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考校(1 / 1)

田青元知她要是不离场,这千鲤池只会越来越“热闹”。见皇后宜修提出要考校四蛋和五蛋便顺势起身。

“既如此,走吧,同朕去景仁宫,让朕与你们皇额娘,看看这段时间你们都有何长进。”

言罢,她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妃嫔,见她们面色各异,但都未敢言语。

宜修眉眼间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脸上仍旧挂着温婉的微笑,“皇上既有此意,臣妾自是乐意陪同。”

众妃嫔见状,皆是识趣地躬身行礼,以示尊重与退让,不敢与皇后争锋。

菀贵人甄嬛轻声笑道:“皇上与皇后娘娘如此恩爱和睦,真乃我大清之福。嫔妾等理应退避,让皇上与皇后、阿哥们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华妃年世兰虽心中略有不快,面上却依旧维持着端庄,语带醋意却言辞得体。

“菀贵人所言极是,本宫等自当为皇上与皇后娘娘让出这片刻宁静,望皇上与皇后娘娘与阿哥们共度愉悦时光,更祈愿皇家子嗣繁盛,国运昌隆。”

说罢,年世兰微微侧身,便率先告退。

襄嫔曹琴默紧跟其后,眼神中闪过一丝精明,语调平和而谦恭。

“华妃娘娘言之有理,臣妾等恭送皇上与皇后娘娘,愿皇上娘娘与阿哥们亲情融融,亦愿皇上龙体康健,皇后凤体安泰。”

她轻轻拉着身旁的菀贵人甄嬛,示意一同退下,姿态温婉却不失分寸。

宜修含笑颌首,对曹琴默的得体应对表示赞许,随即转向皇帝田青元,眸中满是温柔与期待。

“皇上,不如我们先去景仁宫稍作休息,再召两位阿哥前来,如何?”

田青元微笑点头,对宜修的周到安排表示满意,率先离场,宜修叮嘱两声两位阿哥便追随田青元的步伐而去。

两人并肩而行,穿过御花园的曲径通幽,一路上,宜修与田青元偶尔低语,气氛和谐而温馨。阳光透过叶缝,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对帝后添了几分祥和之气。

抵达景仁宫,宫人们早已按宜修先前的吩咐准备妥当,室内一如既往地清雅别致。

“皇上,请先于内殿稍憩片刻,臣妾命人备上雨前龙井,可好?”

田青元欣然应允,步入内殿,坐在精心布置的紫檀木榻上,目光温和地望着忙碌布置的宜修,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不多时,一壶热茶与几碟精致糕点被悄然摆上桌案,茶香袅袅,满室生香。

“宜修,你总是这般周全,朕心甚感宽慰。”田青元轻啜一口茶,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宜修微微一笑,坐在他身旁,轻声道:“皇上日理万机,臣妾能做的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愿能为皇上分忧。”

稍作休憩后,皇后宜修示意剪秋去请两位阿哥前来。

不一会儿,弘历与弘昼带着书卷步入殿内,两人步伐稳健,神色中带着少年独有的朝气与恭敬。

“儿臣参见皇阿玛、皇额娘。”二人齐声行礼,声音清朗,礼仪周全。

宜修示意二人起身,语气中满是宠溺,“起来吧,到阿玛和额娘这里来。”

弘历与弘昼依言起身,分坐于帝后两侧。

宜修轻抚他们的手,温柔询问:“这两日功课如何?可有什么新学的诗词或是典故,与阿玛额娘分享一二?”

随后两人呈上了近期的课业成果,待两人翻阅之后。

弘历首先开口,声音沉稳:“回禀额娘,儿臣近日习读《史记》,对其中《项羽本纪》颇有感悟,项羽英勇盖世,却因刚愎自用,终致败亡,儿臣深感治国需兼听则明。”

弘昼接着说道:“儿臣则对《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百家颇感兴趣,尤其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待儿臣日后细细研读,或可有更深体会。”

田青元听后,面露嘉许之色,“你们能从古籍中汲取智慧,反思治国之道,甚好。为君者,既要胸襟广阔,又要谨慎决断,你们二人都需铭记于心。”

宜修轻叹一声,满目温情,“看到你们日渐成熟,学问日益增进,是额娘最大的安慰。但切莫忘了,身体亦是根本,不可太过劳心。”

随后,宜修吩咐宫人呈上笔墨纸砚,提议道:“既然两位阿哥有此心得,不妨各自书写一篇感想,既可练字,又能加深理解,如何?”

弘历与弘昼闻言,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随即欣然应允,各自伏案挥毫,宫室内一时静谧,只有笔尖摩擦纸张的细微声响,与窗外鸟鸣相和,别有一番意境。

田青元与宜修对视一笑,心中充满欣慰。

随着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景仁宫的琉璃瓦上,金辉流转,为这庄严的宫殿增添了几分温暖的色彩。宫人们轻手轻脚地布置着晚膳,菜肴陆续上桌,香气四溢。

“娘娘,晚膳已备,是否传膳?”

剪秋轻声询问,眼神中带着恭敬与细致。

宜修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田青元,温言道:“皇上,我们用膳吧。今日与孩子们相聚,又听了他们的学习心得,心情颇佳,相信这晚膳也会格外可口。”

田青元微笑应允,与宜修并肩走向膳桌。

两位阿哥弘历与弘昼也完成了各自的书写,小心翼翼地将作品收好,跟随帝后入座。

席间,宜修不时为田青元布菜,关心的话语夹杂在对孩子们的教导之间,展现出母仪天下的温柔与睿智。

弘历与弘昼也分享着近日在书房的趣闻,偶尔还穿插着对朝政浅显的理解与提问,田青元耐心解答,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两人的厚望。

“父皇,儿臣听闻近日南方干旱严重,百姓生活艰难,儿臣想明日便向先生请教治旱之策,希望能为解决此事尽一份力。”

弘历突然提出干旱之事,显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野心。

弘昼略有遗憾的放下手中的筷子接口:“儿臣愿与兄长一同学习,共同为国分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