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6章 大变法(1 / 1)

此后,岑夫子那番高屋建瓴的言论,如醍醐灌顶,激荡在南阳政坛。

朝中也有识之士、黎明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赞。而深受启发的澹台听雪,更是决心身体力行,效法古圣先贤,力推民权之道。

女帝当机立断,召集内阁重臣与儒学耆宿,共襄盛举,商议民权落实之策。经反复推敲,终决定创设“国是殿”,以顺天应人,让民众之声得以远扬。

国是殿之设,举国瞩目。

澹台听雪御笔亲批,依循天术,精挑细选九百九十九位国是代表。他们或来自地主商户,或来自未仕儒生,甚至市井巷陌、田间地头,皆为民意之代表。

国是殿职能重大,首当其冲便是民权立法。

代表们将汇聚一堂,共商国是,审议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度规章。

此外,国是殿特设内殿,以监督内阁之施政,确保政府行为不偏离民众利益之轨道。

此举一出,万民欢腾。百姓们奔走相告,欣喜于有了更多参与国事之机,朝堂之上,官员们亦纷纷表示拥护。

说实在的,当这一系列的变法举措如同晴空霹雳般砸在内阁的头上时,他们已经完全懵了。

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慌与不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女帝澹台听雪竟然会如此大胆地变法朝政,将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自古以来,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防止权臣一派独大,往往会在朝廷中制造派系,让各派之间相互制衡。然而,澹台听雪的举措却完全打破了这一传统。她并没有在朝堂之内制造派系,而是直接在朝堂之外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国是殿”。

“国是殿”的设立,无疑是将整个朝堂一分为二。原本督察院所拥有的立法权和执法权,如今全部移交给了“国是殿”。而以内阁为首的朝堂则只保留了行政权。

这意味着,内阁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而“国是殿”则成为了一个拥有实权的新贵,而最关键的是“国是殿”的成分五花八门,来自民间推举,各有任期。

内阁很不爽,都是些什么人啊?现在也开始对他们指手画脚了!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因为他们既不占大义,也没有兵权,甚至连儒门此时也不站在他们那边——儒门很支持澹台听雪,毕竟能当官进内阁的少,而进“国是殿”当个“国是代表”,没事提意见也很不错!

更让内阁大臣们感到无奈的是,君权在此时竟然等同于军权。澹台听雪牢牢地掌握着手中的军队,以及天道正统所赋予的君权。这使得她一下子超然于朝堂之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平衡者。

内阁大臣们心中清楚,他们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左右朝政了。澹台听雪的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他们的权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以后他们要斗的不是君权了,而变成了“国是殿”!

“国是殿”成立后,没多久,南阳政坛就发生了大变化——澹台听雪彻底清闲下来了,而内阁和国是殿都乱成一锅粥!

以前那些天天上奏折给澹台听雪的人,现在都改成向国是殿提决议了,表决通过就变成南阳律法,内阁必须执行!

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变!

白羽在北疆马不停蹄地建设补给基地和兵营,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项任务。

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南阳城时,却被看到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南阳城从朝堂到民间,一片沸腾!

而原因是,澹台听雪竟然已经完成了“三权分立”的变法!

这速度简直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白羽在北疆都不敢这么迅速地推进变法,因为跨度太大了,很容易引发乱子。

他本以为澹台听雪虽然年轻气盛,但岑夫子却是老成持重之人。他们之前谈论此事时,岑夫子曾引经据典,给人的感觉是打算徐徐图之、鸠占鹊巢,花费一段时间慢慢制造理论基础,同时在民间大兴商业、塑造民意,最后由下向上开始推动变法。

然而,事实证明白羽完全想错了。

岑夫子和澹台听雪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行事,而是直接采取了泰山压顶的方式,迅速而果断地推进了变法。

实际上,白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岑夫子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对于这位年迈的儒学泰斗来说,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他恐怕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种轰轰烈烈的大变法了。

因此,当澹台听雪表现出不恋权的态度,内有谢青云掌握兵权、外有白羽的北疆奥援时,岑夫子便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有足够的声望和地位,在南阳城谁也翻不了天,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推动了变法。

而内阁果然也没有翻天,但南阳的整个民间和政坛实在是乱的可以!

以前的南阳,就像是一潭波澜不惊的死水,沉闷而缺乏活力。

但现在,这座城市仿佛被投入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中,瞬间变得沸腾起来。白羽站在南阳宫高处,眺望着混乱的街道和激动的民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他真没想到,南阳这一滩死水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被烧开的。

如果是他来操刀这场变法,他可能会选择从民间开始,慢慢建立商业体系,逐步侵蚀儒家的势力范围,用资本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变革。

然而,澹台听雪和岑夫子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搞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大变法!

白羽摇了摇头,心中不禁感叹:“疯子,都是疯子!”

这场变法的风险太大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满。

但是,他也清楚地看到,这场变革所带来的活力和希望是前所未有的。南阳城的变化让他意识到,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疯子”来打破旧有的格局和束缚,由此引发巨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