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 第二百五十五章 羽民国和随侯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五章 羽民国和随侯珠(1 / 1)

不过当年丝绸之路其实已经开始了。

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陆上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打通了。

这里面的张骞出使西域,大家都是在历史课本里面学过的。

还有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秦汉开始的。

所以这古波斯帝国的东西出现在赵眛的陵墓里的确是不奇怪。

“除了这古波斯帝国的银盒之外。

还有其余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外国的精品。

这里还有来自于非洲的象牙。

象牙这东西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一直都是属于珍贵的宝物。

不过这赵眛的陵墓里面只出土了五根象牙而已。”

这里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了三星堆的遗址了。

三星堆遗址里面的象牙可是多不胜数,简直就像是不要钱一样。

当年三星堆的古蜀国可没有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啊。

并且古蜀国可是在内陆。

当年的南越国可是在番禺,也就是现在的羊城。

这里有很多的通商港口,一直以来羊城这里就是对外贸易的地方。

所以可以有几率获得海外的一些东西。

所以说当年古蜀国的象牙是怎么来的?

难道说真的是古蜀国自己圈养的大象吗?

还是说在这里面有一条我们不知道的秘密通道。

“除了这一些象牙之外,还有犀牛角。

用犀牛角雕刻出来的工艺品,这也是相当珍贵的东西了。

这里还有一些金花泡。

这一些金花泡是工艺复杂和精美,工艺并不是我国的。

是属于地中海风格的。

还在一些青铜的香薰炉里发现了来自非洲的乳香。

这里面的一些东西,要数这蜻蜓眼最为珍贵。

因为整个墓室里面就只有两颗而已。

羊城所有的古墓里面一共就发现了六颗而已。

蜻蜓眼是哪里的东西,是古埃及的特产。

全称是蜻蜓眼式玻璃珠,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

发端于埃及人对独眼神荷鲁斯的敬畏及由此形成的恶眼意识。

古埃及人相信恶眼具有抵御邪恶的力量。

因此多将眼睛纹样镶嵌在器物上作护身符来佩戴。

这里面要说哪个墓穴里面出土最多,当属曾侯乙墓。

里面出土了173颗的蜻蜓眼。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蜻蜓眼看起来平平无奇,感觉没有什么珍贵的呢?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蜻蜓眼就是随侯珠呢?”

随侯珠?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

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

和氏璧是什么东西,那可是日后成为传国玉玺的宝贝。

这随侯珠可以和和氏璧媲美,可想而知这到底有多珍贵了。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

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观众现在才知道这蜻蜓眼到底是多么的珍贵。

“原来这蜻蜓眼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吗?”

“和氏璧齐名的宝物,不过怎么看起来好像其貌不扬的啊?”

“我家里好像就有这东西。”

不过很多考古专家就笑了。

因为这随侯珠在古代的时候,的确可以称之为宝物。

可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随侯珠就一文不值了。

为什么呢?

叶真笑了笑,“其实这随侯珠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古人所说的琉璃而已,琉璃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玻璃而已。

所以传说中的随侯珠其实就是玻璃制品而已。”

听到这里一些观众是大失所望。

那么珍贵的随侯珠居然只是玻璃而已?

不过这是和当时的生产力有关的。

不同的时代拥有不一样的生产力,一直都是物以稀违为贵。

一开始石器时代里面,青铜就非常宝贵。

一直到后面的王朝里面,青铜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再者就是琉璃了,也就是玻璃。

当时的工艺根本就难以制造出来玻璃,所以玻璃是稀有品,显得就珍贵了。

再者就是在西方某個时期,铝可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东西。

因为当年金属铝的提取和分离可是非常困难。

所以价格上铝要比黄金贵多了。

当年西方的国王所用的杯子就是铝制作的,因为当时铝是稀有的。

可是后来工业制造铝的方法被发明出来,铝就变得非常低廉了。

这就是我们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

原本一些非常稀有的东西,也会变得平平无奇。

“大家看到了吧,当年羊城这里就已经和海外开始通商了起来。

和海外的很多国家都有交易,最远可是到了古埃及那地方。

可想而知我们当年的航海技术是多么的发达。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到这陵墓里船纹提桶了。

这件船纹提桶出土于东耳室,复耳,矮圈足,器身有4组纹饰。

在它的近口沿处有一组几何形纹饰,近器足处有两组几何形纹饰,器腹中部为船纹。

船纹分两组,共4艘船,每艘船的形体大致相同,船上有5个饰羽冠穿羽裙的羽人和一名赤裸的俘虏。

船的首尾高高翘起,船首有一只指航的金鸡,船上有几面扬起的风帆。

中后部有一把弓形的大橹,船内分舱,均有5或6个船舱。

船舱内满载战利品,有一舱内满是铜鼓。

船身周围还有海鱼﹑海龟﹑水鸟。

这上面船只上的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羽人了。”

《山海经》中的羽人?

叶真继续说道:“在《山海经》中有好几个地方记载了这羽民国。

《山海经》中记载: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

翻译过来就是。

有一座山,名叫成山,这里是甘水的尽头处。

有个季禺国,国中的居民皆是帝颛顼的后裔,他们以黍为食。

有一个羽民国,该国的人身上长满了羽毛。

还有一个国家,名叫卵民国,国人都会生卵。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流出,向东流,然后折向东北流,再折向南流流入大海,一直流到羽民国的南边。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有十六位神人,他们手臂相连,在这野外为黄帝守夜。这些神人居住在羽民国的东边,他们长着小小的脸颊和红色的肩膀,共有十六个人。

《山海经》记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羽民国位于比翼鸟栖息之地的东南面,这个国家的人都长着长长的脑袋,全身长满羽毛。一说此国在比翼鸟栖息地的东南面,国中之人都长着长长的脸颊。”

叶真一边说一边在自己身后的小白板上写着《山海经》里的原文。

这里羽人,有的说是身上长着翅膀的。

有的说是头上插着羽毛,身上披着羽毛的。

观众看着叶真的记载。

“啊?真的有鸟人的存在吗?”

“我记得宛渠国的人,好像也是身披羽毛的吧?是吧,我没记错吧。”

“这南越王怎么和这羽人扯上关系了。”

“我懂了!羽化登仙,对了这是羽化登仙!”

显然大家都开始激动了起来。

当年海上丝绸之路,难道说是一些羽人在航行的?

所以才有了南越王墓里如此多的一些外国陪葬品。

不过有一些考古学家看到了这羽人的装扮之后。

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却是别的东西。

“这怎么好像大洋对岸的印第安人?”

“他们的头饰也是这样的,在头上插着羽毛。”

“难道说这羽人就是印第安人吗?”

“不过这怎么可能啊!这可是相隔了多远。”

“但如果这一些羽人真的会飞呢?”

大家都沉默了。

其实这南美洲大陆一直有人怀疑,那里的印第安人有可能是当年的殷商人。

因为在美洲大陆上的确是出土了很多中原风格的文物。

所以一直有人说,当年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根本就不是哥伦布。

而是华夏人。

当年华夏人有一分支远度太平洋,直接去到了美洲大陆。

大家都期待叶真的解释。

只看到叶真笑了笑,“大家看这羽人,是不是很多人都想起了印第安人呢?

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他们的传统头饰就和这羽人是一模一样的。

可为什么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洲原住民居然会和我们这里记载的羽人那么类似呢?

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如此发达了。

可以让南越国获得海外的一些珍贵宝物。

可是这一条航线是怎么开辟起来的呢?

毕竟那可是远隔重洋啊,从华夏到古埃及是多么遥远的一个距离。

这里就要说起一个假说了。

《山海经》极有可能并不是描绘我国远古时期我国的,而是描述远古时期的世界地图!”

叶真这一句话,直接是让大家震惊的不行。

我国的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居然是远古的世界地图?

这可能嘛?

看到这里一些地理学家是绷不住了。

“胡说八道,这《山海经》是真的假的还处于争论当中。”

“你居然说这是远古的世界地图,简直是疯了。”

“这《山海经》就是一本胡说八道的志怪杂文而已!”

“什么狗屁节目!”

不过另外有一些考古学家是支持叶真的。

“这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一直都没有发现他们的源头,好像是从天而降一样。”

“不过现在都被米国人给屠杀完了。”

“现在一直都有人说,这印第安人其实是华夏人的一支分支。”

“但是并没有太过于确凿的证据。”

这南越王墓上的这船纹提桶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显然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这一个事实。

可如果没有一副地图的话,这古人是怎么航行到那么遥远的地图去呢?

这可是去了还要回来的路啊。

怎么解释大洋彼岸的印第安人和我国记载的羽人外形如此相似呢?

还有那玉衣为什么会这样?

羽人会和羽化登仙有关吗?

没想到一个南越王墓居然引出了如此多的谜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