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历史军事>戍边八年,我教女帝做贪官> 第538章 战争准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8章 战争准备(1 / 1)

在北疆,自白羽宣布反攻京城的计划之后,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开始悄然发生转变。这种变化对于不知情的外人而言,或许只是微风拂面,难以察觉;然而对于那些敏感于心、洞察秋毫的人来说,却能感受到一股暗流涌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不仅数量激增,而且种类繁多。除了最新式的盔甲、散弹枪、步枪和横刀等常规武器外,这一次的订单中还出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工程军械和攻城利器。

例如,巨大的攻城锤,它们由精铁和硬木制成,重达数吨,需由数十名壮汉方能移动。这些攻城锤在撞击城门或城墙时,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即使是最坚固的城门也难以抵挡其连续猛击。

再者,还有精巧的投石机,它们利用杠杆原理和弹力装置,能将巨石投射到敌方阵营或城墙之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投石机在制作时考虑了便携性和隐蔽性,使得它们在战场上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此外,还有云梯、冲车、火攻器械等各种古代攻城战的利器也纷纷亮相。这些器械的制作工艺和设计理念都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使得它们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时,更加精良和高效。

最让白羽惊艳的是,就在上次吃饭席间,他提出反攻的设想没几天,宝宁就拿出一份新设计的武器图纸出来给他。

白羽一看,我去,这不是移动火炮吗?这就被宝宁给整出来了!

关于火炮的概念,白羽以前跟宝宁闲谈中提过一些,比如一些红衣大炮的概念,就是那种比散弹枪要更大,火力更强,发射更远,打击远方敌人的火器的设想,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自己的小徒弟弄出来了。

宝宁的图纸上,给这种设计起名叫炮车!

里面借鉴了白羽说过的攻城炮的某些特点,但又更加紧凑和便携。

整个炮身由优质铸铁铸造,经过精心打磨和调整,使得射击更加准确有力。炮口处镶嵌着一圈精钢,增强了炮身的坚固性。

炮车最独特的设计在于它的移动性。炮身安装在一个坚固的木制底座上,底座下方装有四个结实的木轮。

这些轮子经过特殊处理,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铁皮,还有类似自行车的胶胎,以增加耐磨性和抓地力。轮轴处装有精密的轴承,使得炮车即使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也能轻松移动。

这种“铁皮胶胎木轮”的好处是容易制作,战场上可以带一堆,即便坏了,也很容易更换。

白羽忍不住点头,这个想法不错,宝宁用心了。

此外,炮车还配备了一套精密的瞄准系统。通过调整炮身上的两个大型旋钮,炮手可以精确地控制射击的角度和距离。在炮车的侧面,还有一个小巧的观测窗口,炮手可以通过它观察射击效果,并及时调整射击参数。

嘶,白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种设计不说现代化吧,起码很近代化了,还真是有很多亮点。

这种攻城用的炮车不仅具有强大的火力,而且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机动性。它可以在战场上快速部署,为攻城方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同时,由于其小巧灵活的设计,它也可以在巷战或山地战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白羽没什么调整的,直接下订单,跟其他军械一起都扔给了工坊。

北疆的工匠们夜以继日地赶制这些订单,铁匠铺内,火光昼夜不息,锤声铿锵有力。工匠们挥汗如雨,精雕细琢,将一块块顽铁锻造成锋利的剑刃、沉重的炮身

而在现代化的炼钢厂中,高炉巍峨矗立,吞云吐雾。工人们全神贯注,操控着先进的设备,将矿石和焦炭熔化成滚滚铁水。

武器工坊内,机器轰鸣不断,流水线高速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匠心独运,打造出一件件精良的北疆横刀、坚固无比的盔甲。

一边准备军械,另一边就是练兵了。

随着秦地流民的涌入和匈奴部落的南迁,北疆的人口迅速膨胀。

白羽抓住这一机遇,大规模招募新军,决心将这股庞大的潜力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

单纯的数量优势并不足以确保胜利,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将这些新军锻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

胡彪和李玉都不在,这支新军,白羽准备自己来练兵。

欲锻造现代铁军,非引入现代练兵理念与严明军纪不可。因此,白羽决心以北疆新军为试点,打造专业军队,不仅注重士兵的基础体能与战斗技能,同时更强化团队协作、战术配合,以及军纪的严格执行。

在体能训练上,白羽运用“科学施训、精准发力”的原则,引入了很多现代化的训练器械,这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

北疆连火炮都能生产,生产一些运动器材更是没有问题,关键是这种理念。

训练不仅锤炼了他们的“钢筋铁骨”,更提高了其应对战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白羽还注重培养士兵的“身手敏捷、步履稳健”,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

在技能训练方面,白羽则采用了“实战模拟、反复演练”的方法。

士兵们在模拟战场中,不断练习射击、投掷和格斗等技能。

同时,白羽还着重锤炼士兵“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在面对敌人时能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在锤炼战斗技能的同时,白羽对军纪的训练也毫不松懈。

军纪是军队的灵魂,是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白羽“从严治军、铁腕治纪”,培养士兵们严格遵守军纪的自觉性,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要求士兵们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无论是集合、列队还是训练,都要严格遵守时间规定和动作标准。

在训练场上,白羽更是将军纪贯穿始终。他要求士兵们严格遵守训练纪律,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他还通过设置各种模拟战场环境,让士兵们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检验他们的军纪执行力和战斗意志。

在白羽的悉心雕琢下,新军很快开始成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