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微书院>女生耽美>离朕皇陵远亿点> 第三十九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1 / 1)

赵珩弯眼。

似默许,又似否定。

语焉不详,狡黠得可恨。

姬循雅转头。

刹那间,鼓乐喧天。

羯鼓声高,浩荡昂然,箫笳筚篥齐鸣,铮然沨汉,直冲天日,若钧天广乐。

是迎奉王驾的雍曲。赵珩心道。

车驾向前,但见旗阵如云,幡幢在风中猎猎作响。

旗下,一干服绯着紫的官员毕恭毕敬地垂首等候,人虽多,但分毫不乱,不言不语,如泥胎偶人一般。朝服厚重,他们又早早就听闻了姬循雅与赵珩将回京的消息,今朝东方未明时,便出城迎候,已站了三个多时辰,汗水顺着晒得发红发紫的脸如浆似的向下淌见扬尘蔽天,众臣悚然一震。

来了!

诸人忙后退,让出官道,请姬将军与皇帝的仪仗过去。

一人越众而出,侧身站在官道与人群连接之处,扬声道:“拜一一

语毕,诸臣忙撩起官袍下拜,一片紫红翻涌,锦光浮动,官袍上的纹饰随主人下拜而动,栩栩若生,其腰间鱼袋与环佩相撞,叮叮当当,冷然动听。赵珩搁在膝头的手陡然攥紧!

姬循雅偏头,正大光明地打量着赵珩。

神色如常,面色未改,唯有手背上凸起的道道青筋,泄露了此刻手的主人的真实想法。

“服绯衣紫者,尽高官要员,位极人臣,权势煊赫,”姬循雅弯了弯唇,吐出来的声音愈发轻柔温软,“深受皇恩不知几世,今朝却出城数十里迎我,”目光如有实质地落在赵珩脸上,蜿蜒黏腻如蛇,时不时吐出信子,舔舐一口眼前帝王的愤怒,“甚至跪拜等候。纤长的睫毛轻颤。

姬循雅满意地欣赏着赵珩,又不觉餍足。

赵珩还是太平静了、太镇定了,他想看这个惯常满目笑意,仿佛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什么都不值得他放在心上的帝王,失态,崩溃的模样。何妨,姬循雅紧紧地攥着缰绳,缰绳死死缠在甲胄上,几乎要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若不攥紧,恐怕他会忍不住去抚摸赵珩发抖的眉眼,何妨,再恼怒些?“人心若水,世情如此,”姬循雅柔声道:“陛下,莫要太生气了。”

缠绵而柔软的声音,有如囚笼,密不透风地萦绕着赵珩。

赵珩抬眸。

青白分明的眼珠中兀地出现了几根狰狞的血丝,怒意汹汹,凛不可犯,看上去,竟是动了杀心。

姬循雅被他看得一震,只觉全身的血往一处汹涌,心口狂跳,呼吸陡然发沉

亢奋勃然之中,又增了不满与几分说不出的微妙心绪。

一群心怀二意的叛臣而已,凭什么有资格令赵珩震怒至此?

"陛下。"

喉间如吞炙炭,烧得他又热又干又疼,姬循雅开口,听到自己的声音因为过度亢奋,已沙哑到听不得的地步了。赵珩抬手。

目光游移,落到了赵珩的指尖上。

五指苍白若玉琢,指骨削刻,又显得分外嶙峋,看上去极坚硬,又极易折,很能勾起一些不可明说的阴暗隐欲。姬循雅靠近车驾,倾身垂首,将头低到一个恰好赵珩能碰到的位置。

“陛下,”犯上的逆臣姿态恭顺,“陛下若实在怒火难平,不妨,拿臣这个始作俑者出气。”他弯了弯眼,饶是如此,却任谁都看得出他眼中汹涌着的炽热,“但铁甲僵硬,陛下小心硌手赵珩看他。

姬循雅目露笑意,与赵珩对望。

刷拉一声。

车帘内层的竹幛啪地落下,将赵珩上半身遮了个严严实实。

姬循雅:...."

赵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无妨,赵珩对自己道,无妨。

事已至此,多思反而劳心伤身。

昭朝眼下就是一棵几乎被噬空了的巨树,他要做的,是将蛀虫引出,再,一把火烧光!

莫要与死人,赵珩眼中闪过姬循雅那张脸,与将死之人动怒。

更何况,上行下效,赵珩这数十日遍览本朝与前几朝起居注与诸多史书杂记,自武宗之后,昭朝的这些皇帝,只能用一代不如一代来形容。赵珩牙咬得作响,却也很想挖坟掘陵,将这些个昏聩无用的后人刨出来,挂大梁上鞭尸!

手指缓缓松开。

姬循雅盯着竹幛,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下。

“将军!”方才示意群臣朝拜的官员恭恭敬敬地站在官道旁,双手高举,奉上一名册,“臣户部尚书冯延年谨奏,此乃.....话未说完,姬循雅已引驾策马,越跪拜众臣而过。

军马塌地,扬起一片尘埃。

冯延年猛地闭嘴,却还是吸了满口尘沙。

方才脸上流汗来不及擦拭,遭尘土一吹,刹那间糊成一片污泥。

尘埃拂过众臣朝服,却无人敢动,头压得更低,被晒得发红的脸由红转白,双目死死地盯着震颤的地面。冯延年握名册的手登时攥得紫青。

浩浩荡荡的军队前行不息。

姬循雅抬手,正欲以手背一敲竹幛,行到半截,猛地顿住

时局若此,只要他仍大权在握,赵珩无论甘心与否,都要,主动向他低头。

片刻后,他轻轻移开手。

此时。

北宫,兴安殿。

群臣立于殿内,面色忐忑者有,薄怒不掩者有,神情淡漠者有。

千百人同在兴安殿,纵然面上看不出什么,却能时时听到窃窃私语声。

“陛下.......将军怎么还未入宫??”

“或在冯尚书那耽搁了些时辰。

语毕,有人冷笑了声。

圣驾回京,本就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出城迎接,但姬循雅与皇帝同行,又无先后之分,令众臣进退两难,不知该如何是好。经群臣商议,最终由代相崔抚仙决断,仍出城迎接,至陛下到城外,再请陛下移驾,乘他们带来的车马入城,与姬循雅分开,各自回宫。本欲如此,不料今夜还未至丑时,冯延年就领着一干朝臣出城相迎,并备好前去迎接官员的名册与诸多重礼。消息传回城中,群臣哗然,不得已齐聚官署。

时,东方将明。

崔抚仙上步于前,朝众人道:“事发突然,不知诸公有何打算?”

“冯延年无耻!”一年岁尚轻的官员愤慨道:“屈尊谄媚国贼,非似人臣,倒如家奴,嘶...."话未说完,便觉膝间一疼,他猛地回头,见亲爹看着自己,哑然几息,委屈地叫了声,“爹。“这没你爹。”对方面无表情地说。

崔抚仙见状摇头一笑,“小周大人中心可鉴,不过一时心急失言,老大人何必动怒。

现下能笑出来的不错,敢笑的就更少,只是此刻无人能指麦崔抚仙面上的笑意,一则自圣驾南下已来,朝廷事务一直由崔抚仙操持经办,勉强稳住京城,不至于生乱,二来崔大人俊秀的脸上苦意甚浓,不笑,大约只能嚎啕大哭了。此人朝崔抚仙拱拱手,不语。

冷风徐徐,吹得诸人不止身上冷,更有种前途未卜,家国将倾的彻骨寒意。

有人道:“请崔相见教。”

崔抚仙客客气气通:“不敢。私以为,而今我等再出城去,无论拜与不拜,皆有失官体,更见唇于陛下。”见众人微微额首,似有费同之意,方继续说:“言中一百二十殿,以兴安殿高陛下入宫的太和门最近,消息往来便利,且占地基广,能容纳千人,不妨在此等候,待陛下入城,我等在太和门内迎众臣面面相觑,思来想去,最终齐声道:“下官等敬听崔相安排。”

“崔相,崔相。”

崔抚仙回神。

透亮的阳光射入殿内,崔抚仙不适地眯了下眼,“现在是什么时辰?

"回崔相,巳时二刻了。"

话音刚落,就有太监疾步跑来,“大人,诸位大人一’

众人一齐向他的方向看去。

“陛下已入城,约再有一个时辰,即至太和门!”

崔抚仙抻了抻衣袖,朝众人笑道:“请吧,诸位大人。”

“崔相请。”

"请。”

帝王仪仗由远及近,不断在群臣眼眸中放大。

崔抚仙远眺,看清引驾之人后,挑了挑下眉头一一是,姬循雅?

众臣亦已看见姬循雅在前,惊疑不定地对视,俱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的神色。

至太和门,姬循雅勒马。

玉辂在其后缓缓停下。

姬将军满身冷意肃杀,看起来好像刚刚去杀了几个人回来,有朝臣忍不住向后退了两步,在撞上同僚后才骤地反应过来,脸涨得通红。姬循雅下马。

众目睽睽下,姬将军上前,一手撩开玉辂的薄帘,一手向车内伸去。

群臣大愕。

姬循雅这是,要扶陛下下车?

说不出是耻辱荒唐,还是二者交织,在场众人面色皆不太好看。

旋即,姬循雅的手被车内人扶住。

此人握住姬循雅的手,顺势下车。

群臣不敢直视天颜,赵珩甫一落地,便欲下拜。

"陛,"

赵珩摆摆手,示意群臣不必下跪。

“朕久在陪都,不理朝政,眼下国事堆积如山,”赵珩微笑道,任谁都看不出刚刚他被气得杀气四溢,几要提刀砍人,“事从权宜,这些繁杂大礼,便尽数省去吧。”这是,群臣面对皇帝不必下跪的意思?

众臣仿佛被雷劈过一般,惊愕地看着皇帝。

既然面对皇帝不需跪拜见礼,面对姬循雅就更无需跪迎。

皇帝登基已五载,群臣还是第一次知道皇帝竟有如此善解人意的一面,一时间竟都不

而同地生出了当日李元贞生出的想法,便是,服毒难道真能令人性情大变?

心中惴惴,不可言说。

姬循雅面色未变,唇角的弧度反而越来越大。

眼中,却无丁点笑意。

“臣等,”幸而崔抚仙及时反应过来,他一开口,众臣即随之出声,“多谢陛下体恤。”

赵珩笑,把手随意从姬循雅手中一抽。

“卿,”他看得出崔抚仙是众臣之首,却不知如何称呼。

崔抚仙如何看不出皇帝的意思,当即道:“臣崔抚仙,携百官迎奉陛下、”看了眼淡笑的姬循雅,“将军,陛下万年。”“陛下万年一”众臣齐声道。

赵珩无言一息,顺手将作揖礼的崔抚仙拉过,自然地握住崔相的手腕,“而今在何处议事?”

崔抚仙眉眼峬峭,英姿挺秀,言谈举止间,很有几分疏阔文气,却不显高不可攀,反而令人不由得生出亲近之感。姬循雅看着两人皮肤相接处,眸光微沉。

崔抚仙只觉脊背上凉意阵阵,略略偏头,见姬将军站在二人三步之外,神情晦暗难明。

果然,姬循雅想,就该让赵珩这辈子都见不到别人!

崔抚仙被皇帝乍然亲近的举止弄得有些慌乱,方才还镇定自若的文官之首耳后悄然爬上一缕红,“议政仍在瑶光宫,但若情势紧急,兴安殿就在前方。赵珩点头,“宗正何在?”

崔抚仙面露尴尬,低声道:“宗正,方才在城外。”

那便是在跪拜的人群中了。

赵珩唇角微扬。

在场诸臣,或许未必想染皇帝依旧承继大统,但绝不会对姬循雅改朝换代坐视不理。

他偏头,见姬循雅站在原地,正在命令手下掌事接管京中防卫。

可惜。

赵珩想。

先前那支禁军业已散落,他现下只能眼睁睁看着姬循雅控制整个王城。

他根本,无人可用。

但很快,这种局面就会改变。

大约事前早有准备,姬循雅吩咐得很快,待赵珩踏入兴安殿,姬循雅亦紧随其后。

群臣齐聚。

崔抚仙不敢同皇帝一道居上,只站在群臣之首,不料姬循雅拾级而上,立于龙椅之侧。

满身银甲熠熠生辉,在群臣心中,却如一团阴霾,挥之不去。

何其僭越嚣张!

赵珩余光往姬循雅的方向一瞥。

后者扬唇,给了赵珩一个分外好看的微笑。

无论赵珩身边有多少人,有资格与他并立的,却唯有自己。

这样的特例,已经足够心满意足,头晕目眩了。

然而,不够。

姬循雅目光如有实质地自上而下,在赵珩身上游走。

那种焦渴,愈演愈烈。

赵珩长叹一声。

殿中骤然寂静。

皇帝开口:“朕赵启,受命于天,承继大统,本该忧国恤民,内使万姓安乐,于外拓土开疆,克绍箕裘,继我太祖、武宗余烈.....赵珩说得不急不缓,力图令群臣听清每一个字。

群臣面色惊变。

陛下这是何意?!

姬循雅垂首,看向赵珩。

帝王却毫不分神,仿佛身边根本没有姬循雅的存在。

又对他,漠然置之。

比起赵珩的厌恶,姬循雅更恨他的无视,好像之于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之人。

“奈何朕躬德薄,不堪为外民之君,在位五载,沉湎享乐,听信谗言,以至于贻误国事。”赵珩道:“朕愿效法尧舜,禅让帝位于,”他微微偏头,看向姬循雅。

姬循雅面色终于变了。

"受恩王姬循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