现旅馆老板并没有写过这封信件,也没有什么危在旦夕的病人。

根据老板提供的线索,信件极有可能是一位高个的英国先生写的。

而这个人,极有可能便是莫里亚蒂。

华生了解了情况之后,一路狂奔往山上跑,但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才重新回到瀑布旁,但却已经不见了福尔摩斯的身影。

只有先前拄着的登山杖还靠在岩石旁。

一种不是很妙的预感,同时在华生,乃至读者心中升起。

“不能够吧?”乔璐捏着分量不是很厚剩余书页摇了摇头想到。

秉持着主角不可能出事的想法,乔璐继续放宽心地阅读了下去。

但接下来,华生只发现了悬崖尽头泥泞的场景,崖边的荆棘与植物都被扯断,与泥水混在了一起。

同时,华生也在这个时候发现了福尔摩斯最后留下来的信件,打破了乔璐等一众读者心中的侥幸。

【亲爱的华生:

莫里亚蒂先生发善心,允许我留下几行文字.】

信件很短,但传达的信息却很明确。

就在这座瀑布旁,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展开了战斗,最终同归于尽落下了悬崖。

以此画上了侦探生涯的句号,顺带交代了几句后事。

从一开始阅读的兴奋,紧张,再到现在,乔璐感觉自己人傻了,眼中只剩下了一片茫然。

“啊?”乔璐只有这样一个反应,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看侦探小说,结果侦探死了。

如果是其他小说也就罢了,但偏偏是福尔摩斯。

以几个月的时间领略了这个角色的魅力,正火热的时刻,迎来最后一案,关键是在最后一案中还死了。

甚至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剩下的故事都在一页书页上,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仿佛尘埃已经落定。

“我靠??”

咖啡馆中,同样也有不少在读《最后一案》的粉丝。

在看到这个结局之后,也是一整个接受不能。

线下尚且如此,互联网上那更是一整个爆炸。

《最后一案》上线之后,更是提了好几个话题词条。

#莫里亚蒂#,#福尔摩斯坠崖#,#真的是最后一案#,#欧米伽疯了?#

一连串好几个词条,直接开启了洗榜模式,给一些不了解这本书的人看的莫名其妙的。

【不是,我不理解,怎么就直接坠崖了啊?关键华生还直接写是最后一次讲述,真盖帽了?】

【很好,我还没看呢,直接爆炸了。】

【谁能想到啊,等来了这么炸裂的一篇。】

【出版社跟姜缘不准备给个解释吗?】

【寄刀片的心有了!】

【我人都看傻了谁懂啊】

【姜缘是不是疯了?工作太累了吗是?】

——

实时的搜索趋势,姜缘看到了倒是不太意外。

如果柯南道尔的时代,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的话,估计也会是这么一番景象。

翻看了一些评论,在做好了心理预期的情况下,姜缘果断开启了断网模式。

准备等到出版社回应公关之后,再重新上网。

按照杨超等人的想法,也是没有准备在第一时间回应这个结果,而是准备让子弹继续飞一会儿。

果然,要不了多久,就已经沸沸扬扬地登上了搜索趋势第一名的位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