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武侠修真>穿到北宋捞苏轼> 二十二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二回(1 / 1)

不是,韩琦,不应是韩王奇么,怎么叫韩山奇?

王奇哥,你取假名未免太不走心了吧。

“韩郎君,你好,我叫宋嘉树。”宋嘉树牵着小苏轼的手,向韩琦介绍道,“这是我弟弟,苏轼。”

小苏轼乖巧地主站在宋嘉树的身边,仰着头好奇地盯着韩琦看。

“宋嘉树?”韩琦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说过。很快,他便想到了,一脸惊讶地说道,“你就是那个神童。”

宋嘉树连忙摆手说:“我不是神童。”

韩琦又问道:“你娘亲是不是史湘玉娘子?你家里是不是有个伙计叫张老五?”

宋嘉树装作一副诧异的模样,“你怎么知道?你认识我娘和五叔吗?”没想到韩琦的记忆这么好,竟然记住了他娘和他。

“我认识你五叔,我听他提起过你们。”韩琦没想到遇到的小孩竟然是“熟人”。他之前在益州遇到张老五,听他说了很多他家里的事情。他说到宋嘉树的时候,一直夸赞他家的小郎君聪明,刚学会说话没多久就会背诗。两岁就会认字、写字。还说他家小郎君是磨合罗。他当时听了,并没有太当真。现在看来,张老五说的都是真的。

“既然你认识五叔,那就不是坏人。”宋嘉树笑着说,“五叔他们经常下田,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稻穗能结多少粒。”

韩琦原本不打算暴露身份,等查看完田地,再当面感谢捐赠粮食的富商乡绅。没想到今天这么巧,竟然遇到了捐赠粮食的富商之一的史湘玉的儿子。

既遇到,那该当面道谢。

“那麻烦小郎君了。”

“一点都不麻烦,你跟我们走吧。”宋嘉树牵着小苏轼,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

小苏轼边走,边背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走在后面的韩琦听小苏轼奶声奶气地唱着歌,并没有放在心上。当他听到“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时,神色立马变得认真。

小苏轼继续唱着“三三得九、三四一十二……”

韩琦听到这里时,表情变得非常吃惊。

这孩子唱的歌竟然是算数,而且都是对的。

小苏轼背诗非常聪明。一首诗读两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九九乘法表却不能完整地背出来。

宋嘉树教了他很多遍,他只能背到“四六二十四”。

小苏轼又卡在四七这里。

“哥哥,我不会了。”小苏轼觉得自己有点笨,哥哥教了他这么多遍,他却还是还不会。

宋嘉树伸手摸了摸小苏轼的脑袋,接着他刚才继续唱:“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小苏轼跟着宋嘉树一起唱。

九九乘法表朗朗上口,韩琦听了一会儿,忍不住在心里跟宋嘉树他们一起唱了起来。

等宋嘉树他们唱完九九乘法表,韩琦的面上一片震惊。他急忙问道:“小郎君,你们方才唱的是什么?是你们这里的童谣吗?”

“不是,这是哥哥的九九乘法表。”小苏轼一脸骄傲地跟韩琦说道,“是哥哥教我的。”

“九九乘法表?”韩琦微微愣了下,旋即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惊呼道,“妙啊,这九九乘法表真是妙。”

“九九乘法表是我哥哥弄出来的。”小苏轼一脸得意地炫耀,“我哥哥厉不厉害?”

“厉害,太厉害了。”韩琦目光惊异地看向宋嘉树,“宋小郎君不愧是神童。”这九九乘法表不仅朗朗上口,还通俗易懂。

被夸神童的宋嘉树有些心虚:“我不是神童。”至于九九乘法表也不是他编出来的。

“宋小郎君,你这九九乘法表……”韩琦因为太过激动,没有注意脚下,不小心被田埂上的杂草绊倒,整个人向右边倒去。幸好此时他们已走出田间,没有倒在稻田里,不然他这一倒会压到一片禾苗。

虽然没有跌倒在稻田里,但是摔倒在田头的小沟渠里,弄得满头满身都是泥水。

看着突然跌倒在水沟里的韩琦,宋嘉树和小苏轼都愣住了。兄弟俩似乎不太明白,韩琦好好地怎么会摔倒在水沟里。

怔了一会儿,宋嘉树和小苏轼准备救人,没想到韩琦自己从水沟里爬了起来。

宋嘉树和小苏轼见韩琦一张脸满是泥土,就剩下两只眼睛,模样十分狼狈又滑稽,差点忍不住笑了出来。

“韩郎君,你还好吧?”

坐在地上的韩琦,神色很是尴尬地说道:“我没事。”真的太丢人了。

“韩郎君,你有没有哪里摔伤?”宋嘉树关心地问道,“要不要我喊人来帮忙?”

“不用不用,我没事。”韩琦连忙站起身,旋即抬起手,用袖子胡乱地擦了擦脸。

他忘记他的衣袖上也沾满了泥土,他这一擦,把自己的一张脸擦成大花脸了。

小苏轼指着韩琦的脸,哈哈地大笑了起来:“大花脸。”

宋嘉树忍着笑,提醒韩琦道:“韩郎君,你的袖子上都是泥土。”

韩琦这才注意到,旋即一张脸涨的通红。幸好此时他清秀白皙的面庞被泥土覆盖,看不到他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一样。

“抱歉,我……”

“韩郎君,你要是不介意,在我家梳洗一番吧,我让五叔借衣服给你穿。”

“多谢宋小郎君。”韩琦暂时没心思关注九九乘法表。他现在只想立马洗个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

宋嘉树兄弟俩带着韩琦回到庄子。因为韩琦的模样太狼狈,宋嘉树直接让张老五带他去沐浴更衣。

韩琦也知道自己现在这副模样不适合见人,便先跟着张老五去沐浴。

在韩琦沐浴的时候,宋嘉树和小苏轼俩你一言我一句地把遇到韩琦详细的经过说给了史湘玉和程瑾初她们听。

史湘玉和程瑾初没想到赈灾安抚使会来他们的庄子,这让她们有些无措。好在有李嬷嬷在。

李嬷嬷说她见过韩琦,并且还说过话。

之前在宫里时,李嬷嬷遇到过韩琦他们一些大臣。

韩琦他们这些大臣对被送到宫中教养的赵宗实很是关注。有时候在宫中遇到李嬷嬷,他们会关心地询问下赵宗实的情况。

等沐浴更衣好,韩琦这才正式拜见史湘玉和程瑾初她们。当他看到李嬷嬷也在的时候,表情非常讶异。

韩琦并不知道李嬷嬷已经离开了汝南郡王府,他还以为她在郡王府,留在赵宗实身边照顾。

李嬷嬷简单地说了下她的情况,旋即正式地向韩琦介绍史湘玉和程瑾初她们。又向史湘玉她们郑重地介绍韩琦。

双方见礼后,韩琦又正式地向史湘玉她们道谢,感谢她们之前为灾民捐赠粮食。

史湘玉和程瑾初她们不敢受礼,忙说这是她们该做的,不值当安抚使特意远道而来道谢。

韩琦说如果没有他们及时捐赠粮食,只怕不少灾民等不到他来赈灾。还说他们不仅救助了灾民,也帮了朝廷大忙,理应受他感谢。他还说捐赠粮食的名单,已经上报给朝廷。不日,朝廷的嘉奖便会下来。

史湘玉和程瑾初她们受宠若惊,忙向韩琦道谢。

双方又互相道谢了一番。

韩琦没忘记来眉州的主要目的,“两位大娘子,我这次来眉州,除了感谢你们,还想知道今年眉州的庄稼的情况,比去年如何?有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

程瑾初对这方面的事情不太了解,看向坐在一旁的史湘玉。

史湘玉对庄子里庄稼的收成非常了解,“安抚使,眉州虽然没有闹干旱,但是今年的雨水比去年少了很多,庄稼自然也受到了影响。”说到这里,她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今年的收成最起码要比去年少四层。”

“少四层?”韩琦吃惊道,“少这么多?!”

“安抚使放心,虽然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少四层,但是眉州的粮食是足够吃的,您不用担心。”这些年来,眉州一直以来都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她所知,眉州米仓里的米已经堆满了,并且多到都发霉了。“村民家里也有足够的粮食。”

听到史湘玉这么说,韩琦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

“安抚使放心,据我所知,眉州米仓的粮食能够让眉州百姓吃三年。”他们家米仓的粮食,也足够让他们一家人吃上好几年。

“眉州的米仓有这么多粮食?”韩琦被史湘玉这句话惊到了,他没想到眉州的粮食这么丰厚。

“这些年一直如此。”就因为粮食多的吃不完,所以眉州人才会用粮食酿酒。“安抚使,您来眉州有没有发现这里有很多酒楼?”眉州城大街小巷上有大大小小的酒楼,导致眉州的上空都弥漫着浓浓的酒香。

“发现了,跟汴京一样。”酒楼在汴京城四处可见。

“粮食多才能酿酒,不是吗?”粮食要是不够吃,百姓们怎么可能用粮食酿酒喝。

韩琦这才明白史湘玉的意思,旋即受教道:“娘子说的对。”

接下来,史湘玉详细地跟韩琦说了说眉州过去五年内的收成,也具体地跟他说了说他们几家的粮食收成。

韩琦听了后,心里彻底放心了,不再担心眉州的粮食收成。

“韩叔叔。”宋嘉树觉得叫“韩郎君”太生疏了。韩琦都来他家洗澡做客了,都这么熟了,应该叫“叔叔”。再说,这个时候不抱大腿,何时抱啊。“我帮你问过了,去年一个稻穗能结一百五十粒,最好的能结一百七十粒。今年因为雨水不充足,所以稻穗结的粒数没有往年多。”

被叫“叔叔”,韩琦不仅不生气,反而非常高兴。

“谢谢宋小郎君告知。”

“韩叔叔,你叫我小树就行。”宋嘉树送给韩琦一个杀伤力极大的笑容。

韩琦瞬间被萌得心头发软,面上不由地露出慈父般的笑容:“小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