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1章 新路(1 / 1)

澹台听雪与岑夫子细述她在北疆的所见所闻,以及她的所思所想。

她从小在南阳深受儒学熏陶,虽然心中不时感到苦闷,但对于这套理论作为治国之政道的认同却从未动摇。

她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白羽的情景,那时白羽初来南阳,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激起了轩然大波。

澹台听雪原本只是想去见见这个口出狂言的王爷,排解一下心中的忧闷,却没想到,白羽的一席话让她震撼不已。

她跟岑夫子把白羽曾经说过的那一套皇帝是爷爷、官员是父亲、百姓是儿孙的论点跟岑夫子说了一遍。

听着听着,岑夫子的脸色怪异起来,而且谢青云则在旁边听的满头冒汗——师妹啊,你可别说了,就白羽那套乌烟瘴气的理论,还不得把师父给气好歹的。

“师兄曾言,儒家所倡,不外乎‘家天下’三字。此理将社会伦理、道德法规,皆融入家庭伦理之中,以家为国之本,以孝为道之先。然此模式之弊端,实乃深重。”澹台听雪狠狠咬字。

“儒家所倡之‘家天下’,首重辈分地位,等级森严,致使人分三六九等,尊卑贵贱一目了然。强者为王,弱者受欺,此等不公,实乃社会之毒瘤。”

“再者,”澹台听雪话锋更锐,“儒家以家庭伦理代替社会公正,以亲情掩盖法理,致使道德与律法混淆不清,是非颠倒。此等做法,不仅损害了律法之权威,更破坏了社会之公平与正义。”

为佐己说,澹台听雪援古证今,历数儒家盛行之时,世家门阀如何借儒家之名,行一己之私。彼时,世家势力如日中天,横行霸道,视律法如无物,践踏公序良俗,为所欲为。他们打着家族利益的旗号,实则维护的是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在他们眼中,国家利益、百姓福祉皆如草芥,可任意践踏。

同时,皇权与世家门阀相互勾结,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贪婪和欲望。这种以权谋私、以家代国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更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澹台听雪越说越激动,旁边的谢青云差点吓尿了,心想师妹呀,白羽平时说的那一套,你自己听听也就完了,怎么还拿到师傅面前来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有名的大儒吗?你这么说跟撬他老人家棺材板有什么区别?

“由此可见,”澹台听雪继续愤慨激昂地痛斥,“儒家所鼓吹的‘家天下’模式,不过是世家门阀和皇权狼狈为奸的遮羞布!”

“这种腐朽透顶的制度,将每一个人都牢牢禁锢在家族的桎梏之中,思想被束缚,眼界被限制,仿佛一只只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那一方狭小的天空。”

谢青云不断给澹台听雪使眼色,背上全是汗,他都不敢看师父的脸色。

而澹台听雪越说越激动,继续猛烈抨击,“想想看吧!一个连家门都没出过的小孩子,他能有什么见识和出息?他的思想被家族的传统和规矩所束缚,他的眼界被家族的利益和纷争所局限。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又能有什么进步和发展?”

“儒家所谓的‘仁义礼智信’,不过是他们用来维护家族利益和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他们口口声声说着‘家国天下’,实际上却把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把个人的忠诚和孝道置于社会的公正和进步之上。这种虚伪和自私的行径,真是令人作呕!”

“完了,完了!”谢青云呜呼哀哉,师父待会不会让我帮他清理门户吧,我下不去手啊!

就在谢青云感到焦虑,额头冒汗之际,耳边突然传来了师傅岑夫子的声音:“有点道理。”

“嗯?”谢青云一愣,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难道师傅气急了,故意在说反话?然后下一秒就是雷霆大怒,火山爆发?

他转头看向岑夫子,只见师傅脸上并无怒色,反而带着几分微笑。

谢青云心中顿时松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疑惑。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师傅,您说‘有点道理’,是指……”

岑夫子微微点头,缓缓说道:“听雪对儒家的批评,虽然尖锐,但并非全无道理。儒家思想确实有其局限性,容易滋生弊端,这我自然是知道的。”

“哈哈。”岑夫子抚须笑道:“你们不会以为我是大儒,就只会说儒家的好吧,事实上当年在这方面我说的比你们还狠,不过‘家天下’这三个字倒是总结的不错。”

“师父,你不怪我?”澹台听雪问。

“师父乃何其大度之人,虚怀若谷,岂会怪你?”谢青云连忙道,并给澹台听雪使眼色。

岑夫子摇了摇头,叹息道:“我自然不会责怪你,想当年,我亦曾苦思如何革除儒家之弊,然而……难如登天啊!儒家学说,固然有你所言之流弊,但古往今来,它已成为统治者眼中的治国良策,这地位岂是轻易能撼动的?”

他顿了一顿,仿佛在追忆那远去的岁月,缓缓道:“想当年,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诸多学派在历史的洪流中争锋相对。然而,最终儒家独占鳌头,成为显学,这决非偶然所致。”

岑夫子双眸深邃,接着道:“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盖因其提供了一套相对稳固且切实可行的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它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使得社会得以在相对稳定中前行。尽管它有所瑕疵,但关键在于,我们有何良策以取而代之呢?”

他环视座下弟子,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欲取代儒家,非提出一套更为完善、顺应时势的理论体系不可。此路漫漫,需我等读书人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此时,谢青云见师父神色平和,甚至略带赞许,才确信师父并未因师妹的言论而动怒。

他心中暗忖,师父年轻时或许也曾有过离经叛道的想法,这才对听雪的见解持开放态度。想到此处,他如释重负,正打算将这一插曲抛诸脑后,毕竟晚间还有与唐绾儿的泛舟之约。

然而就在这时,澹台听雪突然开口道:“师父,或许我们不必如此苦苦探索。师兄他已然寻得一条可行之路,并在北疆付诸实践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