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第473章 好狠的欧阳伦(求订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3章 好狠的欧阳伦(求订阅!!)(1 / 1)

第473章 好狠的欧阳伦(求订阅!!)

嘶——!!

嗯嗯!?

当欧阳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整个太极殿都安静下来,不,“安静”已经不足以形容,得是“寂静”!

朱元璋双目无比深邃的看着欧阳伦,眼神中透出的神色逼以往都更为复杂!

百官一个个更像是见了鬼一样看着欧阳伦,眼神中竟然还透着一丝恐惧,身为礼部尚书的吕昶更是在颤抖。

这个欧阳伦到底要不要干嘛?

前脚才把儒学給弄掉,这转头就要对科举下手!?

对于欧阳伦的能力,现场包括朱元璋、李善长在内的众人,已经没有任何怀疑。

正是出于对欧阳伦能力的肯定以及过去欧阳伦骇人听闻的战绩,所有人不得不重视。

对弈朱元璋、李善长以及文武百官来讲,欧阳伦每一次改革都对大明有好处,但既然是改革,必然是有利益损失的。

教育改革,直接把儒学改革没了。

科举改革,谁又会遭殃?

唯独朱标露出高兴的神色,他也跟着欧阳伦做了好几個项目了,虽说每次都是在旁边喊“666”,但他自身也是收获颇多。

科举改革!

这可是相当难得板块,过去的历朝历代,也都有能人对选拔人才的制度进行改革,先秦时期的世袭制,这是最早的选拔制度,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为官的可能。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是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而征辟制则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虽说比世袭制稍稍优秀一点,但依旧是在上层流转。

还有一个是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拔制度,由朝廷指派中正官,根据德行、才能和家世将地方上的人才分为九个品次,供吏部选用,看的还是门第、背景。

直到隋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通过层层考试,从所有读书人当中选拔人才。

大明现在同样是科举选才。

科举制度已经是所有人认为最优解,顶多就是改变一下考核的内容、方向、形式,如果只是改变这些,还谈不上科举改革!

朱元璋思索片刻,对于科举制度.朱元璋也有些不满意,但他也想不出其他有用的办法,所以在差人才的时候,他也只能是重开科举。

现在欧阳伦居然提出要科举改革,朱元璋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有些好奇。

“先说说你的想法。”

朱元璋并没有否决,但也没有立即选择支持。

毕竟科举制度已经实施这么多年了,即便是元朝也举行科举,足以见到这办法的确有其长处。

“陛下,科举制度施行多年,其中弊端臣婿不用多说,陛下和诸位大人应该都很清楚。”

“臣婿之前在处理南方四省问题的时候,为了快速选拔人才,特意弄了一个公务员考试制度,快速招募到了诸多人才,臣婿觉得科举制度可以向公务员考试制度靠齐!”

欧阳伦缓缓道。

“参照公务员考试改革?”朱元璋愣了一下。

李善长站出来道:“欧阳驸马,你的那个公务员考试的确是快,可若是科举也同公务员考试一样了,那又如何区分官员和公务员?这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

欧阳伦缓缓摇头,“李大人你又犯老毛病了,我都还有说完,你就先质疑上了。”

“说白了,之前的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其实就是我做的一个试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务员考试制度效果是要比科举制度效果要好,且更为公平!”

“所以.今日我正式提出来大明公务员选拔制度!”

“今后大明所有的官吏统称为公务员,不过具体区分为选调生、国考公务员、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选调生是选拔出来最优秀的公务员,和科举进士差不多,国考公务员和省考公务员则和举人差不多,事业单位公务员便是如今各个国企人员,至于临时聘用人员属于特殊人才,不同的公务员前途发展、福利待遇会有所区别!”

“当然报名资格、考试难度、竞争强度也会不一样。”

“另外考试形式上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不光有笔试,还得有体考以及面试,通过各项考核综合取分排名!”

“考试内容也得变化,不能只考四书五经,增加专业知、行政知识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儒学的东西将要大幅度减少,增加律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便是臣婿对于大明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大致思路,具体内容等下来后,编撰一份详细奏章送上来。”

欧阳伦说完,现场依旧安静了一会儿。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全都被欧阳伦所描述的内容所震撼!

乖乖!

欧阳伦这那里是科举改革,更像是对儒学的斩草除根啊!

儒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就是因为儒学那一套很适合用在科举上么?过往科举考试,考得最多的就是儒学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让儒学备受追捧。

欧阳伦前脚才将儒学一脉一网打尽,这后脚就要将儒学的根基彻底毁掉。

这和杀人后还要将人尸体挫骨扬灰有什么不同?

狠!

好狠!

完全可以想象,一旦欧阳伦这个所谓的科举改革得到落实,那么儒学当真是没有任何出路。

大殿内,一些儒学出身或者与儒学一脉走得比较近的官员紧张得全身汗毛都立了起来。

刷刷——

文武百官们将目光转移到朱元璋身上去。

这个时候皇帝朱元璋的决定就至关重要了,只要朱元璋点头,那么儒学彻底退出历史主舞台的结局就算是确定了。

朱元璋自然是感受到了一众官员投来的目光。

欧阳伦刚刚所言,他是一字不落的听完,对于欧阳伦提出来的“大明公务员制度”,朱元璋有欣喜、有意外,当然也有担忧。

他意外的是欧阳伦真的能够提出看上去比科举更完善、更合理的官员选拔制度,他欣喜的是这个制度有种海纳百川、广收人才之感,不再是只局限于学儒学的读书人!

而让朱元璋担忧的是.这个“大明公务员制度”似乎并不能强化皇权,他确定这个全新制度实施后,对大明的发展和人才选拔是有利的,但他无法确定这些人才是否是忠于大明、忠于老朱家!

儒学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是他们总归是有忠君思想的,而“大明公务员制度”更像是一条冷冰冰的制度,这让朱元璋有些不习惯,甚至是有些别扭。

“吕昶、宋濂。”

“老臣在。”吕昶、宋濂站了出来。

“你们一个是礼部尚书,主管科举,一个是吏部尚书,主管官员任用。”朱元璋看着二人,沉声问道:“你们说说,关于欧阳伦刚刚提的新制度好还是不好?”

“啊”

“这”

面对朱元璋的突然质问,吕昶、宋濂两人显得有些慌乱。

“啊什么啊,这什么这,朕问你们问题,赶紧回答!”朱元璋没好气道:“吕昶,你先说!”

“是!”吕昶拱拱手,思索片刻,然后开口道:“陛下,老臣身为礼部尚书,也曾主持过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已经经历了历朝历代,无数学子都憧憬着能够金榜题名,为朝廷效力,若是突然取消科举,老臣担心会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说到这里,吕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显然是不支持。

朱元璋并没有评价,而是看向宋濂,问道:“宋濂,伱也作过礼部尚书、现在是吏部尚书,更是太子老师,你又如何看?”

宋濂悄悄看了一眼欧阳伦,接着深呼吸一口气,然后缓缓道:“陛下,欧阳驸马当初试行公务员考核的时候,老臣就有一直有关注,新制度能够更加全面的挑选人才,其中以具体岗位进行考核选举,让老臣记忆犹新,另外新制度考核得更为全面,的确是不错的办法。”

“只是.老臣和吕尚书有同样的担忧,用新制度取代科举,如何安抚天下读书人?”

“毕竟若是这事没有处理好的话,很可能引起更大的乱子,而且像儒学的那些人肯定会借机生事的。”

朱元璋闻言,缓缓点头,又看向欧阳伦,“刚刚两位尚书的话你也听到了,他们所提的问题你可以解决的办法?”

“陛下,臣婿并非是要用新制度立即替换掉科举,我大明科举四年每三年才举办一次,而我大明如今发展迅速,人才更是一年比一年缺人,光是这一点就已经不太适应大明需求!”

“臣婿之所以这个时候才提出科举改革,这是因为人才选拔离不开教育,如今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完全实践当中,未来大明将会是村村有小学、县县有中学、省省有大学的全新教育体制,新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已经不适合进行科举考试,所以才需要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公务员考核制度应运而生!”

“对于两位尚书提出来的问题,臣婿认为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建立完善公务员考试的同时科举考试并行,第二步待公务员考试完善后,确定科举考试最后时间点,举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第三步科举考试彻底退出,全面运行公文员考试!”

“至于两位尚书担心天下读书人会不会接受问题,臣婿以为根本不用担心,首先是公务员考试相比于科举考试更加合理,更能够上岸,其次我们给了读书人足够的转换时间。”

“陛下要是觉得有风险,不想进行科举改革也没关系,臣婿这就回去好好研究新的政策,争取早日提出更好的政策来,只不过在臣婿思考的这段时间内,估计就没办法做其他的事情,也没办法天天来上早朝,还请陛下谅解。”

听到欧阳伦这最后一句话,朱元璋差点就答应下来,但是稍微一琢磨,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这小子是在威胁朕呢!

朕要是不同意,你小子就要回去闭关?屁得个闭关,朕真要是同意了,这家伙估计就再也不会来上早朝,你一问就是在思考。

这那里能行。

朱元璋再一思考,觉得欧阳伦刚刚所言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反正也没有说立刻将科举替换掉,要是出了问题立马喊停就是,要是成功了,那也是他朱元璋的一笔功绩。

横竖不亏!

这样一想,朱元璋心里就有了决定。

“咳咳!朕听了欧阳伦所言,觉得科举的确有诸多弊端,的确应该改改了!”

“不过.”朱元璋话说到一半,一脸严肃的看向欧阳伦,“欧阳伦,朕这里也有个问题问你。”

“陛下请说。”

“你如何保证这些经过你新教育模式以及新选拨制度出来的人才是忠心大明、忠心朕的?”朱元璋这话说得很直白,眼中还含着审视。

人才的确需要,但若是人才对皇帝对朝廷不忠心,这样的人才还是死了比较好。

当听到朱元璋这个问题,欧阳伦也是一愣,随即后背有些发凉。

我靠!

怎么把这事给忽略了。

不过欧阳伦很快就想到了应对的办法,脸上恢复笑容,“陛下,臣婿自有妙计,还请容臣婿在这里卖个关子,但臣婿可以保证,经过新教育、新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一定是最爱国、最忠心的人才!”

听到欧阳伦这话,朱元璋虽然心里越发好奇,但还是忍住没有询问,随即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关于科举改革的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做!”

“还是老规矩,太子和你一起!”

“这次吕昶、宋濂负责协助。”

“臣婿(臣、儿臣)遵旨!”

见到朱元璋点头同意,李善长等淮西党官员面色难看,而那些儒学相关的官员脸色则是更加难看,他们未来前途可以说是越发暗淡了。

早朝继续,不过一众官员都在思考这新考试制度,根本没心思关心其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