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0 章(1 / 1)

正所谓“凤味砚供无尽藏,龙飞榜占最高头”,龙飞榜授官优渥,进而使科考竞争更加激烈。

嬖如说,寻常年头的科考,榜眼、探花授官大理评事,而龙飞榜上,大理评事可多达十几人,甚至于几十人。寻常年头考了第五甲,往往赐守选,待通过吏部铨选后,才有机会授官,一等就是数年。而龙飞榜的第五甲,则有机会任边远小县的职官乔仲常兴致勃勃道:“虎跃榜类同龙飞榜,便是说,只要能入前二十名,便有极大机会留京任官,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呀。乔见川不改本心,坚走不移相信弟弟的实力,他撇撇嘴,淡定说道:“这对小安而言也没什么区别,反正他都能留京。又不屑补了一句:“瞧不起小安呢?小安才不会去争二十名.....

“就数你最懂。”乔仲常敲了一把乔四,改口道,“益祯元年的龙飞榜,新科状元授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大理寺丞,一阶京官,离朝官只有一步之遥。柔见川双眼放光。。仿佛是自己得了落作佐郎一般。绕美弟弟转圈打量道,“十五岁的萎作佐郎大理寺丞,威风,.实在威风。又朝兄长嚷嚷道:“这位秘书省校书郎怎没些眼力见,还不快奉承一番你的上官。

乔时为扶额,这才哪到哪呀,新科状元岂会那么容易获得

不等他出声,三哥已经动手。

龙飞显君恩,虎跃竞高下,相较于“优渥的赐官”,乔时为更加好奇于官家此举的目的

一连半月,茶楼酒肆生意兴隆,但凡有举子的地方,必谈到“虎跃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虎跃榜此举称得上“随事而制”,因为它的出现,牢牢吸引众多举子的眼光,使得“誊卷新策”的推行变得自然而然从各路远道而来的举子们,默认这是一条好举措,因为它的出现,不但让科考更公允,还催生出虎跃榜虽还未见过官家,但乔时为隐隐觉得,官家必是个钓鱼高手,玩得好一手的推波助澜。

值得一提的是,新策对四十位解元而言,其实“不甚友好”

因为依照旧例,学子得了解元,主考官回京后,必会向同僚好友们举荐一番。且省试权知贡举大多会给一两分薄面,对各路解元的卷子另眼相看,使解元中式的机会增加,而如今,考官不识谁人谁卷,哪能辨得出哪份是解元的卷子

所以乔时为和其他举子一样,面临着未知。

得空时,乔时为到茶楼里和赵宕举饮一盏茶

赵宕举说,现在的国子监,夜夜都像元月十五的花灯节,课室灯如昼,学子伏案头。拿到解额的举子,个个都卯足了劲,生怕失了良机岂止国子监,那些远道而来的举子们,夜枕诗书而眠,朝闻鸡鸣而起。

来年的春闱,注定是一场大较量

赵宕举感慨道:“一切都好,只是可惜了你‘少年依旧折桂枝’的名声,你本应是走在前头的。

许是平日里听四哥夸奖多了,乔时为看得很开

他“四哥附体”道:“只要学问走在前头,怕什么没了名声。

又乐言:“十五路举子赴京,近万人袖下藏锋,开考之日齐落笔,九天之外闻词声....如此景观,难道不是件好事吗?如此一想,乔时为心中开始期待省试了。

春帖吟对窗前梅,新袍映照酒中柏

大年初一这一日,乔时为着新袍,饮柏叶酒

大梁有习俗,过年要饮上一杯屠苏酒或是柏叶酒,以辟邪保平安。因松柏常青似君子,白其真特地为小儿子选了柏叶酒,希望他学问常青、文章常新初五一过,京中举子开始紧张起来,省试即将到来

真正的省试,并非是举子入贡院的那一目一朝廷宣管选定权知贡举和诸位帘内官的那一刻,省试的较量就开始了。省试提前十目任命主考官,然后浩浩荡荡一两百名官员入贡院,锁院出题,直到五十日后,二月底放榜,这些官员才能出来长长十日里,但凡是有些门道、肯花些钱财或心思,不难在开考前打听到考官都有谁。

举子们会竭尽所能打听权知贡举、权同知贡举们的喜好,以图考场上投基所好,得到青睐。

正月初九,朝廷任命省试考官和诸位职官,同目锁院

不出两三目,这份名单开始在举子间流传,到处议论纷纷。

“兵部尚书裴明彦任权知贡举,主管省试命题、引试,最终决定去留育下。

“权同知贡举竟有九名之多,以往也就三五个罢?工部侍郎、给事中、台速官,皆是要官。

权同知贡举类同干副考官

“监试官为左速议大夫余康泉,是个老速官了,朝上没几个人不被他参过本子的,看来今年的省试是要一严到底。所谓监试官,并非监督考生,而是监督考官和场内诸事

“参详官十九人,多出自于秘书省、礼部、国史馆和国子监,好一群精详工拙的官员.....我怎越读越觉得今年的阵仗格外大?参详官类同于覆判卷官,所有初评后的卷子,皆会由参详官们再读一遍

“点检试卷官三十二人,中规中矩。

“可别这样说,书写时谨慎些为好,莫潦草难辨,直接被他们朱笔叉了去。

点检试卷官负责初审卷面,合格者送往誉卷、对读,送回来后,再由他们初定卷子等次。

至于封弥官、誊录官、巡铺官、监门官等帘外官,对举子们的影响不大,所以讨论度较低,只是有人诧异于誊录官竟有一百多人,为人数之最,书房里

看了“考官天团”名单的乔时为,有些意外,他踱步喃喃自言道:“竟是裴明彦任权知贡举......

若是其他官员,兴许他需要打听一番,但裴明彦,乔时为是有所了解的

此人是世族在朝中的头面之一。

姓裴,自然就是山西闻喜那个“裴”,唐时宰相村,天下无二裴。

乔时为坐在书案前,取来纸笔,逐条分析此人

他写道:“其一,联姻。

裴明彦母家是三槐堂王氏,他则娶了博陵崔氏,他的长子亦准备与开封郑氏结亲,可见裴家仍保留着联姻的旧习这样的家族里,裴明彦很难不受影响

尤其是举家族之力才培养出他这么一颗明珠,他不可能抽身于家族之外

所以,裴明彦是不折不扣的世族派,这一点毫无疑问

”其二,主战。

相较于其他世族,五代是裴氏的一部苦难史,燕云十六州的沦陷,逼得他们不得不往东、往南迁徙,山西一大片地盘被大辽占据着,西北边的铁鹞子时不时从云州(大同)进犯。

想要重复裴氏昔日之荣光,首先要收复山西,重回故土

正因为此,裴明彦文官出身,却一直有深研用兵之道,屡屡速言出兵,提出了不少治边良策。

”其三,有才。

裴明彦是探花郎出身,这样的名次绝非单靠家族而来,因为在裴明彦以前,裴氏在朝中并无大员

乔时为听黑脸老儿提起过,裴明彦是个脾气很差的人,胆大妄为,敢在朝上摔笏子与官家叫板。

有一回,相州传来战报,说是边境军夜袭辽军,掳下辽敌二十二人。

官家一听,觉得虽是小战功,也应有赏以振军心才是,所以朝上传口谕,赏钱五万,

结果裴明彦站出来,没行礼就破口大骂:“数万大军,区区小功,何值得千里迢迢传回?也不嫌丢人?皇上不罚反赏,是想让所有边军都效仿之,拿牛刀杀鸡鸭以邀功?且相州是百姓榷场,边军挑起事端,岂非乱了边境往来,坏了百姓交易?又言:“臣愿战,却非此儿戏战法。

可见,有脾气之人,必是有本事立身的,

世族出身,常常站出来反驳官家,为世族说话,官家却不罚他、贬他,反倒让他一步步到了兵部尚书之位,有望成为副相之一.....说明官家是赏识裴明彦的。写完这三条,乔时为又开始考虑官家为何选裴明彦为权知贡举,让他来选才。

一个忠于家族的人,他出的题目,必是偏向世族子弟的,他所取的文风,也必是世族常用的。

裴明彦大抵不会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题目,

推行新策,却选用裴明彦,官家单纯是为了打平衡,免得世族们联合声讨吗?

也许有这个原因。但未必全是

会不会是官家直的常识裴明意。想趁此良机,多选一些如裴明意一般的人才?

会不会是官家心中有乾坤,有心想要收回藏云十六州

而新策之下,由世族头面选出的人才,是不是足够服人?是不是能够佐证今年的省试公正公允?

如此,是不是可以给世族传递一个信号一朕可以重用你们的子孙,但你们不能净给朕推一些无用无能之人上来乔时为觉得,都有可能

也再一次说明了,官家是一个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帝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