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风起时空门> 第二百一十六章 堂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六章 堂辩(1 / 1)

至正帝一声厉喝,集英殿中不由得肃静下来。

蒋项虽仍气鼓鼓的,但面对皇上的威压也不敢放肆。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得笔直,不肯失了气势。

至正帝冷冷地扫了一眼蒋项和太子一系那官员,又扫了一眼太子和赵广渊,淡淡出声:“越王,凡事得讲证据,不可只凭臆断。”

赵广渊深知皇上对太子的维护,也并不感到失望,只道:“从两地带回来的相关人证物证,现已候在殿外,请皇上下旨宣他们进殿。”

一众大臣听了,目光不由地瞥了瞥殿门处。

越王整了这一出,今日怕是要分个你胜我负了。众臣脸上表情各异。提前站了位的不由得暗暗提了心,没有站位的,生恐殃及池鱼。

太子袖中的拳头不由得捏了捏。

虽有皇上旨意,派人前去接应越王,他不得己收回各处人手,但一直有派人暗中盯着,并未见越王带着相关的证人回京。

怎的才一个晚上,证人便都候在殿外了?

秦王淡淡地瞥了太子一眼,嘴角起了一个讥讽的弧度。不管父皇如何维护太子,这回定要剥他一层皮!必要时他不介意帮老七一把。

至正帝被越王架在火上,不得不传唤人证物证。

“传人证。”

“传人证!”

人证传上来时,一应账薄等物证也上呈到至正帝手里。

先进殿的是挽花县令孟安和洛城知府奚范遥。

挽花县在渚头县的下游,上游大坝被拔了孔闸,大水倾泄而下,淹了挽花县辖下的狭水村,至一村人惨死,挽花县是苦主。

孟安进来时,两腿直打颤。当年只有殿试时,他面见过天颜,也只那一回,后来就一直在外当官,如今再见天颜,一点都不觉得荣幸,只想死上一死。

偷偷往越王的方向看了一眼,见越王连个眼神都没给他,心里直叫苦。

他知道这个官是当不成了,也不知皇上会如何处置他。但越王说能保他一命,孟安心里又起了一丝希翼。

和洛城知府奚范遥齐齐跪在正殿当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正帝没搭理两人,翻着赵广渊呈上去的账薄,越翻脸色越黑。户部拨给临兆二百万两白银,结果实际才收到六十八万两!渚头县应拨七十五万两,实拨二十万两!

三文钱的青砖账薄上却记着二十五文!一应物料皆是报了虚账!

现在临兆知府卫筌,渚头县令许笏,人已经没了,可洛城知府和挽花县令还在。这两处的账目与临兆和渚头县情况一致!

一本账簿重重砸在孟安和奚范遥的脑袋上。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两人抖得如秋风中落叶,头磕得砰砰响,大殿中众臣听着,吓得呼吸都浅了。

“拖出去,于午门斩首示众!”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孟安和奚范遥都吓尿了,拼命磕头求饶,又求上越王,“越王救命啊!”

再心里有准备的人,在即将赴死这一刻都会感到极大的恐惧,这一刻才觉得活着的美好。能活着,没人想死。

“皇上,事情尚未查明,还不好定罪。”

至正帝恼得不行,“越王,这不是你呈上来的罪证?”

“是儿臣所呈,只是此事牵连甚广,卫筌许笏已死,还需留着孟奚两位,还有诸多事宜未及问出。”

太子两拳捏了捏。

皇上瞳孔也缩了缩。他知道是牵连甚广,本想盛怒之下快刀斩破麻,可老七似乎不想他这么简单就处置了。往太子方向瞥了一眼,脸上失望之色尽显。

“你在为他二人说话?”至正帝语气清冷。

“并未。他二人欺上瞒下,枉顾辖内百姓性命,已不堪为官,只是在明知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却能积极从各处筹措款项,心里还是有百姓的。洛城辖内大堤和大坝并无太大工程上的问题,此事工部巡视官员可作证。”

这也是当初他在狭水村未查到问题,疏忽了的原因。

狭水村大堤虽修得单薄,但承水还是足够,且大坝用料也瓷实。后他在调查中发现,洛城知府从各坊主,富户乡绅那里强要来不少银子填上,于工程用料上比临兆府渚头县要精心许多。

工部巡视官员听到越王点名,忙站出来作证。

至正帝气消了些许。

只是看着这些账目,想着户部拨银八百万两,结果只一半分拨到各地,各地再一扣,真正用到水利上的也不过五成,心里的那股邪火烧得就止不住。

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太子,心里无比的失望。但他不能动太子。此时不仅不能追究太子的过错,反而要帮着巩固他的地位。

孟安、奚范遥倾诉完事实,洛城县的情况已明晰。

但渚头县令许笏被人杀了,没了证人,好在赵广渊早早拿了渚头县工房典吏尤光祖,并有渚头县坊主柳时遇及各坊主的账薄等口供资料,又有渚头县主簿县丞等人的口供,另有临兆知州等人的口供,关于被贪墨一事,已是证据确凿。

“带下去,交由大理寺细审。”

孟安,奚范遥等人很快就被押了下去。

这事已是板上订钉,翻不了案,太子忙出来认罪。

“因先前军中之事,儿臣忧心九边不稳动摇军心,故扣下四百万两银子送往九边军营安抚将士,又命各府用府库银子先行垫上工程款,等儿臣再从别处调拨四百万两银子填上,未想竟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请父皇责罚。”

并把关于那四百万两银子去处的账薄,呈给至正帝。

至正帝忍着气耐着性子翻了一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太子忧心朝廷,但行事欠失妥当。”

赵广渊面无表情地听着,秦王楚王则狠狠地皱起眉头。

“父皇,太子贪墨工程款,又纵容底下官员欺上瞒下,从上到下渎职贪墨,至百姓亡故五六百人,伤者近千人!这只怕不是行事欠妥吧。”

轻轻一句就揭过去了?

话才落,太子一系官员已有数人出来顶罪,说此事与太子无关,太子也是日前才知此事,“太子不必为我等顶罪,实是我等辜负了皇恩,我等愧对百姓,愧对皇上。”

磕头谢罪。

“起来,此事与你们无关,此事乃孤督办,出了纰漏孤难辞其咎,不必为孤说情。”

“太子心慈,是我等领了太子的差,未能把差事办好,该以死谢罪。”

君臣惺惺相惜,太子的罪便被人认了过去。

“嗬,我今天可算是长了见识,渚头县令许笏为了毁掉证据,派人拔了孔闸,水淹百姓,至数百平民死亡,这事就只是一个督办不严?”

合着太子什么罪都没有?

“楚王慎言,许笏已死,并无人证明是他派人拔了孔闸。”

“你们这意思是说本王胡说八道咯?人死了,就胡乱给他安罪名?”

楚王气乐了,见太子一副拿他没办法的样子,恨不得上手撕了他。

转向赵广渊,“越王,人家瞧不起你呢。说你捏造证据,要不来点实质的,怕你就要落一个监办不严,逼两名朝廷大员身死,还把脏水泼太子身上的人了。”

啧啧。虽然老七落不着好,他看着开心,可让太子得意,他更是不爽。

太子也看向赵广渊。

昨晚与幕僚商议一晚上,应对赵广渊的指控准备了各种方案。包括认罪由谁顶罪。昨晚他们分析过了,这些罪不足以动摇太子的根本。许笏送来的人已经全死了,死无对证。

赵广渊轻飘飘回视太子。

他知道太子会有对策,也没想过一朝能把太子彻底掀翻,但动摇太子在皇上心里的地位,他自认还是能做到的。

“传证人。”

皇上一愣,这还有证人?

结果不等司殿太监传人,外头候着的人,已经在听到越王的话后,把人带进来了。

黑子才踏进大殿,抖得比孟安奚范遥还厉害。那两人毕竟是见过天颜的,黑子一个混混,哪里见过皇帝,哪里进过宫,哪里到过这样的地方。

话都说不清楚了。磕磕绊绊说了半天,才让至正帝知道了他的身份。

太子见他进来,两眼一眯,恨恨地咬了咬牙。怎地还有一个漏网之鱼。

见他话说不明白,赵广渊把事情说了一遍……

“许笏为脱罪,试图掩盖证据,派人拔了渚头县大坝的孔闸,派的就是包括黑子在内的六人。事后,许笏把人送到太子手上,不想当晚那五人就被杀了,他因到外头上茅厕才躲过一劫。”

又对着黑子,“皇上问话,你从实招来,不得有一丝隐瞒。”

“是,是……”黑子便磕磕绊绊说起许笏如何让人找上他,那晚他们又是如何行动的,事后如何到了太子府上,那五人又是如何没的……

说着又想起那晚窗棂上飞溅的血花,不由得又狠打了一个哆嗦。

集英殿中沉默的可怕。

直到黑子最后一个字落下,太子一系的官员便跳起来反驳,对黑子所言并不肯认,只说越王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人污陷太子,自以为许笏已死,他的上官卫筌也死了,便死无对证了。

一个黑子,推得一干二净,也极容易。

但赵广渊又哪里只有这些。

他当天晚上就得知是许笏派人动的手,自然是早早拿到了证据,派人把相关人员的口供,并许笏与卫筌的书信往来,并与东宫的书信往来一并呈上。

至正帝翻着这些信件,脸沉如水。

看着信件上并无太子的字迹,也并未提到太子,稍稍松了一口气。

扬着手里的信,“太子,你手底下竟出了这样的人,与底下官员沆瀣一气,欺上瞒下,你如何对得起朕!你太令朕失望了!”

“父皇恕罪,是儿臣督下不严,让父皇失望了。”

蒋项不满,“皇上……”

“蒋卿不必劝朕,朕现在对太子失望透顶。拟旨,太子驭下不严,至渚头挽花县两地百姓重大伤亡,罚三年俸?,禁足三月,一并事务不得插手。余者,令大理寺严审!”

“儿臣领旨,儿臣谨尊父皇令,禁足东宫反省己过。”

“退朝!”至正帝没给任何人开口的机会,起身大步走了。

集英殿中,众臣面面相觑,半天没反应过来,这么大的事,就这样,轻飘飘揭过了?

“什么揭过,皇上不是让大理寺审理一干人等吗,东宫估计要推出来不少人……”顶罪。

楚王秦王也是半天没反应过来,太子在父皇心里地位这么稳固?

愣愣地站在那里,看太子被人前呼后拥,牙根紧咬,恨不得扑不上去咬下太子一块肉来。这么好的机会,老七怎么没把太子拉下来?未免太无用了。

嗯,老七呢?

赵广渊已是面色表情出了大殿。

见内卫要来捉黑子,忙喊了押黑子进宫的两个手下,“跟着黑子,别让他死了。问完口供,把人仍旧带回府。”

“是。”

“孟安奚范遥那边也让人盯着。”他俩还罪不至死。

“明白。”

蒋项陪着赵广渊往宫门外走,看了看落后他几步与别的官员攀谈的齐亲王,骂了一声老狐狸,明明说好要帮着越王说几句话的,这回太子就是不撸下来,也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结果齐亲王一句话都没说,气死他了。

这个亲家他不想要了!

赵广渊顺着他的目光往后瞥了一眼,继续往前走,并不在意。身边不时有好些官员向他点头致意,释放交好的信号,赵广渊淡淡点头,一一记下。

他早知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他那好父皇不止舍不得动太子,也压下了他此番的功劳。连带着工部和户部诸位官员的苦劳都压下了,并无任何表示。

“先生记得提醒我,要向工部户部那几位大人表达一下感谢。他们在那边帮了我不少忙。”

“啊?啊,是。回去我就叮嘱文涛,让他准备厚礼。”

“嗯。”

蒋项紧走两步,“殿下,你,不生气啊?”

“不值当生气。”只是对比十一年前众臣对他皇兄的指控,对比他皇兄的结局,赵广渊心里还是有些情绪翻涌。

但这么多年过去,他已能掩饰得极好了。

此番也不是没有收获,赵广涣的根基已经动了。且来日方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