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戍边八年,我教女帝做贪官> 第663章 不感恩苦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3章 不感恩苦难(1 / 1)

萧齐王府的雅间内,一缕缕茶香在空气中悠然飘荡,与夏日傍晚漏进房里的阳光混合在一起,十分安静,让人感觉不到刚刚经历的那场大战。

在这安静的氛围中,白羽和夏芷安并肩而坐,两人的手紧紧相牵,淡淡地看着坐在他们面前的两个老人。

一位是夏斌,这位曾经的权臣,此刻坐在他们对面,另一位是章良工,白羽和夏芷安以前都未见过这位老人,夏芷安听说过,但是对这位萧齐王府的智囊显然不甚了解,而白羽既没听过,也没见过。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都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夏斌目光在两人交缠的手上流转片刻,最后轻笑出声。

“芷安侄女,你们这”夏斌的嘴角噙着笑意,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又笑了起来,“也好,如此看来,我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白羽瞥了夏斌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这老东西还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白羽心中暗忖。

“我不会感谢你的。”白羽没有刻意直视夏斌的眼睛,似乎思绪有些放空,淡淡地道,“有句话叫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和芷安也算是历经磨难,而你萧齐王,就是我们的众多磨难之一。”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淡淡的嘲讽,然而,他的脸上却始终保持着平静,仿佛在说着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有些人总是喜欢感谢磨难,某一天自我觉得成功了然后人五人六的侃侃而谈,说我当年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说现在我特别感谢那段曾经苦难的日子”白羽轻笑一声,“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纯粹是有病!”

白羽看着对面的夏斌和章良工,淡淡地说道:“我不会感激这些磨难,因为以后我不想再经历这些事情。我也不觉得那些感激过往磨难的人有多么真心,如果他们真的感激,那当磨难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更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会抱怨、会咒骂、会感慨命运不公,觉得自己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为什么厄运还会偏偏找到自己。他们明明已经成功了,怎么还没完没了呢?人活着就是这样,只要没死,那磨难就是无穷无尽的,一辈子也感激不过来。”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夏芷安,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的光芒,“而我现在遇见了挚爱,这是我的幸运。我们一起战胜了你给我们带来的磨难,对此我们只会感到高兴,不会有什么感激之情。事实上,如果可以,我们都希望这种事情没有发生最好。实在不行,就早点结束。今天我们就是来结束这件事情的,我这么说你们明白吧?”

听白羽说了这么长的一番话,夏斌和章良工都没有插嘴,也没有打断。

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跟白羽聊过天,自然也不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但刚才的那一番话听下来,这两位老人此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真的很有意思,很特别、很通透,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

夏斌点了点头,说道:“白羽啊,你说的这些,岂不是在重申‘人定胜天’之道乎?自古英雄豪杰,莫不以此信念立身处世。昔日,秦皇扫六合,一统天下,非天命所归,实乃人力所致;汉祖斩蛇起义,终成大业,岂非人定胜天之明证?再看太宗夺门之变,登上帝位,开创贞观之治,亦是人力胜天之典范。此等例子,不胜枚举。”

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至于老夫当年夺取皇位,亦是秉持此道。非我贪恋权位,实乃天命所归,人力可为。老夫自问,就算当年皇兄若无此信念,岂能于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推翻前周,成就今日之大乾王朝?此皆人力胜天之功也。”

这话一出,夏芷安顿时气红了脸。

她明白夏斌这是把他的反叛跟她父皇当年的起义相提并论了。

夏斌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既然大家都是人定胜天,那么凭什么你父皇可以成功,而他就不行呢?无非就是他失败了,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但是,夏芷安无法接受这种比较,她觉得这是对她父皇的侮辱。

于是,夏芷安立刻反唇相讥道:“你错了,夏斌!我父皇当年起义反周,是出于天下大义。那时大周皇室昏聩无能,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父皇起义兵,是为了推翻暴政,拯救天下苍生。而你萧齐王反叛,图的却只是一己之私利,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这些年来,大乾在你的治理之下,百姓生活困苦,晋地大旱,十室九空,民不聊生。你口口声声说人定胜天,但实际上你却逆天而行,违背民意。你的所作所为,与我父皇当年起义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你没有资格与我父皇相提并论!”

夏芷安说完,白羽在旁边轻轻捏了捏她的手,以示鼓励,表示说的不错,这番话把个人的人定胜天上升到了天下大义的程度,可谓是十分有力的反驳,白羽觉得夏芷安成熟了,会跟人家据理力争的吵架了,进步喜人。

此时,一直默然品茶的章良工忽然开口了,他抚着长须,缓缓说道:“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天道恒常,不外乎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昔者先皇起兵反周,虽托名天下大义,欲救万民于水火,然其私心杂念,岂能掩人耳目?英雄豪杰之崛起,往往亦有其时势造就,非尽出于公心也。”

他微微一顿,目光深邃地继续说道:“萧齐王之叛,固有其个人野心,然亦不能否认其公义,‘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六韬》亦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战争之起,往往非一人所能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因此,将罪责尽归于一人之身,未免有失偏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