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后续(1 / 1)

原计划四天,后又因为一些事情,拖了两天的拉练终于结束

工作安排完,季屿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

进了院子,往常总会上前迎接的人没有出现,屋子里面静悄悄的。

季屿解开军装的扣子,一边脱衣服,一边往里走

一进去,就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台眼生的收音机,就摆在中间的位置,正对着大门。

季屿扫了一眼,便挪开视线,先后在厨房、后院转了一圈,没找到人,站在楼下,朝楼上喊:“小蝉?小蝉?没有人应答

不在家吗?季屿皱了皱眉,将脱下的外牵扔在长凳上,注意力这才放在卓上的收音机上

应该是收音机吧

走之前没见过,和一般的收音机看起来不太一样,单从体积来看,比普通收音机两个还大。

两边各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盒子,形似喇叭的东西卡在里面,喇叭口正对着外面,

咦?可以移动?

季屿拿着一个装着喇叭的木盒子看了看,又看向中间部分,长方形的物体,上方一排按键旋钮,中间位置放了一盘磁带,难道不是收音机,是录音机

季屿按了按开关键,“录音机”里传出声音,不是音乐声,也不是电视节目的声音,竟然是一道熟悉的人声。“二哥,二哥,欢迎回家,这里是小蝉,0ver!

紧接着响起悠扬的音乐声

伴随着音乐声,孟秋突然跳出来。

“Surprise!二哥,这台收录机怎样?音质不错吧?

”收录机?

“嗯!”孟秋像是在学校做出成绩,急于向家长展示一样,迫不及待地给他演示

“两边是喇叭,两个喇叭,声音更大更洪亮!这里是放磁带的地方.....这个是天线,把天线抽出来,转这个旋钮,调到收音功能,就可以收听频道啦....“可以收到两个波段的信号,能收听到好几个节目呢......

”电池用了六节五号电池,可以连续听三十个小时不断电......

季屿看着她演示,机器里不时传出声音,神情既惊讶又疑惑

“这是哪来的?

孟秋挺起胸膛,手指指向自己,骄傲脸:“我,做,的。

”你自己做的?‘

“嗯!”孟秋满脸都写着“快夸我,快夸我”,季屿不吝于夸奖之词,他心里也确实觉得她很厉害,孟秋被夸得不好意思,“也没有,一般般啦.....季屿摸了摸她的头发,动作轻柔,眼神很复杂,有骄傲,有遗憾,有痛色,最后都化成坚定。

孟秋显摆完收录机,又把藏在身后的便捷版收音机拿了出来

"这个就只是收音机,不过比原来的轻多了,也小多了,二哥你掂量掂量,是吧?以后出门可以随身携带,往包里一塞就行!季屿道:“是,很轻,跟一本书差不多重,很方便携带。

自己做的东西得到肯定,孟秋更加高兴了:“没错没错,就是为了方便携带设计的。

季屿问她:“做了这两台机子,身上还有钱吗?”要是没有,从我这儿拿

他的后半句话还没说出来,就听她特别骄傲地开口:“有!组装这两台机子,基本上没花钱,还赚了呢!她可没拿星币作弊,她是真的赚了钱

两台机子上的元件除了她之前在县城买的,剩下的都是从国庆同志那儿换的,用三份图纸,便捷版收音机一份,收录机一份,还有之前红旗2408的仿版图组要不是后来她用了一些比较少有的元件,国庆同志还要倒找她钱。

除了图纸,国庆同志自己也攒了一台便捷版的收音机,请她帮忙组装,给了她手工费。

季屿眉头皱了皱,但没有打断她,听她说完,道:“省城?

孟秋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暴露了,二哥走之前,她只说去县城来着。

“县城没有.....才去了省城.....”她心虚道

"省城确实比县城大....

“对吧对吧.....

“从临阳县到省城只有两班车,上午一班,下午一班,车上人多拥挤,你身体不好,小蝉,我会担心。”季屿眼眸低垂,神色担忧孟秋一下子愧疚起来。

又听他说:“以后要去省城,和我说好吗?我陪你去,或者托人照看你。

不仅没有不让她去,还这么体贴,孟秋心里更愧疚了,立马保证道:“好,我以后不管去哪儿,都提前告诉你。“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约定好,看看他的脸色,孟秋坐到他身边:“二哥,国庆同志那边还有几个收音机,是帮他朋友做的,请我帮忙组装,可以吗?‘“当然可以。”季屿脸上看不出有什么意见,反而问,“国庆同志是你新交的朋友吗?"

孟秋说:“是,这两台机子,他帮了我不少忙呢。

“那下次我们去省城,请他吃顿饭,感谢感谢他?

“好

二哥可真好,孟秋快感动哭了。

她将手里的收音机塞到季屿怀里:“二哥,你借我的那台收音机被我拆了,我做的送你,这两台都送给你,一台随身携带,一台在家里听。她大手一挥,两台机子而已,气势像是送了自己打的江山一样

季屿笑着说:“好,谢谢小蝉。

“不客气!

季屿又问:“小蝉可以再帮我做几个吗?跟这个小的差不多就行,我拿去连队,给下面的战士听。孟秋一口答应。

季屿简单冲了个凉,开始做饭。孟秋在一旁打下手,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拉练都累了好几天了,回来不能立马吃上热饭,还要做饭给她吃孟秋羞愧

“二哥,要不回头有空你教我做饭吧?

季屿将干辣椒呛出香味,将土豆丝倒进锅里翻炒,打消她的想法:“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有些人就是不擅长做饭。你把菜备好,我回来炒用不了多少时间。大火爆炒,没几下土豆丝就熟了,季屿将菜盛出来,舀了一瓢水倒进锅里。

回头见孟秋还在犹豫,就道:“不然这样,回头我教你煲汤,东西切切放锅,多放点蔬菜,就是一道菜。孟秋想了想,这个好,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以后二哥要是忙,她提前做好,等他回来就可以直接吃饭。“那你记得告诉我每种汤,用咱家的勺子,放几勺盐,我都记下来,以后按‘说明书’来,保管咸淡不会出问题。季屿说好。

他心想回头弄个煤炉子回来,火不灭,晚上烧水,白天她要是煲汤,就让她放炉子上,锅里加上水、加上盐,放上去就行,多煮一会儿,少煮一会儿都没关系。季屿较原计划回来得迟,没吃上油炸大白菜馅的包子,不过还有孟秋从省城国营饭店带回来的鱼块烧豆腐今天他们吃的就是鱼块烧豆腐和土豆丝。

饭桌上,孟秋和季屿说起她在省城撞见的那场批/斗。

"他们真的好过分,国庆同志说领头的那个还是被批/斗的爷爷以前的学生......

季屿突然问:“你说那个被批/斗的老师叫什么?

”高顺昌,顺利的顺,昌盛的昌。

孟秋见他神情不对,问道:“二哥,你认识?

季屿道:“三营一连长家嫂子就姓育,也是一个老师。

孟秋顿时睁大了眼睛:“不会吧”不会这么巧吧?

季屿道:“吃完饭。我去问一句

没想到还真是高嫂子的父辛

高嫂子听了消息,当即就要往省城去,可是这个点,到省城的车早就没了,一连长赶忙追出去。

片刻后,一连长半抱着她回来,高嫂子又着急又担心,见他阻拦,一下一下地拍在他背上

一连长说:“现在没车了,明天,明天一大早,我陪你去!

高嫂子心急如焚,别说一晚上,一时半刻也等不下去

见状,季屿拍拍一连长的肩膀:“给你一天假。收拾一下,去驻地门口等着,我去找团长借车。

他们团长是有配车的,一连长大喜,连声道谢

两人连夜赶去省城,第二天回来,育嫂子眼眶通红,刚走进家属院,人就晕了过去,

卫生员来检查,说她是急火攻心,按了几下,人醒了过来。

家属院里平时小摩擦不断,但遇到大事,大家不含糊

高嫂子晕过去的时候,一连长慌的六神无主,还是看见的几个嫂子七手八脚把人抬了回来,让一连长赶紧去叫卫生员。后来其他人听说高嫂子出事了,也陆陆续续跑过来,这会儿,高嫂子醒来,家属院的嫂子们几乎都在这儿。连冯大娘,平时不是在占便宜,就是在占便宜的路上,今天都暂时休息,跟过来看看。大家见高嫂子醒来,都道:“好了好了,人醒过来就好。

有人就关心道:“玉兰,发生什么事了?怎么急成这样?

高玉兰一张口,话还没说,眼泪先下来了。

她呜呜痛哭,人都快哭晕过去,众人劝的劝,安慰的安慰,好容易平复了一些,大家这才知道原因,原来是她爸出事了

她爸是高中老师,教过苏文,以前这很正常,现在就生出事端了。

前段时间她爸就被人举报过,说他发表过不当言论。所谓的不当言论是啥呢?其实就是他以前上课的时候,提过苏国人的生活。他就是由教材上的课文拓展,随口那么一提。在举报人嘴里,就成了他故意鼓吹国外的生活,对国内的生活不满。那次之后,她爸怕再出是非,把家里所有和国外相关的书籍资料全烧了,连教材都没留。然而人家就是盯上了他,他烧书都成了毁灭证据,罪加一等她爸书是教不成了,被罚去扫厕所,三五不时还要被拎出去批/斗。

怕连累他们,她爸妈一直瞒着他们,这次要不是他们找过去,还不知道家里出了这么大事

高玉兰哭道:”我爸都五十多岁了,一辈子的体面人,还不知道能撑多久......

她爸妈就只有她一个孩子,他们这次过去,她爸妈还让他们赶紧走,不要管他们,她怎么能不管啊?那是她爸妈啊!高玉兰心里还有一个害怕,她真怕她爸妈为了不连累他们,会想不开。

想到这里,她更加忍不住放声大哭

哭声传到外面,听得人心里发酸。院子里,一连长的手指抖了抖,夹在手里的烟差点掉了

他重重地吸了一口,和季屿说了几句掏心窝的话。

“营长,不瞒你,我是真感谢我老丈人丈母娘!‘

“我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我爹就去世了,是我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拉扯大。我们长大了,我妈的身体却垮了。“我媳妇跟我在一起,没嫌弃过我家的条件,知道我弟弟妹妹还没结婚,主动提出把我的津贴寄一半回去。那年我妈重病,舍不得花钱,我媳妇知道,愣是回去把我妈接了过来。“就在省城大医院,还是我老丈人联系的,当时住院,我有任多过不去,我媳妇要照顾孩子,是我丈母娘去照顾的我妈。“我老丈人丈母娘对我,说是对亲儿子也不为过。”一连长搓了搓脸,“他们让我不要管,营长,你说,我要不管,我还是个人吗?季屿嚼了嚼嘴里的薄荷叶,问:“你打算怎么管?

一连长发愁:“不知道,反正.....反正就是脱了身上这层衣服,我也得管。

季屿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跟他过来,两人走远了一些,他低声说了几句。

回去的路上,孟秋问他们刚才在说什么,季屿道:“给他出了个主意。

"什么主意?”孟秋好奇,没过多久,她就知道是什么主意了

驻地在山里,条件艰苦,只有小学,没有初育中,孩子上学很不方便,首长一直想在驻地搞个初育中,黄于没有老师,能教初高中的,至少要是高中毕业的,这年头,高中些业还真不是大白菜,一抓一大把

城里的人不愿意来,驻地这个条件,到这儿来,跟下乡差不多了。一来二去,首长的想法一直没能实现高父就是一个高中老师,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高母也能教教语文。

这两人与基在城里扫厕所,不如到驻地来发挥余热,

季屿让一连长去找领导,提议把初高中办起来,以缺老师为由,把两人调过来。不经过当地革委会的手,这边调令一下,那边就把人接过来。一连长傻平平地间:“那要是人家不放人咋办?

季屿白了他一眼:“白天接不走,晚上不会?

“啊?营长你的意思是....偷?

“调令一下,那就是我们驻地的人,怎么接人还用跟外人报告?

“哦一明白了。

一连长深刻领会营长的意思,贯彻执行得很到位,很快就把人给“接”了过来

当然,名义上,高父高母还属于问题人员,他们到驻地来,属于劳动改造,没工资。但对两人来说,眼下能有一个安宁的地方,就是求之不得的事了。两人得到了一个避难的地方,驻地得到了两个高中老师,可以说是双赢。至于远在省城的某些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出气筒不见了,是什么感觉,就不知道了。头发花白的老夫妻来到驻地,互相搀扶着从车上下来

一连长一手一个,提着行李,高玉兰扶着自家爸妈。走到自家门口,一连长咧嘴,露出一口大白牙,说:“爸,妈,咱们到家了。高父高母顿时老泪纵横。

这一个多月,他们简直度日如年

高父被带去批/斗,高母的日子也不好过,既担心老伴,又要瞒着女儿。街坊邻居知道他们得罪了革委会主任的儿子,避他们如蛇蝎。还有一些孩子,时不时冲到家里来,说要搜查看看他们家还有没有藏着什么反动的东西。后来更是房子也不让他们住了,两人不得不搬到公共厕所旁边的小房子里

老两口甚至都考虑过投水,清清白白地走,好过继续被侮辱

高玉兰看在爸妈如此,眼泪也控制不住,一家三口哭成一团。

一连长哄了这个哄那个,说:“爸,妈,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

好在都过去了。

遭遇如此大难,好在这个女婿没找错

他们被打成了黑五类,虽然人是被部队要过来了,但身上的标签却没办法改。在这个讲究成分的年代,和黑五类沾亲带故都会受到影响,更别说女婿把他们接过来了。高父高母本来商量好了,到了驻地之后,他们不和女儿女婿住,也不和他们来往,尽可能地减轻对女婿的影响。女婿却死活不愿意,说就跟他们一起住:“我要是连爸妈都不认,我成什么人了?

高父高母十分感动,自此便在驻地生活起来。他们对驻地能在这种时候收留他们,很感激,更加用心地教导学生而驻地里这些孩子,想跟城里那些红袖箍一样作妖?当爹的首先就要抽皮带,给你吊起来抽

高父高母慢慢地也安心下来,不在像刚来的时候,经常睡到半夜惊醒。

父母的情况,高玉兰看在眼里,又是心疼,又是后怕

这次的事多亏了季营长和小孟

要不是小孟在省城看到她爸被批/斗,告诉季营长,要不是季营长给她男人出主意,她爸妈可能还在省城受罪,而她或许会一直被瞒在鼓里,直到她爸妈出事高玉兰只要想想那种可能,心里对两人便越发感激

这天她拎了一篮子米糕送来,说:“这是我妈做的,是她老家的吃食,你尝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