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戍边八年,我教女帝做贪官> 第545章 泰山奇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5章 泰山奇文(1 / 1)

当这些离奇古怪的事情最终传到京城时,整个城市都为之震动。

街头巷尾,茶馆酒楼,人们无不在议论纷纷,这些事件如同一股汹涌的暗流,冲击着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让原本繁华安定的都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

萧齐王夏斌,听到这些消息后震怒不已。

他立刻意识到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和推手。

“妖风重重!”夏斌怒拍御书房地桌子,眼中闪烁着寒光,“他们借此煽动民意,制造混乱,其心可诛!”

夏斌真是气的够呛,这些散布谣言的人阴损的不得了,真是什么屎盆子都往他的脑袋上扣。

这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每一件都让人瞠目结舌,而它们的矛头却无一例外地指向了萧齐王。

先是那鬼胎事件,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

接着,晋地又传出寡妇生下的孩子竟是个狐仙转世,那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还声称自己是来惩罚失德之王的。这消息一传开,人们纷纷猜测这失德之王非萧齐王莫属。

再后来,连京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都发生了尸变事件。据说一个死去多年的老者突然从棺材里坐了起来,在村子里游荡,口中还念念有词:“萧齐王无道,天下大乱!”吓得村民们魂飞魄散,连夜逃离了村庄。

这些已经很过分了,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

有传言说在某个偏远的小镇,一只母猪下崽时竟然死了,而它生下的猪仔却长着人脸!还有人说看到了一只长着三条腿的小鸡在街上蹦跳……这些荒诞不经的事情都被人们添油加醋地传播开来,最后统统变成了萧齐王失德于天的铁证。

这些当然不可能都是孔胖子和小鬼他们传出来的,他们起了个头,搞了几件事,而后面这些五花八门的怪事,都是民间自发传播,越传越离奇,越传越离谱!

大乾各地,茶馆里、酒楼上、街头巷尾处处都能听到关于萧齐王的议论声。

有人说他是因为得罪了上天才会遭到如此惩罚;有人说他是前世作孽太多今生才会如此倒霉;还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个妖魔转世专门来祸害人间……总之,在这些离奇事件的推波助澜下,萧齐王在民间的形象已经彻底崩坏。

夏斌的愤怒不难理解。显然,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有推手在兴风作浪,而他们所攻击的正是夏斌的软肋。自从当初发动叛乱却未能抓获夏芷安起,夏斌的统治就埋下了隐患。

夏芷安作为先帝遗孤,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夏斌政权合法性的最大质疑。白羽的讨逆檄文更是将这一点公之于众,使得民间对于夏斌得位不正的疑虑日益加深。

尽管人们嘴上不说,但心理上的隔阂和不满却在悄然滋长。如今,这些民间流言的爆发,正是这种不满情绪的集中体现。

它们像一根根无形的刺,扎在夏斌的心上,也扎在朝廷的声誉上。夏斌深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由这些流言继续传播,那么他的统治将岌岌可危。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和棘手的问题,夏斌也感到束手无策。他知道,要想彻底平息这些流言,就必须找到它们的源头并加以遏制。但流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你们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夏斌冷冷地问。

面对质问,此时被他叫到御书房地大臣都沉默不语,这问题很难回答。

要制止谣言的传播,谈何容易?况且,这些谣言天南海北都有,根本无法查证其源头。如果贸然行动,搞不好还会激起民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臣等无能,请陛下恕罪。”礼部尚书没办法,这事是他礼部地责任,只能饿小心翼翼地说道,“如今局势混乱,想要彻底平息谣言,实非易事,还要从长计议呀。”

“从长计议?”夏斌冷冷地看着他,“多长?是不是等我的脑袋摆在白羽的案头上?我死了,你们能有好下场?”

夏斌勃然大怒,“白羽带兵打过来,芷安侄女继续当皇上,我固然是没什么好下场,你们又能有什么好下场?还能继续站在宣政殿里当官?还能保住你的荣华富贵?”

他用手指着御书房里的大臣,“这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你们都得满门抄斩!还没明白吗?说点有用的吧。”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沉默。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看夏斌的眼睛。

正当夏斌和朝廷重臣们紧急商议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民间流言时,鲁地突然传来了震撼人心的消息。

泰山,这座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封禅地圣山,夜半十分,竟然在其东侧的崖壁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纹。

轰隆隆的声音,当时就引发了恐慌!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那道裂纹上时,裂纹中竟然浮现出一篇金光闪闪的奇文。而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那篇奇文突然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紧接着,泰山东侧的巨大裂纹竟然开始缓缓弥合。

与此同时,鲁王,这位以博学多才、德高望重而著称的圣贤世家传人,正巧在泰山附近巡视学宫。他听闻泰山的异变后,立刻决定登山一探究竟。当他登上泰山之东的崖壁时,正好目睹了裂纹弥合、奇文闪耀的整个过程。

鲁王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感到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天地间涌动,仿佛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即将发生。他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墨,想要把这篇奇文迅速记载下来。他知道,这篇奇文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上天对人间的一种昭示或警示。

在记录奇文的过程中,鲁王越读越心惊,越读越感到这篇奇文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甚至可能改变整个天下的命运。

其文如下:

萧齐失道,天罚屡降,鬼神共怒,百姓遭殃。噫吁嚱,王者何以至此!夫王者,天下之表率也,应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然萧齐王无道,暴虐百姓,贪图享乐,置国家于不顾,实乃冥间阴鬼、地狱夜叉之行径也。

天有显道,神有明德。圣人出,辅佐圣皇,共为天下。夫圣人者,道之继承者也,明德之发扬者也。其心如明镜,照见天下;其言如金石,铿锵有力。圣人辅皇,皇道昌盛;圣人治国,国泰民安。此乃万年盛世之基也。

然萧齐王逆天而行,悖道而动,引得圣人出世,必然一举斩妖除魔。夫斩妖除魔者,非以力胜也,以德胜也。圣人以德服人,以道化人。彼阴鬼夜叉之徒虽强且暴然终不敌圣人之德与道也。

共创太平盛世者何?非圣人一人之力也乃天下百姓之心也。百姓思安思治久矣萧齐王之无道实乃天下之大不幸也。然天不亡人之道圣人出世辅佐圣皇共创太平此天下之大幸也。

故曰:萧齐无道天所不容;圣人出世道之所归。共创太平非一人之力;百姓之心乃天下之本。愿吾皇圣明愿吾民安康愿天下太平万世永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