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信任(1 / 1)

一入夜,景仁宫就点亮了门檐下的花篮灯。

东稍间里头明晃晃的,康熙已经靠在榻上笑了好一会儿。他还穿着白日的明黄朝服,红绒朝冠,映着背后黑漆嵌螺钿花鸟纹的罗汉床,倒是叫人心情格外敞亮。

赫舍里假意斥道:“皇上还笑呢,当阿玛的,昨夜没陪着儿子也便罢了,今日反倒为一句‘大炮筒’看起乐子来。保成若是再用不下饭,臣妾定要告到太皇太后那儿去。”

康熙笑吟吟的,由着皇后说几句。

昨日南海子商定了博尔济吉特氏年后送新人入宫,得知胤礽发热,便连忙裹严实了一路奔回宫来。只是前朝正赶上广州军务急报,外加治黄有了进展,康熙便一直忙着,没能过来。

赫舍里这么说,他心中反倒舒坦。

康熙拍了拍赫舍里的手,道:“舒舒受累了,朕有好消息告诉你。昨日收到军报,广州判将平南王长子尚之信,因不满吴三桂索要重金军饷,已派人至和硕简亲王军前乞降。吴三桂如今尽失人心,大清很快就能平定三藩了!”

赫舍里记得这个尚之信。

前世,为全力与吴三桂一战,皇上五次三番要求尚之信带兵应援,而这个墙头草却拥粤自重,坐观战势,直到将吴三桂熬死了,他才跳出来主动奏请进军广西。

见康熙高兴过头,赫舍里便只淡淡提了句:“老话说,墙头草两边倒。皇上用归用,也该防备着这样的小人。等到大清安定,臣妾可要头一个恭贺皇上了。”

康熙将赫舍里的话听进去,笑道:“朕总能在舒舒这里得到些启发。”

这个时辰,胤礽原本已经回后殿该睡下了。

可他昨日睡得太多,这会儿躺在床上精神得很,一双小鹿眼瞪得圆溜溜的,忽然坐起身,将床边守夜却睡得迷糊的小豆子摇醒。

“豆子,豆子,你饿不饿?想不想吃烤红薯?”

小豆子揉揉眼,反应过来:“阿哥一天没怎么用膳,是饿了吧?叫嬷嬷去取些点心饽饽来?这会子小厨房怕是没法烤红薯了。”

胤礽嘿嘿狡黠一笑:“咱们自己烤嘛!”

阿哥爷觉得烤红薯这等小事难不倒他,于是蹑手蹑脚和小豆子刚要出后殿,就被外头上夜值守的嬷嬷捉住了。

胤礽垂下头,摸摸小肚子:“咕咕咕——”

嬷嬷这才反应过来,瞪一眼小豆子,去禀告皇后娘娘。

赫舍里听到保成愿意吃饭,自然比谁都欢喜,忙叫逢春将备好的几样菜在小炉子上热一热,免得再叫钱公公折腾了。

康熙便在一旁戏弄胤礽:“朕听说你一早醒来哭着喊着要大炮筒,不给就绝食,怎么今儿个还没过去就不绝了?”

胤礽羞恼地看着他汗阿玛,拿脑袋乱拱他:“才没哭!保成不是绝食,只是当时不饿。”

康熙忍笑:“那如今饿了?”

胤礽巴巴的点点头,生怕阿玛不给饭吃。

康熙瞧这小子的样子,怜爱得紧:“听你额娘说,你是梦里头被人欺负了,才想要大炮筒保护自个儿吗?”

胤礽想到脑海中唯一留下的画面,连连点头:“对!洋人坏,保成轰轰轰!”

康熙接触过许多传教士,对欧罗巴洲的文化艺术、术数天文极为感兴趣,自然也就愿意给这些带来新事物的洋人一些礼遇。但帝王骨子里又从未将外邦放在眼里,因而保成说这样的话,他只觉得自豪。

“好!知道受了欺负就要打回去,不愧是朕的儿子!”

他揽着胤礽站起身,眼中满是雄图大略的光与火:“只是光有大炮筒可不够。保成再长大一些便会懂得,你得有知识才学武装头脑,习武骑射健硕体魄,如此文武两全,才有叫大清繁荣昌盛的希望。”

胤礽懵懵懂懂,但被汗阿玛眼中的光吸引着,觉得读书习武也应当是一件很酷的事。

赫舍里听着话头不对劲,连忙端着热好的羹过来:“好了好了,一个大炮筒还不够,皇上怎么也跟着起哄呢。赶明儿学到东西,这小猢狲该把整个造办处都累趴下。”

胤礽瞧见吃的就什么都不顾了,自己抓着勺子一口接一口,狼吞虎咽的样子,叫人瞧了就有食欲。

热好的四菜一羹呈上来,康熙有些意动。

他还想了个由头:“保成身子刚好,又饿过了头,不宜食用太多。夏槐,去给朕取双筷子来,帮他分担一些。”

胤礽是个喜欢分享的人,闻言反而放慢速度等着,只是奇怪地瞧了康熙一眼。

阿玛真有意思,想吃就吃,怎么还要兜个大圈子说那么多理由呢。

紫禁城今年的冬天格外冷。

隔夜起来,廊庑窗檐上就结了一排冰棱子。怕这东西砸下来伤着人,天还未亮,便有苏拉太监忙活着铲落它们,再将银装素裹的宫道清扫一番,中间留出能过人的雪道来。

再有几日便该过年了。因而天气虽冷,宫中上下确实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景仁宫今年得了万岁爷开笔书写的“福”字、三五张春条,其中一张春条应了胤礽的要求,写着“狗壮家旺”四个字,墨迹一干就被贴在了小甜瓜的木屋上。

至于春联,则是翰林院学士统一用白绢所书,中规中矩的吉祥话,应着满人以白为尊的习俗。

赫舍里立在院中环视一圈,见灯彩对联都妥帖了,笑问:“景仁宫今岁的金银裸子、金箔纸、新冬衣可都备好了?”

逢春应一声:“哎,娘娘仁心,都在库里了。只等着年初一大伙儿来给主子磕头,就给发下去。”

“一年之始,赏些金银也是宫中惯例,讨个好彩头。”赫舍里不愿居功,又笑道,“冬衣和棉指套倒是不必拘着正旦了,早早发下去,也叫他们过个暖和的年。”

赫舍里嘱咐了几句六宫宫务,派人安置好坤宁宫萨满神位,又进了殿内,开始与逢春核对除夕夜挂灯、赏戏、守岁的事宜。等到都一一确认过,才算是松了口气。

夏槐捧着汤药碗进来,小声抱怨道:“娘娘还在养身子,哪有心神管这么多杂事。”

赫舍里嗔夏槐一眼,接过药碗:“老毛病又犯了?慎言。”

等她一口气喝完了药,嘴里含着蜜饯,才安抚道:“快了,迈出这个年,也该有人帮着本宫分摊宫务了。”

落雪之中,除夕夜翩然而至。

胤礽今日头戴红绒结顶冠,穿一身金黄色朝服,被紫貂端罩给裹起来,只露出两根垂带遥遥飘着。

小家伙早就知道今日这除夕宴没意思。吃食都是从早上就备好的,热了一遍又一遍,入口哪能香呢。于是早膳他便特意吃得饱饱的,还特意藏了一些留到赴宴前。

肚子不饿,坐着又无聊,胤礽没一会儿便打起瞌睡来。

阿哥公主年幼者居多,倒是不必从头到尾都在宴中坐着。等康熙开宴之后,赫舍里便叫季明德悄悄背着人回去了。

胤礽趴在明德公公背上睡得香,还喷出个鼻涕泡来。

好容易熬到晚间散宴,赫舍里也乏了,摆摆手示意奴才们走景和门回宫。

今日接替季明德差事的是他徒弟仁喜,小太监倒也机灵,挑着灯在前头开路,才过了景和门,就瞧见宫道边站着人,似乎是在等他们娘娘。

仁喜赶忙折回身,到步辇边低声禀告:“娘娘,是僖格格。”

只因这位格格也姓赫舍里,与皇后是极远的亲属,皇上嫌称呼起来不方便,便特意赐了个封号为“僖”,称僖格格。

赫舍里皇后瞧见不远处阴影下的人,弯了弯唇角,道:“本宫下来走一走,你们在后头,让逢春跟着便是。”

奴才们退避开,逢春提着灯,扶着赫舍里向前去。

墙角等候的人便深深福身下去:“妾身恭请皇后娘娘福安。”

赫舍里上前一步扶她起来:“你这是做什么,又没人看着,何必动这样大的阵仗。”

“妾身……”

僖格格感受到皇后娘娘对自己有几分亲近,只觉得心中暖融融的,又泛着苦涩,越发不愿意开口提起那件事。

赫舍里似乎猜到什么,拉着她冰凉的手,将怀中手炉塞过去。

“你啊,风雪下站着不知道多穿一些,也没个奴才跟着。天黑路滑,仔细独个儿摔坏了身子都没人瞧见。本宫这盏灯可还亮堂着,便借妹妹些光看清脚下,一道同行吧。”

僖格格是个聪明人。

听赫舍里这么说,有些羞赧问:“娘娘……是什么时候知晓的。”

赫舍里道:“腊月二十三,皇上封印后。”

“你阿玛赉山买卖土地倒也不多,只是不慎惹到了明珠头上,便被他拿着整个赫舍里家做文章。好在赶上了封印,此事便还能补救。”

赫舍里说到这儿,温和笑着看向僖格格:“本宫已经托人给索额图送了信,要他出面,该赔的赔该罚的罚,银子都是小事,只要保住一家老小,别叫抓到错漏把柄,便是渡过难关了。”

僖格格心中大动,都顾不得宫中的规矩了,欣喜地回握住赫舍里的手,看向她的眼神满是感激。

“娘娘恩德,妾身无以为报。”

赫舍里佯嗔:“你入宫之后,是越来越与本宫生分了。我可时常怀念小时候,那个追在屁股后头姐姐长姐姐短,会把最好的东西全都捧来的哈宜呼。”

僖格格一怔,眼泪都快要掉下来。

她没想到娘娘还记得。

赫舍里见她强忍着不愿哭,鼻尖通红,笑着怀念道:“一起过的那个夏季,本宫从未忘记过。还记得你小时候胆子很大,为了只掉出巢的小鸟,竟然爬上那么高的榕树。而今怎么转了性了?”

僖格格忍着哭腔,小声回:“娘娘也说了,那是小时候在外头。”

如今入宫了,长大了,处境不同,自然不敢造次。

赫舍里知道她的意思,也知道皇上赐下“僖”字作封号,取的是谨慎之意。并非恩赏,而是敲打。

风雪中,她们不知不觉便立在回宫的岔道上。

赫舍里招手,叫后头的仁喜重新送一盏灯来,交到僖格格手中:“纵然活得小心,在本宫面前,你还是可以暂且做回从前的自己。”

回到景仁宫时,雪已经落在院子里薄薄盖了一层。

赫舍里受不得冻,一进屋,逢春便帮着摘下沾了雪的斗篷,又取热水洗了洗手,抱上个新的手炉。

夏槐没跟去除夕宴,见状忙问:“这是怎么了,娘娘怎么冻成这样?”

逢春才将碰到僖格格的事儿说了,夏槐忍不住骂:“平日里不见来请安,出了事就攀亲戚来寻娘娘了!”

逢春打了她一下,意味深长:“僖格格不来,才是为着娘娘好呢。”

夏槐没吭声,提着一壶热茶进了暖阁,给赫舍里送去。

“你不知道,她幼时丧母,阿玛娶了续弦后在家中过得极为艰难。”赫舍里搓搓手,由着夏槐焐热,“虽从小被苛待,她却坚韧得很,我还从未见过像她那般在苦难中依旧明快的女子。”

只是进宫之后,这份明快似乎也被蹉跎了。

逢春敏锐,反应过来:“原来,娘娘一开始是想拢着僖格格。”

赫舍里笑道:“算不得笼络。只是本宫信得过她,愿意托付罢了。”

若她到了该走的那一日……

这宫中,她最信得过的就是哈宜呼。

正月在忙碌和热闹中,很快就晃出了头。

年节一过去,内务府延着康熙十五年末的挑选,一共送了六十二名秀女入宫。这些人多做了各宫的宫女,康熙也从里头挑出两个好的,记了名。

等到二月,天气暖和起来,钟粹宫里便传来了不小的动静。

小福晋马佳氏顺利为皇上诞下龙子,瞧着健康得很;只是,她膝下那位三阿哥长生,却似乎快要不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