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满朝文武都等我瓜吃> 第三十八章 寻宝达人姚小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寻宝达人姚小五(1 / 1)

【而刑部尚书杨东名也知道这件事,他为了包庇他小舅子雁门太守,也就直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姚小五以扰乱军心,扰乱公堂,直接流放!】

【要不是姚小五命大,他人早就死了!刑部尚书杨东名这是想直接杀人灭口,可是他没杀死姚小五!!!】

清脆的女声传了出来。

刚刚还叭叭不停的刑部尚书杨东名立刻耷拉着脑袋。

永兴帝眯着眼睛问道:“兵部尚书傅司年,朕问你。刑部尚书杨东名口口声声说,兵部下了文书,到底兵部下的什么文书,你可曾还记得。”

兵部尚书傅司年如实回答,和沈云瑶所说一模一样。

永兴帝再次问道:“可有存档?”

兵部尚书傅司年:“回陛下,有的。”

于是永兴帝安排人把兵部当年的文书拿过来,最后一一对证,结果确实兵部没有发过要求姚小五必须出让老婆的文书。

面对铁证如山。

永兴帝冷冷的看着刑部尚书杨东名。

此刻,证据确凿。

事情本就是雁门太守犯错,而刑部尚书杨东名包庇雁门太守导致姚小五一家的悲剧。

永兴帝回到了龙椅上,颇有深意的看着姚小五,随后说道:“姚小五,朕给你做主。你是清白的。是刑部尚书杨东名和雁门太守害的你家破人亡。”

“来人,拟旨!!!”

不一会,大太监又尖着嗓子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凡参与姚小五案件处理的官员,统统枭首示众。雁门太守罔顾人伦、贪赃枉法,即刻抓捕,满门抄斩。”

“刑部尚书杨东名……朕念其平时多有功劳,但是其罪大恶极。功过相抵,刑部尚书杨东名秋后处斩,其家流放宁古塔三年,之后迁徙到岭南三年,之后迁徙到西域三年,最后流放到东海喂鱼。钦此!”

满朝文武:嘶……

这很符合陛下的性格呀!

这种反复滚来滚去的流放,完全就是对姚小五流放过程的一个复制粘贴呀!

还得是陛下您呀!

真会玩!

此刻刑部尚书杨东名由于永兴帝的圣旨,已经再无翻身的可能。

姚小五摇摇晃晃的走到刑部尚书杨东名的面前,表情似乎有一种解脱一样的轻松,他就那么安静的看着刑部尚书杨东名,既不言语,也没有下一步动作。

刑部尚书杨东名被他看的烦了,有些愤恨的说道:“你是来看本官的笑话吗?呵呵……”

姚小五哑然失笑,这个强大的陌生人,已经毁了他的一生,就因为唐小四有了刑部尚书杨东名小舅子——雁门太守的把柄,他们便串通一气,拆散自己的家庭。

他们……为什么这么对待自己?

而且这个刑部尚书杨东名竟然没有一丝丝的悔恨的意思?!

“当初,为何不杀了我?也许你们就可以一了百了了。”

刑部尚书杨东名听了这话,觉得有些滑稽:“我也未曾想到,你身体如此之后,竟然流放八年,还没有死。”

其实,刑部尚书杨东名是动过杀死姚小五的想法的,毕竟死人的嘴才是最安全的。

可是几次三番,姚小五都命大,就是死不了。

而刑部尚书杨东名时间一长,也就没把姚小五当回事。

在刑部尚书杨东名的眼里,姚小五就是一个草民罢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草民,还有官司,流放到了苦寒之地或者岭南,没准自己就死了,根本不用他动手。

再者,如果太刻意派人弄死姚小五,免不了日后有人抓住他的把柄。

只是刑部尚书杨东名没想到,永兴帝竟然大手一挥,直接把自己判了死刑。

这是他没想到的。

“说起来,是本官有些妇人之仁了。我也感念你的不容易,但是唐小四总是闹,如果不把唐小四送去做军户,于北昭是有害处的。都怪本官,当时直接在刑部,直接大刑伺候,把你打死,就好了。也就不会有这些事了。”

刑部尚书杨东名说的很冷漠,但是他心里知道,正是当初自己的妇人之仁,没有弄死姚小五,也让永兴帝没有把他满门抄斩。

也算是因祸得福。

姚小五有些茫然,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现在一切也都过去了。

几个侍卫把刑部尚书杨东名给带了下去,准备秋后问斩。

姚小五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难过。

他的苦难,似乎已经结束了,以后就是回家,和自己的老婆好好过日子了。

沈云瑶却看出来了姚小五的尴尬。

姚小五已经离开家里八年了,所有人都说他是逃犯,他的几个孩子也受到了牵连,并且由于家庭贫困,无法读书。最关键的是姚小五的老婆鲁灵芝,已经在唐小四家过了八年,这八年音信全无,也不知道她和姚小五见面之后会不会有尴尬的事。

沈云瑶没有来得及看吃瓜小棉袄。

也不知道鲁灵芝和唐小四有没有孩子。

不过这终归是一个造孽的问题,一个会令姚小五很难受的事。万一鲁灵芝和唐小四也有了孩子,沈云瑶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毕竟以沈云瑶对老爹永兴帝的了解,刑部尚书杨东名都被秋后问斩了,那么唐小四也没跑,一定也是嘎。

【唉!都是苦命的人呀!姚小五是个好人,而且这家伙着实很厉害,他不仅生命力顽强,最主要的是他有一种与生俱来对于行军打仗地形的感知。】

【姚小五甚至可以隔着很远就知道前方的地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最关键的是,这家伙曾经在流放东海三花岛的时候,了解了海洋的暖流时间和路线。如果把他扔海里做浮标,这家伙都能发现新大陆……】

永兴帝:!!!

满朝文武:!!!

【别的不说,姚小五这个人我觉得最大的用途就是,让他去找暖洋回流形成的渔场。我是地理不行,但是这小子猛,天生的。】

【把他扔海里,就让他漂,他还淹不死饿不死,漂几个月,他就找到大渔场了。那么我们北昭就可以派好多好多船去捕鱼,不仅可以解决粮食问题,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呀!】

永兴帝:哎哟,没想到姚小五还是个人才?万里挑一的人才呀!

如果能找到渔场,那么真的可以让更多更多北昭的百姓,出海捕鱼。粮食问题不仅能解决,而且还能卖到其他国家,增加收入呀!

并且渔场可不仅有鱼,还有什么螃蟹,大虾,吃起来还怪好吃的。

没准还能捡到珍珠,珊瑚……

满朝文武也是激动不已。

他们也没想到这个姚小五是个这样的人才。

太子太师徐文新拉着太子的手,激动的说道:“太子,如果能找到新渔场。不仅能解决吃的问题,还有珍珠玛瑙珊瑚等等。”

“最主要的是一定可以找到盐场。”

“老夫不是在做梦吧!”

“盐场他一定可以找到!!!”

一想到姚小五这个人才,有可能找到盐场,整个金銮殿都沸腾了。

至于什么刑部尚书?

他该死呀!

他竟然要残害具有先天觉醒技能的人才呀!

陛下刚刚应该把刑部尚书诛九族呀!

在北昭,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经济活动和北昭税收的关键组成部分。

北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整个国家是比较缺少盐的,属于整片大陆缺盐比较严重的地区。

而且由于盐的价值远超日常调味料的角色。由于其独特的保存和防腐功能,盐成为了食品保存的重要手段。盐是防止食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过腌制食物,人们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这对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社会来说尤为重要。

在北昭,朝廷对盐业实行专卖政策,通过控制盐的生产与销售来增加国家收入。这种政策不仅确保了北昭财政收入的稳定,也使得盐成为了一种经济杠杆,影响到了北昭的百姓。

在为数不多的北昭税收里,盐铁基本占据了大头。

有了盐场,就会增加盐。就会增加税收,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北昭朝廷有钱了,那永兴帝拖欠他们的工资,也就有着落了!

这如何能不让满朝文武激动呢?!

但是,也有一些相对还残存理智的人,对这件事持观望态度。

几个老臣窃窃私语。

“不会这么巧合吧!刑部尚书要砍了姚小五,姚小五告御状,随后姚小五就成了那个可以找到渔场、盐场的绝世人才?”

“这种人才万里挑一,他怎么就是北昭的人?还这么巧合?难道真的是上天给饭吃?”

“虽然我等不能怀疑九公主的心声内容,但是毕竟姚小五这件事八字没一撇,还是等等看看吧。”

“话说姚小五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被流放了八年,他就能记住所有走过的地方,能够看清楚地形地貌,那挖矿找他不就是一挖一个准?”

太子想了想也凑了过来:“各位大人,你们说如果让姚小五去做个摸金校尉,那前朝的皇陵宝藏,不就有了!!!”

几个大臣一脸震惊:太子,你是真会想……

太子你这个想法,太特么好了!找宝藏也就算了,你还要去掘坟?

太过分了呀!

前朝更穷,要掘坟还是咱们北昭太祖皇帝的坟头里边的好东西多呀!最关键的是,好找……

永兴帝也是很激动的走了下来,来到姚小五身旁,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姚小五,你走过很多地方。受了不少苦,也经历很多事。你也知道,咱们北昭很穷,你受到了冤屈,朕本想补偿你,但是朕也穷……”

“所以,你有没有法子,自己赚钱,交给朕,朕再补偿你?”

沈云瑶:???

如此不要脸的想法,也只有我爹能想出来!

姚小五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我自己不会赚钱。但是我知道哪有赚钱的地方。”

“我当年路过河间郡的时候,河间郡里有三十多万个古墓……这个可以说吗陛下?”

永兴帝咳嗽了一声,尴尬的回答:“这个……还是不说为好。”

毕竟永兴帝身为帝王,再缺钱,去挖别人的祖坟,多少有点不厚道!

万一以后有人挖北昭的祖坟怎么办?

所以这个先例不能开。

但是户部尚书陆东铭却激动起来,他一听有几十万个前朝古墓,如果能都挖出来……那钱途不可限量呀!

那得有多少银子呀!!!

户部尚书陆东铭激动的拉着朱颜——现任户部侍郎的手,激动不已。

朱颜:嘶……

“大人。”朱颜小声的说道:“这个我也可以。我会看风水……”

户部尚书陆东铭却直接嘲讽道:“你只能看地上的,人家能看地下的。不是一个档次!!!”

“可是陛下不让挖的。”朱颜小声说道。

户部尚书陆东铭急的直挠头:“陛下是昏君呀!”

但是他也不敢违拗永兴帝的意思,此事也只好作罢。

姚小五想了想:“陛下,岭南的十万大山里,有好多铁矿,分别是……南头山,北头山,千字山,九岭……”

户部尚书陆东铭终于有机会了,姚小五说一座山,他拿起小本本就记住一个。

“我在东海的时候,发现有个渔场……在去宁古塔的时候,发现了一座特大煤矿……去西域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一种植物叫葡萄。还有种东西,叫红薯。”

姚小五说着比划着:“还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叫占城稻。据说那个可以一年三熟。”

永兴帝深呼吸一口气,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一年三熟的占城稻!!!

去西域……去西域……当务之急是去西域!

这个占城稻太诱人了!

永兴帝看向广宁王沈民安,广宁王沈民安心领神会,赶紧向周边的人问道:“西域的地图有没有?马上安排人去西域!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占城稻的种子带回来。”

“马上制定一个计划。怎么去、用多少人、多少马车、多少经费,弄个方案出来。本王十天内就出发去西域,一路经过的地方,都给本王打好招呼!”

众人:“明白,王爷放心。”

“占城稻早熟,特别适合岭南种植。可以一年三熟,产量也高。我知道哪里有,在西域,只有一个地方,偷摸种植那个东西。最主要的是,这个占城稻本来是南越国的产物,但是不知道怎么就流传到了西域。这个东西在南越国是战略物资,不允许卖种子。”姚小五侃侃而谈。

“占城稻早熟,耐旱,粒细,单株大,适应力强,不择地而生。如果能在北昭推广,是最好不过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