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玄幻魔法>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第三百三十七章秘密武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七章秘密武器(1 / 1)

校场上,赵云和夏侯兰正在围观方悦带回来的物件。
那是一堆马具,只是跟徐盛以前见过的马具有所不同。
这是……马鞍和马镫?
望着地上的一堆物件,徐盛眼中露出疑惑的目光。
其实这时代已经有了马鞍和马镫,但极少大规模应用在军中。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冶铁技术的不发达,再加上中原骑兵不多,所以没有普及。
不过这马镫却是双边的,跟徐盛以前见过的单边马镫有所不同。至于马鞍,看上去也比自己以前见过的更为精致。
见张恒走来,赵云等人连忙行礼。
“试过了吗?”张恒挥了挥手,对赵云笑道。
赵云疑惑道:“长史,这东西要如何用?”
张恒扭头看向方悦,“来之前,子仲可有教过你?”
方悦点了点头。
“那好,给咱们的赵将军演示一遍。”
“遵命!”
方悦抱拳应了一声,随后向赵云笑道:“赵将军,请借坐骑一用。”
赵云赶紧命人牵来了自己的战马。
众目睽睽之下,方悦开始为赵云的坐骑安装马镫和马鞍。
不久之后便安装完毕,方悦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赵将军请试骑。”
赵云点了点头,走到自己的坐骑面前,眼中依旧带着些许疑惑。
这些玩意能有什么用?
这时代的单边马镫,多是为了辅助上马所用,以赵云的身手自然用不上。
所以在他看来,这双边马镫纯粹是浪费。至于这马鞍,倒是非常精致,只是用处也不大。
带着疑惑的心情,赵云纵身一跃,跳上战马。
但下一刻,他脸上就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这……
这是何种神物,为何能提供如此强大的稳定力,让自己如履平地一般!
有了这个东西,自己的马上功夫,绝对能提高一个层次!
如此说可能不太确切,因为赵云的武艺本就是天下一流,只是受限于运动中的战马并不平稳,大部分力量都用来稳固身体重心了,十成武艺难以发挥八成。
但有了马鞍和马镫的帮助,他的武艺就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长史,此物甚是神奇!”
赵云感受着马具带来的助益,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如此也看不出来,驰骋一段试试再说。”张恒笑道。
“遵命!”
赵云答应一声,随即纵马而出。
战马狂奔不止,但赵云却感觉身体依旧稳定,遂更加欣喜,差点忍不住仰天长啸。
见此,张恒也露出了笑容。
高桥马鞍带来纵向的稳定,双边马镫提供横向的支撑点,二者相互配合,可谓精妙绝伦。
赵云的骑术自然是无比精湛,但他不懂物理,只觉得这样能给自己更加稳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自去年设立工商府后,张恒就画出了一份图纸,要求糜竺打造这些东西,直到上个月,才终于打造完成。
别看马镫只是一副铁环,但以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想要打造出能承受一百多斤重量的铁环,其实并不容易。
糜竺也是召集了整个徐州的能工巧匠,几番改进了冶炼技术之后,才终于打造出了合格能用的产品。
这马鞍和马镫虽好,但也没有某些穿越中说的那么神。
事实上,对于赵云这种顶尖高手而言,本身骑术就足够高明,能与战马默契配合,增益并不算大。
但对于普通骑兵来说,就是真正的神兵利器了。
一个骑兵的培养,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很大一部分人都淘汰在了选拔阶段。
但有了这玩意,便是什么阿猫阿狗,也有机会当一个合格的骑兵了。
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简单来说,这玩意能快速提高下限,但对于上限的提升,却极为有限。
眼看赵云纵马狂奔不止,一旁徐盛的脸上,不禁写满了好奇,连忙带着讨好的笑容看向张恒。
“长史,末将也想试试……”
“尽管去试就是。”张恒笑道。
“多谢长史!”
徐盛答应了一声,赶紧牵来了自己的坐骑,请方悦也给自己安上马具。
翻身上马的那一刻,他立刻就感受到了这玩意的神奇。
“长史,此物妙不可言啊!”徐盛畅快大笑道。
张恒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这家伙……好就是好,说得这么暧昧作甚。
懒得搭理他,张恒扭头向方悦道:“此行带来了多少套马具?”
“回长史,不多不少,正好四千套!”
“也不少了,烦劳你辛苦一些,给咱们的将士都装上。”
从张辽麾下调来的骑兵,自然都要配备上马具,至于借调的一千冀州骑兵,张恒说什么都不会给他们的。
“遵命!”方悦抱拳应道。
“装完之后来找我。”
张恒说罢,便转身离去。
方悦的执行力不可谓不强,四千套马具,他带着麾下一百多人,仅一个时辰便全部装完。等到了晚饭的时候,满身疲惫的方悦走入张恒的中军大帐。
此时,张恒正伏案看书,身旁已经堆了好几卷竹简,好像在查阅什么资料。
方悦不敢打扰,便立在一旁静静等候。
良久之后,张恒才察觉到了他的出现,不禁笑道:“马具都装完了?”
“回长史,四千套马具都已装完,小人特来复命。”
“装完就好。”
张恒点了点头,却忽然提起了袖子开始磨墨。磨了一会儿,张恒这才提起毛笔,同时铺开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起来。
方悦愣愣地看着张恒的一系列举动,有些不解其意。
片刻,张恒停笔,将纸张拿起递了过来。
方悦赶紧躬身接过,只见上面一个大大的‘理’字。
“长史,这是……”
张恒笑道:“之前我说过,把马具带回来,我便给你取一个表字。可笑我才疏学浅,想了半天也没能找出合适的字,便只好翻阅了几卷古籍。
孟子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也。既理义可悦人心,便给你取字仲理,望你以后能乐于求知,终成大器。”
闻言,方悦不禁愣在原地,心中涌现无尽的暖流,脸上满是感动。
长史是何等身份,居然能记得对我的承诺,还亲自为我取字……
至于张恒那句自己才疏学浅,方悦则是自动忽略了。
开玩笑,整个徐州谁不知道张长史学究天人。饶是如此,还不辞劳苦地翻阅典籍,更能看出其用心良苦。
“怎么,不喜欢?”
张恒见方悦久久无言,不禁开口问道。
不会吧,这是我能找出的最好的字眼了,要是还不喜欢,那就没办法了。
扑通!
方悦猛然跪倒在地,垂泪感谢道:“小人何德何能,能得长史如此厚爱!”
“行了行了,不必矫情了,当好你的差事,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了。去,告诉徐将军,明日便开始部署埋伏事宜。”
“遵命!”
之后的几天,赵云开始加紧操练士卒,务求用最快的速度适应这些新式装备。
而徐盛那边,也开始在麴义撤军的路上布置起了埋伏。
时间又过去了几日,整个冀州形势再度发生变化。
首先,驻守广宗的张郃,是真的快顶不住了。
颜良的攻势虽然可怕,但还不至于顶不住。而军中的粮草短缺,才是致命的弱点。
就在这几日,已经有不少士卒忍受不了饥饿,偷偷出城投降了。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最多再有十天,张郃军就会全线崩溃。
要么士卒逃散,要么城池被颜良攻破,要么士卒哗变,没有第四种结局。
纵然机巧如张郃,也难以应对这种局势。
至于信都方面,先顶不住的却是公孙瓒。
自开始劫掠周边郡县开始,公孙瓒就遭遇了极大的反弹。
毕竟,你从境内借道,百姓们没意见。
但要是夺走他们的口粮,那左右是个死,怎么也得跟你拼一拼。
可与此同时,信都城中的张辽也不好过。粮草的短缺,致使他被迫进行了节流,每日发放的口粮也有所减少。
一时间,身在冀州的各方军队,都陷入了饥饿的境地。
邺城的被围,就像是水闸被关停,支流自然慢慢干涸。
但最难受的,还要数邺城外的麴义。
纵然士卒口粮减半,他也真的撑不下去了。
传给公孙瓒和颜良的书信,又都杳无音讯。
走投无路之下,麴义只剩了退兵这一条路可选。
初平元年,四月末。
围困邺城整整一月有余的麴义,开始了自己的撤退行动。
与此同时,赵云麾下的士卒,却已经完成了熟悉马具的过程,整个部队战力大增。
而在路上埋伏的徐盛,也已经完成了布置。
最为关键的一战,即将展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