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崇祯重振大明> 第386章 高级官员调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6章 高级官员调换(1 / 1)

这次的高级官员调整,可以看做是去年调整的延续。

去年掀翻阉党后,朱由检趁着权力真空,推动了许多官员任命,其中有不少是任期一年,今年就需要调整的。

趁着这次八月选官,朱由检打算一并调整,免得朝堂上的官员一直动荡,无法尽心任事。

登极将近一年后,朱由检的皇位已经称得上坐稳,朝堂上的格局也大体稳定,按照他的意志运转。

朱由检有足够的信心,操持这次选官。

首先是吏部尚书一职,在杨景辰署理数月后,朱由检在八月选官前,正式批准了房壮丽的辞呈,把他转为首席资政大臣,负责主持资政院。

杨景辰在廷推时上,毫无疑问地被推举为吏部尚书,正式成为九卿。

吏部右侍郎董其昌,同样也递交了辞呈,转为资政大臣。

吏部添注右侍郎李若星,被去掉添注二字,成为正式的吏部右侍郎,专督考课磨勘。

空出来的吏部左侍郎,按照吏部两侍郎必有一个出自翰林院的惯例,在朱由检的示意下,被群臣廷推南京礼部尚书韩日缵担任。

此人是朱由检留任的南京官员,既不属于东林党,也称不上阉党余孽。在吏部右侍郎李若星属于东林党的情况下,朱由检让他担任吏部左侍郎,专督加衔推升。

吏部之后的户部,专督军饷侍郎李起元,因为有病在身实在不能上任,已经被朱由检转为资政大臣。

再加上户部左侍郎一直空缺,朱由检考虑之后,把两个职位合二为一,由户部左侍郎负责军饷事宜。

这个人选,被朱由检属意南京工部尚书李长庚担任。此人曾在天津督饷,而且曾被推举为户部尚书,只是没有就任。

朱由检像对待韩日缵那样,加正二品议政大臣衔,调到京城户部

可以说,在经过将近一年的考察后,被朱由检认可的南京官员,这次被大规模调换到北京。

礼部变动最小,尚书温体仁和右侍郎王祚远没变。因为附逆被降为署理左侍郎的孟绍虞,在完成拼音和印刷通用规范字表的制定后,去掉了署理二字,重新转为实任。

兵部尚书袁可立,位置最是稳固。朱由检登极以来的抚察罕、招海寇等功劳,都有他一份功绩。他如今已经是九卿之首,和次辅相当的弼政大臣。

兵部左侍郎闵梦得因为西南战事,也被继续留任。毕竟朱燮元准备发动的西南决战,大体就是按照他的策略。

朱由检想到这点,就对顶了闵梦得位子的张鹤鸣恨得牙痒痒。此人没有本事却谋取川贵总督职位,让水到渠成的平定奢安之乱向后拖延了两三年。所以他嘱咐逆案审判委员会,把张鹤鸣列入逆案,罚没非法收入。

空缺的兵部右侍郎,被署理太仆寺卿和兵部右侍郎的秦士文转任

此人前段时间在岗位上累倒,朱由检就是为了酬功,也得把他升官。

再加上秦士文曾担任宣府巡抚,对北方边事比较熟悉,和熟悉南方的闵梦得能够互补,同样符合条件。

他留下来的太仆寺卿和兵部添注右侍郎,被陈奇瑜继续署理,在资格足够后实任。

任命了左右侍郎后,朱由检就要转向其它部,但是兵部尚书袁可立,却坚决要求任命专督京营侍郎,也就是以前的协理京营戎政:

“祖制以尚书、侍郎或右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使京营不至太过败坏。”

“陛下改为专督京营侍郎后,却一直没有任命。”

“如今京营之兵,多有虚冒,新设的护军都尉不能制。”

“请陛下任命专督京营侍郎,或者护军都尉之上的护军使。”

对于这个职位一直空缺,文官是很不满的。他们不允许京营这支力量,不受文官控制。

朱由检想到历史上明年发生的己巳之变,觉得无论还会不会发生,京营都需要整训,至少要有守城能力。

所以他打算严加整训京营,去年任命抚宁侯朱国弼担任神机营提督,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

但是朱国弼整顿神机营的效果,不能让他满意。朱由检思索之后,觉得还是要用文官打破当前京营的格局,遂道:

“专督京营侍郎,改为京营护军使,兼任兵部侍郎。”

“袁卿有没有人选推荐?”

袁可立早就和左副都御史李邦华商议过,属意他担任此职。李邦华闻言立刻站出,陈述治军方略:

“京营之弊,首在虚冒占役。”

“臣以为当裁虚冒、清占役、补军伍,使京营的士兵,能按定额满员。”

“再则节马差、省马军、炼神器、习飞石,使京营之军,参照新军编练。”

徐光启练新军的事情,京城官员多有关注。如今在训练了数月后,渐有强军气象,得到很多官员称赞。

李邦华的治军方略,便有学习新军之处。再加上他勇于任事,敢提出裁虚冒、清占役,这让朱由检颇为赞赏,说道:

“李卿在京营上用心了,这个京营护军使,朕看你可以胜任。”

“按护军使推举办法,由朝廷九卿廷推,兼任兵部右侍郎。”

把这个职位从之前需要大臣廷推的侍郎,转为九卿廷推的护军使,以便能更好把控,以后调换人选。

群臣因为专督京营侍郎一直以来的空缺,急着让文官担任此职,所以也没有纠缠这一点。李邦华在袁可立等人推荐下,成为京营护军使。

然后他又提议,请求从户部、兵部、工部各派遣一员主事到京营任职,把钱粮、兵马、器甲的事情,尽皆由文官负责。

朱由检虽然觉得这样或许有好处,却还是毫不犹豫地否决。他不能让京营的权力,完全被六部掌握。

对于失望的李邦华,朱由检安抚道:

“京营护军使可成立护军司,与地方护军府分成三署不同。护军司仿照锦衣卫南司房,设立司务厅、职官厅、后勤厅、装备厅、训练厅,由护军校尉负责,京营护军使直管。”

“以后京营的日常事务、官员升降、编制员额、后勤装备、训练动员,都要经过护军司。”

“各厅负责的护军校尉,和六部相关衙门对接。”

没有使用文官,而是用文职军官替代。

李邦华对于这个变通也能接受,欣喜地接受旨意。下决心要整顿好京营,不负皇帝信任。

兵部的职位任命后,剩下的就是刑工二部。刑部尚书侍郎,没有发生改变。

工部尚书薛凤翔,继续得到留任。署理右侍郎的张文郁,因为建新城的功劳,重新转为实任。

被朱由检属意负责商务司的工部左侍郎,被群臣廷推两广总督商周祚担任。

至此,京城六部的尚书侍郎,终于彻底满员,再也没有空缺。

南京六部尚书,在韩日缵和李长庚被调到京城、黄克缵一再请求致仕的情况下,同样被大规模调换。

黄克缵空出来的南京兵部尚书,被朱由检属意的南京户部尚书崔景荣转任。

崔景荣空出来的南京户部尚书,被群臣廷推应天巡抚、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巡抚李待问转任。

韩日缵空出来的南京礼部尚书,被群臣廷推曾经担任此职、此时在京城闲住的钱象坤担任。

南京刑部尚书潘浚因病离职,被群臣廷推胡应台接任。胡应台是湖广浏阳军籍进士,曾经担任两广总督、南京刑部尚书,如今被重新起复。

李长庚空出来的南京工部尚书,被群臣廷推南京兵部左侍郎张凤翔担任。他空出来的位子,被群臣廷推原任陕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孙居相担任。

两人都是属于东林党,他们这种做法,让朱由检心里有些不快,让孙居相仍旧担任右侍郎,没有提升品级。

这样调整下来,南京六部尚书,只有王在晋没变,仍旧是南京吏部尚书。

随后是任期结束、需要调换的督抚。因为陕西戒严,三边总督和延绥巡抚提前就被任命。保定巡抚卢象升、福建巡抚朱一冯,则是确定留任。

两广总督商周祚,被推选为工部左侍郎。他空出来的两广总督一职,在朱由检操纵之下,被群臣廷推原任福建巡抚、打赢澎湖海战的南居益担任。

江南巡抚李待问,被推选为南京户部尚书。他空出来的职位,被群臣推举山东右布政使曹文衡担任。

此人在年初二月选官时,就被朝廷调任江西左布政使。但因为他在山东干得太好,被当地百姓挽留。如今八月选官,被再一次升迁,担任江南巡抚。

云南巡抚谢存仁,因为黔国公沐启元暴卒案,被朱由检认为不称职。在朱燮元的推荐下,朱由检操纵推举,任命袁崇焕担任。

袁崇焕空出来的川贵五省护军使,被九卿推举原任四川巡按、曾经在守卫成都时立功的张论担任。

湖广巡抚一职,被改为两湖总督。之前多次请求回乡养病的闵洪学,也不知是不是适应了湖广的气候,已经不再生病,参与了两湖总督竞聘。

朱由检因为他在湖广这一年干得还算不错,让他转任此职。

新设的湖南巡抚,则被群臣推举原任浙江巡抚王洽担任这又是一位东林党人。

这些都是到期调换的督抚,还有没规定任期、却同样需要更换的。长城督师王象乾,就是其中一例。

此人已经八十三岁,朱由检去年就不怎么愿意起复他。但是因为王象乾和草原上的权贵熟悉,擅长招抚他们,所以起用此人。

如今眼看明年就是己巳年,建虏有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越过草原向长城入侵。朱由检当然不能继续留任他,以免误了大事。

这个总督或督师人选,朱由检非常慎重,让袁可立等大臣,推选得力人才。

但是现在的朝廷,实在拿不出符合他需要的统帅人才。袁崇焕、洪承畴两人朱由检不敢放在这么紧要的地方,孙传庭、卢象升各有要任。陈奇瑜、杨文岳还在培养。

最终,朱由检在否决群臣提出的各个人选后,决定让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兼任长城总督,用这个勤勉任职的官员,整修长城防御。

他让秦士文隔一段时间回京任职,汇报整修长城的事情,从京城获得支援。

最后就是他需要的负责移民的官员,被群臣推举河南左布政使张梦鲸担任。此人为官十三任,每任皆有治绩,是年初被推荐上来的天下卓异官员。

朱由检按督抚的规格任命他为左副都御史和户部右侍郎,以这两个身份钦差总督移民,赐下尚方宝剑,负责移民事务。

之前对这个职位不怎么重视的官员,在听到这个任命后,都是瞪大眼睛,有些悔之不及

因为张梦鲸这两个职衔都没有加南京二字,被皇帝允许随时回京汇报,代表着他和秦士文等人一样其实是京官,只是在出外差。

只要移民的事情办得好,随时能转任朝堂高官。

这让之前对移民的事情畏难、感觉这件事吃力不讨好的官员,都有些后悔莫及,没有积极争取。

朱由检则不管他们怎么想,在确定这些官员任命后,让内阁和吏部拟旨,催这些人上任

所有官员都规定了上任截止日期,过期重新任命。

早已来到京中,被皇帝不闻不问的韩爌,在得知这件事情后,更加感到坐蜡。

之前,他因为对自己被起复为次辅不满、也为了让皇帝对自己更重视,迟迟没有上任。而是让东林党人尚书,在朝廷营造声势。

没想到他营造的声势没有打动皇帝,反而被皇帝厌恶。甚至专门点出他和李起元,责怪他们不上任。

如今,李起元已经确定患病,被转任为资政大臣。

他这个次辅来到京城后,既没有被皇帝转任,也没有获得召见,让他去内阁上任。

以至于这些日子拜访他的宾客越来越少,从最初的车水马龙,转变为人少马稀。

所以韩爌的心情,是越来越感到不安,不知皇帝会如何任用自己。

此时此刻,他真是悔不当初,认为自己不应该和当今皇帝玩心眼。

现在,袁可立已经实际成为次辅,甚至拥有首辅的权力。

他就是回到朝堂,也要排在后面。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