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戍边八年,我教女帝做贪官> 第608章 为君之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8章 为君之道(1 / 1)

夏芷安果断下令,处斩战败而拒不归降的敌将刘乾生。此情此景,理所当然,她毫无犹豫,更无半分怜悯。

然而,她临刑前对刘乾生所言,却深深触动其心灵。

面临死亡,刘乾生内心悔意如潮。女帝与萧齐王的天壤之别,在他心中刻下深深烙印。权力诱惑之下,他虽为水师统领,亦曾孤注一掷,欲紧握权柄不放。由此可见,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者,又将如何自持?

此时,女帝之选择更显难能可贵。她于权力漩涡中保持清醒,坚守人性底线,实乃真正伟大。若有此君主在位,百姓之福祉可想而知。

斩杀刘乾生、占领桃叶渡后,夏芷安反攻京城之路已畅通无阻。她下一个目标,便是熟悉的瓮北。

京城四周,瓮城坚固,兵马如云。想当年,白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瓮北,震惊京师。如今,夏芷安亦率军亲临这片战场。

粱大牙率一万精兵,清除桃叶渡至瓮北间所有障碍。五日后,夏芷安大军兵临瓮北城下。

与此同时,胡彪亦扫清瓮城北部后方敌军,安营扎寨,与夏芷安合兵一处,将瓮北团团围住。

“胡将军,接下来战斗,由你指挥。”夏芷安当机立断,将指挥权交予胡彪。

她深知白羽之言:术业有专攻,专业之事应交专业之人。

帝王切忌事必躬亲、万事插手。当大臣颂扬“陛下圣明”时,实乃危险信号。

夏芷安初闻此理,正在品味奶茶,珍珠卡在吸管里,愣然看向白羽,惹得白羽忍俊不禁。然白羽随后之言,却让夏芷安如梦初醒、深受震撼。

白羽道:“夏芷安,你一定听过很多人对你说‘陛下圣明’,但你真的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吗?种大棚你能比过农户吗?挖矿能比过矿工吗?打仗能比过胡彪和李玉吗?处理内政能比过徐岸吗?搞情报能比过渠乾吗?坑蒙拐骗能比过小鬼吗?厚颜无耻能比过孔放吗?做生意能比过宝萱吗?搞发明创造能比过宝宁吗?”

夏芷安被问得哑口无言,小脸发黑。

白羽继续道:“不仅是你,包括你父皇及古往今来所有帝王,皆非超人。不能飞翔天际、力扛千斤、游过大洋。因此,认清自身能力极限至关重要。”

“芷安,以为自称‘圣明’便是英明,此乃大谬。真正智慧之君,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白自身非万能全知。他们了解自己的局限,知道在诸多领域,难及专业人才之项背。”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然而,世间却有一种君王,自诩战略无双、武艺超群、思想深邃、经济精通,仿佛天下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等君王,看似英明神武,实则国家之祸。因为他们过于自负,容不得他人之才,导致国中无人敢言、无人敢为。长此以往,国家必将衰败。”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君王再怎么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达到顶尖水平。而那些自诩全能的君王,往往只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最后,白羽总结道:“故,真明君非自诩‘圣明’、自以为是者,亦非那些自诩全能、容不得他人之才的君王。而是那些能自知局限、承认不足、善借他力以成大事者。此等智慧与气度,方为真正英明之君。而那些自诩全能的君王,甚至还不如那些天天吃喝玩乐、酒池肉林的昏君。因为至少后者不会扼杀国中之才,不会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听完那番高论,夏芷安醍醐灌顶,愣在当场。

而后细细回味,更觉其言之凿凿、意味深长。

她思及古往今来,朝代兴替,有时君王虽昏聩无能,却能守成有道,不涉朝政,耽于逸乐。若遇贤臣辅佐,整饬纲纪,中兴之业亦非难事,此等例子俯拾皆是。

然亦不乏君王才疏学浅,却自命不凡,对群臣猜忌成性,事必躬亲。他们宵衣旰食,勤政不辍,却因刚愎自用、力不胜任,终致朝政紊乱、民不聊生。此类君主,虽勤勉有加,却适得其反,成为亡国之君的例子亦不胜枚举。

夏芷安幡然醒悟,为君之道,非但要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更需信任群臣、放手施政。如此方能确保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因此,当胡彪抵达时,夏芷安毫无犹豫地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他。她则转而专注于协助胡彪处理军队内部的行政事务,按照白羽的描述,她的角色类似于政委。

胡彪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他目光坚定地对夏芷安说:“府主,您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王爷和您交给我的任务。我打算先把瓮北围得水泄不通,然后在暗处设下埋伏,等着那些从别的地方赶来支援的军队。这就是王爷经常教我们的战术,叫围点打援。”

夏芷安听后笑了笑,说:“胡将军,你是行家,你说了算。我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你尽管说。我不懂打仗,这一切就都交给你了。”

胡彪听到夏芷安叫他“老胡”,心里顿时觉得热乎乎的。王爷就是这么叫他的,这让他感觉夏芷安就像是自己人一样。在北疆,大家都知道白羽和夏芷安的关系不一般。大家早就把夏芷安当成了北疆王府的一份子。而夏芷安现在也越来越融入这里,不再见外,这让胡彪他们感到很高兴,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融洽了。

胡彪随即展开缜密筹划,瓮北四周,旌旗蔽日,尘烟弥漫,极目望去,仿佛铁壁铜墙,将城池围得密不透风。

然实则此乃胡彪巧施之计。他依据兵法虚实之道,故暗中将重兵锐卒悉数调遣他处,仅留少数将士于城周虚晃刀枪,摆出大军压阵之假象。

如此布局,既使敌寇难辨真伪,又可为后续行动埋下伏笔。

如果强攻城墙高耸,防备森严的瓮北,胡彪觉得没必要,他打算以瓮北为诱饵,把京城附近的其他军队一直一直调过来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