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不一样的须菩提> 第六十三章 佛法论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佛法论道(1 / 1)

在帝俊河洛书图的推演下众人陆陆续续离开寻找目标人物,率先找到是金蝉佛祖。 由于烂柯寺岐山大师在昊天世界声望找他并不费力经过多方打探下终于找到,金蝉佛祖看着面前的烂柯寺 。

烂柯寺坐落在山巅,被云雾所环绕,犹如一座神秘的仙境。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磅礴,令人赞叹不已。

寺门高耸入云,门头悬挂着一块古老的牌匾,上面镌刻着“烂柯寺”三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金蝉佛祖看着眼前络绎不绝香客点头道:“阿弥陀佛!看来这位岐山大师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随即准备踏入一名小沙弥拦住金蝉佛祖:“请问大僧来此所为何事”。

金蝉佛祖惊讶道:“小小沙弥居然可以看破他的幻化之术”。随即金蝉佛祖看向那名沙弥。

看着眼前小沙弥身量娇小,身着朴素的僧袍,衣袂随风轻轻飘动。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清澈而明亮,宛如清晨的露珠,透着纯真与和善。他的头发被剃得干净利落,露出光溜溜的头皮,更显得天真可爱。嘴角总是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与善意。

手脚虽然小巧,但行动起来却十分灵巧。手中握着一串念珠,不时地转动着,仿佛那是他与佛菩萨沟通的桥梁。整个人透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让人不禁心生喜爱和怜悯。

“大僧!大僧!”随着小沙弥连着叫了几声将金蝉佛祖视线转移过来。

金蝉佛祖随即说道:“贫僧前来慕名前来找岐山大师论佛道”。

小沙弥随后行礼道“敢问大僧名号,贫僧前去通报岐山大师正在讲经”。

“贫僧金蝉子”说罢小沙弥快速前往寺内跑去,片刻时间小沙弥回来说道“大僧请”。

踏入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大殿。殿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佛像,佛像高达数十丈,庄严肃穆。佛像的脸上洋溢着慈悲的笑容,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它的目光安详地注视着每一位来访者,给人以无尽的慰藉。

大殿的四周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色彩斑斓,生动地描绘着佛教故事和传说。这些壁画犹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让人沉浸其中,感受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后金蝉佛祖寺庙的庭院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风徐来,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阵阵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庭院中央有一口古老的石井,井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如同一面神奇的镜子。

烂柯寺的建筑错落有致,回廊曲折,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僧人们在寺内穿行,或虔诚诵经,或忙碌于各项事务。他们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给整个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随即在小沙弥来到一处大殿金蝉佛祖站在大殿门口看着眼前景象。

大殿里面挤满了虔诚的信徒和慕名而来的听众,他们静静地坐在一起,眼神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渴求和对岐山大师的敬仰。岐山大师留着白色的长发,在后脑勺挽起,耳边垂着两缕发丝,同时还留着花白的胡子。身着朴素的僧袍,衣袂随风飘动。他的面容慈祥,嘴角总是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善意。

岐山大师轻启双唇,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们的心灵。他开始讲述佛法的精深要义,每一个字都如同玑珠落盘,清脆而有力。听众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沉浸在佛法的教诲中。

在讲经的过程中,岐山大师不时与信徒们进行互动。他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信徒们深入思考,让他们通过自我思考来领悟佛法的真谛。信徒们积极响应,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师进行着心灵的交流。

岐山大师会让信徒们分享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一位年轻的信徒站起身来,讲述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通过佛法获得的内心平静。岐山大师微笑着点头,给予他鼓励和祝福,让他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和温暖。

岐山大师也会亲自下台,与信徒们近距离交流。他会握住信徒的手,传递着佛法的加持和祝福。信徒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们感受到了大师的慈悲和关怀。

整个场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岐山大师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在空气中回荡。阳光透过寺庙的窗户洒在人们身上,仿佛给予他们温暖和祝福。

岐山大师的讲经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他与信徒们的互动让佛法更加贴近生活,让人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独。

金蝉佛祖看着如此场景也是一脸惊讶没有打断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随着岐山大师讲经结束信徒陆陆续续离开。此时大殿只剩下岐山大师与金蝉佛祖。

金蝉佛祖缓缓开口:岐山大师,您身为出家人,为何不度人出家呢?难道你不认为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佛法之路是一种功德吗?

岐山大师:金蝉子大僧,度人出家并非唯一的修行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和选择,而出家也并非适合所有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决定,让他们自行探索和决定自己的修行道路。

金蝉佛祖:可是,出家修行被视为一种更高尚的道路,它能让人更专注于佛法的修行。

岐山大师:诚然,出家修行可以提供更专注的环境和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家修行就不能达到同样的境界。佛法的精髓在于内心的觉悟和实践,而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形式。

金蝉佛祖:那么,您为何留此长发呢?出家人通常都剃发以示清净。

岐山大师:贫僧的长发是我个人的选择,它并不影响我对佛法的修行和领悟。头发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它只是身体的一部分。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清净和慈悲。

金蝉佛祖:您的观点有些独特,但我想听听你以佛家佛理对此的解释。

岐山大师:佛法教导我们要超越外在的表象,去追求内在的真相。长发或短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修行境界。真正的修行在于培养善良、慈悲和智慧的心。

金蝉佛祖:那么,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人走向佛法之路呢?

岐山大师:贫僧相信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示范来影响他人是最有力的方式。以身作则,展现出佛法的精神和实践,让他人从我们的身上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和美好。

金蝉佛祖:您的观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那些渴望出家的人,你有何建议?

岐山大师:对于那些有出家愿望的人,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出家并非逃避现实或追求特殊地位的方式,而是一种内心的抉择和责任。

金蝉佛祖:嗯,您的见解使贫僧对修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行之路,而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觉悟和实践。

岐山大师:正是如此。佛法是普遍适用的,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和身份,都可以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金蝉佛祖:感谢您的解惑的,岐山大师。希望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众生带来更多的福祉。

随着一问一答金蝉佛祖明白这才是佛法大家理解甚至超越洪荒创立佛教两位圣人。

随后金蝉子想一件自己埋藏心里很久的迷惑,随后说道:“大僧贫道有一迷惑希望大师解惑”

岐山大师淡然说道“但说无妨贫僧可以试试”

随后金蝉陷入回忆缓缓说道:“很久之前贫僧宗门一次讲法大会当时有人送给师傅一朵菠萝花。师傅一言不发,只是用手拈起菠萝花遍示大众,意态安详。会中众人皆默然不语,唯有贫僧大师兄迦叶破颜微笑,领悟了佛祖的意思。

随后师傅说:“贫僧拥有真正的佛法精髓,涅槃的妙心,真实的相是没有固定相状的,微妙的法门,不依靠文字,在佛教经典之外另行传授,交付嘱托大师兄迦叶。至此贫僧认为已经脱离佛道”。

岐山大师听完缓缓说道“此中蕴含着深奥的佛理。贵师傅手中的花,并非仅仅是一朵普通的花,它象征着宇宙间的万物,包括生命、无常和虚妄。而你师兄迦叶的微笑,则展示了他对佛法的领悟”。

这一幕寓意着佛法的精髓在于超越言语和表象,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佛祖通过捏花的动作,暗示着我们应该超越物质的束缚,去感受内在的真相。

迦叶的微笑表明他理解了佛法的无常和空性。他明白万物皆无常,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同时,他也领悟到了空性的概念,即事物的本质是空的,不存在固定的本质或自性。

岐山大师继续解释道:“这一佛理教导我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佛法的修行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通过内心的体验和觉悟来领悟真理。

佛法的传递不依赖于言语,而更多地是通过心灵的契合和领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行之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悟性来实现内心的觉醒”。

岐山讲完这一切叹气:“尊师希望告诉你们通过放下执着和偏见,可以更接近佛法的真谛,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金蝉佛祖郑重行了佛门大礼岐山大师阻开口:“贫道立志普度众生无需多礼”。

金蝉佛祖缓缓开口:“岐山大师,我们身处乱世,众生皆苦。昊天世界天道的力量肆虐,给世间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我们作为佛者,有责任拯救众生,为他们带来解脱。”

岐山大师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然而,对抗昊天天道是否是真正的普度众生之法?佛法教导我们要放下嗔怒和争斗,以慈悲和智慧感化众生。”

金蝉佛祖点头表示认同说道:“诚然,佛法强调慈悲和智慧。但在当前的情况下,昊天天道的恶行已经威胁到众生的安宁和幸福。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众生。”

金蝉佛祖接着说:“对抗昊天并非出于嗔怒和争斗,而是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我们的行动应该基于对众生的慈悲和关爱,以智慧和力量来对抗邪恶。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佛法的实践。”

岐山大师思考着金蝉佛祖的话,问道:“那么,我们如何在对抗中保持佛法的精髓?”。

金蝉佛祖微笑着回答:“我们要以慈悲为本,不被仇恨和嗔怒所驱使。在行动中,我们要坚守佛法的教诲,以智慧应对困难,不伤害无辜。同时,我们要帮助众生觉醒,让他们明白佛法的真谛,从而走上解脱之路。”

岐山大师的脸上逐渐浮现出坚定的神情,他说:“金蝉佛祖,你的话让贫僧明白了责任的重大。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而要以佛法的力量去改变。让我们一同携手,为普度众生而努力。”

“大僧贫僧愿意一同前往,可否告诉贫僧大僧来自何方真实身份”岐山大师

金蝉子缓缓开口:“贫僧乃是洪荒世界佛教功德佛祖金蝉子”

祁山大师随后问道:“那前辈你们洪荒世界是怎么样的世界”。

金蝉子微笑着向众人讲述着那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说道:“洪荒世界,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山峦起伏,河流奔腾。翠绿的森林覆盖着大地,繁花似锦,争奇斗艳。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朵的芬芳和草木的香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这片神奇的世界里,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人们对佛教的教义心怀敬意,将其视为指引人生的明灯。寺庙和佛塔遍布各地,香火鼎盛,信徒们虔诚地朝拜,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